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亮吟 |
---|---|
論文名稱: |
策略聯盟應用於苗栗市國民小學整併之研究 Study on Strategy Alliance and Elementary School ---take Miao-Li City for example |
指導教授: | 鄭國泰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9 |
中文關鍵詞: | 策略聯盟 、學校整併 |
外文關鍵詞: | Strategy alliance, ,Elementary school’s merger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國民小學教師對策略聯盟應用於國民小學整併的看法,以瞭解策略聯盟應用於國民小學的可行性,並對策略聯盟實施做法做現況探討。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的方式,依據文獻分析所得資料,編制半結構式訪談大綱,以立意抽樣滾雪球的方式,訪談了九位苗栗市國民小學的教師,然後進行訪談資料的分析。
依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國民小學教師對於學校實行策略聯盟做法抱持認同的看法
1.學校策略聯盟能結合他校資源,或共享彼此資源。
2.在共聘教師、辦理研習、共同採購上可因策略聯盟降低成本、達到規模經濟、減輕教師工作負荷。
3.策略聯盟為學校帶來不同動力,學生獲得更多學習機會。
4.目前學校策略聯盟由教育處主導,學校被動實行,卻沒在課程或教材的研發上實際施行策略聯盟。
二、從策略聯盟的角度來看國民小學整併可行性
1.人力:可減輕教師行政負擔,讓教師發揮所長。
2.課程:可共同研發課程,有效解決九年一貫課程教師須身兼數個課程領域的問題。
3.經費:可因採購量大,獲得較大議價空間;進而採購至符合需求之物品。
三、不同學校規模的教師對於學校以策略聯盟進行學校整併的看法之差異情形,無論在人力、課程、經費上,小型學校教師與中型學校教師對學校實施策略聯盟都持正面的認同;大型學校由於學校規模大,對人力、課程、經費上認為差別不大。
關鍵字:策略聯盟、小校整併
Study on Strategy Alliance and Elementary School
---take Miao-Li City for example
Abstract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iscuss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pinions about the strategy alliance applied to the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ion.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with quality is adopted in this study. To interview nine Miao-Li City’s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by snowball sampling.
Based on the material analysis result,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s approve the way of strategy alliance on the current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ion.
2. The elementary schools’ merger is feasible on manpower, curriculum, and funds from the angle of strategy alliance.
3. The views of the scale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n strategy alliance applied in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ion are different: the small-scale school’s teachers and the medium-scale school’s teachers approve it; however, the large-scale school’s teachers do not think strategy alliance can help them.
Key words: Strategy alliance, Elementary school’s merger
參考文獻
丁一顧、馬世驊(2007)。教育資源整合的另一章:策略聯盟模式理念與實務 。教師天地,147,頁22-28。
方至民(2006)。國際企業管理。前程文化。
王全興(2003)。北高兩市九年一貫策略聯盟之組織與運作。師友,0:427,頁33-35。
王忠銘(2004)。連江縣國民中小學教育資源整併方案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 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白鴻偉(2005)。策略聯盟動機、型態對聯盟契約類型與績效之影響。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後勤管理研究所。
古秀英(2007)。台中縣國民小學小型學校整併意見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怡慧、陳郁吟(2001)。花旗與富邦策略聯盟之探討。今日合庫,27:9,頁22-41。
江義平(1998)。我國中小企業策略聯盟型態之探討。商業職業教育, 11-16。
吳明清、周燦德、吳武雄、張素真(1994)。我國國民教育發展現況與評估之研究。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金香(2008)。開啟學校經營新契機──策略聯盟。學校行政雙月刊,0:56, 頁2-4。
吳漢洪、董洪霞(2005)。管理經濟學。清華大學出版社,頁113。
吳明烈、李藹慈、張菀珍(2005)。社區大學與區域性大專校院策略聯盟之研 究。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4,頁175-204。
吳煥烘、徐明和(2006)。策略領導在國民中小學小型學校裁併議題上之啟示。教師之友,47(2),57-72。
吳清山、林天佑(2001)。策略聯盟。教育資料與研究,41,頁66-85。
李美華等(譯)(1998)。Babbie,E著。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時英出版社。
李明仁、陳政見(2006)。教育策略聯盟的落實與展望。教師之友。47:4,頁2-9。
李文瑞、曹為忠、吳美珍,2000,「我國資訊電子廠商策略聯盟夥伴選擇之研究」。 管理評論,19:3,頁1-24。
邱玉玲﹙2006﹚。裁不裁併大有關係。師友。470,頁40-43。
林文達(1977)。教育經濟計劃。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林素琴(2007)。國民小學教師對小型學校整併政策意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祐吉(2003)。策略聯盟概念應用於國民小學經營之現況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佑吉(2004)。策略聯盟概念應用於小學教育經營之可行性 。台灣教育, 0:627,頁47-50。
徐易男 ﹙2005﹚。小型學校整併之可行性分析——以高雄縣為例。學校行政,37,頁182-195。
秦夢群、黃麗容(2006)。學校實施策略聯盟之研究與展望。台灣教育,647,頁44-50。
高孔廉、鍾東仁(2004),大陸台商策略聯盟管理作為與其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中原學報,32:2,頁121-139。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東華書局。
張德銳(1992)。桃竹苗地區山地國小行政能力、組織氣氛、組織效能、教導行政困難之研究。新竹市:先登出版社。
張德銳(2000)。新世紀我國中小學學校經營的方向。教育行政雙月刊。p12-22。
陳麗珠、楊文雄、李天興、李天興、陳瑞忠等(1994)。八十二學年度山胞國民小學訪視工作報告(P66-72)。花蓮:花蓮師範學院。
陳麗珠、陳憶芬(1995)。小型學校合併的成本效益分析。教育學刊。11 期,P76-103。
陳賢舜(2000)。南投縣小型國民小學合併之研究。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香吟(2002)。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現況檢討(教育行政篇) 。教育研究月刊,0:93,頁11-17。
張美玲、孫瑞霙、王國樑(2000)。策略聯盟理論基礎再探討-以台灣典子廠商為例。管理評論,21:2,頁1-26。
曹翠英(2006)。策略聯盟強化大學競爭優勢。台北:五南。
郭維哲(2003)。突破學校經營困境的良方-策略聯盟。教育資料與研究,51,頁47-53。
黃瑞琴(民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俊傑(2008)。小校整併政策芻議。學校行政雙月刊,56,頁156-169。
黃國平、陳邦誠、王明坤(2008)。應用模糊層級分析法於電信產業策略聯盟夥伴評選。Journal of e-Business,10:3,頁545-572。
黃文瑞(2008)菁英匯集‧精進教學-淺談國小策略聯盟週三研習。港都文教簡訊,0:134,頁6-7。
梁金盛(2000)。台灣地區大學院校整併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信務(2002)。東北角課程發展策略聯盟。民91 年5 月9 日,取自:http://www.pitous.tpc.edu.tw/master/nine1-1.htm。
曾永福(2005)。身心障礙資源班策略聯盟。師友,0:451,頁37-39。
郭添財(1992)。學校經營規模。台北:師大書苑。
郭添財(1995)。臺灣省國民小學規模經濟之研究─學校與班級最適規模之衡量。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趙廣文(2005)。高雄縣國民中小學資訊種子學校策略聯盟運作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明星(2005)。花蓮縣國民小學規模過小學校合班併校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花蓮。
蔡志榮(2003)。從經濟觀點探討國民小學最適經營規模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社會碩士學位班,台南。
蔡淑婷(2006)。屏東縣公立國民小學學校整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蔡鳳薇(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東利(2003)。策略聯盟理念在國民小學教育之運用。教師之友,44:2,頁64-73。
蓋浙生(1993)。教育經濟與計劃。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劉慶中、劉清約、陳枝烈、曾正雄(1994)。八十二學年度山胞國民小學訪視工 作報告(P73-94)。花蓮:花蓮師範學院。
劉典嚴(2001)。小心運用策略聯盟。能力雜誌,543,頁102-108。
劉世閔(2006)。校際策略聯盟。教育研究月刊,143,頁116-118。
劉秋珍(2008)構築共享共榮的教育團隊。港都文教簡訊,0:134,頁4-5。
劉菊珍(2007)。臺北縣偏遠小型學校整併評估指標及配套措施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宗穎、姜樹仁(2003),我國高等教育策略聯盟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8,頁50-53。
蘇龍輝(2007)。臺南縣小型國民小學合併意見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台南。
饒美蛟、劉忠明(2004)。管理學新論。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
顏火龍(1994)。台灣省公立國民小學小型學校合併模式之研究。台中:台灣省 政府教育廳。
Barason, J. L.,(1990). Trans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Why, What, Where and How, Multinational Business, 2: 54-61.
Badaracco, J. L., 1991,. The Knowledge Link:How Firms Compete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s, Boston, 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James, B. P.,(1986). Alliances: The New Strategic Focus, Long Range Planning,18(3): 76-81.
Williamson, Oilver. E.(1985).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New York: Free Press.
Hamel, G.(1991). Competition for Competence and Interpartner Learning
with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Jan, Vol. 12 Issue 4, 83-84 .
Hamel, G., Doz, Y. L. & Prahalad , C. K., 1989. Collaborate with Your
Competitors and Wi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 Feb , 133-139.
Porter, M. E., and M. B. Fuller(1986), Competition in global industries. Boston MA:Harvard Business Press: 31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