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珮瑛
Pei-ying Huang
論文名稱: 國小學生對學校與民間視覺藝術課程學習態度之研究--以台中縣清水鎮為例
A Study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s toward School and Private Visual Art Courses --Using Chinshui Town of Taichung County as Example
指導教授: 葉忠達
Chung-ta Yeh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9
中文關鍵詞: 學校視覺藝術課程民間視覺藝術課程視覺藝術教育學習態度
外文關鍵詞: school visual art courses, private visual art courses, visual art education, learning attitudes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究國小學生對學校與民間視覺藝術課程學習態度之現況與差異,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學生對學校視覺藝術課程、對民間視覺藝術課程在學習態度上的差異情形,輔以探討民間兒童視覺藝術教育機構課程之各面向及內涵,希冀自研究結果中提出具體建議,做為教師在視覺藝術教學、學校及
    教育主管機關推動視覺藝術教育之參考。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訪談法為輔,以台中縣清水鎮八所國民小學內,
    在民間學習視覺藝術之三、四、五、六年級學生及其所參與的機構課程為研究對象,以自編之「國小學生對學校與民間視覺藝術課程之學習態度調查問卷」、「國小學生對學校與民間視覺藝術課程之學習態度訪談綱要」及「民間兒童視覺藝術教育機構訪談綱要」為工具進行研究。本研究共發出問卷266份,回收266份,有效樣本共計263名,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相依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訪談樣本,則選取35名五、六年級學生以及五個學生所參與的民間視覺藝術教育機構為對象分別進行訪談,所得資料以
    歸納分析方式進行處理。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學生基本背景現況:性別為女生多於男生;年級以三年級人數最多;社經地位以低社經地位者最多;參與民間學習之動機以持「自己個人的興趣」者最
    多;參與民間學習之年資以學習三年以上者最多。
    二、國小學生對學校與民間視覺藝術課程學習態度之現況與差異
    (一)分面向:在學校部分,學習態度在「對課程」、「對學習及創作」、「對教師的教學」及「對環境及設備」分面向皆傾向積極;在民間部分,學習態度皆非常積極。對學校與民間視覺藝術課程之學習態度在四個分面向均有顯
    著差異,對民間比對學校抱持較積極的學習態度。
    (二)整體:在學校部分,整體學習態度傾向積極,其中以「對學習及創作」面向最積極,其他依序為「對課程」、「對教師的教學」、「對環境及設備」面向;在民間部分,整體學習態度非常積極,其中以「對課程」面向最積極,其他依序為「對教師的教學」、「對環境及設備」、「對學習及創作」面向。對學校與民間視覺藝術課程之學習態度在整體上有顯著差異,對民間比對
    學校抱持較積極的學習態度。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學生對學校視覺藝術課程在學習態度上之差異
    (一)性別在學習態度上有顯著差異存在,女生比男生抱持較積極的學習態度。
    (二)社經地位在學習態度上有顯著差異存在,低社經地位學生比中社經地位學
    生抱持較積極的學習態度。
    (三)年級、參與民間學習之動機、參與民間學習之年資在學習態度上均無顯著
    差異存在。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學生對民間視覺藝術課程在學習態度上之差異
    (一)性別在學習態度上有顯著差異存在,女生比男生抱持較積極的學習態度。
    (二)參與民間學習之動機在學習態度上有顯著差異存在,動機為「自己個人的
    興趣」比動機為「父母的意見或安排」之學生抱持較積極的學習態度。
    (三)參與民間學習之年資在學習態度上有顯著差異存在,年資為「三年以上」
    比年資為「一年以下」之學生抱持較積極的學習態度。
    (四)年級、社經地位在學習態度上均無顯著差異存在。
    最後,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本研究分別對教師視覺藝術教學、學校推動視覺
    藝術教育、教育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This main purpose of research is to probe into student's present situation and difference to the school and attitude towards the study of folk visual art courses in primary school. And consider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items of learning attitudes to school visual art courses,or to folk visual art courses towards study including each topics and contents of the folk visual art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of children. Drawing concrete suggestions upon the research result,the researcher wishes them to b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eachers in visual art instruction,schools and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or regard as the reference.
    This research takes investigation method of the questionnaire with interviews. Choose the eight primary schools in Chinshui Town in Taichung County as the objects.
    Those students who are the third,fourth,fifth,and sixth grade students who are in the courses of folk visual art courses as the research people. Using “Questionnair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s toward School and Folk Visual Art Courses”, “Interview Conspec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s toward School and Folk Visual Art Courses”,and “Interview Conspectus of the Folk Children’s Visual Art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s the research tools. The researcher delivered 266 questionnaires while 266 returned with 263 valid ones. To analyze with describing statistics,t-test of repeated measure,t-test of interdependent sample,and one-way ANOVA to make a variation and counting statistical method of analyzing. As for the interview samples, choose 35 students of the fifth grade and 5 students of the sixth grade and do the interviews separately for the target who participate in children’s folk visual art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The main result of the study is as follows:
    1. Students’ basic background of present situation:
    The number of girls is more than the numbers of boys. Most of the main students are in the third grade and society persons with low society status. Motive of participating in folk study is the person who holds “one's own personal interest” the most. Persons
    who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folk for more than three years are the most.
    2. Student's present situation and difference to the school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 study of folk visual art courses of primary school:
    (1) For partly: In school part, attitude towards ”courses“, “ learning and creativity”, “teaching of teachers” and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are tend to be positive; In the folk part, the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is very positive. There are appare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parts.
    (2) The whole: In school part, the whole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inclined to positive, among them with “learning and creativity” is the most positive, the following order is “course”, “teaching of teachers “ ,and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In the folk part, the whole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is very positive,among them with “course” the most posi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and then ” learning and creativity”. There is difference of showing to the attitudes towards study of the school and folk visual art course on the whole. People are holding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3.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 the school visual art courses:
    (1) There is difference of showing that exis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s study in the sex, girl students have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study than the boy students.
    (2) The social-economic status has obvious difference on learning attitudes. The low social-economic status students hold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han the middle status ones.
    (3) The grade, learning motivations in folk study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of folk study of participation are not apparent on the attitude towards study.
    4. Different backgrounds chang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the difference on the
    attitude towards the study of folk visual art courses:
    (1) There is difference of showing that exis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s study in the sex, girl students hold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study than the boy student.
    (2) There is difference of showing that exists on the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study in the motive of participating in folk study for “one's own personal interest” are more positive than the motive for “the parents’ suggestion or arrangement” student.
    (3) There is difference of showing that exis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s study in the age and service seniority of participating in folk study. The students with “more than three years” clasp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study than student of “one year”.
    (4) There is no apparent difference of showing to exist on the attitude towards study by the position in the grade and societ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ult of study, this research promotes the vision to teacher's visual art teaching, school separately art education, educational competent authority and researching and proposing the suggestion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兒童藝術教育 9 一、兒童藝術教育理論探究 9 二、台灣國民小學藝術教育發展及現況探討 14 三、兒童視覺藝術學習之相關研究 21 第二節 民間兒童藝術教育 28 一、民間教育機制的存在與特色 28 二、民間兒童藝術教育之源流與發展 31 三、兒童校外學習之相關研究 36 第三節 學習態度 42 一、學習態度的意義 42 二、學習態度的內涵與相關因素 44 三、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 4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8 第四節 研究程序 66 第五節 資料處理 7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3 第一節 學生基本背景現況分析 73 第二節 國小學生對學校與民間視覺藝術課程學習態度現況與差異分析 78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學生對學校視覺藝術課程在學習態度上差異之 探討 87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學生對民間視覺藝術課程在學習態度上差異之 探討 93 第五節 國小學生對學校與民間視覺藝術課程學習態度之問卷開放性問題及 訪談結果分析 98 第六節 民間兒童視覺藝術教育機構訪談結果分析 11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5 第一節 結論 125 第二節 建議 13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36 二、西文部分 14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金環(2002)。台中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實施情形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內政部統計處(2001)。臺閩地區受訪兒童上才藝班情形 (1991、1995、2000) 。臺閩地區兒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90年12月,74。
    王文科(1992)。國民中學資優班學生次級文化之調查研究。台北市: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王秀雄(1995)。台灣美術發展史論。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王佩霖(2004)。新竹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教學調查研究—以九十一至九十三學年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王筱霞(2003)。國小學生家長為子女選擇美語補習班之關鍵因素及決策行為。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瑞振(2005)。主題式教學對低學業成就學生學習態度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福林(1991)。新制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學習行為、學業成就之調查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德育譯(1990)。創造與心智的成長。台北市:三友。Lowenfeld, V. (1957). 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New York: Macmillan.
    王麗惠(2003)。彰化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實施情形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國民教育研究所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
    文,未出版,新竹市。
    朱元發(1988)。涂爾幹社會學引論。台北市:遠流。
    朱正忠(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統整實施現況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朱敬先(1986)。學習心裡學。台北市:千華。
    江佳樺(2004)。彰化地區家長對其國小子女選擇安親才藝班消費決策傾向之探
    討。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汪慶雲(2006)。「心智圖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自然領域學習態度與成就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裡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廷和譯(1975)。透過藝術的教育。台北市:雄獅。Read, H. (1958). Education through art. New York:Pantheon.
    呂佩樺(2006)。生活化英語教學的迷思:台北縣市兒童全英語補習班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燕卿(1994)。國小美勞課程標準修訂與審美領域教學之研究。新竹市:妏晟。
    呂燕卿(1999)。簡介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之理念與特色。北縣教育,29,6-10。
    呂燕卿(2005)。由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省思學生的藝術基本素養。教育研究,130,119-128。
    李明昌(1997)。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學習態度及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清榮(2005)。高雄市國小教師領導類型、班級氣氛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鈞棫(1988)。幾許辛酸話美勞。國教天地,77,44-45。
    李逸塵(1998)。自力救濟--父母認同體制外美術教學?典藏藝術雜誌,67,195-197。
    吳文星(1978)。日據時代台灣書房之研究。思與言,16(3),264-291。
    吳正峰、陳姿伶(2002)。影響兒童才藝費用因素之探討—以台灣地區為例。國教輔導,41(6),16-22。
    吳武典(1971)。從心理動力學觀點談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教育文摘,615,5-11。
    吳美玲(1996)。國中補校學生自我觀念、對教師教學行為的知覺與數學學習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清宜(2005)。屏東師範學院學生學習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吳國淳(1998)。戰後臺灣地區社會文化發展與學校美術教育特質研究。美育,100,31-40。
    吳雪菁(2005)。國小學童校外音樂才藝學習、父母管教態度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吳莉蓉(2004)。台中市國小藝術與人文教師對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之使用現況與意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
    竹市。
    吳隆榮(1986)。近三十年來我國國民小學美術教育發展與現況。教育資料集刊第十一輯,577-605。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隆榮(1990)。造形與教育。台北市:千華圖書。
    吳爵汝、郭男先(2004)。藝術教育新理念。教育資料與研究,58,57-64。
    官淑如(1997)。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明樂(2004)。數學學習態度與學習效果之相關性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子樺(2004)。台中市小學生家長選擇補習班之消費行為研究。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林淑真(2002)。國中學生班級氣氛知覺、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國文科為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林崇德(1995)。小學生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林曼麗(2000a)。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台北市:雄獅。
    林曼麗(2000b)。藝術‧人文‧新契機─視覺藝術教育課程理念之思考。美育,113,71- 80。
    林慧端(2001,12月4日)。才藝教育。全球藝術教育網。2006年8月13日,取
    自http://gnae.ntue.edu.tw/gbart/arted/forum_ dtlist.jsp ?fid=43&title
    邱定雄(2001)。國小學生課後安親班服務市場消費行為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胡寶林(1986)。繪畫與視覺想像力。台北市:遠流。
    施靜菲、侍建宇譯(1996)。國民小學藝術教育。台北市:五南。Lancaster,J.(1990).
    Art in the primary school.Routledge.
    珍妮絲‧蘿絲(Ross,J.L.)(1999)。藝術教育與廿一世紀的新社會。美育,106,13-16。
    姚如芬(1993)。高雄地區高中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其數學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洪郁年(2005)。國小學童家長選擇補習班因素分析-以林園地區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秦雅君(1998)。小小種籽快樂萌芽--體制外美術教室受家長歡迎。典藏藝術雜誌,67,191-194。
    秦夢群(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之關係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5,129-172。
    徐秀菊等(2003)。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現況普查及問題分析。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徐慧佳(2005)。國民小學美術才能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澤佼(2005)。高級職業學校學生音樂科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地區學校為例。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夏勳(1986)。兒童美術之開拓。台北市:世界文物。
    國立教育資料館(2002)。國民小學視覺藝術教學與師資培育。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陳秀慧(1984)。高中學生英文學習態度與方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佳韻(2005)。台中市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九
    十三學年度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美滿(2006)。高職原住民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朝平、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
    陳朝平(2001)。從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暫行綱要看藝術教育的趨向。
    國教天地,143,24-31。
    陳雅玟(2003)。大台北地區家長對其學齡子女才藝班消費決策取向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聖政(1997)。國小學生視覺藝術美感判斷能力之分析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學綿(2001)。舞蹈才藝班消費者之行為研究─以臺中市綿綿舞蹈班為例。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瓊花(2005)。當前視覺藝術教育研究的趨勢。「藝術教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1-22),屏東市。
    張全成(1998)。後現代主義中的國小美術教育趨勢研究。研習資訊,15(6),9-29。
    張沛淇(2005)。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以台南市國小學生為例。南台科
      技大學應用英語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張春桂(2004)。國小學童課後補習狀況與家長決策行為之探討—以台南市為例。
    國立台南大學教師在職進修社會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張春興、林清山(1991)。教育心裡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美豔(2002)。當前國民中小學藝術教育改革主要議題之探討。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新仁(1981)。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瑞君(1998)。牌子老,口碑好--國語日報、雄獅、一代兒童美術班歷久不衰。
    典藏藝術雜誌,67,198-200。
    張福壽(1994)。兒童參加珠心算補習班家長決策行為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東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德銳、丁一顧(1999)。情境領導理論及其在國小班級領導之應用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 30,103-126。
    莊鳴鳳(1998)。國中學生美術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金蓮(2003)。國民小學級任教師美勞教學專門能力之調查研究—以台中縣豐洲國小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國民教育研究所美
    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郭惠蘭(2003)。中部地區國小學生藝術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國民教育研究所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未出版,新竹市。
    郭禎祥譯(1991)。藝術視覺的教育。台北市:文景。Eisner, E, W. (1972). Educating
    artistic vision.New York: Harper&Row.
    郭禎祥(1993)。當前我國國民美術教育新趨勢。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
    郭禎祥(1999)。廿一世紀藝術教育的展望。美育,106,1-9。
    教育部統計處(1998)。學生放學後參加校外補習之情形(1996)。臺灣地區中等以下各級學校學生學習及生活概況調查報告,87年2月,19-21。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黃壬來(1993)。國小美勞科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
    黃壬來(2003)。「藝術與人文」主要理念解析與評議。美育,134,44-45。
    黃信誠(2003)。家庭教育資本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 居住嘉義偏遠地區與一般地區國中生之比較。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朝凱(2003)。國民小學學童知覺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綺君(2006)。新竹市國民小學新移民子女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馮惠雪(2005)。苗栗縣國小美術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美勞教育研究所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新竹市。
    傅珍衡(2005)。台北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視覺藝術教育實施現況調查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雅馨(1988)。校外才藝補習教育與學齡兒童學業成就、創造力、自我概念及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市。
    葉麗珠(2006)。國中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玉玲(1993)。臺北市高智商低成就國中學生學習信念與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翠虹(2006)。國民小學藝術才能美術班學生藝術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市。
    陽乾隆(1988)。台北市公立高中學生對學校圖書館之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詹志禹、鄭同僚、楊順南等(2000)。探索教育。台北市:台灣書店。
    楊淑媖(2001)。中部地區國小美術班學生學習適應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特殊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市。
    楊寶玉(2003)。應用學習風格理論改善學生自然科學習態度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趙雲(1979)。兒童繪畫與心智發展。台北市:藝術家。
    廖佳紅(2004)。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廖翎吟(2003)。美術教育就是生活的成果報告--鄭明進專訪。美育,113,27-29。
    廖國鋒、葉中桂(1987)。國防管理學院學生學業成就與家庭社經背景態度關係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學報,9(2),43-62。
    鄭耀嬋(2002)。國小融合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劉志峰(2006)。電子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生英語認字表現、字彙線索運用與繪本學習態度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
    市。
    劉振源(1999)。回顧與展望--一個退休美術教師的期盼。美育,110,20-29。
    劉振源(2005)。通過美術的兒童教育。台北市:藝術家。
    鄧淑慧(1993)。學校圍牆外的教室--礁溪鄉桂村的「安親班」之教育人類學民族誌報告。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潘盈君(2002)。民間兒童美術補習班個案研究:以永和BJ兒童美術教育中心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潘詩婷(2002)。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天民(2002)。概念構圖對國小學童自然科學習成就、學習態度及概念改變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美芳(2003)。國小學生校外才藝學習及其創造力、認知型式與數學後設認知相關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賴文男(2004)。表現評量對國小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之影響。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數理教育所數理教育
    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錢宗忻(2005)。澎湖縣外籍配偶子女學習態度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謝東歷(2003)。國中學生家庭因素對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謝效昭(1986)。大臺北地區兒童才藝班之消費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戴莉如(2004)。視覺藝術課程標準與綱要演變下國小教師的教學因應策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鍾菊蘭(2005)。台北地區國民小學四、五、六年級學生音樂學習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鍾瑞彬(2005)。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國小學童在自我概念與學習態度之比較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國民教育研究所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顏綠清(1980)。大學生國文態度之研究。教育學院學報,5,3-125。
    蘇秀枝(2002)。國小學童課後托育、補習才藝與學業成就、行為適應之關係—以台中縣大里市為例。朝陽人文社會學刊,3(1),173-223。
    蘇振明(1988)。啟發孩子的繪畫潛能。台北:時報文化。
    蘇振明(2000a)。二十世紀美術教育史的回顧與啟示--「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相關思考。美育,117,84-92。
    蘇振明(2000b)。啟發孩子的美術潛能。台北縣:光佑文化。

    二、 西文部分
    Crabbe, A. B. (1977). A study of the attitudes toward art of 210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as they relate to grade, age, and sex. Universuty of Nebraska. DAI-B 39/07, 3992.
    Dobbs, S. M. (1979). Arts Education and Back to Basics.Virginia: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Fishbein, M., & Ajzen, I. (1972). Attitudes and normative beliefs as factors influencing
    behavioral inten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1, 1-9.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 Basic Books.
    Gray, S. R. (1992). The effect of modified Discipline-Based Art Instruction on mainstreamed students’attitudes, achievement and classroom performance in a public school system. University of Brigham. DAI-A53/06, 1770.
    Hollingsworth, P. L. (1983). The combined effect of more exposure, countera-ttitudinal
    advocacy, and art criticism methodology on upper elementary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ffect toward art works. Studies in ArtEducation, 24(2), 101-110.
    Mittler, G. A. (1972). Efforts to secure congruent and incongruent modifications of attitude toward works of art.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13(2) , 58-70.
    Marzano, R. J. (1992). A different kind of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dimensions of learning.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NAEP. (1978). Attitudes toward art. Selected results form the First National Assessment of Ar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166122).
    Su, Hsiu-chih. (2001). After-school programs in Taiwan: program features and child adjust-ment.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DAI-A 62/07, 2345.
    Tilton, C. L. C. (1983). A comparison of the attitudes of fourth, ,fifth, and sixth grade students toward the art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ina. DAI-A 44/05, 1395.
    Towel, M. (1982). Learning how to be a student when you have a learning disability.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5, 90-93.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