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國堅
Saw,Kok-Khen
論文名稱: 正向管教方案發展之研究——以馬來西亞菩薩獨中高一X年級為例
Th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sitive Discipline Program ——Implemented in a Senior One Classroom X at P.S Chinese Private High School in Malaysia
指導教授: 古明峰
Guu,Ming-Feng
口試委員: 何秀珠
黃素惠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馬來西亞境外碩士在職專班
Overseas In-Service Master Program in Malays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9
中文關鍵詞: 行動研究班級經營正向管教管教態度
外文關鍵詞: action research, class management, positive discipline, discipline attitude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為:一、探討菩薩獨中的教師正向管教的態度與實施後的成長。二、發展並實施正向管教的策略。三、分析正向管教的實施的成效。四、探討施行正向管教面臨的困境及問題。
    研究者任職於馬來西亞菩薩獨中高一X班的主任,並以該班級的九名科任教師及24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並進行為期十個月的行動研究,透過與教師與學生的訪談、參考相關文獻的討論,設計正向管教行動方案並實施,進行相關訪談、現場觀察記錄與各項相關資料收集。
    研究者在實施過程及省思中,評估實施正向管教方案的可行性,並提供教育工作者作為研究參考。歸納本研究之發現與結果,獲致以下結論:
    一、獨中教師於受訪之初,雖對正向管教政策與相關措施的認知理解程度不高,但透過討論,教師已有相當程度的瞭解。 同時也因為擔心教學環境地改變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所以不敢冒然實施正向管教 。
    二、實施正向管教對教師增能,助於教師班級經營能力提升、改善教師教學的態度。可建立正向且具支持性的師生關係及友善的班級,也能引發學生自發性的學習和發展正向的行為。
    三、實施正向管教方案之歷程,確實帶給研究者正向的思考方式與教學能量。
    四、學生學會如何利用他們的精力在與正當的用途,及發洩他們的情緒。同時也了解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同時也學會了努力將會有收穫。
    最後做出研究結論,針對實施正向管教方案、提升教師班級經營能力、改善教師管教態度及學生的的改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1. to investigate the attitude of teachers from P.S Private High School on positive discipline and their growth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2. to improve and implement the strategies of positive discipline; 3. To analys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sitive discipline; 4. To investigate the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during implementation of positive discipline.
    The researcher was currently a form teacher of Senior Class X at P.S Private High School in Malaysia. A total of nine subject teachers and twenty-four students of the class have been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 for a ten-months action research. Data had been collected through interview with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udy of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design of the action plan for positive discipline and its implement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researcher had assess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olution for implementation of positive discipline, and this can be used as study references for education workers.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findings and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
    1.During the initial interview with the teachers,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awareness of the positive discipline policy and related methods were limited but had been improved through a series of discussions. However, due to the worry of the uncertain consequences on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positive discipline was not implemented straight away.
    2.Implementation of the positive discipline increased teachers’ skills, helped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in class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ir attitude in teaching. This can be create a positive and suppor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hich lead to a friendlier class. This also triggers students’ spontaneou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in positive behaviour.
    3.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solution for positive discipline can provide researcher a positive way of thinking and teaching energy.
    4.Students had learnt how to utilize their energy on proper use and how to release their emotional stress. They also awared the importance of teamwork and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no pain no gain.
    Finally, a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future researchers should focu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in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sitive discipline, enhance teachers class management ability, improve teaching attitude of teachers and attitude of stud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正向管教之理論基礎 9 第二節 正向管教的班級經營 22 第三節 正向管教的相關研究 3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9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9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場域 40 第三節 正向管教的設計與實施 48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63 第六節 資料的分析 6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9 第一節 推動正向管教教師班級經營、管教態度 69 第二節 學生學習成效與行為表現之分析與討論 80 第三節 研究者施行正向管教方案的省思與成長 8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結論 97 第二節 建議 99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08)。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
    王以仁(2008)。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心理。
    王以仁、陳靖允(2008)。溝通觀念以有效推展校園正向管教。研習資訊,25(1),33-38。
    王金國(2009)。正向的態度,正向的教育~正向管教的理念與作法。靜宜大學實習輔導通訊,8,1-3。
    卡娜娜、陳怡君、凱恩(譯)(2008)。Rafe, E.著。第 56 號教室的奇蹟(Teach like your hair’s on fire)。臺北:高寶。
    江雪齡(2008)。正向心理學—生活、工作和教學的實用。臺北:心理。
    吳世仁(2010)。國小五年級班級常規經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吳清山(1993)。學校行政。臺北:心裡出版社。
    李美華(譯)(2007)。正向管教法(原作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台北,人本教育基金會。
    李蕙如(2008)。國小教師實施正向管教現況與情緒管理策略之研究-以績優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
    林佳範(2006)。 把大法官帶進教室─學生的言論自由在校園 ,台灣「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師大教育學院大樓國際會議廳及第一會議室。
    林青志(2014)。以正向管教對學生行為改變之行動研究—以五年級體育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僑光科技大學,臺中市。
    林政逸(2013)。班級經營核心實務與議題。臺北市:心裡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林映佐(2013)。國中推動『正向管教方案』提升教師班級經營能力與管教態度改變之行動研究~以花蓮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林進材(1998)。班級經營理論與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復文。
    林憲聰(2002)。教師懲戒行為與刑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柯斯媛(2008)。國中初任導師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
    洪若馨(2003)。國小一年級級任教師常規建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珍娜.蘭斯柏(2016)。設限與管教:瑪德葛伯教你允許孩子犯錯的勇氣。台北:世茂。
    翁吟甄(2010)。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正向管教期望、知覺與班級氣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常雅珍(2005)。國小情意教育課程—正向心理學取向(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心理。
    張世傑(2016)。給全班打零分。台北:寶瓶文化 。
    張玉茹(2014)。正向管教策略運用於國小四年級班級常規管理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臺北:臺灣東華書局。
    張術傑(2005)。班級經營:學說與案例的應用。臺灣:高等教育。
    教育部(2008)。人權教育資訊電子報21:取自:守護病患們的身體自主權─談醫療人www.hre.edu.tw/report/epaper/no21/topic2_5_1.htm
    莊政翰(2011)。零體罰教育政策對國小教師管教態度影響之研究─以台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縣。
    連廷嘉(2007)。學生管教輔導的議題與省思--正向心理學觀點,教育研究,164,16-23。
    陳木金(2006)。 從班級經營策略對教學效能影響看師資培育的實務取向。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1),33-62。
    陳泊旭(2011)。國中導師正向管教與班級經營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雅婷(2012)。桃園縣國民小學導師正向管教認同與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桃園縣。
    陳鳳如(2012)。營造友善接納的學習樂園-國小教師運用劄向管教實施班級經營的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傅木龍(2004)。從輔導與管教談教師作為的迷思與突破,學生輔導,93,17。
    傅木龍(2008)。教育新希望-校園禁止體罰之實踐。研習資訊,25(1),16。
    單文經(1994)。班級經營策略研究。臺灣:師大書苑。
    曾文志(2006)。活出生命的價值—正向心理學的認識。師友,464,1-7。
    黃曼琳(2010)。高雄地區國小教師正向管教與學生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馨儀(2000)。論我國中小學教師管教權之合理界線(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劉佑星(1996)。談班級經營的理念與基本作法。班級經營,1,33-38。
    劉瑛枚(2008)。臺北市高中職學生知覺校園零體罰與正向管教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潘政德(1999)。團體動力學。臺北:心理。
    蔡美華(譯)(2012)。Mills,G.E.著。行動研究法-教師研究者的指引。台北:學富文化。
    蔡清田(200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
    鄭崇趁(2008)。正向管教理念中的班級經營策略。學生輔導,105,30-41。
    鄭皓文(2011)。國民小學高年級級任教師情緒管理、正向管教及社會支持對班級經營效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嶺東科技大學,臺中市。
    賴進龍(2010)。屏東縣國小教師正向管教知覺與班級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育行研究所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
    謝明昌(2007)。高雄縣國中校園零體罰與正向管教政策實施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麗貞(2011)。臺北市國小教師正向管教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Peterson, C. (2000). The future of optimism.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1),44-45
    Roache, J.,& Lewis, R. (2011). The carrot, the stick, or the relationship: what are the effective disciplinary strategies? 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4( 2), 233–248.
    Seligman.M.E.P.(2002).Positive psychology,positive prevention, and positive therapy.In C.R.Snyder & S.J.Lopez(Eds),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pp.528-540.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