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宜貞
論文名稱: 台北縣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管理、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指導教授: 張婉菁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學校創新管理組織文化學校效能
外文關鍵詞: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culture, school effectiveness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現況、不同個人背景與學校環境變項之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在學校創新管理與學校效能知覺上之差異、學校創新管理與學校效能之關係以及組織文化的調節效果。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使用之研究工具為「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管理、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調查問卷」,以台北縣之公立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為母群體,採隨機抽樣方式,針對台北縣49所學校1000位教育人員進行抽樣調查,有效回收問卷692份。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以及層級迴歸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討論。
    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台北縣國民小學的教育人員均能高度知覺學校創新管理,以學生表現創新層面表現最佳。
    二、台北縣國民小學的教育人員在學校效能的知覺上呈現良好,以家長社區參與表現最佳。
    三、年長、資深、校長、12班以下及49-75班、創校歷史久、偏遠地區之教育人員,在學校創新管理方面知覺程度較佳。
    四、年長、資深、研究所、校長、12班以下及49-75班、創校歷史久、偏遠地區之教育人員,在學校效能方面知覺程度較佳。
    五、台北縣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管理與學校效能整體及各層面具有正相關性。
    六、不同的組織文化對學校創新管理與學校效能之關係不具有調節作用。
    七、組織文化對學校效能具有直接顯著的影響,以支持型組織文化對學校效能影響最大。
    本研究根據上述結論,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育人員與未來相關研究,提出若干具體建議,以供參考。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personal and school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his study mainly adopted the questionnaire-survey method. A survey was taken with
    “ Questionnaire of Elementary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The samples for this study included 1000 educators from 49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in which 692 questionnaires were effective. All subject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were as following:
    1. The educator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had high degree of perception of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 which the student performance innovation was rated the highest.
    2. The educator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had high degree of perception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which the parents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was rated the
    highest.
    3. The senior and older educators, the principals, the schools of below 12 classes and 49-75 classes, schools located in remote districts, and the historical glorious schools had higher degree of perception of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4. The senior and older educators, the educators with Master's degrees, the principals, the schools of below 12 classes and 49-75 classes, schools located in remote districts, and the historical glorious schools had higher degree of perception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5. The whole and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between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6.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cultures as moderator did not make any impact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7. Organizational culture had great impact on school effectiveness, especially supportive culture influenced school effectiveness most.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as the reference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ion,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leader and teacher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學校創新管理之探討9 第二節 學校效能之探討21 第三節 教育人員及學校背景變項對學校創新管理差異性之探討31 第四節 教育人員及學校背景變項對學校效能差異性之探討37 第五節 學校創新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46 第六節 組織文化之調節效果4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61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61 第二節 研究對象64 第三節 研究工具68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7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81 第一節 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現況分析8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教育人員在學校創新管理之差異分析83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教育人員在學校效能之差異分析95 第四節 學校創新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相關分析109 第五節 組織文化之調節效果113 第六節 綜合討論與分析11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3 第一節 結論123 第二節 建議127 參考書目131 壹、中文部分131 貳、外文部分137 附錄141 附錄一141 附錄二153 附錄三161

    壹、中文部分
    王如哲(2001)。知識經濟與教育。台北:五南。
    王見福(2002)。光電產業「組織文化、行銷策略與顧客關係管理」對組織績效影響之實證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王慧秋(2001)。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王秀燕(2004)。臺北縣市國民小學女性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仲秀蓮、林新發(2004)。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正向思考、領導型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6(7),129-153。
    江志正(2000)。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余瑞陽(1997)。國民小學校長管理能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育綺(2005)。國中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宗立、張順發(2002)。學校組織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0,91-107。
    吳明隆、紀有田(2004)。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29,170-181。
    吳旻珊(2006)。國民小學組織文化特性與行政決策運作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吳思華(2002)。從製造台灣到知識台灣。載於金誠(Kim, W. Chan)等著,應小端譯,創新,台北:天下遠見。
    吳培源(1994)。台灣省高級中學校長領導型態、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清山(1989)。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清山、林天祐(2003)。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135。
    呂碧茹(1998)。高科技產業企業文化、經營策略與人力資源發展及組織績效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李佳霓(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教師個人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皓光(1995)。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量指標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李瑞娥(2003)。國民學校終身學習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對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習型學校模型之建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沈翠蓮(199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汪宗明(2006)。國民小學知識延續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桃園縣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文科(2006)。國民小學組織溝通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文勝(2006)。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月盛(1995)。國民小學公共關係、教師參與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宗鴻等譯(1999)。組織行為。台北:揚智。
    林金福(1992)。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型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信志(2005)。國民中學行政團隊知識導向文化、知識分享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虹妙(2004)。台北市高職學校創新經營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職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家福(2007)。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校務決定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婉琪(2000)。國民小學教師士氣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北部地區三縣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筱瑩(2005)。台北市國民中學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聰地(2000)。台中縣國民小學教育改革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欽榮(2005)。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揚智文化。
    邱俊智(2001)。組織文化、組織學習與技術移轉對組織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台灣高科技產業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邱錦昌(2001)。教育視導與學校效能。台北:元照。
    姚欣宜(2005)。台北縣國民小學學校支持創新經營與學校創新氣氛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施天棟(2004)。軍訓主管領導模式與組織文化對組織績效之影響。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施東陽(2004)。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國小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柯進雄(2000)。學校行政領導。台北:商鼎。
    洪啟昌(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作聖、邱亦嘉譯(2002)。創新管理。台北:華泰。
    徐瑞霞(2006)。台北縣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秦夢群、濮世緯(2006)。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2(3),123-149。
    高義展(1998)。國民小學教師會組織功能、影響型態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明輝(2006)。創新管理與學校經營。教育研究,145,41-49。
    張德銳(1994)。教育行政研究。台北:五南。
    張慶勳(1996)。學校組織行為。台北:五南。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莊立民(2002)。組織創新模式建構與實證之研究-以台灣資訊電子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許坤真(2003)。中南部地區國小校長專業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許顏輝(2005)。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千玉(1996)。組織文化與領導。台北:五南。
    陳吳政(2002)。組織文化、領導行為、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以嘉南地區銀行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陳怡如(2005)。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女性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陳思穎(2005)。台灣電子業創新型組織文化對員工效能之研究:以人際關係網絡為中介變項。銘傳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慧芬(1998)。國民小學組織文化之研究-一所台中市國民小學個案分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辜皓明(2006)。台北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識分享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馮清皇(2002)。創新管理在國民小學校務經營的意涵。教師天地,117,32-42。
    馮瑞珍(2003)。企業文化、經營策略與企業經營績效之關係探討以某封裝測試廠為例。國立清華大學高階主管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久芬(1996)。國民小學全面品質管理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玉麟(2006)。國民小學組織再造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建翔(2006)。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哲彬、洪湘婷(2005)。創新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1,211-232。

    黃裕敏(2002)。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黃種斌(2005)。桃園縣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麗美(2004)。國中小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懿嬌(2007)。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明華(2001)。國民小學運用團隊型組織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廖春文、石遠誠(2004)。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2,19-45。
    趙麗君(2004)。苗栗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資訊素養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劉春芳(2005)。台北縣國民中學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文憲(2005)。屏東縣國民小學組織文化、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聯性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蔡明錡(2006)。台南市國民小學學校社區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純姿(2005)。學校經營創新模式與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鄭玉美(2004)。苗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鄭淑禎(2003)。組織文化對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工作特性之影響─以多層次傳銷業為例。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燕祥(2001)。學校效能及校本管理:發展的機制。台北:心理。
    盧心雨(2001)。政府體育行政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盧麗如(2006)。組織文化、主管領導風格、員工工作滿意度與組織績效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濮世緯(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台北:高等教育文化。
    藍偉峯(2003)。領導風格、組織文化、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顏秀如、張明輝(2005)。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實施計畫。中等教育,56(3),28-52。
    蘇恆毅(2006)。領導型態、組織文化對於組織績效之影響-以組織承諾作為中介變數。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貳、英文部分
    Ansoff, H. I.(1979). Strategic Management. London: Macmillan.
    Cameron, K. S.(1978). 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Science Quarterly,23,604-632.
    Cameron, K. S.(1985). Culture Congruence, Strength, and Type: Relationship to Effectivenes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59627).
    Cheng, Y. C. (1996). The pursuit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Hong Kong: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Corinne, A. V., & Wilbur, G.(1987).More effective schooling from research to practice .:
    Clearing House on Urban Education.
    Cormican, K. and O’Sullivan, D. (2004). Auditing best practice for effective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Technovation, 24, 819–829.
    Daft, R. L. and Becker, S. W.(1978).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s: Innovation adoption in school organizations. New York: Elsevier.
    Damanpour, Fariborz.(1991),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meta analysis of effects of determinants and moderato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4(3):555-590.
    Davis, G. A.,& Thomas, M. A.(1989).Effective schools and effective teachers. Boston: Ally and Bacon.
    Deal, T. E. & Kennedy, A. A.(1982). Corporate Cultures: The Rites and Rituals of Corporate Life. MA: Addison-Wesley.
    Deal, T.,& Peterson, K.(1999). Shaping school culture: The heart of leadership. SanFrancisco, CA:Jossey-Bass Publish.
    Dension, D. R.(1990). Corporate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Gopalakrishnan, M. (2000). A modified framework for modeling setup carryover in the capacitated lot sizing problem. A Technical note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38(14) 3421-3424.
    Hopkins, T. G.& West(1994).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NY.:Minni West.
    Hoy, W. K.,&Miskel, C. G.(1987).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Random House.

    Kast,F.E, &Rosenzweig, J.E.(1985).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A system and contingency approach,(9th ed.).New York:McGraw-Hill,Inc.
    Levine,D.U.,& Lezotte,L.W.(1990). Unusually effective schools: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Madison, WI: National Center for Effective School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undberg,Craig C.(1985). “On the Feasibility of Cultural Intervention in Organization,” in Peter J. Frost, Larry F. Moore, Merry Reis Louis, Craig C. Lundberg & Joanne Martin (ed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Beverly Hills: SAGE Publications, Inc.,169-185.
    MacBeath, J.&Mortimore, P.(2001).Improv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London: Open University Press.
    Martins, E. C. & Terblanche, F.(2003).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hat Stimulates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6(1), 64-75.
    Morgan, M. (2000). Making innovation happen. London: Kogan Page .
    Ott,J.S.(1989).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perspective .PacificGrove, CA:Brooks/Cole.
    Robbins, S. P.& Coulter, M. (2002). Management.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Robbins, S. P. (2002). Management. (7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Rowan, B. (1985). The assessment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M. J. Regina (ed.).Reaching for excellence an effective schools sourcebook. Washington D. 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Schein. E. H.(1992).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2nd ed.). S.F.: Jossey-Bass.
    Sethia, Nirmal K.& Glinow, Mary Ann Von(1985). “Arriving at Four Cultures by Managing the Reward System,” in Kilmann, Ralph H., Saxton, Mary J., Serpa, R. et al.(1985). Gaining control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400-420.
    Sharon, P. C.(1997). Innovation-resistion and Innovation-producing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4:470-477.
    Siehl, C.,& Martin, J.(1987). The role of symbolic management: How can managers
    effectively transmit organization culture? In J.M. Shafritz & J.S.Ott(Eds.).Classics of organizational theory,433-435. Chicago,Illi:The Dorsey Press.
    Sonnenfeld, J. A. (1989). Managing Career Systems Channeling The Flow of Executive Careers. Homewood, IL:Irwin.
    Steers, R. M.(1994).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4nded, N. Y. :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Stoll, L.,& Fink,D.(1992). Effecting school change: The halton approach.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3(1),19-41.
    Subramanian, A.& Nilakanta, S.(1996). Organizational innovativenes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on, types of
    innovations, and measures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Omeg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24(6), 631-647.
    Tang, H. K.(1998). An intergrative model of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s. Technovation,
    18(5),297-309
    Vecchio, R. P.(1991).Organizational Behavior.Orlando:Dryden Press.
    Wallach, Ellen J. (1983).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The Cultural Match.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37(2), 26-38.
    Young, D. J. (1998).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Rural School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Western Australian High School Stud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22141)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