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亦潔
論文名稱: 以「尊重」和「關懷」為核心的品格教育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 of Character Education Based on Respect and Caring
指導教授: 劉淑瀅 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8
中文關鍵詞: 尊重關懷品格教育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 Respect, Caring, Character education, 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旨在了解於國小三年級實施以「尊重」和「關懷」為核心的品格教育之實施過程,並探討品格教育的實施對學生的影響,及教師在參與品格教育行動研究後的省思與成長。
      研究者以任教班級之32位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十一週以「尊重」和「關懷」為核心的品格教育的行動研究。在研究初期邀請了三位研究夥伴,於九十八年二月至三月進行第一循環行動,經過討論、省思、修正後,於九十八年四月至五月間進行第二循環行動。行動歷程以提升學生在「尊重」和「關懷」品格表現為目的,過程中以學生的學習情形與品格行為表現,來調整方案內容與教學方式。
      研究中,藉由教師的教學、觀察、省思記錄,學生的學習單、檢核表,學生與家長的回饋單等資料,輔以學生的「尊重」和「關懷」品格表現調查表,歸納出本研究所得到的兩點結論如下:

    一、參與及行動教學模式的品格教育方案設計能引起國小三年級學生的學習興
    趣,而以品格的六E教學策略來實施品格教育確實能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二、實施品格教育後,大部份學生言談舉止禮貌有明顯的進步,待人接物較會
    以同理心去思考,也較會關懷周遭的人、事、物。


    Abstract
    By adopting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his research aims at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based on respect and caring to the third grader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It also explores the impact of character education to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s introspection and growth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aracter education.
    The research subjects are 32 students in the researcher’s class. The teaching program lasted for 11 weeks. The researcher invited three partners to join the research on the initial stage. The first circulation action proceeded from February to March, 2008. After discussing, thinking, and revising, we carried on the second circulation action from April to May, 2008.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omote students' character in terms of respect and caring. According to students' studying status and behavior after implementation, we adjusted the scheme content and teaching mode.
    While researching, with the teacher's teaching log, observation report, reflection record, students' worksheets, checklist, students' and parents' feedback form, the researcher analyzed and summed up two conclusions as follows:

    A. The character education conceptual design of participation and action teaching mode can cause the third 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and can really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by implementing six E teaching tactics of character.

    B. After implementing character education, most students make obvious progress in courteous speech and behavior. Besides, they learn to get along with people with empathy, and show concerns for whatever happens around them.

    目 次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目次Ⅲ 圖表目次Ⅴ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名詞解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品格教育之意涵6 第二節 品格教育的實施13 第三節 品格教育的相關研究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8 第一節 研究情境28 第二節 行動的規畫33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分析36 第四節 研究的嚴謹度4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43 第一節 班級品格教育的蘊釀43 第二節 品格教育的實施49 第三節 品格教育的教學結果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6 第一節 結論96 第二節 建議98 參考文獻101 中文部份101 英文部份104 附錄105 附錄一 教學記錄105 附錄二 觀察記錄105 附錄三 省思記錄105 附錄四 星星國小品德教育綱要106 附錄五 尊重與關懷品格表現調查表(學生填答)107 附錄六 尊重與關懷品格表現調查表(家長填答)109 附錄七 品格教育教案110 附錄八 品格學習單123 附錄九 品格實踐單127 圖 表 目 次 表次 表2-1 品格教育的意義6 表2-2 品格教育的五種方式15 表2-3 品格教育相關研究表21 表3-1 尊重和關懷的行為準則表30 表3-2 第一循環品格教育課程方案35 表3-3 人員編碼方式39 表3-4 資料編碼方式40 表4-1 品格教育第一循環課程大綱46 表4-2 第一循環品格教育教學內容48 表4-3 學生的尊重定義討論表49 表4-4 正、負向的言語分類表51 表4-5 品格練習單65 表4-6 品格自我檢核表65 表4-7 品格教育第二循環課程大綱66 表4-8 學生在「尊重」表現之前後調查變化表80 表4-9 家長評學生在「尊重」表現之前後調查變化表81 表4-10 學生在「關懷」表現之前後調查變化表86 表4-11 家長評學生在「關懷」表現之前後調查變化表88 圖次 圖3-1 研究流程圖34 圖3-2 研究三角校正圖41 圖4-1 禮貌小天使照片50 圖4-2 走廊安全海報宣導72 圖4-3 學生在「尊重」表現之前後調查變化圖80 圖4-4 家長評學生在「尊重」表現之前後調查變化圖81 圖4-5 學生在「關懷」表現之前後調查變化圖87 圖4-6 家長評學生在「關懷」表現之前後調查變化圖88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天下雜誌(2003)。天下雜誌2003年教育特刊---品格決勝負。臺北: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2007)。天下雜誌2007年親子天下專刊---教出品格力。臺北: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2008)。天下雜誌2008年親子天下專刊---打造專注力。臺北:天下雜誌。
    方志華(2000)。諾丁關懷倫理學之理論發展與教育實踐。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
    文,未出版,臺北市。
    方志華(2004)。關懷倫理學與教育。臺北:洪葉文化。
    方德隆(2001)。行動研究的行動研究:研究歷程的反思。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創新。中
    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臺北:揚智。
    何享憫(2008)。應用繪本實施國民小學「同理心」品格教育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
    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何琦瑜、鄭一青(2006)。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祕密。臺北:天下雜誌。
    呂敏華(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品格教育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吳月霞(2006)。國小生命教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之研究~以四年級關懷與尊重教學方案
    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明隆(2000)。教育行動研究。公教資訊季刊,4(3),25-42。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2)。Mcniff, Jean. et.al著。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
    (You and Your Action Research Project)。嘉義:濤石文化。
    吳美貞(譯) (1998)。William J.Bennett著。美德書(The Book of Virtues:a treasury
    of qreat moral stories)。臺北:圓神。
    吳銘惠(2008)。負責、尊重、關懷的品格教育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
    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奉儒(2004)。九年一貫課程中實施道德教育的困境與突破。學生輔導,92,40-55。
    李 珀(2005)。品格教育。教師天地,135,66-71。
    李素真、蔡金鈴(2004)。中小學品格教育之實施與評量。教育研究育刊,120,53-68。
    李清榮(2004)。高雄市國小教師領導類型、班級氣氛與學習態度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
    成人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琪明(2004a)。品德教育之課程設計理念及其教學模式。學生輔導,92,8-21。
    李琪明(2004b)。品德本位校園文化之營造—美國推動經驗與啟示。台灣教育,12,31-38。
    李琪明(2004c)。我國國中小校園道德氣氛之調查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49(1),1-20。
    沈 六(1994)。道德發展與行為之研究。臺北:水牛出版社。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臺北市:心理。
    林明真(2007)。品德教育融入國語文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為例。國立新竹教
    育大學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素芬(2007)。國小中年級學生品格教育課程實施。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東市。
    林素卿(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復文。
    林新發、王秀玲(2004)。品格的意涵及國民中小學實施品格教育的策略。載於國立台北
    師範學院主編:教師專業成長與實踐智慧,171-193,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金車教育基金會(2004)。無私真愛。檢索於2008年12月8日。
    網址:http://www.kingcar.org.tw/news list.asp?NewsType=1
    周逸芬譯(2000)。不是我的錯。臺北:和英出版社。
    周慧菁(2004)。品格要怎麼教。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天下雜誌,58-64。
    施淑棉(2008)。國小兒童繪本教學融入品格教育:以「公平」為核心價值之研究。國立
    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高雄市品德教育電子報(2005)。檢索於2008年12月10日。
    網址:http://www.khjh.kh.edu.tw/character/
    洪福財(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中的小學教師角色。教育實習輔導季刊,5(1),6~10。
    唐哲夫譯(2002)。來自水的信息。臺北:統一夢公園。
    唐薇芳(2004)。花田協奏曲~從整潔工作到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輔
    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商業周刊(2008)。商業周刊優勢系列---每天30分鐘讓孩子自動學好。臺北:商業周刊。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雪君(2002)。淺談美國學校所實施的品德教育。中師圖書館館訊,40,1-4。
    張燕文(2007)。繪本應用於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國教專業社群網(2007)。九年一貫課程基本能力---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檢索於2008年12月12日。網址:http://teach.eje.edu.tw/9CC/basic5.php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郭怡玲(2006)。運用靜思語教學實施國小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銘傳大學教育學系碩士
    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伯璋(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行動研究。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台北:揚智文化。
    陳蓓燕(2007)。靜思語教學推動全校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
    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靜宜(2008)。運用繪本教學實施品格教育教學之研究:以「值得信賴」核心價值為例。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彭界凱(2008)。國民小學應用繪本實施品格教育之研究:以「負責」品格核心為例。國
    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迺毓(2007)。親子共讀,在愛裡教養品格。教出品格力。臺北:天下雜誌。
    黃德祥(2001)。二十一世紀的品格教育。發表於「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與教育發展國際
    學術論文」研討會。彰化師範大學。
    黃德祥(2003)。學生行為輔導與品格教育。發表於「教育論壇」研討會。嘉義:嘉義大
    學。
    黃德祥、謝龍卿(2004)。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教育研究月刊,120,35-43。
    楊淑娟(2004)。力倡品格可貴。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天下雜誌,78-84。
    廖鳳瑞譯(1995)。專業的幼教老師。臺北:信誼出版社。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蔡孟錡(2005)。國民小學品格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之研究。東海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臺中市。
    劉楚凰(2006)。國民小學教師品德教育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以新竹縣為例。國立新竹
    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歐陽教(1985)。道德判斷與道德教學。臺北:文景。
    鄭一青(2004)。家庭擁抱孩子的心靈。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天下雜誌,116
    -125。
    鄭一菁(2004)。強調四大核心價值。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天下雜誌,86-91。
    闕美珍(2007)。公民行動取向品格教育之課程實施成效研究--以國小四年級「彬彬有禮」
    課程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羅道勳(2007)。台東縣國民小學品德教育推動現況及教師德育素養之探究。臺東大學教
    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蘇明進(2008)。希望教室---教孩子一生最受用的36種能力。臺北:寶瓶文化。
    Giora Carmi (2006)。A circle of friends.(中文版;一個神奇的善意)。臺北:大穎文化。

    西文部份:
    Berkowitz, M.W. (1998). Obstacles to teacher training in character education.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20(4), 1-10.
    Doyle, D. D. (1997). Education and Character :A conservative view. Phi Delta Kappan, 78(6), 440-447.
    Hirschi, D. M. (2002). A case study of a character education program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tah State University.
    Kinnamon, R. (2003). The importance of charact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Camping
    Magazine, 76(1), 38-40.
    Leming, J. (1999). Current evidence regarding program effectiveness in character ducation:A
    brief review. In M. Williams & E. Schaps(Eds.),Character education:The foundation for
    teacher education (pp 50-54).Washington, DC: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
    Lickona, T. (1998). 10reasons schools should offer character Education.Thrust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28,4.
    Lickona. T. (2003). The center of our character:Ten essential virtures. The Fourth and Fifth
    Rs-Respect and Responsibilty.10(1). 1-3.Retrieved November 18.2006. from:http://
    wwwlib.umi.com/ dissertations/fullcit/9945895
    Lickona, T. (2004). Character matters: How to help our children develop good judgment,
    integrity, and other essential virtues.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Noddings, N. (1995). Care and moral education. In W. Kohli (Ed.), Critical conversation i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pp.137-148). London : Routledge.
    Otten, E. H. (2000). Character Educ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444932
    Rose, C. M. , & Sharon, W. W. (2001). Classroom idea-sparkers.Childhood Education.77,
    pp.222-227.
    Ryan, K. (2006). The Six E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From 2008/11/20
    http://www.bu.edu./education/case/files/6E.htm
    Ryan, K. , & Bohlin, K. (1999). Building Character in School: Practical ways to bring moral
    instruction to life .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Watson, M. (2006). Long-term effects of moral/character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aracter Education, 4(12), 1-18.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