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櫻元 |
---|---|
論文名稱: |
苗栗縣國民小學實施學生輔導新體制現況、困境與需求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鄭世仁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7 |
中文關鍵詞: | 國民小學教師 、學生輔導新體制 |
外文關鍵詞: | elementary teachers, The new system of experimental program for student quidance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學生輔導新體制教訓輔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的現況、困境與需求及其差異情形。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方式進行研究,以苗栗縣的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調查對象。本研究以自編的「苗栗縣國民小學實施學生輔導新體制方案」問卷為主要研究工具,共計回收320份問卷,得有效問卷270份,回收率84%;訪談部分選取國民小學校長及老師共計8位受訪者進行訪談(包括2位校長、3位主任、3位老師),以彌補問卷之不足。問卷資料以百分比、t考驗、平均數、標準差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之統計方法,進行處理。
針對研究發現,歸納本研究結論,敘述如下:
壹、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學生輔導新體制」方案的現況成效屬中上。
貳、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學生輔導新體制」方案現況除「學校規模」變項外均無顯著差異。
參、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學生輔導新體制」方案的困境屬中度。
肆、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學生輔導新體制」方案困境除「年齡」、「服務年資」、「在職進修時數」變項外均無顯著差異。
伍、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學生輔導新體制」方案最感需求的五項是:
一、輔導偏差行為學生的技巧。
二、提升班級經營的技巧。
三、進修專業輔導知能。
四、運用輔導理念融入教學活動。
五、引進專業諮詢的技巧。
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分別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和教師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字:國民小學教師、學生輔導新體制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f diverse backgrounds about“The new system of experimental program for student guidance”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look at the current actual state, difficulties, needs and distinction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Survey was used a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ology to conduct this study, and scvcral interviews with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Miao-Li County were also held. The questionnaire used in this study was formulated by the researcher of this study, and totally there were 320 copies of questionnaires being distributed. Among the 320 copies, 270 copie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retun rate is 84 percent. 8 interviews have been done to be the support of the research. As Mean, T test, Person, correlation, one way ANOVA Methods are useid the questionnaire.
The study concludes with the following findings and suggestions.
Þ The subjects in this study reported that“The new system of experimental program for student guidance”is moderately efficient in implementation in he aspect of its actual state.
ÞExcept on the varable of school scale, the views that the subjects in this study hold about “The new system of experimental program for student guidance”show no significant diference in terms of the difficulty in program implementation.
Þ The teachers reported thattoimplement “The new system of experimental program for student guidance”is moderately difficult.
ÞExcept on the variables of age, years of teaching, and in-service learning hours. The views that the subjects in this study hld about “The new system of experimental program for student guidance”show no significant diference in terms of the difficulty in program implementation.
Þ The requirement o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carrying out the “The new system of experimental program for Student Guidance”plan is:
1. Guidance and assistance on student deviation and practies.
2. Promote class management techniques.
3. Delvelop professional counseling talent.
4. Incorporate counseling theories into classroom activities.
5. Introduce professional counseling technique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hope to share experiences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to teachers, institutes and governmental institution for future reference.
【Key words】elementary teachers;The new system of experimental program for student quida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民84)。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仁宏(民92)。從教訓輔三合一談學校輔導體系的建立。學生輔導,85
期,96~105。
王瑞芸(民88)。國中教訓輔三合一整合方案的進行式。學生輔導通訊,58期,32~35。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李有在(民88)。輔導新體制應有的配套措施。師說,132期,51~52。
李錫津(民90)。教訓輔三合一新體制的心念。教師天地,110期,4~5。
金樹人等(民87)。教室裡的春天。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吳文賢(民90)。如何提升教師輔導知能。教師天地,110期,43~45。
吳文賢(民90)。教育部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實驗方案意見調查表統計報告。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訓輔三合一實驗方案第一年成果彙編,53~56。
吳武典(民79)。輔導原理。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明隆(民92)。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臺北:知城數位科技。
吳明清(民89)。教育向前跑-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吳昌期(民91)。反思教育本質-談「教訓輔三合一方案」的實施。發表於臺北縣九十一學年度國中推廣教訓輔三合一方案學校研習講綱。
吳昌期(民91)。學校組織再造的契機-談「學生輔導新體制」的實施。發表於國立臺北師院90年度地方教育輔導叢書-邁向國教新世紀,259~279
吳金鈴(民87)。「教訓輔三合一導師制」實驗方案報導。國立師範大學校刊,37期,12~13。
吳清山(民87)。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清山(民86)。學校行政。台北:心理。
吳錫鑫(民92)。一個試辦學校的輔導文化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何進財(民88)。教訓輔三合一方案實施策略與未來展望。訓育研究,38卷,1期,1~10。
何進財(民88)。傳心傳薪。學生輔導通訊,58期,4。
林蕙娟(民89)。台北縣國民小學認輔制度實施評估研究。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林蕙娟(民89)。台北縣澳底國民小學教訓輔三合一方案。訓育研究,38卷,1期,53~57。
林蕙娟(民90)。台北縣澳底國民小學實施教訓輔三合一輔導新體制實驗方案意見調查表結果分析。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訓輔三合一實驗方案第一年成果彙編,46~52。
林慶國(民89)。從系統思考的觀念談建立教訓輔三合一的新體制。學生輔導,68期,114~119。
胡鍊輝、吳福榮(民88)。教訓輔三合一新體制-教訓輔三合一」實驗摘要。學生輔導通訊,58期,20~25。
柯禧慧(民88)。從教、訓、輔三合一新體制所面臨的困境談輔導處的具體做法。臺灣教育,584期,6~10。
苗栗縣政府編印(民91)。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方案研習手冊。苗栗:造橋國小
秦夢群(民88)。營造學習型組織學校:教育行政人員應有的體認與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27期,9~12。
唐璽惠(民88)。台南家齊女中教、訓、輔三合一方案。訓育研究,38期,1,45~48。
唐璽惠(民88)。教、訓、輔三合一整合方案的理念與做法。臺灣教育,584期,2~5。
教育部(民87A)。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學生輔導通訊,58期,10~16。
教育部(民87B)。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第一年實驗學校。學生輔導,58期,17。
教育部(民88A)。「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訓育研究,38卷,1期,11~13。
教育部(民88A)。「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申請試辦手冊,教育部88年9月6日台(民88)訓(三)字第88105267號函頒。
教育部(民88D)。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第一年實驗成效訪視評估報告。台北:教育部。
陳根深等(民88)。教師輔導工作手冊。台北市:天母國民小學。
陳根深、王慧珠、梁丹齡、林恭豪、李光華(民89)。台北市天母國民小學教師教學關注之研究。台北市:天母國民小學。
陳根深(民90)。天母國小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實驗報告。教師天地,110期,36~42。
陳健鏘(民90)。主題式兩性平等教育實驗計劃執行情形。教師天地,110期,29~35。
張信務(民90)。『帶好學生總動員』─談教訓輔三合一。教師天地,110期,46~51。
張雪梅(民88)。如何整合教學、訓育與輔導培育我國大學生的正確價值觀。訓育研究,38卷,1期,58~70。
張輝雄(民90)。活化學校行政組織建構輔導文化的校園。民國九十二年五月十日,取自http:www.tmups.tp.edu.tw/。
張慶勳(民85)。學校組織行為。台北:五南。
黃正鵠(民90)。教訓輔三合一新體制的理念與實踐。訓育研究,40卷,2期,51~56。
黃有志(民88)。高雄師範大學教、訓、輔三合一方案。訓育研究,38卷,1期,23~50。
黃國彥(民88 )。大專院校實驗教、訓、輔三合一方案的檢討。教師天地,110期,25~28。
傅木龍(民89A)。論教、訓、輔三合一輔導新體制之理論基礎及其對學務工作發展之啟示。訓育研究,38卷,1期,14~24。
傅木龍(民89b)。教、訓、輔三合一與師生關係之促進。技術及職業教育,56期,10~16。
楊春生(民90)。學生輔導新體制實驗方案對試辦學校組織文化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臺北市教育局(民91)。臺北市公私立國民小學推動「教訓輔三合一方案」自我評估問卷。民國九十一年十月三日,取自
http:www.edunet.taipei.tw/
臺北市天母國小(民89)。「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實驗方案實驗結果問卷調查統計報告。民國九十二年五月十日,取自
http:www.tmups.tp.edu.tw/。
潘慶山、陳韻如、趙若男採訪、趙若男記錄整理(民88)。談教訓輔三合一的永續經營-專訪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蔡培村教授。學生輔導通訊,58期,20~25。
廖張京棣(民88)。長庚護理專科學校教、訓、輔三合一方案。訓育研究,
38卷,1期,31~44。
鄭崇趁(民88)。整合導向評估模式之運用-以「教育部六年輔導工作計
畫」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鄭崇趁(民89a)。教訓輔三合一的主要精神與實施策略。學生輔導通訊,
66期,14~25
鄭崇趁(民89b)。經營一個具有輔導文化的學校-教訓輔三合一的時代
任務。學生輔導通訊,70期,4~11。
鄭崇趁(民90a)。訓輔整合的前題與作法。學生輔導通訊,71期,4~7。
鄭崇趁(民90b )。經營一個具有輔導文化的學校。教師天地,110期,17~24。
蔡培村(民90)。教訓輔三合一的理論基礎。教師天地,110期,6~16。
謝文全(民82)。學校行政。台北:五南。
韓瑞霞(民90)。國民小學教師對「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認知與實施成效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簡毓玲、張秋華(民90)。國語實小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實驗結果暨行政組織架構調整之研究。教師天地,110期,52~57。
鍾秋鎮(民88)。台南安平國中教、訓、輔三合一方案。訓育研究,38卷,1期,49~52。
顧寶楨(民88)。教、訓、輔三合一新構思與新措施。學生輔導通訊,58期,21~26。
二、英文部分
Arcaro,J.S.(1995).Create quality in the classroom.FL:ST.Lucie Press.
Ashcroft, R. (1975). The school as a base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_operation and Developmen (ED). School and community (pp.22-42). Paris:Director of Information,OCED.
Bonstingel,J.J.(1992).The total quality classroom.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6),66-70.
Croft, D.J.(1979).Parents and teachers:A resource book for home, school, and community relations. Blmont, California:Wadsworth.
Gibson,R.L.,Mitchell,M.H.,& Basile,S.K.(1993).Counsel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Boston:Allyn& Bacon.
Johmson,K.E.(1989).S.(1992).Images:A way of understanding the practical
Knowledge of student teachers.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8,
123-136.
Olson,j.(1993).Teacher influence in the classroom: Acontext for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translation. Instructional Scieence, 10,
259~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