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弘洋
Chen, Hong-Yang
論文名稱: 戀愛指難 陳弘洋陶瓷雕塑創作論述
Love Guide Ceramic Sculpture By Hong-Yang Chen
指導教授: 施富錡
Shih, Fu-Chi
口試委員: 陳玟吟
Chen, Wen-Yin
蕭銘芚
Xiao, Ming-T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藝術學院 - 藝術與設計學系所
Master Program of Arts Education and Creation, Arts and Design Department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0
中文關鍵詞: 戀愛自卑心理價值觀陶瓷創作
外文關鍵詞: Love, Self-esteem, Values, Ceramic Sculpture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情感是一種感性的體驗,它抽象而又充滿主觀的不確定性。對於情感的記錄通常呈現在文學作品中,文字記錄情感的過程充滿了想像的空間,能夠更好地滿足讀者的主觀認知。以藝術形式來表現情感涉及到許多因素,包括造形理論、色彩學、材料等等。這些因素在引發觀眾共鳴時,需要考慮到更多層面的認知。
    愛情的體現在於將內在情感轉化為外在表現,這需要透過感性思維的整理,再以不同的創作形式來表達。筆者在兒時因霸凌而產生的自卑心理,因遇上了戀情後,有了價值觀與想法的改變。這種轉變在筆者的創作中得到了體現,將自己對愛情的內在體悟通過創作形式展現出來,這是個人成長中的重要一環。
    本文以「戀愛指難」為主題,探討了筆者在陶瓷雕塑創作中的體驗。筆者的陶藝創作,旨在傳達對愛情的體驗及眾多回憶。通過雕塑的形式試圖表達愛情中的複雜情感,包括喜悅、痛苦、期待和失落。
    「戀愛指難」的創作過程,是筆者自我探索和情感表達的旅程。通過陶瓷雕塑,筆者將內心的情感故事講述給觀眾,希望能引起共鳴,並啟發他們對愛情的思考。愛情的體驗是多樣的,則陶瓷創作只是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方式來捕捉和傳達這些體驗。


    Emotions are a sensory experience, abstract and filled with subjective uncertainty. The recording of emotions is often manifested in literary works, where the process of capturing emotions through words is full of imaginative space, better fulfilling the reader's subjective perception. Expressing emotions through artistic forms involves many factors, including theories of form, color science, and materials. These factors must be considered on multiple cognitive levels to resonate with the audience.
    The manifestation of love lies in transforming inner feelings into external expressions, which requires organizing emotional thoughts and expressing them through various creative forms. During childhood, the author developed feelings of inferiority due to bullying, but experienced a shift in values and perspectives after encountering romance. This transformation is reflected in the author's creations, where inner understandings of love are showcased through artistic forms, marking an important step in personal growth.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author's experiences in ceramic sculpture creation under the theme "Love Guide" The author's ceramic works aim to convey experiences and memories of love. Through the form of sculpture, the author attempts to express the complex emotions in love, including joy, pain, anticipation, and loss.
    The creation process of "Love Guide" is a journey of self-exploration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for the author. Through ceramic sculpture, the author narrates personal emotional stories to the audience, hoping to evoke resonance and inspire them to reflect on love. The experience of love is diverse, and ceramic creation provides a unique way to capture and convey these experiences.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詞 IV 目錄 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創作流程與架構 5 第三節 創作內容與方法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五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學理基礎 12 第一節 自卑情結─阿德勒 12 第二節 心理類型―榮格 15 第三節 當代雕塑與陶瓷物件的探索 18 第四節 色彩與作品的應用 21 第五節 相關藝術家與作品探討 24 第六節 相關碩博士創作論述探討 31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形式技法 36 第一節 創作理念的發展過程 36 第二節 表現形式 38 第三節 材料與技法 40 第四章 作品解說 45 第一節 浣熊 45 第二節 愛情中的自己 50 第三節 教愛 54 第五章 結論 59 第一節 綜合檢討 59 第二節 未來展望 62 參考書目 64 附錄 65

    一、書目
    王幸玉(2001)。《陶瓷裝飾技法》。新北: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麥基卓Jock McKeen(2017)《新關係花園》。台灣:張老師出版社
    亨氏.安斯巴可,譯者:黃夢嬌(2017)《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台灣: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譯者:莊仲黎(2017)《榮格論心理類型》。台北市:商周出版
    李銘龍,(2010)《色彩原理》。台北;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銘祝,(1991)《彩畫教學國民小學美勞教學之原理與實務-美勞科研習教材》。 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二、期刊
    張乃文(2019)《台灣雕塑概念問題—當代雕塑形式解放的思考》。台南藝術大學創作與理論研究所博士班期刊,頁(3/20)
    莊秀玲(2012)《土的美學與藝術 淺談土的雕塑性格與發展》。雕塑研究 第七期,頁(4/12)
    三、網路資料
    台灣數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2024/5/28檢索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oPqHh/webmge?mode=basic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