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佳伶
論文名稱: 與腦相容的國小音樂課程教學與音樂學習動機及音樂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
指導教授: 張蕙慧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8
中文關鍵詞: 與腦相容學習理論音樂學習動機音樂學習成效
外文關鍵詞: brain-compatible learning theory, motivation for musical learning, achievement for musical learning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與腦相容的國小音樂課程教學與音樂學習動機及音樂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以彰化市某國小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立意取樣挑選一班為實驗組、一班為控制組。採準實驗研究法進行音樂實驗教學,以描述性統計成對相依樣本T檢定、共變數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及皮爾森積差相關考驗研究假設。
    根據統計數據分析與討論,獲致結論如下:
    一、以與腦相容學習理論為精神的音樂課程教學設計,在理論上及實務上確 實可行。
    二、與腦相容的音樂課程教學實施能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動機及音樂學習成效。
    三、性別在與腦相容的音樂課程教學實施中對音樂學習動機及音樂學習成效表現沒有影響。
    四、課外音樂學習經驗在與腦相容的音樂課程教學實施中對音樂學習動機具正面之影響。
    五、課外的音樂學習經驗在與腦相容的音樂課程教學實施中對學生的音樂學習成效無增強的效果。
    六、與腦相容的音樂課程教學實施中,學生的音樂學習動機與音樂學習成效呈低度相關。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brain-compatible learning theory in elementary music teaching, the motivation for musical learning and the achievement for musical learning . The subjects were second-grade students from a school in Changhua City, with one clas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other clas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is research took the cuasi-experimental methodolog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 paired-sample T test Ancova, 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and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s the research wa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data,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一、The music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the brain-compatible learning theory is feasible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二、The teaching based on the brain-compatible learning theory can enhance pupils’ motivation for musical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 for musical learning .
    三、Gender has no influence on the motivation for musical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s for musical learning in music teaching based on the brain-compatible learning theory.
    四、Extracurricular music learning experience based on the brain-compatible learning theory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motivation for musical learning.
    五、Extracurricular music learning experience based on the brain-compatible learning theory won’t positively affect pupils’ achievement for musical learning .
    六、In the brain-compatible learning theory of music teaching, the motivation for musical learning was lowly related to the achievement for musical learning.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3 第三節 研究假設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五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與腦相容學習理論.........................9 第二節 國小音樂課程教學 ........................32 第三節 兒童音樂認知發展與音樂能力之相關理論.......40 第四節 與腦相容學習理論和音樂教學法..............55 第五節 與腦相容學習理論和音樂學習動機及成效之相關研究6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設計..........................69 第二節 教學實驗設計............................72 第三節 研究工具................................77 第四節 研究流程................................88 第五節 資料處理分析.............................89 第四章 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與腦相容的音樂課程教學實施對學習動機之影響...91 第二節 與腦相容的音樂課程教學實施對學習成效之影響...93 第三節 與腦相容的音樂課程教學實施與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之相關96 第四節 性別在與腦相容的音樂課程教學實施中對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表現 之影響........................................97 第五節 課外音樂學習經驗在與腦相容的音樂課程教學實施中對學習動機及學 習成效表現之影響...............................98 第六節 綜合討論.....................................10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05 第二節 建議........................................109 參考文獻 附錄一:與腦相容音樂課程教學設計......................121 附錄二:國小二年級音樂基本能力測驗專家意見彙整..........139 附錄三:國小二年級音樂基本能力測驗正式卷...............146 附錄四:學習動機量表(前測).........................150 附錄五:學習動機量表(後測).........................152 附錄六:國小二年級音樂成就測驗專家意見彙整.............154 附錄七:國小二年級音樂成就測驗正式卷..................162 附錄八:學生音樂日誌專家意見.........................168 附錄九:學生音樂學習記錄(第一主題)..................170 附錄十:學生音樂學習記錄學生作品(第一主題)...........171 附錄十一:學生音樂學習記錄(第二主題)................174 附錄十二:學生音樂學習記錄學生作品(第二主題)........ 175 附錄十三:實驗教學活動照片...........................17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秀園(2006)。學習大革命—善用腦子讀好書。臺北市:宇宙光。
    王明傑、陳玉玲(譯)(2002)教育心理學。臺北市:學富。(Rober E.Slavin:2000年)
    余翎瑋、李韶瀛、林勇成、林志能、洪希智、徐怡詩、郭文金、陳欣民、陳怡靜、陳嘉音、張簡琦麗、楊瑞寶、劉寶元、謝妙娟等(譯)(2007)。學習、發展和發現的神經學基礎:科學和數學教學的啟示。臺北市:高等教育。(Anton E. Lawson:2002年)
    吳宗立(1998)。訊息處理的認知歷程與教學策略。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2),156-164。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美玲(2002)。兒歌在幼兒音樂課中的觀察與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教學碩士班,臺北市。
    吳淑芳(2002)。從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探討音樂教學評鑑工作。91年度地方教育輔導叢書—認真學習 快樂成長。臺北市:國北師。
    吳舜文(2002)。建構主義應用於音樂教學的做法,載於戴維楊主編:新課程建構式教學理論與實踐—語文、社會、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293-310。臺北:臺灣師大。
    吳靜吉、程炳林(1992)。激勵的學習策略量表之修訂。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39,59-78。。
    呂燕卿(2002),「生活課程」與「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內涵,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臺北縣:桂冠。
    李文翠(2000)。給孩子十分鐘的機會教育。臺北市:世茂。
    李坤崇(2001a)。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坤崇(2002)。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概念分析。教育研究月刊,98,111-119。
    李坤崇、劉文夫、黃順忠(2001)國民中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課程計畫之歷程、實例分析。南一書局主編:國中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課程計畫之歷程、實例、分析,5-144。臺南市:南一書局。
    李雪莉(2007年11月7日)。都是大腦惹的禍。天下雜誌2007年教育特刊,160-164。
    李咏吟、單文經(1997)。教學原理。臺北市:遠流。
    林公欽(2002)。從「藝術與人文」省思「音樂」的學習。美育,129,46-47。
    林建平(2003)。學習動機的認知理論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國教新知,49(3),17-27。
    林崇德(2003)。心理學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林雅萍(2004)。國小音樂教學應用『多元智能』增進學童音樂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林榮吉(2002)。柯大宜教學法的節奏唱名應用於國小低年級音樂教學之實徵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研究所,臺北市。
    邱連煌(2005)。自我效能:促進與維持動機的信念。國教天地,161,1-9。
    保羅‧丹尼生&姬兒‧丹尼生(2000)。大腦體操。(李開敏譯)。臺北市:張老師文化。(原著出版年:1986)
    姚世澤(1988)。音樂性向與成就測驗。師友,11,47-48
    施頂清(2000)。維果斯基(Vygotsky)認知發展論在教學上之應用。教師之友,49(1),9-14。
    洪 蘭(2003)。講理就好III---知書達理。臺北市:遠流。
    洪 蘭(2005)。講理就好IV---理應外合。臺北市:遠流。
    洪 蘭(2005年12月3日)。懂孩子的腦,教學事半功倍。國語日報,家庭版。
    洪 蘭(2007)。運動的孩子大腦整合更好。學前教育,29(10),8-9。
    洪 蘭(譯)(2006)。養男育女調不同。臺北市:遠流。(Leonard Sax:2005 )
    范敏雪(2003)。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國小音樂課程對學童學習成效之影響 ~以一國小五年級的班級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袁汝儀(1995)。培養視覺藝術教師自主性之重要性與方法。載於海峽兩岸兒童藝術教育改革與研究論文集,1-27。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添雄(2005)。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有效教學—以音樂科為例。國教天地,159,54-61。
    張愛卿(1999)。教孩子學會學習。臺北縣:上游。
    張愛卿(2001)。放射智慧之光—布魯納的認知與教育心理學。臺北市:貓頭鷹。
    張煌熙(1997)。解讀國小新課程標準:新局與困境。教育資料與研究,17,2-8。
    張蕙慧(1995)。兒童音樂教育與心理學關係析論。新竹師院學報,8,137-164。
    張蕙慧(1996)。從生理學觀點探討兒童音樂教育。新竹師院學報,9,339-361。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5)。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六年籍、九年級基本素養指標解說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梁雲霞(譯)(2004a)。大腦知識與教學。臺北市:遠流。(Eric Jensen:1998年)
    梁雲霞(譯)(2004b)。動腦教與學—大腦研究在教學實務上的應用。臺北市:遠流。(Patricia Wolfe:2001年)
    莊惠君(譯)(2000)。幼兒音樂學習原理。臺北市:心理。(Edwin Gordon:1997年)
    許英玿、洪榮昭(2003)。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的新詮釋。科學教育,260,2-9。
    郭榮瑞(2004)。藝術與人文能力指標轉化之前提—以視覺藝術為例。教師天地,103,4-13。
    陳正乾(1998)。發展與學習之間的關係—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對話。幼教天地,15,185-203。
    陳俐燁(2002)。合作學習教學法與一般教學法於國小五年級音樂科教學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陳映蓉(2005)。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於國小三年級音樂學習之應用。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藝術研究所,臺北市。
    陳茂萱(1995)。致凡音樂教育系統—音樂基本能力訓練(基礎篇)。臺北市:陳茂萱研究室。
    陳淑美(1995)。發展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陳新轉(2002)。「腦相容」之課程觀。教育研究月刊,102,116-125。
    陳慧雯(譯)(1998)。大腦小宇宙。臺北市:天下。(Susan A. Greenfield:1998年)
    陳曉雰(2002)。音樂教學法另一篇:戈登音樂學習理論。國教新知,49(2),23-30。
    陳曉雰(2002)。藝術與人文—以音樂實踐美感教育。美育,128,32-41。
    曾玲珠(2003)。國民小學生活課程教科書能力指標轉化—藝術與人文部分。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部課程與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游家政(1999)。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的理念與架構。教師天地,102,34-41。
    游雅婷(譯)(2007)。樂在學習的腦。臺北市:遠流。(Sarah-Jayne Blakemore & Uta Frith:1998)
    黃玟瑜(2003)。多感官音樂欣賞教學與知覺學習風格對學童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黃素貞(2003)。木琴輔助國小學童音樂學習動機與成就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楊艾琳、黃玲玉、陳惠齡、劉英淑、林小玉(1999)。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國小音樂篇,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楊思偉(2002)。基本能力指標之建構與落實,教育研究,96,17-22。
    楊淑惠、林冠成、張秀潔(2003)。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能力指標分析與轉化。教師之友,44(3),33-42。
    楊錦潭、王昭文(2004)。應用訊息理論達成有效學習的教學實務探討。中等教育,55(1),148-161。
    溫淑君(2006)。音樂學習檢核表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臺北市。
    葉連祺(2000)。九年一貫課程與基本能力轉化。教育研究月刊,96,49-63。
    董 奇(主編)(2005)。腦與學習。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David A.Sousa:2001年)
    廖妙柔(2006)。「音畫」輔助音樂欣賞教學對國民小學四年級學生在音樂要素學習成效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劉威德(2003)。期望價值理論之學習動機輔導策略。中洲學報,18,265-283。
    劉英淑(1995)。國民小學音樂科新課程的精神與特色及實施之相關配合做法。研習資訊,12(5),33-40。
    劉 儀(導讀)(2000)。尋回失落的大腦本能。大腦體操,6-11。臺北市:張老師文化。(Paul Dennison:1986)
    潘世尊(2002)。教學上的鷹架要怎麼搭。屏東師院學報,16,263-294。
    潘世尊(2004)。Vygotsky對認知發展的觀點及其教學應用。弘光學報,43,131-146。
    滕淑芬(譯)(2004)。聽音樂,孩子更聰明。臺北市:智庫。(Sharlene Habermeyer:1997年)
    蔡崇建、高翠霞(2001)。論心智訓練與人類學習。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2,145-168。
    鄭方靖(2003)。當代四大教學法之比較與運用。高雄市:復文。
    鄭婉敏(1998)。訊息處理模式取向的學習研究對教學的啟示。國民教育研究集刊,6,65-79。
    鄭慧鈴(2004)。主題式統整課程對國中學生音樂學習態度與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臺北市。
    鄭瓊英(1991)。皮亞傑、布魯納、蒙特梭利的發展學習理論在兒童音樂教育上的應用。音樂教育,19, 30-40。
    蕭富元(2007年11月7日)。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天下雜誌2007年教育特刊,52-58。
    賴美鈴(2003)。美國藝術教育政策總論。載於世界重要國家中小學藝術課程統整模式參考手冊,83-86。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薛 良(主編)(1991)。音樂知識手冊。北京:中國文聯。
    謝苑玫(2001)。撥動心中那條絃-音樂老師如何面對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輔導基礎研習手冊,244-257。
    謝鴻鳴(2006)。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臺北市:鴻鳴-達克羅士藝術顧問有限公司。
    簡季芸(2006)。童話運用於國小二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之實徵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臺北市。
    曠文琪(2007年6月29日)。熱情與快樂幫助腦神經聯結一次OK。商業週刊,優勢系列No.7,110-112。
    蘇 珊(2006)。音樂可以這樣玩。臺北市:信誼。
    二、西文部分
    Abeles, H. F., Hoffer, C. R., & Klotman, R. H. (1995). 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 (2nd ed.). New York: Schirmer.
    Boyle, J. D., & Radocy, R. E. (1987).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musical experiences. New York: Schirmer.
    Erlauer, L. (2003). The Brain-Compatible Classroom. USA: ASCD.
    Hargreaves, D. J. (1986). Th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of musi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rgreaves, D. J., & Zimmerman, M. P. (1992). Developmental Theories of Music Learning. In R.Colwell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s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377-391. New York: Macmillan.
    Hart, L. A. (1985). Brain-Compatible Learning Succeed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Oct.). pp.83-85.

    Holahan, J. M. (1986). Teaching Music Through Music Learning Theory: The Contribution of Edwin E. Gordon. In Mark, M. L. (Eds.), Contemporary Music Education. (2nd ed.). pp.152-172. New York: Schirmer.
    Hunter, Madeline. (1996). Mastery Teaching. (3rd ed.). Califonia: Corwin.
    Jensen, E. (2004). Brain Compatible Strategies. USA: The Brain Store.
    Mark, M. L. (1986). Contemporary Music Education. (2nd ed.). New York: Schirmer.
    Parry, T., & Gregory, G. (2006) Designin Brain-Compatible learning. (3rd ed.). Califonia:Sage.
    Roberts, J. W. (2002). Beyond Learning By Doing:The Brain Compatible Approach. The 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25(2). 281-285.
    Runfola, M., & Swanwick, K. (2002).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Music
    Learner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s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373-397.
    Sylwester, R. (1982). A Child’sBra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Sep.). pp.92-94.
    Yoder-White, M. G. (1993). Effect of teaching on sixth-grade students’ general achievements and attitud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Greensboro, North Carolina.
    三、網路資源
    許民陽、林麗詩、卓家夙:轉化能力指標設計教學模組及多元評量實務探討。科教資源網。檢索日期:2007年2月14日,取自:http://www.phy.ntnu.edu.tw/nstsc/
    陳新轉:從腦相容(brain-compatible)概念論程統整之意義。華梵大學進修網站。檢索日期:2007年3月28日,取自:http://mind.hfu.edu.tw/1-9/paper/paper.htm
    湯碧美:培養帶著走的基本能力是時代的趨勢—談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對音樂教育的啟示。國小音樂科學習加油站。檢索日期:2001年8月31日,取自: http://content.edu.tw/primary/music/tp_ck/91e/doc/main-1c.htm
    楊道鑌:音樂教學法介紹—戈登音樂學習理論。快樂音樂兒。檢索日期:2008年1月15日,取自:http://www.msu.edu/~yangtaob/methodologies/Methodology.htm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