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雪卿 Chen, Hsueh-Ching. |
---|---|
論文名稱: |
單身無罪,擇其所「愛」:論張曼娟散文中的單身議題 Single as a Meaningful, Multidimensional Lifestyle in the Prose of Chang Man-Chuan: An Exploration on Her Writing of The Single Issue |
指導教授: |
李癸雲
Lee, Kuei-Yun |
口試委員: |
陳惠齡
Chen, We-Lin 王鈺婷 Wang, Yu-T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文社會學院 - 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Graduate Program of Taiwan Studies for In-service Teachers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8 |
中文關鍵詞: | 張曼娟 、散文 、單身議題 、單身精神導師 |
外文關鍵詞: | Chang, Man-Chuan, prose, the single issue, awakener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女作家張曼娟以往之作家形象較偏向言情、閨秀的「大眾文學作家」一類,並被認為在寫作主題上較無力道、且依附主流價值。然而她卻是台灣女性作家中,在書寫單身議題上,質與量均最佳的一位。本論文以爬梳張曼娟的散文作品中「單身議題」之書寫,挖掘出其在散文書寫中強調的「愛自己」、並鼓勵女性應主動掌握生命歸宿的主導權之主張。本論文進一步論述:張曼娟以自己為例,透過在其散文中對形成單身之類型、及單身女性被污名化之描寫,試圖扭轉大眾對於單身女性的迷思,使其有資格成為女性之「單身精神導師」,且其單身議題之書寫,也為台灣女性書寫提供新的寫作題材與方向。除此之外,張曼娟散文中的單身議題書寫所呈現出之柔性女性主義力量,亦可為抗爭式的女性主義做出補充與延展。
The Taiwanese female author Chang, Man-Chuan has been seen as a writer of popular literature, focused on household affairs and everyday trivia with little to say about women’s issues. She has, however, used her never-married self as an example to reflect deeply on issues confronting women in Taiwan who choose to remain single. In this thesis, careful examination of her collected works on prose and interviews reveals the emphasis she puts on “Love Oneself First” and demonstrates that in both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her prose, her commitment to the cause of women being able to choose their own lifestyles is unsurpassed. By exploring the life of her own as a never-married woman, Chang, Man-Chuan has attacked traditional stereotypes toward single women and awakened women throughout Taiwan to new possibilities in the search of one’s own life meaning. Therefore, she is well-deserved to be seen as an “awakener” for single women in Taiwan. Offering new topics and directions for women’s writing in Taiwan, Chang, Man-Chuan’s “lower-case feminism” is a welcome complement to more strident forms of feminist resistance in literature produced in Taiwan.
一、張曼娟散文、雜文、隨筆作品專書
張曼娟,《緣起不滅》(臺北:皇冠出版社,1988.12)。
張曼娟,《百年相思》(臺北:皇冠出版社,1990.12)。
張曼娟,《人間煙火》(臺北:皇冠出版社,1993.01)。
張曼娟,《風月書》(臺北:皇冠出版社,1994.01)。
張曼娟,《愛情可遇更可求》(臺北:元尊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遠流出版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總代理,1997.11)。
張曼娟,《夏天赤著腳走來》(臺北:皇冠出版社,1998.02)。
張曼娟,《溫柔雙城記》(臺北:大田出版社,1998.07)。
張曼娟,《女人的幸福造句》,(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9)。
張曼娟,《幸福號列車》(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0.09)。
張曼娟,《青春》(臺北:皇冠出版社,2001.09)。
張曼娟,《呼喊快樂》(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05)。
張曼娟,《曼條斯理》(臺北:麥田出版社,2002.10)。
張曼娟,《永恆的傾訴》(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3.06)。
張曼娟,《黃魚聽雷》(臺北:皇冠出版社,2004.08)。
張曼娟,《不說話,只做伴》(臺北:皇冠出版社,2005.08)。
張曼娟,《天一亮,就出發》(臺北:皇冠出版社,2007.03)。
張曼娟,《你是我生命的缺口》(臺北:皇冠出版社,2007.10)。
張曼娟,《那些美好時光》(臺北:皇冠出版社,2010.05)。
張曼娟,《剛剛好(散文精選)》(台北:皇冠出版社,2011.03)。
張曼娟,《戒不了甜》(台北:皇冠出版社,2012.09)。
張曼娟,《時間的旅人》(台北:皇冠出版社,2014.03)。
張曼娟,《愛一個人》(台北:皇冠出版社,2015.03)。
張曼娟,《當我提筆寫下你──你就來到我面前》(台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事
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01)。
張曼娟,《我輩中人》(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18.03)。
二、專書
中文著作
心岱,《單身好不好:單身族生態觀測報告》(臺北: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03)。
余光中,《井然有序》(台北:九歌,1996)。
呂明純,《徘徊於私語與秩序之間: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女性創作研究》(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2007.10.01)。
林燿德、孟樊編著,《流行天下──當代台灣通俗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1992
初版一刷)。
林芳玫,《解讀瓊瑤愛情王國》(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6.02)。
邱貴芬導讀,蕭立君導讀,《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後殖民主義》(台北:行政院文
化建設委員會,2011)。
徐學,《地母與瘋婦:台灣女性半世紀》(臺北:秀威資訊,2011.08)。
陳其南,《文化的軌跡:婚姻、家族與社會》,(台北:允晨出版社,1986)。
陳柏軒,《文本多維:台灣當代散文的空間意識及其書寫型態》(台北:秀威資訊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02,B O D一版)。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10)。
張瑞芬,《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評論篇》(台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事業,
2006.02)。
張瑞芬:《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選文篇(下)》(台北:麥田出版社,2006)。
張瑞芬,《臺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7.03)。
黃明堅,《單身貴族》(臺北:皇冠出版社,1989.08)。
鄭明俐,《現代散文構成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9.03)。
鄭寶娟,《單身進行式》,(臺北:洪範出版社,1994.01)。
蕭蕭編著,《台灣現代文選──散文卷》(台北:三民,2005)。
鍾怡雯、陳大為主編,《天下散文選Ⅰ》(台北:天下文化,2001)。
鍾怡雯,《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
公司,2004.09)。
簡媜,《女兒紅》(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6.09)。
簡媜,《紅嬰仔》(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07.01初版十九刷)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事業,1996.9)。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女性主義經典》(台北:女書文化事業,1999)。
中文譯著
高夫曼(Erving Goffman)著,曾凡慈譯,《污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台北,群學出版社,2010.7.21)。
陳黎、張芬齡譯,《詩樂園:現代詩110首賞析》(台南:南一書局,2007)。
凱特.柏力克(Kate Bolick)著,楊孟華譯,《我是盛女:一位單身女作家的心靈
成長史》(Spinster: Making a Life of One’s Own)(臺北:時報出版,2016.03)。
維吉尼亞‧吳爾夫(Virginia Woolf)著,劉炳善、石雲龍、許德金、趙少偉、劉
炳善、石雲龍、許德金、趙少偉、李寄、黃梅譯,《普通讀者》(The Common Reader & The Second Common Reader)(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07.01)。
蓓拉.迪波洛(Bella DePaulo)著,彭玲嫻譯,《單身,不是你想的那樣!》(Singled
Out!)(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9.11)。
羅珊.蓋伊(Roxane Gay)著,婁美蓮譯,《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Bad Feminist:
Essays)(台北:木馬文化,2017.06.02)。
英文專書:
Stein, P. J.,Understanding Single Adulthood,New York:St. Martin's Press,(1981)。
三、期刊文章
王怡棻,〈張曼娟中年的幸福造句〉,《遠見雜誌》219期(2004.09)。
王楹棻,〈張曼娟文學人談文創──古典到現代的擺渡人〉,《人文焦點》夏季刊7
號(2015)。
林燿德,〈從張曼娟現象談起〉,《自由青年》714期(1989.02)。
林玉薇,〈指引幸福的精靈:專訪張曼娟女士〉,《文訊雜誌》217期(2003.11)。
邱垂達,〈走出海水正藍之後─張曼娟 (下),作家專訪〉,《野葡萄文學誌》七月
號(2006.07.13)。
邱子修,〈台灣女性主義批評三波論〉,《女學雜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7期
(2010.12)。
柯志宏,〈張曼娟的散文世界〉,《傳習》12期(1994.06)。
孫梓評,〈詮釋、時間與迴旋──析讀張曼娟散文〉,《明道文藝》第332期
(2003.11)。
張春榮,〈散發時間醇味的青春──張曼娟《青春》〉,《文訊》204期(2002.10)。
郭強生,〈人間難得有情癡──張曼娟《不說話,只作伴》中的感情習題〉,《文訊》
249期(2006.07)。
黃錦樹,〈力的散文,美的散文〉,《文訊》354期(2015.04)。
四、學位論文
吳瑞芬,〈張曼娟散文書寫(2004~2014)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碩士論文,2015)。
林昆宏,〈張曼娟小說中的性別與社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2011)。
林歆婕,〈從雜草到敗犬:台灣偶像劇中的性別意識與形象建構〉(台中:中興大
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洪雪娟,〈張曼娟散文研究(一九八八─二0一0)〉(台北,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
學系碩士論文,2011)。
陳義夫,〈張曼娟小說研究(一九八五—二○○三)〉(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
論文,2007)。
陳怡茜,〈張曼娟短篇小說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
文,2012)。
陳柔均,〈古典與新詮─張曼娟作品中的情愛意識及其意象表徵〉(新竹:新竹教
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13)。
陳稔錚,〈張曼娟散文主題類型及敘述風格研究(1988─2015)〉(高雄:高雄師範
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
雲嘉玲,〈張曼娟小說的女性形象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
班論文,2013)。
楊茹憶,〈未婚單身女性生活適應研究〉(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
趙家芬,〈色彩詞的傳達特性──以台灣現代作家張曼娟的作品所展開的探討〉(雲
林:國立雲林技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趙曉芬,〈張曼娟散文及其在國中國文教學之應用〉(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
文教學碩士班論文,2012)。
蔡孟潔,〈不是勝犬或剩女,我的故事,我自己命名──未婚女性於單身經驗汙名
化之敘說〉(台南: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2015)。
蕭旭雯,〈「張曼娟現象」研究〉(台北:台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0)。
五、網站資料
〈【2017青年最愛作家感言】簡媜/當你啟航那一刻 請想起我〉,(來源:
https://reader.udn.com/reader/story/7347/2598960,2017.07.23)。
九歌文學網,(來源:
http://www.chiuko.com.tw/author.php?au=detail&authorID=294)。
心靈航海圖:張曼娟與紫石作坊官方網站,(來源:
http://www.prock.com.tw/main.htm)。
〈不再信仰的作家:簡媜及其他〉,(來源:
http://mypaper.pchome.com.tw/flit/post/1303319122/)。
〈《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每位女性說的話都算數〉,(來源:
https://sosreader.com/n/user/@ximilu2014/article/5a1212aceceaed97b4024ea4,2017.07.20)。
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網站,(來源: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8dU3gm/webmge?mode=basic)。
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網站,(來源:
http://readopac2.ncl.edu.tw/nclJournal/index.jsp?la=ch)
台灣文學網,張曼娟,(來源:
https://tln.nmtl.gov.tw/ch/m2/nmtl_w1_m2_c_2.aspx?person_number=K08056)。
〈台北文青生活考:作家談文學偶像──楊佳嫻。楊佳嫻 談 柏楊、張曼娟〉,(來
源:http://www.taaze.tw/static_act/201303/handcrafttaipei/b.htm#1,2013.03.19)。
〈台北文青生活考:作家談文學偶像──孫梓評。孫梓評 談 張曼娟〉,(來源:
http://www.taaze.tw/static_act/201303/handcrafttaipei/d3.htm,2013.03.18)。
林秀姿、蔡佩蓉,〈張曼娟:陪伴父母的老去就是預習自己的老〉,(來源:
https://udn.com/upf/newmedia/2017_data/caregiver/chuan.html,2017.04.27)。
林黛嫚,〈回首──兼論《小說族》〉,(來源:
http://reader.roodo.com/sksen6912/archives/2197297.html,2006)。
姊妹淘網站,〈張曼娟:關於愛情的甜蜜、猜忌與外遇〉,(來源:
https://www.babyou.com/opencms/channel1/Babyou011260.html,2012.09.25)。
〈花開滿園的文學園丁:張曼娟」+「小說100名家推薦」〉,(來源:
http://web.pts.org.tw/~web01/tuesday/t_011.htm)。
邱垂達,〈走出海水正藍之後─張曼娟 (上) 作家專訪〉,(來源:
http://plog.whjh.ilc.edu.tw/plog/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72&blogId=8,2006.07.13)。
皇冠讀樂網,〈浪漫與現實之間 張曼娟v.s侯文詠〉,(來源:
author.crown.com.tw/wenyong/aut_2_007.htm,2007.05.20)。
陳建志,〈呼喊快樂書評〉,(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manchuan320/posts/330717343702523,2012.11.19)。
陳昭妤,〈作家書房/張曼娟:創作對我來說很私密〉,(來源:
http://playing.ltn.com.tw/article/588,2015.06.03)。
陳琡分,〈《時間的旅人》張曼娟:在生命旅途上,無可逃避的大規模反省〉,(來
源:http://okapi.books.com.tw/article/2877,2014.04.28)。
張曼娟,〈不可愛動物區〉,《蘋果日報 》,(來源: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60325/817514/,2016.03.25)。
張曼娟臉書粉絲專頁,〈大眾文學作家是種榮耀〉,(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manchuan320/posts/1173811462671406:0,2016.07.01)。
張曼娟,〈我輩中人:不生氣也不爭氣──我從大學出走了〉,(來源:
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43081,2018.03.01)。
張桓瑋,〈笑拈人生,編纂文學的新橋──張曼娟〉,(來源:
http://www.cna.com.tw/magazine/5-1/201312030001-1.aspx,2013.12.03)。
張桓瑋,〈知名作家張曼娟 鋪展「一個人」的幸福時光〉,《中央通訊社》,(來源:
http://www.cna.com.tw/magazine/4/201504020062-1.aspx,2015.04.02)。
張綺霞,〈【人物】台灣作家張曼娟 重整單身生活〉,《信報》,(來源:
http://lj.hkej.com/lj2017/artculture/article/id/1732766/%E3%80%90%E4%BA%BA%E7%89%A9%E3%80%91%E5%8F%B0%E7%81%A3%E4%BD%9C%E5%AE%B6%E5%BC%B5%E6%9B%BC%E5%A8%9F+%E9%87%8D%E6%95%B4%E5%96%AE%E8%BA%AB%E7%94%9F%E6%B4%BB,2017.12.27)。
康健雜誌網站,〈張曼娟:別人所謂的缺憾,對你不一定是真的〉,(來源: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3864&page=1,2006.03.01)。
國立台灣文學館,(來源:
http://www3.nmtl.gov.tw/Writer2/writer_detail.php?id=2524)。
華視新聞網,〈單身有罪?柯:30歲以上未婚女性 國安危機〉(來源:
http://news.cts.com.tw/cts/politics/201502/201502161584400.html#.WldI7ryWbcs,2015.02.16)。
〈【週一作家私角落】楊佳嫻 x 十八歲出門遠行|我的純散文時代〉,(來源:
http://w3.trend.org/arts_info.php?pid=614)。
游鑑明,〈女子教育與女性角色多元化〉,(來源:
https://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671514193034.pdf)。
誠品網路編輯群,〈用六感寵愛自己的女人,勇敢去愛,不怕傷害:專訪張曼娟〉,
(來源:,http://stn.eslite.com/Article.aspx?id=2004,2012.10.17)。
維基百科:張曼娟,(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B5%E6%9B%BC%E5%A8%9F,2018.01.23)。
維基百科,“The Road Not Taken”,(來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Road_Not_Taken)。
廖綉玉、劉俞妗,〈從《第二性》到《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 不可不讀的10本女
性主義經典〉,(來源:http://www.storm.mg/article/342488,2017.10.10)。
魅麗雜誌網站,〈張曼娟:懂得自我陪伴,生命一切皆自己挑選而來〉,(來源:
https://life.ettoday.net/article/878598.htm,2017.03.06)。
數位台北文學館,(來源:
http://www.literature.taipei/component/literature/?view=scholar&id=4&tmpl=component&print=1&start=2)。
《聯合報》綜合版,〈35世代/萬人大調查 35歲中堅份子哪裡不一樣?〉(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6887/2724000,2017.09.27)。
《聯合報》,〈台灣未婚男女 10年增76萬人〉,(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348255,2017.03.17)。
賴韋廷,〈張曼娟:我可以不出書,但是我不能出對不起自己的書〉,(來源:
https://www.kingstone.com.tw/publish/publish_detail_2.asp?Kind=1&ID=11585,2017.12.19)。
謝春滿,〈張曼娟 把偶然書寫成必然〉,(來源: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0701040036/%E5%BC%B5%E6%9B%BC%E5%A8%9F%20%E6%8A%8A%E5%81%B6%E7%84%B6%E6%9B%B8%E5%AF%AB%E6%88%90%E5%BF%85%E7%84%B6%20P.48,2007-01-04)。
謝育貞,〈從社會現實探討婚姻與幸福〉,(來源:
http://future.sce.pccu.edu.tw/reading/digi_reader/pages/new_kp_dtl.aspx?publication_cls_id=A001&publication_dt_uid=431b0851-a814-4b5f-aee6-737b968eb676,2010.06)。
簡媜,〈聯副駐版作家答客問╱年輕,應該冒險犯難〉,(來源: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C0004/270811/web/index.html,201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