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蕙芳
CHIU HUI FANG
論文名稱: 客語及華語「起來」的研究
A study on Hakka and Mandarin Chinese "qi lai"
指導教授: 鄭縈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5
中文關鍵詞: 補語趨向詞句法分布時相詞趨向補語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主要探討台灣地區客語和華語「起來」的意義、語法化以及句法分布,並配合搜集之華語、客語語料,將華、客語之間相互做個比較。
    「起來」原是作為動詞用,表示人的動作由坐而起或姿勢作由下而上的一個動作。後來,卻產生了變化,開始放在動詞後面,起了補充說明的作用。


    A study on Hakka and Mandarin Chinese "qi lai"

    第一章是”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語料來源及論文架構。第二章是”文獻回顧”,從「起來」的語義、語法化以及句法分布幾個方向,回顧學者們的研究。第三章是”「起來」的意義”,探討「起來」語義類別及所表示的意義。第四章是”「起來」的句法分布”:探討不同的句法結構影響「起來」在句法分布上一系列平行或對立的關係。第五章是「起來」的語法化:研究華語和客語「起來」的語法化機制及語法化原則。第六章是”結語”,總結各章內容,探討不足之處,做為往後研究的目標。

    參考書目(按照姓氏畫數由少到多)
    丁聲樹.1961.《現代漢語語法講話》,商務印書館。
    王紅旗.1999.〈動趨式述補結構配價研究〉《語言研究》,第1 期,(總第36 期),頁142-152。
    朱德熙.1998.《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
    呂叔湘.1999.《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再版。
    杉村博文.1983.〈試論”下”、”下來”、”下去”的引申用法〉《語言教學與研究》,頁451-465。
    吳福祥主編.2005.《漢語語法化研究》,商務印書館。
    房玉清.1992.《實用漢語語法》,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林鴻義. 2006.《臺灣地區複合趨向詞與賓語的探討---以處所賓語為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
    林杏光.1994.《現代漢語動詞大詞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胡裕樹、范曉.1995.《動詞研究》,河南大學出版社。
    馬慶株.1987.《漢語動詞與動詞性結構》,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徐兆泉.2001.《臺灣客家話辭典》,臺北南天書局出版。
    連金發. 1991.〈台灣閩南語的完結時相詞試論〉《台灣閩南語論文集》,頁121-139。
    陳昌來主編.2005.《現代漢語三維語法論》學林出版社。
    陳垂民.1992. 〈閩南語的”去”字句〉,第二屆閩方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7-103。
    張伯江.1991.〈關於動趨式帶賓語的幾種語序〉《中國語文》第3期(總第222期),頁183-191。
    張慎敏.1994. 《現代漢語「起來」的語意及句法研究》,碩士論文,清華大學。
    張誼生.2000. 〈論與漢語副詞相關的虛化機制─兼論現代漢語副詞的性質、分類與範圍〉《中國語文》第1期(總第274期),頁3-15。
    張若虹.2009. 〈漢語「起來」的語意和語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陸儉明.2002.〈動詞後和賓語的位置問題〉《漢語言文字學》,頁2-14。
    楊德峰.2001.〈”動+趨+了”和”動+了+趨”補議〉《中國語文》第4期,頁329-334。
    解惠全.1984.〈談實詞的虛化〉《語言研究論叢》,第4輯。
    鄭縈.1997. 《國語和閩南語的動補式詞序比較研究》,博士論文,清華大學。
    潘允中.1980.〈漢語動補結構的發展〉《中國語文》第1期,頁53-60。
    魯健驥.1993.〈狀態的句法語義語用分析在教學上的應用〉《語言教學與研究》,頁22-31。
    盧英順.2001.〈”下去”句法、語義特點探析〉《語法研究和探索》(十一),頁273-287。
    盧廣誠.2001.〈台灣閩南語”V─起來”複合詞的語義和隱喻〉《淡水牛津台灣文學研究集刊》,第4期,頁5-18。
    鍾兆華.1985.〈趨向動詞”起來”在近代漢語中的發展〉《中國語文》第5期,頁359-366。
    劉月華.1998.《趨向補語通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劉廣合.1999. 〈說”上2、下2……起來2”─兼談、動趨式〉《漢語學習》,頁90-93。
    劉月華.2001.《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商務印書館。
    劉承慧.2002.《漢語動補結構歷史發展》,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劉堅、曹廣順、吳福祥.1995.〈論誘發漢語詞彙語法化的若干因素〉《中國語文》,第3期(總第246 期),頁161-169。
    蕭惠玲. 2004.《華語「下去」與臺灣閩南語「落去」的比較研究》,碩士論文,新竹師範學院。
    羅肇錦.1988.《客語語法》臺灣學生書局。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