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劉玉枝 |
---|---|
論文名稱: |
國小語文科教材主次型追加副詞分析 An Analysis of Primary-Secondary Addition Adverb in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for Elementary School |
指導教授: | 鄭縈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5 |
中文關鍵詞: | 主次型追加 、語義 、篇章 、教學排序 、教學建議 |
外文關鍵詞: | Primary-Secondary Addition, semantics, discourse, pedagogical sequence, pedagogical sugges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現今國小語文科教材中,出現的副詞為數不少,而其中有許多副詞更具有篇章銜接的功能,例如「又、再、更、甚至」這四個副詞在篇章中都具有「主次型追加」功能,所謂「主次型追加」就是後加的事物比前事前物更加重要,前次後主、前輕後重之意;因為副詞在國小語文科的教學語法研究是較缺乏的,因此,本文希望從語義和篇章兩方面,探討這四個副詞,讓學童能更清楚副詞的學習和應用,進而提升閱讀理解的能力。
有關「主次型追加副詞」的語義和篇章功能,我們先整理文獻中各學者對「又、再、更、甚至」的分析與討論,再進一步去整理出語義和篇章功能;研究中以中央研究院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的語料為基礎,重新分析這四個副詞的語法特點;我們也調查翰林版教科書一至十二冊的課文,有關「又、再、更、甚至」的編排情形,以及本校(新竹市某國小)二至六年級學童的使用情形,最後以「使用頻率」來作為教學排序的依據,希望透過對「主次型追加副詞」的語法研究,結合教學,整理出有效的教學排序,並提出教學建議。
There are a number of adverbs in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for elementary school and many of them contain cohesive functions, such as "also, again, more, even", with "Primary-Secondary Addition" functions in discourse. The so-called "Primary-Secondary Addition" is defined as "when two events conflict, the latter should prevail over the former", which means "the former is secondary and the latter is primary" or "the former should give way to the latter." Since studies of adverbs in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for elementary school are relatively scarce, this research aims at exploring these four adverbs from two dimensions: semantics and discourse, so that school children can learn and use them effectively, thereby enhancing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To delve into semantics and discourse functions of "Primary-Secondary Addition Adverbs", we sorted out scholars' analyses and discussions of "also, again, more, even" from literature, and further organized their semantic and discourse functions. Based on Sinica Corpus, the research re-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four adverbs, reviewed the distribution of "also, again, more, even" in Hang Lin edi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from book one to book twelve, and examined students' perceived and actual use of these four adverbs on campus, which targeted at second-graders to sixth graders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HsinChu City. Finally, the pedagogical sequence was built according to "frequency of use." With a combination of syntactic studies in "Primary-Secondary Addition Adverbs" and pedagogical practices, the results sorted out effective pedagogical sequences and offered pedagogical suggestions.
丁聲樹等著1961《現代漢語語法講話》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力2002《中國現代語法》香港:中華書局。
王陽陽、馬貝加2007〈副詞「更」的語法化〉《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1月第一期。
王麗華2009《現代漢語構詞語詞類》台北:華藝數位股份有限公司。
王佩卿2010〈現代漢語語法點等級化初探〉。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麗娜2005〈篇章教學中雙層次處理研究—以九年一貫第二階段國語文領域教學為討論範疇〉《高雄師大學報》。第18期,頁79-95。
牟云峰2006〈通過篇章學習副詞〉《海外華文教育》第二期。
李思思2010《程度副詞研究綜述》。東北師範大學。
李曉琪2002〈母語為英語者習得「再」、「又」的考察〉《世界漢語教學》第2期,頁38。
吳中偉1997《論副詞「再」的「拖延」義》《世界漢語教學》第3期,頁18-25。
呂叔湘(1980∕1999)《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
呂叔湘(1982/1992)《中國文法要略》北京:商務印書館。
邢福義2004《漢語語法三百問》北京:商務印書館。
邢志群2005〈高年級漢語與篇章連貫教學法〉見馮勝利、胡文澤主編《對外漢語書面書教學與研究的最新發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周靜〈「甚至」的篇章銜接功能和語法化歷程〉《廣州:暨南學報》(2004年第5期)。
季薇2001《現代漢語副詞問題研究》。天津師範大學。
屈承熹1999《簡易華語語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屈承熹2006《漢語篇章語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林碧華2006《漢語副詞「又」之語義與語用分析》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遠2009《限制類副詞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
郎曉秋2008〈「再」與「還」的對比分析〉《語文學刊》第7期,頁102-104。
胡裕樹1992《現代漢語》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段軼娜2005《現代漢語關聯副詞研究》江蘇:南京師範大學。
高更生2001《漢語語法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張玉倩2013〈「更」及「更X」類副詞的連接功能〉《國際漢語學報》(2013年1月)頁171-184。
張亞軍2002《副詞與限定描狀功能》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張斌2002《現代漢語句子》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誼生2000《現代漢語副詞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
張誼生1996〈副詞的篇章連接功能〉《語言研究》第30期,頁128-138。
張德錄 2012《語篇分析理論的發展與應用》北京 :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張娜2007《「甚至」的多角度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
陳冠婷2012《現代漢語副詞「再」之語義、篇章和語用分析》台北:臺灣師範大學。
陸儉明、馬真1999《現代漢語虛詞散論》北京:語文出版社。
許餘龍2002《對比語言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程祥徽、田小琳1992《現代漢語》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黃宣範1983《漢語語法》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黃國文1988《語篇分析概要》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楊明2008《現代漢語副詞篇章功能的多維度研究》貴陽:貴州大學。
趙元任2002《中國話的文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廖秋忠1992《廖秋忠文集》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廖英秀 2008《國小語文科教材副詞「也」的教學語法》新竹: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2005《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劉建華2007《副詞「還、也、又、再」的重複義研究》吉林:延邊大學碩士論文。
劉劍波2007〈古今「又」說〉《唐山師範學院學報》第29卷第3期。
鄧守信2009《對外漢語教學語法》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鄭貴友2002《漢語篇章語言學》北京:外文出版社。
盧福波2003《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韓杰2007《程度副詞的篇章功能分析》江西:南昌大學。
鹽見太亮2005《日本留學生對「還、又、再」的使用狀況分析》遼寧:遼寧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M.A.K. Halliday and Ruqaiya Hasan(1976〔1979〕)Cohesion in English. 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Hopper, Paul J.(1979).Aspect and foregrounding in Discourse. Syntax and Semantics 12:Discourse and Syntax. New York:Academic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