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鄭至雅 Cheng, Chih-Ya |
---|---|
論文名稱: |
國小特殊教育身障類巡迴輔導教師執行十二年國教課綱實施現況—以桃竹苗地區為例 The Implementation of 12-year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 of Elementary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Itinerant Teachers Providing Services to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An Example in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Area |
指導教授: |
孔淑萱
Kung, Shu-Hsuan |
口試委員: |
黃澤洋
Huang, Tse-Yang 吳怡慧 Wu, Yi-Hue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特殊教育學系 Spec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6 |
中文關鍵詞: | 巡迴輔導教師 、十二年國教課綱 、特殊教育 |
外文關鍵詞: | itinerant teachers, 12-year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 special educa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竹苗地區國小特殊教育身障類巡迴輔導教師執行十二年國教課綱實施現況、相關問題與建議。研究方法運用問卷調查法,輔以半結構式訪談,以自編的「國小身障類巡迴輔導教師執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與相關問題問卷」及訪談問卷作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及苗栗縣所有國小身障不分類巡迴輔導教師,共計101位,回收95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4%。
運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法、複選題次數分配及交叉分析,進行量化資料分析,並將開放性問題及訪談資料歸納整理,作為補充量化資料之用。本研究的重要發現如下:
一、實施現況與相關問題方面,「基本知能」層面,教師瞭解十二國教課綱內涵,
但認為課綱缺乏相關配套措施;「課程實務」層面,教師能為學生規劃適切的課程內容,然與受輔學校普通班教師進行協同教學不易;「行政支持」層面,受輔學校能配合執行行政工作,但對於課綱及學生IEP內容不甚瞭解,「專業成長」層面,教師會積極參與課綱研習,然研習對於教師設計課程的幫助有限。
二、背景變項方面,有無普通教育服務年資、不同任教縣市及目前有無兼任行政
職務的教師,在十二年國教課綱實施現況上產生顯著差異。
三、建議方面,教師提出建立實施辦法、合理分配業務、提升行政支持度、普教
與特教合作、專業社群與公開授課及相關研習與課程示範之具體建議。
最終,歸納本研究之結論,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校、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字:巡迴輔導教師、十二年國教課綱、特殊教育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itinerant teachers in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area implementing 12-year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 Research methods us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The self-compiled questionnai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12-year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 for elementary school itinerant teachers providing services to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and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as research tools. The 101 subjects in this research were all elementary school itinerant teachers from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area with 95 valid questionnaires collected (valid rate 85%).
Quantitative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 test,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nd cross analysis. Moreover, open-ended question and interview data were organized as supplement to quantitative data. The findings in this research were stated below:
1. In term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teachers understoo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guide but thought that it lacked complementary measures at
“Basic Cognitive”. At “Curriculum Practice” part, teachers could plan appropriate course content for students but it was not easy to conduct collaborative teaching with regular class teachers. Itinerant tutoring schools could cooperate with the administrative work but did not know much about the curriculum guide and student’s IEP at“Administrative Support”. At “Professional Growth” part, teacher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of the curriculum guide but the study had limited help for teachers in designing the courses.
2. In terms of background virables, teachers having general education service years or not, teaching in different counties (cities) and having concurrent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 or no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12-year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
3. In terms of suggestions, teachers proposed establishing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ssigning works reasonably, increasing administrative support, cooperation between gener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unity, public lectures, related studies and course demonstrations.
In the end, we summarized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and provide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agent, schools,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Key words: itinerant teachers, 12-year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 special education
一、 中文部分
王欣宜、蘇昱蓁、過修齊(2014)。臺中市國民中小學試辦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
育課程大綱遭遇困難之研究。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學報,7,1-19。
王亦榮(1997)。臺灣省視覺障礙兒童混合教育計畫巡迴輔導問題及其因應之研究—視障教育巡迴輔導員的觀點。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5,97-124。
王昶盛(2015)。桃園市國中特殊教育教師對特殊教育新課綱實施現況及困境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王振德(1998)。臺灣省國民中小學資源班實施現況與改進策略之研究。新竹師範學院,2,44-77。
王振德(2002)。教育改革、九年一貫課程與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季刊,82,1-8。
甘佳茹(2013)。中部地區特殊教育巡迴輔導教師工作現況及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任宜菁(2003)。臺灣地區不分類巡迴輔導教師支援服務現況與需求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姿瑩(2019)。十二年國教—備觀議之我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3),101-104。
吳武典(2013)。臺灣特殊教育綜論(一):發展脈絡與特色。特殊教育季刊,129,11-18。
呂依蓉(2016)。《薩拉曼卡宣言與特殊需求教育行動綱領》翻譯:融合教育檢視與反思(一)。特殊教育季刊,138,21-28。
何素華(2013)。新修訂特殊教育課程綱要實施之挑戰與因應措施。特殊教育季刊,126,1-8。
吳明隆(2011)。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易習圖書。
吳雅萍(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下特殊教育課程運作之建議。雲嘉特教,28,8-14。
吳菁蕙(2013)。新特殊教育課程大綱試辦國小資源班教師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惠藺、蔡昆瀛(2009)。融合教育下特殊教育課程設計之探討。國小特殊教育,47,39-50。
李翠玲(2018)。臺灣特殊教育課程綱要演變之特色與教學現場反思之探討。特殊教育發展期刊,65,1-10。
邱上真(2002)。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臺北:心理。
林永豐(2020)。誰來解釋課綱的疑義。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1),20-25。
林信言(2013)。新修訂特教新課綱推動經驗之分享—以一所國小為例。國小特殊教育,55,42-54。
林淑箴(2018)。臺北市國中特教班新修訂特教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與問題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林貴美(2020)。義大利學校制度與融合教育的發展與變革。教育資料集刊,40。
胡心慈(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與特殊教育。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108,1-7。
施家琪(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試行現況之研究—以國小身心障礙課程前導學校教師為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施家琪、孔淑萱、陳秀芬(2020)。國小階段特殊教育教師執行十二年國教課綱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綱要之現況調查研究。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23,117-142。
姚藺方(2015)。臺南市國中小特教教師實施特教新課綱現況與問題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特殊教育通報網(2020)。108學年度一般學校身心障礙類安置班別學生統計。取自http://www.set.edu.tw/Stastic_WEB/sta2/doc/classA_city_All_cls_B/ classA_city_All_cls_B_20200320.asp
張小芬(2006)。「特教巡迴輔導教師」之工作現況與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特殊
教育學報,24,57-84。
陳杉吉、余芳如、林佳蓉、馬麗環、羅月英(2006)。國小實施融合教育的困境集解決策略—以花蓮縣小型學校為例。第104期國小主任培訓班專題研究集,407-122。
陳怡甄(2010)。臺東縣國民小學融合班教師對身心障礙不分類巡迴輔導實施滿意度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陳淑貞(2014)。我國北部地區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對實施新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課程大綱之認知與態度(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淑貞、孟瑛如(2013)。特殊教育新課綱與九年一貫課程試辦情形探討。特教論壇,14,94-105。
陳淑貞、孫淑柔(2016)。北部地區特殊教育教師對實施新修訂之特殊教育課程大綱的認知與態度。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105,129-141。
郭美滿(2015)。美國特殊教育立法及發展。特殊教育發展期刊,59,45-56。
陳思瑾(2019)。雙北地區學前巡迴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5)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課程發展共同原則及課程大綱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特殊教育課程實施規範。臺北市:教育部。
鈕文英(2006)。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
游沐蓉(2015)。到府服務-在家教育教學經驗分享與省思。雲嘉特教,22,26-32。
黃映尹(2014)。臺灣地區不分類巡迴輔導教師支援服務現況與需求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彥融(2019)。因應十二年國教課綱實施後特推會設置相關法規之調整建議。特教論壇,26,58-73。
黃素珍(1998)。自閉症兒童巡迴輔導教學實務。國小特殊教育,24,38-44。
游淑靜、范熾文(2020)。營造共好的校園~教學與行政系統的協作。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9),66-71。
黃嘉莉(2009)。超額教師現象對師資培育之啟示。中等教育,60(3),32-46。
湯琇智(2013)。國中小特教教師對特殊教育新課程綱要認知與態度(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
游富媄(2013)。臺中市國小特教教師對特教新課綱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廖子瑩(2013)。中部地區國民中學特教教師對實施新特殊教育課程鋼要意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蒲瑞娟(2012)。新北市國民教育階段巡迴輔導實施現況與成效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鄭友泰、康雅淑(2013)。特教法及特教課綱變革學校行政之因應作為。桃竹區特殊教育,21,1-7。
蔡昆瀛(2000)。談學校融合理念的剖析與省思。國教新知,47(1),50-57。
蔣興傑(1995)。身心障礙學生接受「在家自行教育」之現況與檢討。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1,63-87。
蕭詩凡(2013)。中部地區國小教育階段特殊教育教師對新特殊教育課程綱要之認知與意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盧台華(2011)。從個別差異、課程調整與區分性教學的理念談新修訂特殊教育課程綱要的設計與實施。特殊教育季刊,119,1-6。
盧台華、黃彥融、洪瑞成(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特色及其在特殊教育之應用建議。特殊教育季刊,139,1-7。
簡君茹(2015)。特教班實施特教新課綱之實務經驗分享。桃竹區特殊教育,25,19-23。
簡君茹、孔淑萱、黃澤洋(2015)。國民小學特殊教育課程大綱實施現況調查研究。特教論壇,19,35-55。
簡莉蓉(2014)。臺中市國民小學特教教師面對新特殊教育課綱實施的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羅燕琴(2003)。花蓮縣特殊教育之現況與發展。花蓮師院特教通訊,29,1-4。
蘇昱蓁(2013)。國民教育階段學校特殊教育課程大綱試行現況與問題之探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蘇家賢(2018)。十二年國教課綱南區身障課程前導學校-第一階段計畫執行狀況與省思。雲嘉特教,28,30-36。
蘇麗華(2012)。學前巡迴輔導教師的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二、 英文部分
Hebel, O., & Persitz, S. (2014).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the individual education program for Israeli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ternal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29(3), 58–68.
Kluwin, T. N, Morris, C. S., & Clifford, J. (2004). A rapid ethnography of itinerant teachers of the deaf. 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 149(1), 62-72.
McQuivey, C., & Thorson N. (1994). Variables affecting itinerant model service delivery in rural settings.(Report No. RC 019557). Austin, Texas: Conference of the American Council on Rural Special Education.
Petersen, A. (2016). Perspectives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on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ccess.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41(1), 19-35.
Rose, D. H., & Meyer, A. (2002). Teaching every student in the digital age: 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mith, T. E. C. (1995). Teaching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in inclusive settings. Boston: Allyn & Bacon.
Winzer, M. A. (1993). The history of special education: From isolation to integration. Washington, D.C.: Gallaudet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