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媁玉
Wei-Yu Wang
論文名稱: 以kahoot線上評量融入六年級社會領域之研究
The Study of Kahoot Online Assessment on Social Studies of Sixth Grade Students
指導教授: 邱富源
Fu-Yuan Chiu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6
中文關鍵詞: kahoot線上評量社會領域學習滿意度行動學習數位學習
外文關鍵詞: Kahoot Online Assessment, Social Studies, Learning satisfaction, Mobile Learning, Digital learning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使用kahoot線上評量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的社會學習表現以及學習滿意度之影響。並探討不同性別、不同低中高學習表現對於學習滿意度的差異情形。採用準實驗研究法並輔以訪談質性研究,以立意取樣選取新竹市某國民小學六年級七個班學生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為177人,進行七週的社會評量課程。研究發現:
    1、學生對於使用kahoot線上評量的兩次月考名次進步情形,以低分組學生在名次進步上較為明顯。
    2、學生皆在實驗後的數位社會學習滿意度為滿意,高分組學生在學習滿意度上優於低分組學生。
    3、不同的低中高學習表現在「Kahoot線上評量的學習態度」、「使用Kahoot線上評量之焦慮感」、「接受數位學習的方便性」、「e-Learning滿意度」有達到顯著性差異,其中高分組的滿意度高於低分組。
    4、Kahoot線上評量系統,由於具有遊戲的挑戰性,深獲多數六年級學生喜愛,並且更期待社會領域評量的到來。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using Kahoot online assessment
    on 6nd-grade students’ Social Studies learning performance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This research als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genders, different learning performance on learning satisfaction. A quasi-experimental with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was adopted with 7 classes of one hundred and seventy seven sixt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Hsinchu City for seven weeks of Kahoot online assessment. The results are described as below:

    1.The lower group students’ Social learning performance progressed situation is
    patency after ueing Kahoot online assessment.
    2.The group of 6nd-grade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satisfied with the Kahoot online assessment after experiment. However,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upper group were more significantly satisfied than the lower group.
    3.Different learning performanc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four dimensions.
    The four dimensions are Kahoot online assessment of attitudes, use Kahoot online assessment of anxiety, accepting the convenience of e-learning, e-learning satisfaction.However,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upper group were more significantly satisfied than the lower group.
    4.Kahoot lines used in this study that is the amount of system Commentary. Because it is challenge,.Lots of sixth grade students love it. And students more expect the assessment of social studies arrival.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行動學習相關觀念 8 第二節 線上評量相關文獻分析 13 第三節 社會學習滿意度相關文獻分析 17 第四節 社會領域教學與教材分析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4 第二節 研究流程 2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2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7 第五節 Kahoot線上評量 29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2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 34 第一節 社會學習月考成就分析 34 第二節 數位學習之Kahoot線上評量滿意度分析 42 第三節 不同變項在學習滿意度上的差異 59 第四節 學生對使用Kahoot線上評量的意見及看法之分析 74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78 第一節 結論 78 第二節 建議 81 參考文獻 83 附錄一家長同意書 87 附錄二數位學習滿意度問卷 88 附錄三學生「Kahoot線上評量」學習滿意度訪談大綱 92 附錄四學生訪談整理 93

    英文部分:

    Chang,C.Y., Sheu,J.P., & Chan,T.W. (2003). The definition of m-learning.Retrieved from http://content.edu.tw/wiki/index.php/%E8%A1%8C%E5%8B%95%E5%AD%B8%E7%BF%92
    Cureton, E.E. (1957). The Upper and Lower Twenty-Seven Per Cent Rule. Psychometrika, 22, 293-296
    Domer, D. E., Carswell, J. W., & Spreckelmeyer, K. F. (1983).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satisfaction .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School of Arch 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32600 )
    Fletcher, P. & Collins, M. J. (1987). Computer- administered versus written tes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 Journal of Computer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eaching, 6(2), 38-43.
    Hwang, G.J., Wu, P.H., &; Ke, H.R. (2011). An interactive concept map approach to supporting mobile learning activities for natural science courses. Computers &; Education, 57(4), 2272-2280.doi:http://dx.doi.org/10.1016/j.compedu.2011.06.011
    Kahoot Website:https://getkahoot.com
    Kelly,T.L.(1939) The Selection of Upper and Lower Groups for the Validation of Test Item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30,17-24.
    Nordin, N., Embi, M. A., & Yunus, M. M. (2010). Mobile Learning Framework for Lifelong
    Learning.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7, 130–138.
    Quinn, C. (2000). M-learning: Mobile, wireless. In-Your-Pocket Learn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linezine.com/2.1/features/cqmmwiyp.htm.
    Sun, P.C., Tsai, R. J., Finger, G., Chen, Y.Y., & Yeh, D. (2008). What drives a successful e-Learning?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rit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learner satisfaction. Computers & Education, 50,1183-1202.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中文部分

    王子華、王國華、王瑋龍和黃世傑(2004a):不同形成性評量模式對國中生網路學習之效益評估。科學教育學刊,12,469-490。
    王子華、王國華、王瑋龍和黃世傑(2004b,10月):遊戲化網路評量環境設計之初探—GAM-WATA。論文發表於TANet2004 臺灣區網際網路研討會。臺東縣:臺東大學。
    王怡茹(2015)。行動學習活用於國小高年級統整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韻淑(2008)。桃園縣國小教師使用線上測驗系統的國際計算機綜合能力認證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石惠雅(2015)。互動即時回饋系統應用於國小二年級數學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明隆、涂金堂 (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五南圖書。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臺北:心理出版社。
    李奕蓉(2013)。行動學習導入博物館對國小學童自然科學習成效之影響-以國立自然科博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碩士論文。臺南市。
    李建霖(2010),學習滿意度之定義及相關理論研究。屏東教大體育,13,101-107。
    李政鴻(2006)。國民中學學生對生活科技課程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以中部地方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
    林佩怡(1999)。二專餐飲管理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林怡采(2011)。線上Flash測驗應用於低年級數學評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芳如(2015)。不同網路評量方式融入國小課程對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以健康教育課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虎尾科技大學碩士論文。雲林縣。
    邱皓政(2004)。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圖書。
    柯燕輝(2002)。課堂上網路學習情意評量管理機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紀佩妘(2014)。翻轉教室教學法對國中八年級學生英語學習表現與學習態度之影響(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2015年01月07日,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8949
    張品德(2015)。YMCA幼兒園體能課程家庭支持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基成、林建良、顏啟芳(2011)。行動學習環境中英語學習持續意圖之便利性及好奇心影響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8 : 4,571-588。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2008年5月23日)。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國民教育司。2010年11月11日。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終身學習法。2014年06月18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48
    許進旺(2004)。成人教育目標導向、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探討-以高雄市立空中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郭生玉(1994)。影響教師工作心厭因素之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7,63-79。
    郭生玉(1998)。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市:精華書局。
    郭晴之(2015)。行動學習應用在校本環境教育課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高雄市。
    陳洛書(2013)。校園教學平臺融入教學在學習成效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中部高中電機電子群基本電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逸宗(2015)。結合行動學習和古蹟建築式樣教學,運用在國小高年級的鄉土教育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臺南市。
    彭志芸(2014)。新竹縣市國小教師社會領域電子教科書使用情形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
    曾振富(2015)。行動學習融入高中國文教學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態度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碩士論文,屏東市。
    黃玉湘(2002)。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黃光雄(1980)。課程的理論與實際。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黃若飴(2007)。探討性別和不同性質體育課程下教導方式、學習動機及學習策略與大學生桌球桌學習滿意度之間的關係。臺灣運動心理學報,10,15-36。
    黃喜美(2015)。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臺南市國小教師對於行動學習之使用意願與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葉淑慧(2014)。資訊與科技融入國小二年級英語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廖志昇(2003)。研究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師院在職進修碩士班為
    蔡銘修、蘇秋惠(2015)。kahoot遊戲融入國文教學。師友月刊,573,045 -47。
    蘇振瑋(2012)。行動裝置上之情境式校園英語會話輔助學習系統(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新竹市。
    蘇碧昭(2006)。網路遊戲式評量對八年級學生科學學習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