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藍亦禾
Lan Yi He
論文名稱: 聲調性音樂歌唱活動提升國小重度自閉症兒童語言表達能力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f enhancing the expressive ability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with severe autism through singing activities with tone languages
指導教授: 張蕙慧
ZHANG HUI HUI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4
中文關鍵詞: 自閉症音樂治療聲調性音樂歌唱活動語言表達能力個案研究
外文關鍵詞: Autism, Music Therapy, Singing Activities with Tone Languages, Expressive Ability, Case Study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方式,瞭解實施聲調性音樂歌唱活動,對一位國小重度自閉症兒童語言表達能力的影響。本研究聲調性音樂歌唱活動的主題為「認識端午節」,以音樂歌唱的方式讓學生學習端午節的相關內容。
    本研究由研究者擔任教學者,另有一位國小特教班教師為協同教學者,實際針對一位自閉症學生進行十二週的聲調性音樂歌唱教學,並配合撰寫教學省思、訪談及觀察資料的蒐集,以呈現重度自閉症學生接受聲調性音樂歌唱活動教學策略後,學生語言表達的學習情形。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聲調性音樂歌唱活動實施以後,個案語言聲調的正確率有進步。
    二、聲調性音樂歌唱活動實施以後,個案語言構音的正確率有進步。
    三、聲調性音樂歌唱活動實施以後,個案認識的詞彙數量有增加。
    四、聲調性音樂歌唱活動實施以後,個案在語用方面有進步。
    五、聲調性音樂歌唱活動實施以後,個案在語法方面有進步。
    研究者並就上述研究結果,提供對教學、音樂活動設計及未來相關研究的具體建議,以供未來研究者參考。


    Abstract
    The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expressive ability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with severe autism by implementing singing activities with tone languages. The theme of singing activities with tone languages in this study is “Introduction to Dragon Boat Festival,” using the singing approach to help students learn information related to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researcher of the study served as the instructor while anothe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emphasizing on special education served as the assistant to instruction. A singing instruction with tone languages for a period of 12 times was carried out on one student with autism, which was incorporated with writing of teaching reflection, interview and collection of observatory data, in order to present the learning situations of expressive ability for the student with severe autism, after taking instruction strategies in singing activities with tone languag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described as follows:
    1. The case showed improvement on the correct rate of tonal languag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inging activities with tone languages.
    2. The case showed improvement on the correct rate of articulation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inging activities with tone languages.
    3. The case showed improvement on the number of vocabularie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inging activities with tone languages.
    4. The case showed improvement on pragmatic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inging activities with tone languages.
    5. The case showed improvement on syntax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inging activities with tone languages.
    The researcher proposes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related to the teaching, music activity design and future relevant research as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e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bove study results.

    目 次 誌 謝 辭 ⅰ 中文摘要 ⅱ 英文摘要 ⅲ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研究限制及研究倫理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自閉症兒童行為特徵 11 第二節 音樂治療理論 31 第三節 音樂教育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2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62 第二節 資料蒐集之方法 66 第三節 研究對象 7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7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6 第一節 聲調性音樂活動內容與個案學習過程 86 第二節 前、後測內容分析 99 第三節 教學後之訪談分析 111 第四節 教學後之研究者省思 11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4 第一節 結論 114 第二節 建議 118 參考文獻 121 一、中文部分 121 二、英文部分 124 附錄 125 附錄一 國小特教班觀察紀錄 125 附錄二 語言前、後測內容 148 附錄三 聲調性音樂歌唱活動教案及課程紀錄與省思 153 附錄四 教學後訪談家長逐字稿 179 表 次 表2-1我國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自閉症學生人數和盛行率 16 表2-2自閉症兒童社會互動的發展特徵 18 表2-3自閉症兒童語言溝通的發展特徵 20 表2-5音樂治療與音樂教育之對照比較 46 表2-6台灣福佬語聲調譜 53 表2-7國語聲調譜 54 表2-8國內音樂活動之實施用於特殊教育相關論文 54 表3-1十二堂課的前導質性觀察記錄日期一覽表 63 表3-2 資料編碼對照表 66 表3-3小凱IEP中的學習評量部分 75 表3-4語言前、後測專家效度意見表 83 表3-5聲調性音樂歌唱活動教材專家效度意見表 84 表4-1聲調性音樂歌唱活動日程表 88 表4-2自閉症兒童發展測驗:前測分測驗「語言理解」得分 100 表4-3自閉症兒童發展測驗:後測分測驗「語言理解」得分 101 表4-4自閉症兒童發展測驗:前測分測驗「語言表達」得分 102 表4-5自閉症兒童發展測驗:後測分測驗「語言表達」得分 103 表4-6 個案後測的訪談大綱 111 圖 次 圖2-1音樂治療的實施步驟 36 圖2-2音樂治療活動的進行 37 圖3-1研究架構圖 64 圖3-2研究步驟 65 圖3-3研究場域圖 78 圖4-1聲調性音樂歌唱活動課程大綱 87 圖4-2自閉症兒童發展測驗前測與後測結果變化圖 108

    一、中文部分

    王大延(1994)。自閉症者的特徵。特殊教育季刊,52,7-13。
    王文科(2000)。緒論:特殊教育的定義、發展與趨勢。載於許天威、徐
    享良、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頁1-27)。台北市:五南出
    版公司。
    中華民國應用音樂推廣協會(出版年不詳)。何謂音樂治療。2010年12月
    9日,取自http://www.musictherapy.org.tw/faq.htm
    行政院(2002)。身心障礙者保護法。台北市:行政院。
    李玉霞(1997)。家長資源手冊。台北市:中華民國自閉症協會。
    吳幸如(2003)。奧福取向音樂治療。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學報,22,149-166。
    吳幸如、黃創華(2006)。音樂治療十四講。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幸如、黃創華、李招美、李玉珊、何采諭、盧鴻文、李家雯(譯)(2008)。
    音樂治療理論與實務(原作者:William B. Davis, Kate E. Gfeller,
    Michael H. Thaut著)。台北市: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8)
    吳清山(2004)。教育概論。台北市:五南出版公司。
    吳璇玉(2000)。音樂活動對國小多重障礙兒童語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
    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呂佳漩(2003)。音樂治療教學對一般國小兒童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研
    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宋維村(1992)。自閉症兒童輔導手冊。台北市:教育部第二次特殊兒童
    普查工作執行小組。
    宋維村(1993)。幼兒自閉症的行為與教育矯治。台北市:財團法人中華
    民國自閉症基金會。
    宋維村(2000)。自閉症學生輔導手冊。台北市:教育部特殊教育小組。
    李乙明(2000)。語言障礙。載於王文科(主編),特殊教育導論(頁
    305-346)。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秀芬(2009)。智能障礙兒童音符與節奏教學經驗分享。國小特殊教育,
    48,61-69。
    李翠玲(2001)。特殊教育教學設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翠玲(2007)。個別化教育計畫(IEP)理念與實施。台北市:心理出版
    社。
    松井紀和(2004)。音樂治療總論。載於陳美如(譯),標準音樂治療入門
    (頁1-20)。台北市:五南出版公司。(原著出版年:2004)
    林宏熾、黃湘儀、楊雅茵及陳錦慧(2010)。學前階段自閉症兒童一般轉
    銜技能之分析研究。研究與實務的對話:2010特殊教育暨早期療育國
    際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9-34
    林素秋(2003)。音樂治療活動對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童之攻擊與人際關係
    問題輔導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屏東市。
    林迺超(2002)。自閉症兒童非慣例性口語行為溝通功能之研究。特殊教
    育學刊,22,103-125。
    林貴美(1994)。啟智班音樂教材彙編。台南市:台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
    中心。
    林寶貴(1983)。語言發展與矯治專題研究。高雄市:復文書局。37
    林寶貴、錡寶香(2000)語言障礙學生輔導手冊。台北市:教育部特殊教
    育小組。
    姚世澤(1999)。音樂教育論述集。台北市:師大書苑。
    姚世澤(2000)。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及方法論。台北市:師大
    書苑。
    姚世澤(2003)。音樂教育學新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徐享良(2000)。自閉症兒童之教育。載於王文科(主編),特殊教育導論
    (頁216-250)。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唐詠雯(2002)。自閉症個案的溝通能力之探討。仁德學報,1,29-47。
    陳建華(主編)(2001)。音樂由來事典。北京市:人民音樂出版社。
    陳國龍(2003)。自閉症是認知或情感及社會缺陷?國教世紀,207,19-22。
    陳麗如(2006)。特殊學生鑑定與評量。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梁碧明、劉芝泲(2008)。標準化智力測驗在自閉症兒童診斷之探討。特
    教論壇,5,14-26。
    張乃文(2004)。兒童音樂治療。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張正芬(1996)。自閉症診斷標準的演變。特殊教育季刊,59,1-9。
    張勝成(2000)。溝通障礙。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新特
    殊教育通論(頁193-224)。台北市:五南出版公司。
    張蕙慧(1994)。從教育觀點探討奧福的教學理念。奧福教育年刊,1,
    29-33。
    莊妙芬(1997)。智能障礙兒童與自閉症兒童口語表達能力之比較研究。
    特殊教育復健學報,5,1-35。
    莊妙芬(2001)。替代性溝通訓練對低功能自閉症兒童溝通能力與異常行
    為影響。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9,181-212。
    莊婕钧(2004)。音樂治療。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郭美女(1998)。音樂治療。國教之聲,31,(4)26-31。
    教育部(2006)。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9)。特殊教育法。台北市:教育部。
    曹純瓊(1994)。自閉症兒與教育治療。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曹純瓊(1996)。自閉症兒童的語言發展過程與其語言溝通能力特徵。特
    殊教育季刊,58,25-32。
    鈕文英(2008)身心障礙者的正向行為支持。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曾焜宗(1997)。音樂的教育功能。高雄市:復文書局。
    黃金源(2008a)。泛自閉症兒童。載於黃金源(主編),自閉症兒童的治
    療與教育(頁1-40)。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金源(2008b)。自閉症的原因及藥物治療。載於黃金源(主編),自閉
    症兒童的治療與教育(頁41-66)。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金源(2008c)。自閉症的認知變異及教育對策。載於黃金源(主編),
    自閉症兒童的治療與教育(頁67-94)。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金源(2008d)。自閉症的語言變異及矯治。載於黃金源(主編),自閉
    症兒童的治療與教育(頁113-156)。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榮真(2008)。特殊需求學生音樂教學活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簡上仁(2001)。台灣福佬語;語言聲調與歌曲曲調的關係及創作之研究。
    台北市:眾文圖書。
    楊蕢芬(2005)。自閉症學生之教育。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鳳華(2000)。自閉症教育。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新特
    殊教育通論(頁335-362)。台北市:五南出版公司。
    鄭方靖(2004)。當代四大音樂教學法之比較與運用。高雄市:復文書局。
    歐忠儒(譯)(2004)。William Shaw等著。自閉症生物療法。台北市:元
    氣齋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8)
    蔡安悌(2002)。音樂治療在國內外發展狀況。汪清彥等(編著),音樂治
    療-治療心靈的樂音(頁62-78)。台北市:先知出版社。
    劉文六(1977)。談音樂教育之重要性。台北市:天同出版社。
    鄧兆軒、陳淑瑜(2010)奧福音樂治療的理論與應用。國小特殊教育,49,
    80-90。
    錡寶香(2006)。兒童語言障礙-理論、評量與教學。台北市:心理出版
    社。
    錡寶香(2009)。兒童語言與溝通發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蕭興華(1995)。中國音樂史。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謝俊逢(2003)。音樂療法理論與方法。台北市:大陸書店。
    謝國平(2004)。語言學概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羅美蘭(2002)。教師信念與音樂智能對兒歌韻文教學之影響。國立台北
    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二、英文部分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IV) (4th ed.). Washington, D. C.: The Author.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0).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IV-TR) (4th-TR ed.). Washington, D. C.: The
    Author.
    AMTA (2008). Music therapy. Retrieved Dec, 26, 2010,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musictherapy.org/.
    Armstrong, T. (2003). The multiple intelligences of reading and writing:
    Making the words come alive. Alexandria: VA.
    Berkell, D. E. (1992). Autism:Identification, education, & treatment. pp. 3-20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
    Boucher, J. (2003).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autis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 67s1, s159-s163
    Howlin, P. (1989). Changing approaches to communica228 tion training with
    autistic children. British Journal of Disorders of Communication,24,
    151-168.
    Music Therapy (2009). Texas Guide For Effective Teaching Music Therapy, TX: Texas Statewide Leadership for Autism.
    Parris M. (2003). An Approach to the Nutritional Management of Autism. Alternative Therapies, 9(5), 24-34
    Peeters, T., & Gillberg, C. (1999). Autism: Medical and educational aspects
    (2nd ed.). London: Whurr Publishers.
    Pellitteri, J. (2000). Music therapy in the special education sett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11(3&4), 379-391.
    Stephenson, J. (2006). Music therapy and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41(3),
    290-299.
    Smith, Polloway, Patton, & Dowdy, (1998). Teaching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in inclusive setting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Trevarthen, C., Aitken, K., Papoudi, D., & Robarts, J. (1996). Children with autism: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s to meet their needs. London: Jessica Kingsley.
    W-Nelson & Israel, A. C. (1997). Behavior disorders of childhood (3r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