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簡翠華 Chien, Tsui-Hua. |
---|---|
論文名稱: |
運用PaGamO進行六年級學生面積概念補救教學之研究 A Study on Using PaGamO to Perform Remedial Teaching on the Area Concepts For the Sixth Grader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
指導教授: |
王子華
Wang, Tzu-Hua. |
口試委員: |
周金城
Zhou, Jin-cheng. 蔣佳玲 Jiang, Jia-l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English)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1 |
中文關鍵詞: | PaGamO 、面積概念 、數位遊戲式學習 、補救教學 |
外文關鍵詞: | PaGamO, area concept, digital game learning, remedial teaching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PaGamO學習平台,對六年級學生在數學面積概念補救教學的學習成效,和對數學學習態度的影響。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和學習歷程討論,以量化和質性敘述為研究探討,研究對象為國小六年級補救教學之學生,分成實驗組、控制組各十位,合計二十位學生,在八節教學實驗處理後,以「數學面積成就測驗」、「數學學習態度量表」、「學生學習歷程」及「學生訪談」,驗證PaGamO遊戲式補救教學的學習成效和影響。研究結果如下:
藉由成對樣本t檢定統計分析結果得知,兩組學生在數學面積成就測驗前測與後測都有顯著進步。在共變數統計分析結果和觀察學生學習歷程中得知,兩組學生在面積成就測驗的「面積與周長」、「保留概念」、「測量概念」、「估測概念」、「解題應用」構面上都還存在著迷思概念,實驗組學生在運用PaGamO進行面積補救教學後,對面積學習具有一定的學習成效,但並未顯著優於傳統教學。兩組學生在數學學習態度上「自我效能」、「歸因因素」和「數學的有用性」上都有顯著差異。在學生訪談中,實驗組對於在數學教學中導入PaGamO學習平台的做法是持正面的看法。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use of the PaGamO learning platform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in the concept of mathematics area remediation teaching,and their attitude towards mathematics learning. This study adopts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discussion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takes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narrative as the research.The research object is the students of the sixth grad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who need the remedial teaching,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has ten students, totaling twenty students. After the eight lessons of the teaching experiments, the "Mathematic Area Achievement Test", "Mathematics Learning Attitude Scale", "Student Learning process" and "Student Interviews"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and the impact of PaGamO game-based remedial teach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paired samples t, it is found that both groups of students have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of the mathematics area achievement test. In the results of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ovariate and the observation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in the area achievement test "area and perimeter", "retention concept", "measurement concept", "estimation concept", "question solution application" are still with myths in the face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have certain learning effects on area learning after using PaGamO for area remedial teaching, but it is not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elf-efficacy", "attributive factors" and "mathematical usefulness" of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attitudes. In the student interviews,the experimental group shows a positive view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aGamO learning platform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壹、中文部分
王選發(2002)。國小六年級學童面積學習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臺中市。
王維聰、王建喬(2011)。數位遊戲式學習系統。科學發展,467,47-51。
王彩如(2016)。行動學習應用於國小二年級數學科教學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沈佩芳(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平面幾何圖形概念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明隆、涂金堂(2009)。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李宏基(2011)。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國小五年級面積補救教學之研究。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邱俊皓(2018)。「PaGamO」平台對數學學習成效與態度影響之研究-以國中
一年級學生為例。高苑科技大學資訊科技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高雄市。
林嘉玲(2000)。數學遊戲融入建構教學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
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林雅楓(2011)。結合概念構圖與遊戲融入國小五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童面積概
念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屏東市。
林莉臻(2017)。PaGamO遊戲融入六年級社會領域教學之研究。國立清華大
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志成、劉宗龍 (2017)。 線上平台和教育部合作 國中小生可免費上網學
習。擷取自中時電子報: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111003089-260405
高敬文 黃金鍾(1987)我國國小學童測量概念發展之研究(I)(II)(III)
國科會計畫。計畫編號:NSC-75-0111-s153-01。
高敬文(1989)。我國國小學童測驗概念發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
教育研究,第一期初等教育研究,第一期,183-219。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臺北市:教
育部。
康軒愛 teach-PagamO 特刊 (2015)。 擷取自
https://www.945enet.com.tw/Upload/Edu_Discussion/%E5%BA%B7%E8%
BB%92%E6%84%9Bteach%EF%BC%8DPagamO%E7%89%B9%E5%88%8A.pdf
許嵐婷(2003)。國小五年級面積概念之教學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
學系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市:精華。
陳鉪逸(1996a)。我國國小高年級學生平面圖形面積概念的研究。八十五
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2,234-295。
陳建誠(1998)。面積表徵的轉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宜靜、郭汶朱(2000)。國小高年級學童周長概念之研究。學生學術論文
年賽優勝作品專輯,87 學年度(下),387-453。
陳薇羽(2005)。台北縣市國小六年級學童面積概念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師
範學院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志遠(2010)。以GSP軟體融入探究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面積概念進行
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彰化市。
陳人豪(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面積與周長概念之錯誤類型研究。國立臺中
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中市。
陳芳齡(2013)。行動載具應用程式遊戲式補救教學對國小學童面積學習之影
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俊宏(2014)。使用形成性評量於數位遊戲式學習融入國小四年級分數概念
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臺北市。
陳振遠(2016)。結合編序教學法之數位遊戲式學習模式對國小學童數學分數
學習成就及感受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碩士
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小華(2017)。結合POE教學策略之數位遊戲式學習對國小生數學學習成
效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市。
張新仁 (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教育學刊,17,85-106。
張英傑(2001)。兒童幾何形體概念之初步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
491-528。
張文莉(2009)。國小六年級面積概念之理解情形與試題關聯分析。國立臺中
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張志吉(2011)。國小三年級學童面積概念結構分析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
學數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張佩蓉(2016)。數位遊戲學習對國小五年級因數與倍數學習之影響。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嘉恩(2016)。結合情境與精熟學習之數位遊戲式學習系統對國小因數概念
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千純(2002)。數學學習不利學生面積概念的診斷與補救教學。臺南師範學
院教師在職進修數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葉丙成(2014)。為未來而教:葉丙成的 BTS 教育新思維。臺北市:天下
雜誌。
游瑩芳(2015)。國小六年級學童解決面積問題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數學系
數學教育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敏晃(1996)。國民小學新課程-數學科教學用影帶:數學新課室(一)/解題
與溝通。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黃怡婷(2013)。數位遊戲式學習應用在二元一次方程式學習之研究。屏東科
技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蔡英斌(2006)。透過數學遊戲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進行面積單元補救教學之研
究。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劉誼如(2018)。運用PaGamO遊戲平台提升國小高年級生數學科學習動機
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市。
鄭皓元(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的面積問題解題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
學院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蕭景德(2016)。利用PAGAMO網站提升國中學生學習動機與成效之研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賴季佑(2015)。數位遊戲式學習應用於小學二年級數學補救教學之研究。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戴政吉(2001)。國小四年級學童長度與面積概念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謝國明(2011)。彰化縣偏遠地區國小五年級學童面積測驗編製及其概念分
析。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市。
薛常泮(2017)。應用「PaGamO遊戲學習平台」對補救教學學生學習成就、學習動機及自我效能之影響--以新北市板橋區某國小五年級數學科為例。中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薛芳茹(2018)。運用PaGamO對國小三年學童英語閱讀能力及自我效能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藍翊綺(2012)。遊戲應用於數學補救教學之設計本位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簡晨卉(2013)。數位遊戲式學習在城鄉國小數學加減法學習成效之研究。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譚寧君(1995):面積概念探討。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35卷7、
8期,P.14~19。
譚寧君(1998a)。國小兒童面積迷思概念分析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
報,11,P.573-602。
譚寧君(1998)。高年級面積教材分析。國民小學新課程之精神。載於
台灣省國民學校研習會編印: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高年
級)。台北縣: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貳、英文部分
Bell, A. W.(1993). Some exper iments in diagnost ic teaching. Education
Studies in Mathematics, 24, 115-137.
Burguillo, J. C. (2010). Using game theory and competition-based learning
to stimulate student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Computers & Education,
55(2), 566–575.
Clements & Battista(1992). Geometry and spatial Reasoning. In Grouws, D. A.(1992,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cMillan.
Fennema, E., & Sherman, J. A. (1976). Fennema-Sherman mathematics attitude scales: instruments designed to measure attitudes toward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by males and females. JSAS Catalog of Selected Documents in Psychology, 6(1), 31-54.
Hogle,J. G.(1996).「Considering Games as CognitiveTools: In Search of Effective "Edutainment" University of Georgia Department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Hart, K. M. (1981). Measurement. In Hart, K. M., Kerslake, D., Brown, M. L.,
Ruddock, G., Kuchemann, D. E., & McCarthney, M. (Eds.).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s: 11-16. London: John Murray.
Hamari, J., Shernoff, D. J., Rowe, E., Coller, B., Asbell-Clarke, J., & Edwards, T. . (2016 ). Challenging games help students learn: An empirical study on engagement, flow and immersion in game-based learning.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54), 170-179.
Kouba, V. L., Brown, C. A., Carpenter, T. P., Lindquist, M. M., Silver, E. A., &
Swafford, J.O. (1988). Results of The Fourth NAEP Assessment of
Mathematics:Measurement, Geometry, Data Interpretation, Attitude, and
Other Topics. Arithmetic Teacher, 36(9), 11-15.
McLaughlin T. F., & Vacha, E. F. (1992). The at-risk student: A proposal for action.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19, 66-68.
Piaget,J.,Inhelder,B.,Szeminska,A.(1960).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geometry.New York: Basic Book.
Prensky, M. (2007).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New York: McGraw-Hill.
Slavin, R. E. (1989). Student at–risk for school failure. In R. E. Slavin, N. L. Karweit, & N. E. Madden (Eds), Effective programs for students at-risk (p.3-19).Boston: Allyn & Bacon.
Takaoka, R., Shimokawa, M., & Okamoto, T. (2012). A development of game-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activate interaction among learners. IEIC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95(4), 頁 911-920.
Van Hiele-Geldof, D. (1957). De didaktick van de Meetkunde in deerste
klass van het V.H.M.O. Summary of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with English summary, University of Utrecht, Netherlands.
Wagman, H.G. (1968). A study of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Area Measure.
Doctoral Dissertations. p.185. ERIC: ED05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