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美桃
論文名稱: 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Life Adjust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 古明峰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8
中文關鍵詞: 情緒智力生活適應
外文關鍵詞: emotional intelligence, life adjustment
相關次數: 點閱: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本調查研究以新竹縣九十七學年度公立國民小學之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者採分層叢集抽樣,共抽取學校數19所,班級數38班,有效樣本人數976人,問卷可用率達96.35%。,並選用「兒童情緒智力量表」和「國小學童生活適應量表」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輸入電腦後,利用 SPSS12.0 for Windows 統計套裝軟體以描述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典型相關與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茲將研究所得結果歸納如下:
    一、國小學童之情緒智力表現大致良好,其中「認識自身情緒」表現最好。
    二、國小學童之生活適應現況表現大致良好,其中「同儕適應」表現最好。
    三、不同性別之國小學童在情緒智力上有顯著差異,女生有較佳的情緒智力。
    四、不同性別之國小學童在生活適應上有顯著差異,女生有較佳的生活適應。
    五、不同城鄉地區的國小學童在情緒智力上有顯著差異,在「妥善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與「人際關係管理」層面呈現顯著差異。
    六、不同城鄉地區的國小學童在生活適應上有顯著差異,在「個人適應」、「家庭
    適應」、「學校適應」與「同儕適應」層面呈現顯著差異。
    七、不同情緒智力之國小學童其生活適應有顯著差異,高分組優於低分組。
    八、國小學童的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具有顯著正相關。
    九、國小學童的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具有典型相關,「妥善管理情緒」愈好,生活適應
    就會愈好。
    十、國小學童的情緒智力對於其生活適應具有預測作用,其中「妥善管理情緒」是最主要的預測變項。
    最後研究者依據上述之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提供國小教師、學校教育單位與後續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情緒智力、生活適應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emotional intelligences and life adjustment. The thesis adopts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survey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tudents in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2008 in Hsinchu County. This study adopts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from 19 schools, 38 classes with 976 effective samples in total, effective the recovery rate is 96.35%.The questionnaires included both " Self Report Scale of Children'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 and "Life Adjustment Scale of Schoolchildren".
    All materials acquired were keyed in the computer and use SPSS12.0 edition for windows to analyze. Th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clud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M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Student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erformance were relatively fine. Among them, understanding self-emotion was the best.
    2. Students’ life adjustment performance were relatively fine. Among them, interpersonal adjustment was the best.
    3. It show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i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The schoolgirls have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schoolboys i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4. It show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in life adjustment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The schoolgirls have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schoolboys in life adjustment.
    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between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 lived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mong them, “self-emotion management,” “self-encouragement,” and “managemen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t.
    6.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ife adjustment between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 lived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especially in “self adjustment,” “family adjustment,” “school adjustment,” and “interpersonal adjustment.”
    7. There were quit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life adjustment between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 with differen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tudents who got highe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ore had better life adjustment performance.
    8. There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igh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life adjustment.
    9. There is typical relation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life adjustment. Through the first canonical factor, students’ “self-emotion management”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life adjustment.
    10. 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the high grade elementary students could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life adjustment precisely, especially the “self-emotion management” variable.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could provide useful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circle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the one who will make a further study of this field.
    Key word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life adjustment

    論文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情緒智力之理論探討與相關研究 6 第二節 生活適應之理論探討與相關研究 15 第三節 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探討與相關研究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4 第五節 研究實施程序 36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1 第一節 國小學童的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現況 41 第二節 不同性別之國小學童之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差異情形 44 第三節 不同城鄉地區之國小學童之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差異情形 48 第四節 不同情緒智力的國小學童其生活適應之差異情形 50 第五節 國小學童的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情形 52 第六節 國小學童之情緒智力對於其生活適應之預測程度 6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3 第一節 結論 63 第二節 建議 67 參考文獻 72 壹、中文部分 72 貳、西文部份 79 附錄 81 附錄一 新竹縣國小學童生活經驗量表 81 附錄二 兒童情緒智力量表使用同意書 86 附錄三 國小學童生活適應量表使用同意書 87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仁弘(2004)。國小中高年級學童人際溝通能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師
    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春展(1999)。兒童情緒智力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市。
    王財印(2000)。國民中學學生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蓁蓁(2000)。台北縣國中學生之壓力源因應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鍾和編(1986)。適應與心理衛生。台北:大洋出版社。
    行政院衛生署(2007)。96年死因統計結果分析。線上檢索日期:2008.07.25。網址: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2.aspx?now_fod_list_no=9598&class_no=440&level_no=4
    江文慈(1999)。情緒調整的發展軌跡與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
    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名娟(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氣質、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吳佳霓(2002)。青少年家庭系統分化、自我發展與生活適應之相關性的研究---以台
    中縣國中生為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吳淑玲(1998)。台南市國小學生家庭因素、性別角色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
    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新華(1991)。國小學童生活適應問題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4,199-253。
    吳新華(1996)。兒童適應問題。台北:五南。
    吳麗卿(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家庭系統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嘉義大
    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宋美慧(2007)。教會課後照顧對國小單親兒童生活適應之影響。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
    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李文欽(2002)。國民小學單親兒童與雙親兒童行為困擾及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國
    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李育純(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自尊、社會支持與其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
    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李佩珊(2004)。國小學童內外控、幸福感與情緒智力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
    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坤崇(1995)。其實您不懂我的心-談如何及早發現適應欠佳兒童。國教之友,47(2),
    24-34。
    李孟儒(2000)。台南縣國民中學生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自殺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雅芬(2003)。受歡迎與被拒絕兒童社交技巧、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李雅芳(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父母管教方式、教師領導風格與生活適應
    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南市。
    李雅怡(2003)。年級、城鄉別、出生序、建設性思考、情緒能力與國小高年級學童科
    技創造力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雯娣(2000)。國小兒童性格特質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李瑞玲、張美惠、黃慧真(譯)(1998)。(D. Goleman 著) EQ II:工作 EQ。台
    北:時報。
    沈美秀(2005)。國小學童親子互動關係、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親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金車教育基金會(2005)。校園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調查報告。檢索日期:2008.05.25。
    網址:http://www.ceag.kh.edu.tw/enews/enews0506/htm/science/snow-st0505.doc
    周依禪(2008)。兒福專線:孩子最怕被排擠。檢索日期:2008.05.20。
    網址:http://www.lihpao.com/news/in_p1.php?art_id=19518
    卓石能(2002)。都市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國立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志成(2004)。國小學童情緒智力對成就動機之影響─性別與家長期望的干擾效果。 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怡君(2007)。國小中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依附關係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怡岑(2006)。國小學童情緒能力、自我概念、控制信念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
    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彥妤、郭利百加等譯(1991)。(V. J. Derlega, L. H. Janda 原著)。心理衛生/現代
    生活的心理適應( Personal Adjustment - 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Life)。台北:桂冠。
    林珠琴(2003)。國小資優生A型行為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淑華(2002)。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清江(1983)。家庭生活與社會適應─文化發展與教育革新。台北:五南。
    林靜芬(1995)。國小兒童內外控信念與其相關因素暨團體效果輔導之研究。國立屏東
    師院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進材(1991)。城郊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學校適應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俞筱鈞編譯(1984)。鮑威爾著。適應心理學:人生週期之正常適應。 台北市:中國
    文化大學出版。
    姜雪影(1995)。企業人才需求調查。天下雜誌,167,72-78。
    施君蘭(2005)。從亞洲人放眼提升到世界人。天下雜誌,323,174-176。
    柯永河(1989)。心理衛生學(7版)。台北:大洋出版社。
    洪正彥(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嘉
    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胡秋萍(2004)。國小資優生家庭環境及情緒智力相關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
    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胡慧宜(1999)。國小兒童情緒適應行為與情緒感受經驗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師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修慧蘭、鄭玄藏譯(2003)。(G .Corey 著)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台北:雙葉。
    孫育智(2003)。青少年的依附品質、情緒智力與適應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徐晉偉(2007)。國小高年級兒童依附關係、樂觀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
    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徐瑟筎(2007)。國小學童情緒智力、社交技巧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徐慕連(1987)。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翁幸如(1999)。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對雙親衝突個案情緒感受、生活適應及親子關係之
    輔導效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高明珠(1999)。國小兒童親子關係、內外控人格傾向、社會支持與其生活及學習適應
    相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莫麗珍(2003)。國中學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以臺灣中部地區為例。國
    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許純瑜(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家庭氣氛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嘉義大
    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郭隆興(1997)。攻擊替代訓練對減少國小學童攻擊行為與增進生活適應效果之輔導。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文琪(2006)。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生命態度與問題解決能力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孟育(2007)。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8)。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秋雯(2006)。國小學童生活適應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美惠(譯)(1996)。(D. Goleman 著)E.Q。台北:時報。
    張馨文(2006)。台北市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同儕衝突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
    教育大學輔導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梁靜珊(1997)。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資優生情緒適應行為之效果研究。台北市立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啟瑞(2005)。國小學童依附關係與人際關係、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
    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志平(2004)。「情緒教育輔導方案」對慈輝班學生情緒智力與學校生活適應之影響。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坤益(2004)。國小資優學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彥穎(2001)。國小高年級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因素探討。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昭廷(2002)。台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朝福(2008)。珍惜生命 牧愛生命協會宣導自殺防治。檢索日期:2008.12.18。
    網址: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06/5/1apq3.html
    陳貴龍(1987)。國民小學學生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輔導學報,10,121-141。
    陳騏龍(2001)。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人際關係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國立
    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曾玉芷(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與問題解決能力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曾端真(1998)。兒童行為評估與輔導。諮商輔導,147,38-42。
    曾肇文(1996)。國小學童學校壓力、因應方式、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國
    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馮厚美(2001)。靜思語教學對提升國小兒童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黃月美(1995)。單親兒童生活適應相關因素及團體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
    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黃玉臻(1997)。國小學童A型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佳儀(2003)。隔代教養家庭學童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灣北區高年級學童為例。中
    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鈺城(2004)。中部地區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悅菁(2003)。台中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與學校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
    臺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淑芳(2004)。不同家庭結構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功能與生活適應模式探究。國立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雅婷(2000)。國中女生早晚熟與身體意象、自尊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新竹縣戶政便民服務網(2009)。新竹縣人口統計。線上檢索日期:2009.05.22。網址:
    http://w3.hsinchu.gov.tw/houseweb/main/Webpage/PeoCount/List.aspx
    楊文良(2004)。彰化縣國小學童A型行為組型、內外控信念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葉于嘉(2009)。早產兒母親之人格特質與幸福感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
    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葉光輝譯(2005)。(A. Pervin, D. Cervone, P. John 著)性格心理學:理論與研究9/E。台北:雙葉出版社。
    劉志龍(2004)。讀書輔導對偏遠地區國小學童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輔導效果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劉芳文(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韌性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劉焜輝(1985)。師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台灣師大學生輔導中心。
    潘貴美(2007)。國中學生情緒智力與復原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蔡俊傑(1999)。父母參與及教師參與對學生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以台灣地區南部國
    二學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恆翠(2004)。國中生知覺之父母婚姻關係、家庭氣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瑞玲(2002)。國小學童情緒調整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
    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賴怡君(2002)。國小學童情緒智力發展與依附關係、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戴美雲(2004)。情緒智力與利社會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國小學童為例。國立嘉
    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謝璟婷(2008)。國小中高年級學童正向心理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暨南國際大學輔
    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簡千惠(2005)。國小學童依附關係與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諮商
    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簡茂發(1986)。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集刊,28,1-90,未出版,台北市。
    魏銘相(2006)。國小高年級依附關係、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
    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羅品欣(2003)。國小學童的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情緒智力與同儕互動關係之研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婉麗(2001)。國中小學生生活適應之訪談、評量與調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蘇蕙芳(2005)。國小學童依附關係與情緒管理、利社會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
    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貳、西文部份
    Ar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 McGraw-Hill.
    Corey, G. (2001).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sychotherapy (6th ed.). Thomson
    Learning: Books.
    Derlega, V. J., & Janda, L. H. (1981). Personal adjustment: 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life.
    Glenview, Illinois: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Donaldson S. K. & Westerman, M. A. (1986).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ambivalence and causal theories of emotions. Development Psychology, 22, 655-662.
    Feldman, S. S. & Wentzel, K. R. (1990). Relations among family, interaction pattern, classroom self-restraint achievement in preadolescent boy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4), 813-819.
    Goleman, D. (1995). Emotional intelligence. New York: Bantam Books.
    Goleman, D. (1998). 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New York: Bantam Books.
    Harter, S., & Buddin, B. J. (1987).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he simultaneity of two emotions: A five-stage developmental acquisition sequenc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3, 388-399.
    Hettema, B. J. (1979).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of social networks: A multiply method 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7(3), 263-277.
    Kaplan, P. S., & Stein, J. (1984).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Belmont, CA: Wadsworth.
    Kestenbaum, R. & Gelman, S. A. (1995). Preschool children’s identif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mixed emotions.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10, 443-458.
    Pervin, Lawrence A., Cervone, Daniel, & John, Oliver P. (2005). Personality: Theory and Research(9th ed.). John Wiley & Sons, Inc.
    Powell, D. H. (1983). Understanding human and adjustment : normal adaptation through the
    life cycle. New York: Holt.
    Wintre, M. G., & Vallance D. D. (1994). A developmental sequence in the comprehension of
    emotions: Intensity, multiple emotions, and valenc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0(4),
    509-514.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