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佳穎 |
---|---|
論文名稱: |
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能力與其相關策略之研究 A Study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mpetence and relative strategy for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in Tao Yuan, Hsin Chu and Miaoli Counties |
指導教授: | 李安明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5 |
中文關鍵詞: | 校長專業發展 、專業發展能力 、專業發展策略 |
外文關鍵詞: | princip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mpeten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能力與專業發展策略之現況,並分析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學校環境變項的教育人員在桃竹苗四縣市校長專業發展能力知覺度差異情形。並藉由校長對其專業發展策略填答情況,探討校長發展不同專業能力的選擇情形,以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與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時之參考。
本研究係採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調查之問卷乃是依據相關文獻探討與專家內容效度自編之「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能力與其專業發展策略之研究問卷」,共抽取桃、竹、苗四縣市93所公立國民小學,93位校長、263位教師兼行政人員以及567位科任教師與導師為研究對象,共計923 份問卷。本研究經問卷回收之後,透過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就所得資料加以探討。
根據本研究資料分析之結果,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所知覺到的校長專業發展能力為中高程度,其中以「態度層面」的知覺度最高。
二、不同年齡、年資、學校地區與學校規模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校長專業發展能力的看法並不一致。
三、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策略的各層面及整體層面中,選擇比例最高的前三項皆出現「師傅校長經驗傳承」策略。
四、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所選擇的校長專業發展策略歸類情形為「實務型策略」。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列出三點重要建議:
一、教育行政機關整合教育資源,弭平城鄉差距。
二、教育行政機關於校長培育課程中,增加專業發展策略使用時機的認知。
三、國民小學校長主動溝通與關懷學校成員,多方評估專業發展需求。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investigate the Princip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mpetence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around Taoyuna county, Hsinchu county, Hsinchu city, and Miaoli county, and also to analyze different levels of sensitivity abou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mpetence among educational personnel from different personal backgrounds and campus cultures.
The analyzed data was collect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sample population includes 93 principals, 263 teachers serve administrators, 567 teachers from 93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in Tao-yuan County, Hsin-chu County, Hsin-chu City and Miao-Li County. The collected data was analyzed through mean, stander deviation, t-test, and one-way ANOVA.
The main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The perception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mpetence is medium-high.
2.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educators, such as age and school area, were to show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mpetence.
3.Most of the principals choos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principal’s mentoring”, and the classified situation is “the practice strategy”
4.Classified situ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the practice strategy”.
Based on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some suggestions were given as below:
1.Educational institutes integrate educational resources between city and countryside.
2.Educational institutes disign principal preparation curriculum about us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3.The principals should take care of members of school, assess the need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ways.
壹、中文部分
王如哲(2007)。美國中小學校長評鑑制度及其啟示-兼論校長專業發展。北縣教育,62,14-20。
王保進、邱鈺惠(2001)。國民小學校長培育方案規劃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主編,中小學校長專業成長制度規劃(pp.1-17)。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
王東榮(2001)。國民小學校長培育制度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毛連塭、張德銳、王保進(2004)。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能力發展標準及其資源檔建構之研究(編號:F0038420)。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江彥儒(2002)。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工作勝任狀況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以台灣北部地區四縣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鴻鈞(2007)。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能力評鑑指標與權重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3,107-142。
江鴻鈞(2008)。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能力評鑑指標與權重體系之建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朱益明(2000)。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背景、實踐與本質。上海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版),29(7),116-120。
吳志宏主編(2003)。學校管理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吳延齡(2003)。台南縣國民中學校長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吳順火(1999)。專業校長如何在遴選中贏取尊嚴。國民教育,2(40),57-62。
李有村(2006)。臺北縣公立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清快(2006)。學校領航者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以屏東縣四個國中小校長訪談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新鄉(2003)。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現況、困境及因應策略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CS90-2413-H-415-001)。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
林志成(2001)。行動知識對校長專業展課程設計與教學方式之啟示。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主編,中小學校長專業成長制度規劃,(pp.349-367)。高雄市:復文。
林志成(2002)。授能導向的專業發展評鑑。教育政策論壇,5(2),81-102。
林明地(2000)。校長專業發展課程設計理念與教學方法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37,10-20。
林明地(2001)。從「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談校長專業發展。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主編,中小學校長專業成長制度規劃(pp.17-38)。高雄市:復文。
林明輝(2004)。高級中等學校校長核心能力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林政逸(2008)。以台中教育大學第一期國民中小學校長儲訓班為例。載於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主編,校長專業成長培育、領導與在職進修(pp.193-224)。台北市:冠學文化。
林錦杏(2000)。國民小學校長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台北市。
林勝結(2004)。國民中學校長專業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高薰芳(1998)。校長評鑑之應為與難為。教師天地,96,19-24。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實務部分。台北市:五南。
秦慧嫻(2001)。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需求及其因應策略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哲源(2007)。國小校長多元領導策略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德銳(1995)。教育行政研究。台北市:五南。
張德銳(2005)。中小學校長辦學經驗及專業發展歷程之研究(編號:F0039152)。台北市:教育資料館。
張春興(200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峰榮(2002)。從國小校長觀點看國小校長專業能力及培育課程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許士軍(1980)。管理學。台北市:東華。
許素梅(2008)。校長參與讀書會對學校教育改革之影響—從生命系統角度思維。林清達(主持人)。教育行政與政策學術研討會,國立東華大學。
陳文宗(2004)。國民小學校長專業成長需求調查研究-以嘉義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宏彰(2005)。英國校長專業資格檢定制度(NPQH)在我國國中小學校長培育制度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陳根深(1999)。校長如何追求專業發展。國民教育,2(40),77-80。
陳聖謨(2000)。現代校長角色與職責評析。教育研究,8,29-40。
湯明哲(2003)。策略精論:基礎篇。台北市:天下遠見。
湯堯(2002)。論述與檢視國內中小學校長儲訓制度。淡江教育行政論壇論文集,1-6。
黃英忠(2001)。現代管理學。台北市:華泰文化。
黃南慶(2007)。台南縣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縣。
黃鳳瑛(2003)。國民小學女性校長領導角色知覺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榮祥(2001)。有效的「校長專業發展」以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與教學創新——從知識經濟時代談起。學校行政雙月刊,16,98-111。
葉春櫻(2001)。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暨推廣部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賈馥茗(1979)。教育概論。台北市:五南。
楊國賜(1990)。教育專業。載於黃光雄主編,教育概論(pp.417-443)。台北市:師大書苑。
楊銀興(2008)。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的重要性、內涵與困境。載於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主編,校長專業成長培育、領導與在職進修(pp.11-20)。台北市:冠學文化。
蔡金田(2005)。國民中小學校長能力指標建構與實證分析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進雄(2006)。從學習社群的觀點論校長專業發展。研習資訊,23(4),129-135。
劉正東(2003)。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素養、專業態度、專業表現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仲成(2008)。校長人才培育制度之探討。載於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主編,校長專業成長培育、領導與在職進修(pp.135-142)。台北市:冠學文化。
劉世閔(1996)。教師專業成長與在職教育研究-一所國民小學教師個案分析。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謝文全(1993)。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文景。
謝文全(1997)。學校行政。台北市:五南。
謝水南(1993)。師院鐸聲。台北市: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謝榮茂(2006)。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現況困境與需求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戴振浩(2006)。國民小學校長生涯專業發展規畫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清水(1999)。校長評鑑與專業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29,30-39。
蘇俞禎(2006)。我國國民小學校長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貳、英文部分
Dean, J. (1991).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chool.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1998). Guidance on LEA behaviour support plans. London: DfEE
Drake, T. L., & Roe, W.H.(1999).The principalship.(5th ed.).New Jersey: Prentice-Hall.
Wood, M. C. (1992).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a reflective community: Anethnographic study of the Midlands Writing Project Summer Invitational Institut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