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雅琪 Chang, Ya-Chi |
---|---|
論文名稱: |
電子教科書APP融入教學於國小二年級 數學領域之研究 A Study of Teaching Second -Grade Math with Electronic Textbooks APP Integration |
指導教授: |
邱富源
Chiu, Fu-Yuan |
口試委員: |
王子華
Wang, Tzu-Hua 陳明秀 Chen, Ming-Hsi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3 |
中文關鍵詞: | 電子教科書APP 、三位數的加減 、年月日 、兩步驟的乘法 、公尺和公分 、學習態度 、學習成就 、數位學習滿意度 |
外文關鍵詞: | electronic textbook APP, three-digit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year, month, day, two-step multiplication, metric and centimeters, learning attitude, learning achievement, digital learning satisfac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電子教科書APP融入數學領域,探討國小二年級學生在數學教學上,在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之影響,探討學生對數位學習情境之滿意度,以作為日後教學者進行數學教學課程活動之參考。
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法,並採取單組前後測設計。研究方法為量化及質性分析。首先,第一階段先實施「電子教科書APP融入數學領域教學」,第二階段實施「傳統教學」,第三階段實施「電子教科書APP融入數學領域教學」,第四階段實施「傳統教學」,以這四個階段的教學模式,探討學生學習數學「三位數的加減」、「年、月、日」、「兩步驟的乘法」及「公尺和公分」四個單元學習表現、學習態度的影響,以及學生使用數位學習情境滿意度的想法與差異情形。質性研究使用學生半結構式訪談大綱、課堂觀察與省思紀錄,進行分析探討電子教科書APP課程設計及研究者在教學實施上的因應與修正,最後依據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提供實驗教學實施與建議之參考。研究結果如下:
一、學生接受四個單元的數學教學之學習表現均有顯著提升,實驗教學「三位數的加減」中,低成就群學生進步分數顯著高於高成就群學生。
二、學生接受四個單元的數學教學之學習態度均有顯著提升,實驗教學「兩步驟的乘法」數學學習態度明顯高於其他三個單元。
三、學生對數位學習情境滿意度有顯著提升,抱持滿意及正向肯定的感受。
四、不同性別學生在接受電子教科書APP融入數學領域教學,學習成就和學習態度與數位學習情境滿意度都有明顯的進步並無顯著差異。
五、電子教科書APP融入數學領域教學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習興趣及動機。
In this study, we use the electronic textbook APP to integrate into the field of mathematics, and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students in the math teaching on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learning attitude, and to explore the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digital learning situation, which can b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mathematics teaching activities.
This study used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method and adopted a single-group pre- and post-test design. The research methods ar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First, in the first phase, the "E-Textbook APP is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the second phase is to implement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third phase is to implement the "electronic textbook APP into the mathematics field", and the fourth phase is to implement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se four stages explores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the impact of learning attitude and the perceptions and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use of digital learning situational satisfaction toward mathematics "three-digit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year, month, day", "two-step multiplication" and "metric and cent". Qualitative research uses student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outline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and thought-provoking record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design of electronic textbooks APP and the researchers' implementation and correction on teaching.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it puts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and provid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the four-unit mathematics teaching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three-digit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e scores of low-achieving student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high-achieving students.
Second, th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the four-unit mathematics teaching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mathematics learning attitude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wo-step multiplica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three units.
Third, the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digital learning situation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y are satisfied and positive.
Fourth,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have accepted the electronic textbook APP into the mathematics field teaching,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the learning attitude and the digital learning situation satisfaction.
Fift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electronic textbook APP into the mathematics field helps students learn independently and enhance their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in learning.
ㄧ、中文部分
刁維儀(2017)。國民小學教師以電子教科書進行資訊融入教學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維程(2012)。電子教科書融入不同教學方法之成效分析:以國小六年級社會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王姿陵、曾議寬、邱美燕(2015)。評析電子教科書對教與學的影響。教科書研究,8(2),175-188。
王桂琴(2015)。用算式填充題解二年級加減法文字情境題之學習成效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王又菱(2017)。小三補救教學學生在比較類加減法文字題題意理解與關係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方惠卿(2018)。鄒語學習APP之設計與開發(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朱建正、鍾靜、呂玉英、胡鈺麟(2002)。國小數學教材分析-長度。臺北縣,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朱焯祥(2015)。臺美中小學電子教科書發展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李宗薇(2009)。電子教科書的時代已來臨?。教科書研究,2(2),118-122。
何冠慧(2009)。掀開教科書發展的新篇章—談電子教科書的發展、特色與展望。教科書研究,2(2),126-131。
呂正華、李宗薇、陳穎青、何冠慧、陳振威、陳木城、吳明鴻、陳嬿而(2009)。電子教科書趨勢與發展。教科書研究,2(2),111-140。
吳志鴻(2011)。臺北市國小教師使用國語科電子教科書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臺北市。
呂惠菁(2012)。運用使用與滿足理論來探討國中教師使用電子教科書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吳沛憶(2013)。教師使用電子教科書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臺南市。
何宛華(2013)。偏遠地區教師使用電子教科書影響國小五年級學生數學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李雪(2013)。Wiimote電子白板與電子教科書融入國小三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歷程與學生互動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高雄市。
李采臻(2013)。探討將平板電腦結合APP融入數學教學-以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余心蓓(2014)。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環境因素對使用教用版電子教科書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呂威逸(2015)。詮釋結構模式於引導式筆記與電子教科書之比較研究~以清代社會文化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何孟儒(2015)。國小教師使用電子教科書教學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宋月(2016)。國小一年級學童加減文字題的閱讀理解與解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吳碧真(2016)。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臺南市國小教師電子教科書之接受度與使用現況(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淑婷(2017)。以認知負荷的觀點來探討性別與教學設計對正整數除法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杜芳儀(2017)。APP融入差異化教學對英語學習成效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阮涼驛(2018)。合作擬題教學法融入國小二年級學童乘法單元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周良姿(2012)。臺北市國小教師社會領域電子教科書使用情形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阿梅(2013)。臺南市國小教師電子教科書的使用行為及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南市。
林易增(2013)。我國國民小學電子教科書設計、使用現況與未來發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林垂勳(2014)。電腦輔助教學對數學學習障礙學生時間文字題解題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財裕(2015)。均一教育平台運用於國小三年級數學輔助教學之成效:以時間單元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玫均(2015)。平板電腦應用於一年級數學領域教學之研究 -以數與量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靜純(2015)。電子教科書APP應用於數學領域教學之研究 -以圓、圓的複合圖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邱微惠(2016)。一位小六生數學擬題表現的轉變-以時間計算問題為題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周鈞儀(2016)。臺北市國小資優生與普通生概數感能力、數學成就及性別差異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含諭(2017)。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的關鍵因素與策略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187-190。
林惠凰(2017)。合作學習結合認知學徒制對國小一年級加減法文字題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柯智翔(2013)。應用ARCS動機模式於App漢字遊戲創作-以漢字遊~動物篇~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洪聖恩(2013)。基隆市國小教師對電子教科書使用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宜蘭大學,宜蘭縣。
施曉君(2017)。利用鷹架策略進行國小三年級兩步驟加減法文字題補教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秦夢群(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信念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與研究,15,129-172。
唐玉樺(2012)。自然科電子教科書導入註記與前導組織對國小學生學習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徐新逸、賴婷鈴(2013)。國際經驗對臺灣電子教科書發展之啟示。教科書研究,6(2),1-31。
陳柏州(2010)。電子教科書新趨勢。師友月刊,516,36-40。
陳鉪逸、劉好、林原宏、易正明、游自達、施淑娟、謝闓如、陳靜姿(2010)。數學教材教法。臺北市:五南。
陸貞苑(2013)。單位量圖示法提升學童乘法能力之探討─以國小二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應,臺南市。
張瑞雄(2013)。要不要APP,這就是問題。師友月刊,6,49。
陳素芬(2013)。國小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電子教科書內容品質之研究-以「認識家鄉」主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芳齡(2013)。行動載具應用程式遊戲式補救教學對國小學童面積學習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培菁(2014)。行動載具應用於國小學校本位課程對鄉土知識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張志豪(2014)。結合NFC TAG遊戲式行動闖關學習APP應用於數學步道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陳弘潔(2014)。臺北市國小教師數學電子教科書使用情形與使用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陳慧煒(2014)。透過數學遊戲進行補救教學之研究-以二年級加減法和乘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許瓊文(2015)。替換式數學教學對國小二年級數學學習困難學生之乘法文字題解題與分心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孟婉(2015)。電子教科書APP融入教學對國小二年級乘法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燕玲(2015)。電子教科書應用於數學領域之學習態度與成效之研究-以國小二年級加減法文字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雅惠(2015)。電子教科書APP對六年級國語文學習表現與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彥儒(2015)。行動裝置搭載擴增實境App的呈現方式對國小學童空間旋轉的學習成效、認知負荷與情境興趣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陳允琳(2016)。家庭社經背景、數學本份、數學活動、數學規劃與 PISA 2012數學素養之關係:性別與數學能力差異。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教育部(2016)。2016-2020 資訊教育總藍圖。取自
https://ws.moe.edu.tw/001/Upload/3/relfile/6315/46563/3d9a977d-cd20-429f-a5d0-a17a68e86199.pdf
張瓊穗、李慧玲(2016)。國小教師使用數學電子教科書滿意度之探討:以新北市為例。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14,1-19。
張瓊霞(2016)。桃園市國小教師對國語科電子教科書使用滿意度與教學效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科技大學,新竹市。
張歆平(2016)。翻轉教室之教學成效—均一教育平台運用於國小二年級數學乘法單元教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陳香吟(2017)。運用KANO品質模式探究國小數學電子教科書之品質要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臺南市。
教育部(2017a)。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數位建設-建置校園智慧網路計畫。取自
https://www.edu.tw/News_Plan_Content.aspx?n=D33B55D537402BAA&sms=954974C68391B710&s=02F4FACCCABE0051
教育部(2017b)。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數位建設-強化數位教學暨學習資訊應用環境計畫。取自
https://www.edu.tw/News_Plan_Content.aspx?n=D33B55D537402BAA&sms=954974C68391B710&s=115F40EC7B81D235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等校-數學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黃明玉(2004)。成人學習者自我導向學習傾向、班級學習氣氛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秀華(2010)。資訊融入國小一年級長度概念之教學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黃耀德(2011)。電子教科書之使用行為意圖探討-擴充整合性科技模式之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湯惠雅(2012)。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在二年級數學學習之行動研究-以時間概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曾玉瑩(013)。彰化縣國小教師使用電子教科書之因素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黃詩芳(2013)。融入電子教科書於英語文法句型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彭志芸(2014)。新竹縣市國小教師社會領域電子教科書使用情形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麗玲(2015)。學習共同體應用在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之研究-以18以內的減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美潔(2015)。替換式數學教學對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在長度單位化聚之學習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彭賜梅(2016)。行動裝置APP融入國小二年級成語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思涵(2016)。臺北市國小教師國語電子教科書使用情形、使用期待、使用意願及使用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黃鴻瑋(2017)。臺南市國小中年級學童使用英語電子教科書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臺南市。
楊介銘(2012)。行動APP與未來學習。師友月刊,9,36-38。
葉佳如(2015)。電子教科書動畫對於國小學童之影響:以數學應用問題與中文閱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桃園市。
廖婷怡(2011)。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成效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廖曉慧(2013)。3D悅趣式學習對國小六年級分數概念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廖千慧(2014)。新北市國小級任教師使用數學電子教科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蔣治邦、陳竹村、謝堅、林淑君、陳俊瑜(2002)。國小數學教材分析-整數的數概念與加減運算。臺北縣,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潘鈺筠(2012)。國語科電子教科書註記與摘要提示對國小學生學習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育愷(2013)。直式與橫式算則在時間的計算單元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劉光夏、林吟霞(2013)。電子教科書功能設計與教學轉化:從教師角度探討電子教科書基本工具之教學適用性。課程與教學季刊,16(3),171-200。
潘姿延(2014)。電子教科書融入英語教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蔡銘修(2014)。教學APP了沒?推行與不行。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2),157-160。
蔡宛臻(2015)。遊戲融入數學教學對提升國小輕度障礙學生時間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劉怡玲(2015)。電子教科書APP融入教學於國小四年級數學領域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康軒文教事業(2015)。國民小學數學第一冊教師手冊。新北市。
劉娟宇(2016)。電子教科書融入合作學習之教學設計對國小學生音樂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康軒文教事業(2016)。國民小學數學第二冊教師手冊。新北市。
康軒文教事業(2016)。國民小學數學第三冊教師手冊。新北市。
康軒文教事業(2017)。國民小學數學第四冊教師手冊。新北市。
鄭惠娟、巫靜雯(2017)。國小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實務—以低年級數學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192-197。
鄭如玉(2018)。國小四、五年級學童在長度與面積及體積估測表現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蕭志芳(2003)。中高年級國小學童時間概念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謝堅、蔣治邦、吳淑娟(2002)。國小數學教材分析-整數的數量關係。臺北縣,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鍾靜、魯炳寰、林素微(2002)。國小數學教材分析─時間與速率。臺北縣,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謝宜璇(2012)。輔以電子教科書的混合式學習:增進小學四年級學生之英語文字彙發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鍾旻芳(2013)。國小五年級學童對學用版電子教科書功能需求之探究-以英語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鍾孟芳(2016)。臺中市梧棲區國小教師對電子教科書的認知及使用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臺南市。
謝碧雪(2018)。利用數學同儕鷹架教學成效之探討—以二年級乘法(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顏欣妤(2012)。以多元表徵發展二步驟加減文字題數位教材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顏全朗(2013)。以平板電腦為輔助教學工具融入等值分數單元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等值分數的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二、英文部分
Abercrombie, J. L. (2016). Improving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elementary math using iPad technology: An action research study. Capella University, Minnesota.
Alawami, N. A. (2016). Examining teachers' and college students' perspectives toward e-textbooks as an educational tool. University of Northern Colorado, Colorado.
Ball, D. (2005). A new model for procuring e-books. New Review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11(1), 1-11.
Chesser, W. D. (2011). The e-textbook revolution. Library Technology Reports, 47(8), 28-40,58.
Dickerson, B. (2016). IPads in the reading classroom. We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 Illinois.
Erlina, D., Marzulina, L., Nova, L. P., Annisa, A., Yansyah, F., & Mukminin, A. (2018).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Media: Balancing between Local and Target Language Cultures in English Electronic Textbooks. The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17(2).
Falloon, G. (2013). Young students using ipads: App design and content influences on their learning pathways. Computers & Education, 68, 505-521.
Gerhart, N., Peak, D. A., & Prybutok, V. R. (2015). Searching for New Answers: The Application of Task-Technology Fit to E-Textbook Usage. Decision Sciences Journal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13(1), 91-111.
Jung-Yu, L. & Khire, R. U. (2012). Understanding acceptance of dedicated e-textbook applications for learning. The Electronic Library, 30(3), 321-338.
Kucirkova, N., Messer, D., Sheehy, K., & Panadero, C. F. (2014). Children's engagement with educational iPad apps: Insights from a Spanish classroom. Computers & Education, 71, 175-184.
Kwak, Jae Yeon. (2017). Exploring the Use of Mathematics App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Classroom. University of Ontar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anada).
Moore, H. C. (2017). "Look What I Made!": Open-Ended Apps that Spark Creativity. YC Young Children. 72(5), 21-27.
Oman, Auna. (2013). Textbooks vs.techbooks:effectiveness of digital textbooks on elementary student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Northern Michigan University Education, Michigan.
Porter, P. L. (2010). Effectiveness of electronic textbooks with embedded activities on student learning. Capella University, Minnesota.
Roberts, Kim C. (2016). Electronic versus traditional print textbooks: An evaluation of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instructor levels of use of the innovation in a community college.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Alabama.
Selby, R. D., Carter, K. P., & Gage, S. H. (2014). Survey concerning electronic textbooks: Assessing student behavior and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15(2), 142-156.
Swicegood, Grant Patrick. (2015).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act of iPad usage on elementary mathematical skills and attitudes. University of Montana, Montana.
Woody, W. D., Daniel, D. B., & Baker, C. A. (2010). E-books or textbooks: Students prefer textbooks. Computers & Education, 55(3), 945-948.
Zhang, M., Trussell, R. P., Gallegos, B., & Asam, R. R. (2015). Using Math Apps for 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An Exploratory Study in an Inclusive Fourth Grade Classroom. TechTrends, 59(2), 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