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月霞
yueh-shya wu
論文名稱: 國小生命教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之研究~以四年級關懷與尊重教學方案為例
The research of Elementary Life Education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actice
指導教授: 何秀珠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2
中文關鍵詞: 生命教育課程關懷與尊重教學方案
外文關鍵詞: life education curriculum, caring and respecting teaching program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設計適於國小四年級的生命教育課程「關懷與尊重教學方案」。於設計生命教育課程「關懷與尊重教學方案」後,並實際進行課程實施,以觀察、訪談、文件資料、紀錄及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再根據實施結果,提出具體的建議。
    由兒童生命概念的發展,與教師討論並了解教學上的狀況及需求,依據生命教育課程的設計理念來設計:生命教育課程「關懷與尊重教學方案」,並由實驗組導師來實施教學。本教學方案共十七節課,有「關懷」與「尊重」二個主概念,再細分為八個次概念,配合四年級學生的學習層次,設計相關的學生學習活動。
    本研究對象取自桃園縣中壢市大崙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從六個班級中,選取研究者有任教且認識學授課的班級,以易於合作與做教學時之觀察,為實驗組,學生有三十五人,;另徵求互動多且熟悉的老師班級,為參照組,有三十三人。共兩班,有六十八人為研究對象。
    在進行生命教育課程後,實驗組及參照組學生對生命教育的了解,並無顯著差異。然在教師觀察及省思、學生教學回饋資料及學生反應情形上,顯示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能多元地運用多種資訊教學媒體及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有效地深化學生的學習,實驗組學生對此教學多持肯定的態度和看法,顯示學生認同此方案生命教育課程的教學。教學實施後,導師亦肯定本教學方案,未來並樂意嘗試生命教育課程的編擬與實施。
    本研究最後針對研究者所發展設計與實施的自編教材四年級生命教育課程「關懷與尊重教學方案」上,提出相關的建議,以為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design life education curriculum "caring and respecting teaching evaluation" suitable for fourth grade students. Putting the curriculum into practice after designing the life education curriculum" caring and respecting teaching evaluation ". The methods for practicing the curriculum include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documentary information, records and surveys. Provide concret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practice.

    To design life education curriculum "caring and respecting teaching evaluation "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life concepts, discussion with the teachers and the needs and situation of teaching as well as the concepts of life education. The experimental team teachers implement the teaching.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has seventeen classes that include two major concepts: caring and respecting. It also includes eight minor concepts. Design related student learning activities to meet the learning level for the fourth grade students.

    The research students are forth grade students from Da Lun elementary school in Chung Li city, Taoyuan County. There are 2 classes participated in the program among six of classes. 33 students are in experimental team. 33 students are in observation team. The total number of students is 68.

    After conducting the life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re are no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he understanding for life education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owever,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and reflections from teachers, the reaction and feedback from students, it shows that teachers can raise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students and learn effectively after using all kind of resources of scientific teaching media and teaching information. Experimental team of students has positive attitude and thoughts about the life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evaluation. After implementing the teaching, teachers are positive about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are willing to try the practice and design of the life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he end, The researcher offer relate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ference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al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he self-edited forth grade life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s.

    中文摘要--------------------------------------------------I 西文摘要--------------------------------------------------Ⅱ 目次------------------------------------------------------Ⅳ表次------------------------------------------------------Ⅶ圖次------------------------------------------------------Ⅷ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10 第三節 名詞釋義--------------------------------------------1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生命教育的意義與內涵---------------------------------14 第二節 生命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27 第三節 生命教育課程的相關研究-------------------------------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56 第二節 研究方法-------------------------------------------58 第三節 研究工具-------------------------------------------61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研究參與者 --------------------------------64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70 第六節 研擬關懷與尊重教學方案-------------------------------7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生命教育課程「尊重與關懷」教學方案實施效果---------------89 第二節 教師實施教學遭遇的問題與解決------------------------- 106 第三節 研究者與協同研究者的自我轉變與成長---------------------111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16 第二節 建議----------------------------------------------120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125 貳、西文部份----------------------------------------------136 附錄 附錄一 生命教育課程「關懷與尊重」教學方案 方案一 肯定自我-------------------------------------137 方案二 人我之間-------------------------------------139 方案三 關懷社區-------------------------------------141 方案四 關懷老年人-----------------------------------142 方案五 生命的勇者-----------------------------------145 方案六 我永遠愛你-----------------------------------146 方案七 南瓜湯 --------------------------------------149 方案八 人生如四季-----------------------------------150 附錄二 生命教育課程「關懷與尊重」教學資源及學習單 方案一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學習單及附件--------------152 方案二 一週好言行紀錄單-----------------------------154 方案三 「關懷社區」學習單----------------------------155 方案四 「關懷老年人」學習單--------------------------156 方案四 「高齡者體驗活動」學習單 ----------------------157 方案五 「珍惜與擁有」學習單--------------------------158 方案六 「我永遠愛你」學習單及附件---------------------159 方案七 「讓班級更美好」學習單-------------------------163 附錄三 生命教育課程「關懷與尊重教學方案」問卷-----------------164 附錄四 生命教育課程學生回饋問卷-----------------------------166 附錄五 生命教育課程「關懷與尊重教學方案」教學觀察紀錄單--------167 附錄六 生命教育課程「關懷與尊重教學方案」教學後與教師訪談紀錄單-168 附錄七 生命教育課程「關懷與尊重教學方案」教師省思札記單--------169 附錄八 生命教育課程「關懷與尊重教學方案」學生學習單舉隅--------170 附錄九 生命教育課程「關懷與尊重教學方案」學習能力檢核表--------182

    壹、中文部分
    王玉(2002)。死亡教育方案對國中喪親學生死亡概念死亡態度影響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文科(1983)。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
    王紅宇譯/William E.Doll作(1999)。後現代課程觀。台北:桂冠。
    王家珍(1999)。讀寫結合的修辭教學對國小兒童寫作修辭能力之影響。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家珍等(2001)。康軒一上統整手冊--快樂上學去。台北:康軒文教。
    中原大學(2001)。「教學知能與設計-生命教育領域」研習手冊。中原大學:人文與教育學院。
    中華民國課程發展學會(2001)。各領域論文於師大研討集。
    毛淑芳(2003)。宜蘭國小實施生命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民生報(2002)。生命教育的成效何在。2002年月7日社論。台北:民生報。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2001)。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推動生命教育實施計畫。台北市生命教育網路(http://life.slsh.tp.tw)。
    台北師院初等教育系(2002)。「生命教育創意教學活動設計」研討會手冊。台北:台北師範學院。
    台灣省教育廳(1998)。台灣省國民中學推展生命教育計畫。研習資訊15(4),8-11。
    行政院社會福利推動委員會長期照護專案小組(2002)。童書體驗教學-迎接老年朝兒童篇。台北:行政院。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李坤崇(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李坤崇(2005)。教學活動設計的內涵與歷程。教育研究月刊第131期,16-32。台北:高等教育。
    李坤崇(2005)。中小學一貫課程體系建置之省思。教育研究月刊第140期,5-21。台北:高等教育。
    李憲三(2002)。國民小學中高年級生死教育課程規劃及教學之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麗珠(2003)。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以台中市一所國小為例。國立台中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月裡(2003)。情緒教育輔導方案對國小學童適應行為之效果研究。國立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月霞(2001a)。不一樣的進修。桃縣文教復刊第二十期,161-162。桃園縣政府教育局。
    吳月霞(2001b)。關於班級經營。桃縣文教復刊第二十三期,121-125。桃園縣政府教育局。
    吳月霞等(2002)。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優良示例徵選集。教育部教學輔導組、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
    吳月霞等(2003a)。教育部北區九縣市國小教師生命教育教學活動設計競賽成果冊。教育部、新竹縣政府、新竹縣光明國中。
    吳月霞等(2003b)。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創意教學方案-生命的樂章。教育部、師大及中華創意發展協會GreatTeach 2003全國創意教學獎方案集。台北:中華創意發展協會。
    吳月霞等(2003c)。生命教育教案手冊。中原大學:人文與教育學院。
    吳月霞(2004)。E世代青少年輔導教育。桃縣文教復刊第二十八期,143-149。桃園縣政府教育局。
    吳月霞(2005a)。品格教育從小做起。桃縣文教復刊第三十期,118-124。桃園縣政府教育局。
    吳月霞(2005b)。參加「創造力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有感。桃縣文教復刊第三十一期,101-107。桃園縣政府教育局。
    吳月霞等(2005)。桃園縣國民小學實施品格教育應用教材參考手冊。桃園縣政府教育局。
    吳武雄(1999)。推展生命教育回歸教育本質。高中教育,7,10-15。
    吳怡青(2005)。生命教育課程方案評鑑之研究-以彰化縣文青國小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佳娟(2001)。以兒童讀物進行生死教育之成效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桃溫(2004)。淺談生命教育。學生輔導,95期。82-88。教育部。
    吳庶深、黃麗花(2001)。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教學方案。台北:學富。
    吳庶深(2002)。先進國家與我國中等學校生命教育之比較研究。教育部委託研究案。
    吳清山、林天祐(2000)。生命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37,頁8。
    吳淑英(2002)。與生命對談-多元智力主題統整模式與情緒教育發展理論在生命教育課程之應用。臺北市:瑩橋國小。
    吳榮鎮(2001)。落實輔導再認識工程-生命教育。學生輔導雙月刊,76,100-110。
    吳慧珠(2002)。國民中小學學生生命概念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吳瓊洳(1999)。生命教育課程的設計。台灣教育,580,12-18。
    何秀珠(2001)。從人生願景談如何推展國小生命教育。桃園縣推展生命教育研習手冊,15-18。
    何秀珠(2002)。生命教育「體驗活動」實施之省思-從國小全校性「護蛋活動」談起。研習資訊,19,80-87。
    何琦瑜(2004)。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台北:天下雜誌。
    何福田(2001)。生命教育論叢。台北:心理。
    林千祺(2003)。生死教育輔導方案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自我概念、死亡焦慮、生命價值觀之影響。國立台南師院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佩璇(2000)。行動研究與課程發展。研習資訊,17(4),36-41。
    林素卿(1999)。行動研究與教育實習。教育實習輔導,5:1,25-30。
    林進材(2005)。謙卑的面對人生:教學活動設計的理念與實施。教育研究月刊,131期,5-15。台北:高等教育。
    林瑞明(2002)。台中縣國民小學教師對生命教育課程意見調查之研究。國立台中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維姿(2004)。生命教育方案對國小學生失落情緒適應之效果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繼偉、潘正德、王裕仁(2001)。學校生命教育現況分析。中原大學:海峽兩岸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
    林鶯譯(1999)J.Donald Walters(1986)著。生命教育-與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戰。台北:張老師。
    邱惠群(2001)。國中學生經驗生命教育課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邱碧惠(2002)。多元化教學的生死教育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兒童死亡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合譯(2000)Ranjit Kumar著。研究方法—步驟性學習指南。台北:學富。
    侯麗玲(1986)。意義治療團體對教育學院大一新生生活目標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姜旭岡(1999)。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施。南投文教,12,17-21。
    姜鵬珠(2003)。何妨吟嘯且徐行-生命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紀孟春(2002)。國民小學低年級生死教育課程與教學之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涂志賢(1998)。相互教學法對國小六年級兒童國語科閱讀理解、、後設認知、自我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敬文(1986)。質性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高雄市教育局(1998)。高雄市生死教育手冊。高雄:教育局。
    孫幸慈、連廷嘉、黃俊傑(1999)。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256,137-156。
    孫效智(1999)。生命教育的實施現況與遠景。生命教育資訊網,民91年4月10日,取自(http://210.60.194.100/life2000/nowreporter/lifelandscape.htm.)
    孫效智(2000)。生命智慧與道德教育。教育資料集刊,25,65-78。
    孫效智(2000)。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1-22。台北市:寰宇出版公司
    孫效智(2001)。生命教育的困境與展望。載於「中央日報」,7月29日。
    夏林清譯(1987)Altrichter,Posch,Somekh著。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桃園縣八德國小等(2001)。行動研究成果專輯。新竹師範學院。
    桃園縣教育局(2005)。桃縣文教第三十期:品格教育從小做起。桃園縣教育局。
    桃園縣教育局、國民教育教學輔導團(2005)。國小教師九年一貫課程進階研習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工作坊研習手冊。桃園縣教育局。
    桃園縣教育局、國民教育教學輔導團(2005)。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演示教學方案設計彙編手冊。桃園縣教育局。
    徐素霞(2001)。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許育齡(2001)。怎樣接引孩子的情緒-情緒教育的理論基礎。學生輔導,75,22-29。
    許智香(2003)。論生命意義與生命教育的可能性。教育資料與研究,53。61-67。
    莊麗卿(2003)。生命教育之實踐-以國小二年級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輔導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莊麗卿(2006)。以生命教育為主軸的課程設計:第1624期綜合活動輔導團員研習班研習資料。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陳正昌等譯(1996)/Robert M.Gagne、Leslie J.Briggs、Walter W.Wager著/教學設計原理。台北:五南。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做質性研究。台北:洪葉文化。
    陳伯璋(1988)。教育研究方法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南宏。
    陳秀蓉(2001)。生命的教育-理性思考。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http://210.60.194.100/nowreporter/news/htm.)
    陳佩君(2001)。我喜歡我自己:生命教育融入健康教育課程對國中學生自尊、學業成就之影響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美如(1986)。躍登教師研究的舞台-教師課程行動研究初探。人文及社會學會科學通訊,7:1,177-188。
    陳美如、郭昭佑(2003)。學校為本課程評鑑-理論與實踐反省。台北,五南。
    陳玲婉(2003)。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如何培養青少年挫折容忍力。師友月刊,436,80-83。
    陳英豪(2000)。生命教育-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工作。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序)。台北:寰宇。
    陳明昌(2003)。國小實施生命教育之行動研究-以一班六年級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陳浙雲(2001)。九年一貫課程中生命教育的規劃與實施。教育資料集刊-生命教育專輯,26,237-287。
    陳國雄(2002)。國小生命教育課程實施現況與困境之探討-國小教師觀點。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惠邦、李麗霞(2001)。行行重行行。台北:師大書苑。
    陶知仁、協同研究者吳月霞等(2002)。桃園縣國民教育教學輔導團教育行動研究成果報告(國小組):「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現況與分析-以桃園縣國民小學之課程實施為例。桃園縣教育局。
    陶知仁等(2003)。九年一貫課程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實踐的行動研究。桃園縣教育局。
    教育部(2003)。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學生輔導季刊:友善校園。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生命教育專展(2002)。尊重生命。教育部網(http://www.cksmh.tw)。
    教育部、國立台北師院(2001)。綜合活動領域教學行動研討會會議手冊。
    教育部、國立台北師院(2002)。生命教育創意教學活動設計研討會會議手冊。
    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02)。第1205期九年一貫課程種子教師研習資料-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02)。第1214期九年一貫課程種子教師研習資料-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03)。第1285期九年一貫教務主任初階研習資料。
    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04)。第1431期生命教育種子教師研習資料。
    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06)。第1624期綜合活動輔導團員研習資料。
    國語日報(2005)。匱乏的生命教育。5月10日大家談教育。
    鈕則誠(2004)。生命教育-學理與體驗。台北:揚智文化。
    曾文宗(1995)。從全人發展角度看生命教育的意義與內涵。輔導通訊,44,12-16。
    曾志朗(1999年1月3日)。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遺漏的一環。聯合報,第四版。
    游恆山譯(民80)Viktor E Frankl(1963)。生存的理由。台北:遠流。
    張世平、胡夢鯨(1988)。行動研究。載於賈馥茗、楊深坑(主編),教育研究法的探究與應用,103-139。台北:師大書苑。
    張振成(2001)。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教育資料與研究,39。49-52。
    張美蘭(2000)。國民中學生命教育課程目標之發展。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信務(2006)。綜合活動教學實務分享~以「社區有教室」為例:第1624期綜合活動輔導團員研習資料。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張淑美(1999)。死亡教育的理念與實施。國教之友,50(4),8-11。
    張淑美(2005)。加強推動生命教育才是自殺防治根本之道。學生輔導季刊,96期,132-140。
    張景媛(2005)。謙卑的面對人生:教學活動設計應考量的因素。教育研究月刊,131期,76-94。台北:高等教育。
    張湘君、葛琦霞(2000a)。以童書在國小推行「生命教育」之可行性探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273-298。台北:寰宇。
    張湘君、葛琦霞(2000b)。童書創意教學-生命教育一起來。台北,三之三。
    張鈿富(2000)。行動研究的概念與執行,教師天地,105,9-12。
    張輝道(2001)。生命教育體驗活動對國小學童攻擊行為與自我概念的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輝道(2003)。第89期學生輔導:生命教育體驗活動融入班級經營之具體方案,112-121。教育部。
    黃光雄主譯。Drake,S.M.(1998/2001)著。統整課程的設計:證實能增進學生學習的方法。高雄:麗文。
    黃光雄、蔡清田(1996)。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黃光雄、楊龍立(2000)。課程設計-理念與實作。台北:師大書苑。
    黃炳煌(1999)。談課程統整-以九年一貫社會課程為例。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邁向課程新紀元,173-195。台北: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1997)。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實踐。台北:漢文。
    黃迺毓(1995)。幼兒讀物-好爸媽的百寶箱。載於張湘君(主編),認識幼兒讀物,14-23。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黃淑貞(1998)。如何推行生命教育-體驗篇。輔導通訊,55,35-40。
    黃琝仍(2003)。國小生命教育統整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義良(2000)。生命教育在國小課程中的融合與落實策略。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255-272。台北:寰宇。
    黃德祥(2000)。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241-253。台北:寰宇。
    黃德祥等(2004)。品格與品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教育研究月刊,114期,頁35-43。
    黃麗花(2001)。生命教育方案對學童攻擊行為與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譯瑩(1999)。從課程統整的意義與模式探究九年一貫新課程的結構。载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邁向課程新紀元,258-274。台北: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溫明麗等譯/Richard.Parsons、Stephanie Lewis Hinson.、DeborahSardo-Brown著(2002)。行動研究教育學。台北:洪葉文化。
    甄曉蘭(1994)。課程的教學轉化深析。教育部82學年度師範院校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台南。
    甄曉蘭(2001)。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台北:元照。
    楊龍立(2001)。學校為本課程-設計與探討。台北:五南。
    詹益銘、協同研究者吳月霞等(2004)。行動研究:桃園縣國民小學社團活動推展之現況調查。桃園縣政府教育局。
    詹惠雪(2000)。從九年一貫課程革新談教師角色的再定位。教師專業發展與師資培育-九年一貫課程革新的因應與挑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4-88。
    鄭金川(2001)。生命教育沿革。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http://210.60.194.100/lifehistory.htm)
    鄭淵全(2005)。課程發展與教學創新。台北:五南。
    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128-138。
    蔡居澤(2006)。探索教育-5Q催化法。5月18日綜合活動領域輔導團員工作坊研習。桃園縣國教輔導團綜合活動領域。
    蔡長衡(2003)。生死取向之生命教育研究-以五年級學童對死亡概念與態度之實證分析。國立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清田(2002)。學校整體課程經營-學校課程發展的永續經營。台北:五南。
    蔡敏玲(2002)。教育質性研究歷程的展現。台北:心理。
    黎建球(2000)。生命教育的意義價值及內容。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37-48。台北:寰宇。
    劉玉玲(2003)。課程發展與設計。台北:桂冠。
    劉明松(1997)。死亡教育對國中死亡概念、死亡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欣懿(2003)。「生命的彩虹」高中生死取向教育課程介入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美娥、許翠華(1999)。國民小學主題統整課程設計初探。載於吳隆榮發行: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論文集(頁276)。台北縣: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錢永鎮(1998)。如何推廣生命教育-理論篇。台灣省高級職業學校八十七學年度北區推廣生命教育研習會,台北,112-124。
    錢永鎮(1999)。生命教育的實施背景及基本理念。台灣教育,580,25-28。
    盧美貴(2000)。教育行動研究-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關鍵,教師天地,105,27-35。
    曉明女子高級中學(2000)。生命教育-教孩子走人生的路。台中:曉明之星。
    賴昭志(2001)。探索教育運用於生命教育可行性之探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文綜(2003)。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的態度與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燕萍(2000)。高職學生生命教育課程內容之分析。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成熙(2004)。「缺德」的道德教育如何實施。教育研究月刊,121期,頁94-109。
    顧瑜君譯(1998)。質性研究寫作。台北:五南。

    貳、西文部份
    Armstrong D.G.(2003).Curricuum Today.New Jersey:Pearson Education Inc.
    Dunkin,M.J.(ed.)(1987). The internationa encyc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Oxford:Pergamon press
    Eliot,J.(1991).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 change.Miltion Keynes:The open University Press.
    Erikson,E.H.(1968).Identity:Youth and society. New York:Norton.
    Frankl,V.E.(1963).Man’s search for meaning. New York:Washington Square Press.
    Forgaty,R.(1991).Ten way to integrative curriculum Educational Leadership,49,pp.61-65
    Fullan,M.,& Pomfret,A.(1977).Research i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47,pp335-397.
    Gagne,R.M.,Briggs,L.J.,& Wager,W.W(1992).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n design. Fort Worth,TX: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Kemp,J.E.,Morrison,G.R.&Ross,S.M.(1993).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 New York :Macmillan.
    Marsh,C.J.,&Willis,G.(2003).Curriculum–Aternative Approaches,Ongoing Issues.New Jersey:Pearson Education Inc.
    Piaget,J.(1929).Thechid’s conception of the world. New York :Harcourt,Brace.
    Shavelson,R.J.,Hubner,J.J.,& Stanton,G.C.(1976)Self-cocept:Validation of construct interpretations.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46,407-441.
    Skibeck,M.(1984).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London:Harper&Row.
    Smith,P.I.,& Ragan, T.J.(1993).Instructional design. New York: Macmillan.
    Tyler,R.W.(1949).Basic Principes of Curriculum & Instruction.Chicago:The Univ.of Chicago.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