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誌鴻
Chih-Hung Hsu
論文名稱: 愚神的獰笑-徐誌鴻創作論述
The simple-minded god’s chuckle - Art works by Chih-Hung Hsu
指導教授: 謝鴻均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2
中文關鍵詞: 醜陋美學幽默黑色幽默漫畫
外文關鍵詞: The aesthetics of ugliness, Humor, Black humor, Comics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研究目的主要是檢視作品與理念的契合度,透過分析作品的風格,形式及元素,提供創作線索。以自由書寫方式尋找記憶,解析過往創作的脈絡,並閱讀相關理論以豐富思考,理出創作觀念。

    本研究將回顧2006年至2010年期間的作品,分成《渴無解》、《蒼蠅變種、人魚變身》、《決鬥》與《著魔》系列,探索每個階段的風格及心態的改變。並從醜陋美學爬梳作品內容:一、偏好殘缺的獨特、多元、具故事性,蘊藏的生命力包含著對時間流逝的感傷與記憶的執著。二、源自對疾病的體悟及省思。三、面對死亡的態度,由恐懼到正視,進而思索生命的意義。四、童年的閱讀經驗滲透,產生對怪力亂神的奇想。

    在作品形式上,以黑色幽默面對生命中的荒謬、無奈、矛盾,如丑角發出玩世不恭的笑聲,對現實諷刺與自我嘲弄,超越痛苦與不幸。藉漫畫的可親性來處理嚴肅沉重的議題。運用造型簡化處理多語的龐雜結構,內容的誇張突出事物特點,表達荒唐違理事物,融合變形的滑稽可笑與矯飾的嚴肅正經。

    創作焦點由巨觀環境轉至微視自身,從反映外在問題到聆聽內在聲音,進而發現問題本身蘊藏答案。總之,對我而言,創作就是各種聲音對話的平台,也是尋找生命意義,超越自我,尋找真我的一種方式。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concept and compatibility of creations through analyzing styles, forms, and elem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clue to the nature of my works. Free writing was used to search for my memories and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of my works. Through the study of relevant theories, my ideas and concepts are enriched.

    The series of painting, “Quenching Thirst,” “Mutant Fly, Mermaid Transformation,” “Duel,” and “Enchanted” from 2006 – 2010 will be examined and the changes in style as well as attitude of each stage will be studied. My research on the aesthetics of ugliness will be analyzed as: 1, Preference for imperfect, unique, diverse, story-like, and reserved life-power, including persistence in the injury and memory of the passage of time. 2, Derived from the understanding and reflection of disease. 3, Attitude toward death changes from fear to coming to terms with it and contemplating meaning of life. 4, Through childhood reading experience, which provokes imagination of the strange and bizarre.

    I also appropriate methods of black humor to confront the absurdness, powerlessness, and contradictions of life in my painting, just like a clown treats life as a game. My paintings present satire of reality and self-mockery, in order to overcome pain and ill fortune. I use the intimacy of comics to handle serious issues and shape simplification to handle the wordy, complex structure. Exaggeration of content therefore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s, expressing absurd and illogical objects, merging transforming humor with affected seriousness.

    My art transfers from the macro-environment to the micro-self; from reflecting external problems to listening to the internal sound, and progressing to discover the answers contained within problems. Making art, to me, is about the platform of dialogue between different voices, as well as searching for the meaning of life, overcoming the self, and discovering one’s true self.

    愚神的獰笑-徐誌鴻創作論述 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次------------------------------------- IV 致謝詞 ----------------------------------- VII 圖目錄------------------------------------ IX 作品-------------------------------------- 0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6 第三節 研究範圍-------------------------------- 17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9 第二章 愚神的獰笑------------------------------- 23 第一節 醜陋美學-------------------------------- 23 一、 對殘缺事物的關注---------------------------- 24 二、 對疾病的省悟------------------------------- 32 三、 對死亡的嘲笑------------------------------- 36 四、 對怪力亂神的想像-------------------------- 45 (一) 與妖魔鬼怪的邂逅--------------------------- 45 (二) 妖魔鬼怪的研究----------------------------- 57 第二節 幽默------------------------------------ 63 一、 幽默經驗----------------------------------- 63 二、 運用幽默—笑功六式-------------------- 69 (一) 無常即常-----------------------------69 (二) 史上無敵宇宙超級世界霹靂天下無雙------------78 (三) 自我解嘲---------------------------------80 (四) 分身術----------------------------------85 (五) 強烈對比--------------------------------85 (六) 滿足優越--------------------------------87 三、 黑色幽默---------------------------------89 第三章 慢畫漫畫-----------------------------96 第一節 漫畫深探-----------------------------96 一、 與漫畫邂逅的經驗-----------------------96 二、 漫畫的定義----------------------------103 三、 漫畫的特質----------------------------109 (一) 精簡--------------------------------109 (二) 誇張--------------------------------113 (三) 變形--------------------------------117 四、 漫畫的形式----------------------------123 第二節 慢畫過程---------------------------128 一、 基底材的處理--------------------------128 二、 思緒的凝結----------------------------131 三、 線稿的轉印----------------------------133 四、 色塊的填補----------------------------137 五、 作品的調整----------------------------137 第四章 遠離娛神的遺忘----------------------139 第一節 《渴無解》系列----------------------140 一、 起源-------------------------------- 141 二、 轉變-------------------------------- 145 三、 實驗作品----------------------------- 146 四、 新生---------------------------------151 五、 精神與物質的渴求----------------------155 第二節 《蒼蠅變種、人魚變身》系列-----------156 一、 自我感覺良好--------------------------157 二、 變身大作戰----------------------------160 第三節 《決鬥》系列-----------------------165 一、 無常,所以遊戲-----------------------166 二、 比較--------------------------------171 第四節 《著魔》系列----------------------172 一、餓鬼的眼淚------------------------------172 第五章 笑聲迴盪-------------------------177 參考書目----------------------------------180 一、 中文------------------------------180 二、 外文------------------------------182 三、 論文期刊--------------------------182

    參考書目

    一、 中文
    1. 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著,韓良憶譯,《心靈寫作》,台北市,心靈工坊,2002。
    2. 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編著,彭淮棟譯,《醜的歷史》,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
    3. 木藤亞也著,明珠譯,《一公升の眼淚:與頑症對抗的少女亞也的日記》,台北市,高寶國際出版,希代發行,2006。
    4. 瑪格莉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著,嚴韻譯,《與死者協商:瑪格莉特˙愛特伍談寫作》,台北市,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4。
    5.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著,林志明譯,《古典時代瘋狂史》,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6. 青木新門著,蕭雲青、韓蕙如、廖怡雅譯,《納棺夫日記》,台北縣,新雨出版社,2009。
    7. 孫子威著,《情人眼裡出西施—美的沉思》,台北市,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
    8. (日)鳥山石燕著,《圖解百魅夜行》,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9. 佐藤有文監修,《怪奇百科》,台北縣,泉源出版社,1992。
    10. 水木茂圖文,吳佩俞譯,《世界妖怪事典》,台中市,2007。
    11. 澁澤龍彥著,許晴舒譯,《夢的宇宙誌》,台北市,如果出版社,2008。
    12. 中野美代子著,何彬譯,《中國的妖怪》,鄭州,黃河文藝出版社,1989,頁13。
    13. 戴晨志著,《超幽默,不寂寞》,臺北市,時報文化,2004。
    14. 馬興榮等主編,《全宋詞廣選新注集評》,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第五冊,1997。
    15. 特魯博士著,鄭慧玲譯,《幽默就是力量》,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
    16. 賴淑惠著,《用幽默雕塑智慧》,台北市,水晶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
    17. 蕭榮慧,《幽默一定強》,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有限公司,2009。
    18. 彼得博士(Dr.L.J.Peter)著,劉君業譯,《幽默定律》,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有限股份公司,1985。
    19. 卡爾˙榮格(Carl G.Jung),龔卓軍譯,《人及其象徵》台北縣,立緒文化有限事業公司,1999。
    20. Michael Billig ,鄭郁欣譯,《笑聲與嘈弄:幽默的社會批判》,台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9。
    21. 閰廣林、徐侗著,《幽默理論關鍵詞研究》, 上海,學林出版社,2010。
    22. 馬相武、劉海峰,《在貓的搖籃旁怪笑》,海南,海南出版社,1993。
    23. 萬書元,《幽默與諷刺藝術》,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1993。
    24. 陳焜,《西方現代派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
    25. 李賢文總編,《漫畫百寶箱:自編‧自導˙畫漫畫》,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
    26. 蒂姆˙皮爾徹(Tim Pilcher)、布拉德˙布魯克斯(Brad Brooks )合著,田蕾、張文賀、郭紅雨譯,《世界漫畫指南》,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9。
    27. 保羅˙葛拉維(Paul Gravett)著,連惠幸、黃君慧、鄒頌華、徐慶雯譯,《日本漫畫60年》,台北縣,西遊記文化,2006。
    28. 李衣雲,《私と漫畫の同居物語》,台北縣,新新聞文化,1999。
    29. 蕭湘文,《漫畫研究:傳播觀點的檢視》,台北市,五南圖書,2002。
    30. 臥白雲編繪,《漫畫的藝術》,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1974。
    31. 洪德麟,《台灣漫畫40年初探》,台北市,時報文化,1994。
    32.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I》,頁513
    33. 紅膠囊著,《佛陀插電》,台北,大田出版社,2002。
    34. 手塚治虫,《漫畫入門》,台北市,武陵出版社,1985。
    35. 陳淑華,《油畫材料學》,台北市,洪業文化,1998。
    36. 黃茅,《漫畫藝術講話》,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37. 李宗健,《漫畫創作與修養》,台北市,華聯出版社,1977。
    38. 豐子愷:《漫畫的描法‧誇張法》,收入豐陳寶、豐一吟等編:《豐子愷文集—藝術卷四》(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39. 傻呼嚕同盟,《因動漫畫而偉大》,台北縣,大塊文化。
    40. E.H.Gombrich著,雨云譯,《藝術的故事》,台北縣,聯經出版社。
    41. 卡夫卡作,《變形記》,台北市,麥田,城邦文化出版,2009。
    42. 伊拉斯摩斯著,李映荻譯,《愚神禮讚》,台北,志文出版社,1986。
    43. 張心龍著,《西洋美術史之旅》,台北市,雄獅出版社,2001。
    44. 米奇˙艾爾邦,《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台北市,大塊文化,1998。

    二、 外文
    1. Courtney Graham Donnell著,《Ivan Albright》,New York,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1997

    三、論文期刊
    1. 林雅芳,《武打動作之視覺效果表現研究-以台灣和香港武俠漫畫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2. 邱夢偉,《幽默漫畫表現形式之創作研究-以幽默漫畫為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
    3. 徐佳馨,《漫步圖框世界:解讀日本漫畫的文化意涵》,輔仁大學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