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教峰
論文名稱: 何謂「公共領域」:從桃園東勢地域社會史與社群組織談公共概念
指導教授: 陳祥水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人類學研究所
Anthrop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0
中文關鍵詞: 公共領域東勢建安宮地方菁英社群宗族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的重點在透過地域社會史與社群的組織結構,分析地方認知的公共領域概念。桃園東勢的公共領域概念由公廟-東勢建安宮-所呈現,作為地方上連結人際關係的重要組織,東勢建安宮組織結構盡可能包融所有權力體系與人群,因此成為最龐大的公共領域組織,亦是最理想的公共領域概念。桃園東勢為粵籍客家聚落,但開漳聖王仍得民眾信奉。透過業主權、古契約文書、廟史與族譜相關史料追查,可見東勢建安宮與漳州勢力、漳州籍地方菁英有莫大關係。但經過衍生、轉喻過程,開漳聖王在粵籍族群民眾的認知中,則是一種因應需求而生的在地化神祇-三王公-不具特定族群分類意識的神祇,因此在省籍分類械鬥後仍能得粵籍族群信奉。除了神格的變化,各領域地方菁英的支持更是使東勢建安宮成為公共領域的重要原因。在組織結構上,不論在戰前或戰後都由地方菁英-在國家機構、民間社會組織與私人領域-任職或具有聲望者所組成,在結構上反應了東勢的多元權力體系。這種結構日後也成為評價其他社群的依據。與其他社群相較,東勢建安宮盡可能的包融社會各領域地方菁英,為東勢最龐大與最理想的公共領域 。

    此認知透過民眾評論宋屋義民廟與東勢庄文化協會的過程得到驗證。宋屋義民廟同為輪庄廟、公共性活動也與東勢建安宮相似。但宋屋義民廟基於建廟時的歷史因素,時至今日仍由宋氏一脈掌管,因此在公共論述之餘仍存在私人廟宇的論述,差別即在於廟宇組織包融地方菁英程度上的差異。同樣情況發生在東勢庄文化協會上,民眾普遍認為東勢庄文化協會包融的地方菁英過於單一、其操作的議題、組織結構與其他面相都與T派下過於緊密,不符合民眾所認知的公共領域結構,因此被認為是私人領域組織。但東勢庄文化協會今日的局面並非自願選擇之結果,乃因社造熱消退、民眾長期消極參與,東勢庄文化協會也僅能日益依賴所能掌握的資源-包含人力在內的T派下軟硬體資源-原因所致。民眾會以宗族思考宋屋義民廟與東勢庄文化協會公共領域資格,顯然與宗族意識有關。即便台灣漢人社會宗族組織不發達,但仍存在宗族意識,宗族意識仍是人際網絡重要基石之一。

    關鍵字 :公共領域、東勢建安宮、地方菁英、社群、宗族


    目錄 第一章 緒論.........................................06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問題意識 ..........................06 第二節 文獻回顧.....................................08 第三節 研究方法.....................................17 第四節 報導人介紹...................................19 第五節 名詞解釋.....................................20 第六節 章節安排.....................................22 第二章 田野地點.....................................23 第一節 東勢庄人文╱地理空間.........................23 第二節 宗教信仰.....................................31 第三節 產業與社區營造...............................37 第三章 漳州勢力興衰與地域社會建構...................40 第一節 沿山地區業主權轉移史.........................40 第二節 拓殖:漳州意識與地域社會.....................59 第三節 菁英、宗族與地域社會.........................65 第四章 公共領域代表-建安宮.........................81 第一節 三王公:開漳聖王在地化.......................81 第二節 公共性:建安宮儀式生活.......................87 第三節 建安宮與地方菁英.............................97 第五章 公共概念驗證一-宋屋義民廟..................109 第一節 宋屋義民廟公共論述..........................109 第二節 義民廟與建安宮差異..........................121 第六章 公共概念驗證二-東勢庄文化協會..............129 第一節 成立與發展..................................129 第二節 行動........................................134 第三節 評論:民眾思維中的文化協會..................141 第七章 結論........................................146 參考資料...........................................152

    參考文獻
    甲、史料類

    不作著人
    1959 調查報告書。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
    1987 臺案彙錄己集。台北市:大通書局。
    年代不詳 桃園縣大溪鎮寺廟臺帳。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 
           詳。
    中壢郡役所
    1986 中壢郡要覽。台北市:成文。
    平鎮鄉戶政事務所
    年代不詳 平鎮鄉戶政事務所昭和年間戶籍登記簿。平鎮:平鎮
    鄉戶政事務所。
    周鍾瑄
    1978 諸羅縣志:台北市:大通書局。
    吳振漢 編
    2004 大溪鎮志。桃園縣大溪鎮:大溪鎮公所。
    洪英聖
    1999a 畫說康熙台灣輿圖。南投縣南投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
         會中部辦公室。
    1999b 畫說乾隆台灣輿圖。南投縣南投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
         會中部辦公室。
    林進發
    1999 台灣官紳年鑑。台北市:成文。
    桃園廳 編
    1986 桃園廳志。台北市:成文。
    連橫
    1992 台灣通史。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培桂
    1984 淡水廳志:台北市:大通。
    郭薰風 主修
    1983 桃園縣志。台北市:成文。
    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特藏資料編纂委員會 編
    1987 台灣文獻書目題解,第二種,地圖類(一)。台北市:國
         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特藏資料編纂委員會編。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 編校
    2000 北部地區古文書專輯。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通訊社
    1986 臺灣年鑒。台北市:成文。
    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 編
    1964 清德宗實錄選輯╱選輯(二)。 台北巿:台灣銀行
    1994a 台灣私法物權編。南投巿 :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4b 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銘傳
    1987 劉壯肅公奏議。台北市:大通。
    劉寧顏
    1992 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地名沿革篇。台中:台灣
         省文獻委員會出版。
    劉澤民
    2004 臺灣總督府檔案平埔族關係文獻選輯續編〔下冊〕。南投
         市:臺灣文獻館。
    篠原哲次郎
    1986 臺灣市街庄便覽。台北市:成文。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 編
    年代不詳 桃仔園廳桃澗堡九座藔庄土地業主查定名簿。出版地
           不詳: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
    藍鼎元
    1987 平臺紀事本末。台北市:大通。
    羅濟鎮
    1992 平鎮市志。桃園縣平鎮市 : 平鎮市公所。

    乙、族譜

    不著作人
    1978 黃氏哲士公系族譜。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
    不著作人
    年代不詳 黃可堅公派下族譜。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
    王國璠
    1975 板橋林氏家傳。台北市:坤記。

    丙、廟誌類

    三崇宮管理委員會、慶成建醮委員會
    1994 平鎮市三崇宮史.慶成建醮專輯。平鎮市:三崇宮。
    双連福明宮慶成福醮委員會、籌建委員會
    1988 双連福明宮慶成福醮專輯。平鎮市:双連福明宮。
    褒忠祠義民廟
    年代不詳 褒忠祠議民爺沿革。平鎮市:褒忠祠義民廟。
    財團法人桃園縣平鎮市東勢建安宮
    1993 財團法人桃園縣平鎮市東勢建安宮簡介。 平鎮市:財團法
         人桃園縣平鎮市東勢建安宮 。
    財團法人台灣省桃園縣大溪鎮仁和宮董監事會
    年代不詳 仁和宮沿革。大溪鎮: 財團法人台灣省桃園縣大溪鎮       仁和宮董監事會。

    丁、單篇文章類

    文崇一
    1978 竹村的社會關係與社區權力結構。刊於中央研究院成立五     十周年紀念論文集,中央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
    編輯委員會編。頁679-716。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成立五十
    周年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
    木內裕子
    1987 廟宇活動與地方社區:以屏東縣琉球鄉漁民社會為例。思
    與言25(3):257-272。
    古學斌
    2007 否定政府╱重建村莊:中國大陸梅縣客家地區自發社區組
    織的形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6:192-229。
    江大樹
    2005 台灣鄉村型社區的發展困境與政策創新:「桃米生態村」
    的社區重建經驗啟示。收錄於台灣的社區與組織,李天賞
    編。頁103-129。台北市:揚智文化。
    呂玫鍰
    2008 社群建構與浮動的邊界:以白沙屯媽祖進香為例。台灣人
    類學刊6(1):31-76。
    邱彥貴
    2000 從祭典儀式看北臺灣義民信仰 —以枋寮褒忠亭丁丑年湖口
    聯庄值年中元為例。收錄於宗教、語言與音樂第四屆國際
    客家學研討會,徐正光主編,頁1-48。台北市:中研院民
         族所。
    李丁讚
    2004 公共領域中的親密關係:對新港和大溪兩個造街個案的研
    究。收錄於公共領域在台灣:困境與保護,李丁贊等編。
    頁357-395。台北縣:桂冠。
    林美容
    1987 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
    所集刊 62:53-114。台北市:中研院民族所。
    岡田謙
    1938 臺灣北部村落に於はる祭祀圈。民族學研究4(1):1-22。
    徐麗霞
    2000a 桃園縣開漳聖王廟宇與漳民拓墾(上)。中國語文月刊
    510:103-114。
    2000b 桃園縣開漳聖王廟宇與漳民拓墾(下)。中國語文月刊
    512:96-105。
    施振民
    1973 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
    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1-205。
    施添福
    1990a 清代臺灣竹塹地區的土牛溝合區域發展—一個歷史地理學
    的研究。台灣風物40(4):1-68。
    1990b 清代臺灣「番黎不耕作」的緣由:以竹塹地區為例。中央
    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69:67-92。
    2001 清代竹塹地區的「墾區莊」—萃豐莊的設立和演變。收錄
    於清代臺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施添
    福著,頁37-64。新竹縣竹北市:竹縣文化局。
    莊英章
    2004 族譜與漢人宗族研究:以竹北林家為例。收錄於亞洲族譜
    學術研討會會議記錄,聯合報文化基金會國學文獻館編,
    頁185-210。台北市:聯經。
    盛清沂
    1980 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墾史(上)。台灣文獻31
    (4):154-177。
    1981 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墾史(下)。台灣文獻32
    (1):136-157。
    陳世榮
    2002 近代大嵙崁的菁英家族與地方公廟:以李家與福仁宮為中
    心。民俗曲藝138:239-278。
    陳其南
    1992 漢人宗族制度的研究-弗里曼宗族理論的批判。考古人類
    學刊47:51-77。
    陳其南、陳瑞樺
    1998 台灣社區營造運動之回顧。研考報導41:22-37。
    陳春聲
    1985 三山國王信仰與台灣移民社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集刊80:61-114。
    陳運棟
    1994 從歷史與族群觀點看義民信仰。收錄於客家文化研討會論
    文集,徐正光編,頁193-203。台北市:文建會。
    許嘉明
    1978 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
    (6):59-68。
    童元昭
    2000 大溪地華人的歷史敘事與「國家」認同。刊於考古人類學
    刊54:41-61。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黃宗智
    1995 國家與社會之間的第三領域。收錄於社會主義後冷戰時代
    的思索,哈貝瑪斯等著,頁71-95。香港:牛津大學。
    黃挺
    2003 民間宗教信仰的國家意識與鄉土觀念:以潮汕双忠公崇拜
    為例。收錄於民間信仰與社會空間,鄭振滿、陳春聲主
    編,頁74-107,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黃富三
    1981 清代臺灣之移民的耕地取得問題及其對土著的影響
    (下)。食貨11(2):26-46。
    1995 板橋林本源家與清代北台山區的發展。台灣史研究2(1):5-
    50。
    張素玢
    1995 龍潭十股寮蕭家—一個霄裡社家族的研究。收錄於平埔研
    究論文集,潘英海、詹素娟主編,頁99-126。台北市:中
    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張培耕
    1989 宗教活動對社區發展的影響。社區發展季刊47:38-41。台
    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楊鏡汀
    1998 義民為何變成孤魂野鬼?從歷代志書探討義民神格被貶的
    經過。客家95:43-46。
    蔡淵洯
    1983 清代臺灣社會領導階層的組成。史聯2:25-31。
    蔡明惠、張茂桂
    1994 地方派系的行程與變遷-河口鎮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
    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7:125-156。
    魏捷茲
    1996 澎湖群島的村廟公司與人觀。刊於台灣與福建社會文化論
    文集,莊英章、潘英海編,頁221-242。台北市;中央研究
    院。
    藍植詮
    1999 大溪詔安客-從福仁宮定公古佛談創廟的兩個家族。客家
    研究文化通訊2:59-93。
    Dean, Kenneth
    2003 Lineage and Territorial Cults: Transformation and
    Interactions in the Irrigated Putian Plains. 刊於信
    仰、儀式與社會,林美容主編,頁87-130。台北市:中研
    院民族所。
    Rankin, Mary
    2003 中國公共領域觀察。收錄於中國研究的範式問題討論,黃
    宗智編,頁196-223。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
    Rowe, William
    2003 晚清帝國的“市民社會”問題。收錄於中國研究的範式問
    題討論,黃宗智編,頁172-195。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
    Sangren, Stephan
    2000 Power and Transcendence in the Mazu Pilgrimages of
    Taiwan. In Chinese Sociologics:an Anthropological
    Account of the Role of Alienation in Social
    Reproduction. Pp96-117. London and New Brunswick,
    NJ: The Athlone Press.
    Wakeman, Frederic
    2003 市民社會與公共領域問題的討論—西方人對當代中國正文
    化的思考。收錄於中國研究的範式問題討論,黃宗智編,
    頁139-171。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

    戊、書本類

    王世慶
    1996 淡水河流域河港水運史。台北市:中研院社科所。
    王崧興
    1967 龜山島漢人漁村社會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
    刊甲種第十三號。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尹章義
    1989 台灣開發史研究。台北市:聯經。
    林文龍
    2008 臺灣文獻先賢:林熊祥父子與板橋林家史料特展圖錄。南
    投市:台灣文獻館。
    李亦園
    1970 一個移植的市鎮:馬來西亞華人市鎮生活的調查研究。中
    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乙種第一號。台北市:中央研
    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周建新
    2006 動蕩的圍龍屋 : 一個客家宗族的城市化遭遇與文化抗爭。
    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
    吳學明
    2000 金廣福墾隘研究。新竹縣竹北市:竹縣文化。
    東勢庄文化工作陣
    2003 來去東勢庄。台北市:客家委員會。
    美濃愛鄉協進會
    1994 重返美濃 : 台灣第一部反水庫運動紀實。台中市:晨星。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2004 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台北市:客家委員會。
    馬書田
    2001 中國道教諸神。台北市:國家。
    桃園縣東勢庄文化協會
    2006 男婚女嫁-桃園縣平鎮市東勢庄婚嫁資源調查。出版地不
    詳:出版者不詳。
    陳三井、許雪姬
    1992 林衡道先生訪問記錄。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
    所。
    楊弘任
    2007 社區如何動起來—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社區總
    體營造。台北縣新店市:左岸文化出版。
    黃宗智
    1994 中國研究的規範認識危機。香港:牛津大學。
    傅寶玉
    2007 古圳 : 南桃園水圳空間與文化。新竹縣竹北市 : 行政院
    客委會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
    鄭志明
    2001 台灣神明的由來。台北市:中華大道文化。
    鄭明枝
    1985 郭氏宗族北臺移民拓墾史 : 郭光天宗族。不詳:欣文明。
    潘英
    1992 臺灣拓殖史及其族姓分布硏究。台北市:自立晚報。
    謝劍、房學嘉
    1999 圍不住的圍龍屋。嘉義縣大林鎮:南華大學。
    Faure, David
    1986 The Sructure of Chinese Rural Society: Lineage and
    Village in the Eastern New Territories, Hong Kong.
    Hong Kong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Emperor and Ancestor: State and Lineage in South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Freedman, Maurice
    1958 Lineage Organiza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
    London: The Athlone Press.
    1966 Chinese Lineage and Society: Fukien and Kuangtung.
    New York: Humanities Press.
    Habermas, Jurgen
    1999 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曹衛東、王曉珏、劉北城、宋偉杰
    譯。上海:學林出版社。
    Jun, Jing 景軍
    1996 The Tample of Memories: History, Power, and
    Morality in a Chinese Village.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Lu, Hsiny 呂欣怡
    2002 The Politics of Locality: Making a Nation of
    Communities in Taiwan. New York, NY:Routledge.
    Rankin, Mary
    1985 Elite Activism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Zhejiang Province, 1865-1911.Stanford,
    Calif.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Rowe, William
    1984 Hankow: Commerce and Society in a Chinese
    City,1796-1889.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angren, Stephan
    1987 History and Magical Power in a Chinese Communi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己、學位論文類

    田金昌
    2006 臺灣三官大帝信仰: 以桃園地區為中心(1683-1945)。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世榮
    1999 清代北桃園的開發與地方社會建構(1683~1895)。國立中
    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雪娟
    2008 中壢十三庄輪祀網絡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
    士論文。
    張高傑
    2000 美濃反水庫運動中的技術政治。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羅烈師
    2006 臺灣客家之形成:以竹塹地區為核心的觀察。國立清華大
    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庚、網路資源

    大堀溪文化協會
    年代不詳 大堀溪文化協會。網路資源,
    http://sixstar.cca.gov.tw/blog/kdriver,2010年5
    月1日。
    中央研究院
    2000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瀚典全文檢索系統。網路資源,
    http://hanji.sinica.edu.tw/ ,2009年10月15日。
    2003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系統,第一版。網路資源,
    http://thcts.ascc.net/,2009年12月5日。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06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試用版。網路資源,
    http://hakka.dict.edu.tw,2010年7月24日。
    2008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試用版。網路資源,
    http://twblg.dict.edu.tw/tw/index.htm,2010年7月24
    日。
    平鎮市戶政事務所
    2004 行政區域圖。網路資源,http://www.pingc.gov.tw/cht/
    introduce/areamap.html,2009年12月5日。
    2007 民國九十六年八月底桃園縣平鎮市各里人口統計表。網路
    資源,http://www.pingc.gov.tw/cht/population
    /populationx1_np241.html,2006年9月20日。
    四溪計畫
    2008 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戴禮成兄弟三人為枋寮庄舊社空地竹
    圍菜園地基等項施予粵東總理林先坤、姜安暨首事梁元魁
    等共七人為塹屬地方陣亡義友安冢立祠地基立合議字。網
    路資源,http://hkc.nctu.edu.tw/database/4rivers
    /query/view_ query.aspx?id=7424,2009年10月13日。
    台灣客家數位圖書館
    2005 三山國王廟前店地基捐題碑記。網路資源,http://memory
    .ncl.edu.tw/hakka/history1_detail.jsp?xmlid
    =0000000002&title =三山國王廟前店地基捐題碑記,2010
    年3月17日。
    桃園縣蘆竹鄉坑子社區發展協會
    年代不詳 桃園縣蘆竹鄉坑子社區發展協會。網路資源,
    http://www.kz.org.tw/ charcoal.php,2010年5月1
    日。
    陳盛增
    2007 從清代客家家族的拓墾和地方發展探討-以中壢為例。網路
    資源,http://tw.myblog.yahoo.com/chungliart
    /article?mid=880&prev=885&next=877,2010年4月10日。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年代不詳 桃仔園廳桃澗堡東勢庄土地申告書。網路資源,
    https://db1n.th.gov.tw/~textdb/sotokufu
    /rpt.php,2010年7月20日。
    國家圖書館
    2004 重建廣興庄褒忠祠記。網路資源,http://memory.ncl
    .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document_ink_
    detail.hpg&subject_name=%E8%87%BA%E7%81%A3%E7%
    A2%91%E7%A2%A3%E6%8B%93%E7%8987&subject_url=do
    cument_ink_category.hpg&project_id=twrb&dtd_id
    =12&xml_id=0000007483,2010年7月30日。
    郭漢威、黃教峰、蔡宜秦、陳婉馨
    2004 天堂之鑰-基國派老教堂。網路資源,
    http://www.hss.nthu.edu.tw/~khku/hss2004/no2/,2010
    年7月26日。
    楊德宜
    2010 北商校區將開標、平鎮市長盼別跳票。網路資源,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5415705.shtml,
    2010年2月9日。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