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欣蓓
論文名稱: 使用繪本進行幼兒情緒教學之行動研究
指導教授: 蘇育令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幼兒教育學系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幼兒園情緒教育繪本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 Kindergarten, emotional education, picture book,, 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欲探究一位大班教師使用繪本進行幼兒情緒教育之歷程、幼兒的改變以及教師在此行動中的專業成長;分述研究問題如下:(一)教師(研究者)利用繪本進行情緒教學之活動歷程為何?(二)繪本融入課程對幼兒情緒表達與調適能力改善之情形為何?(三)此幼兒情緒教育行動研究中,提升研究者之專業成長的內容為何?研究對象為新竹市某國小附設幼兒園豆娘班的幼兒,以行動研究方法透過八本繪本,進行二十一次的情緒教學課程。
    研究結果發現(一)活動進行呈現三個階段與階段中的省思。(二)閱讀繪本產生共鳴能提升幼兒情緒表達及調適能力。(三)教師深入閱讀繪本有助於達成教學目標且了解幼兒家庭背景與互動經驗有助於教師進行情緒輔導。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四項建議,做為未來研究及現場幼兒教師之參考(一)情緒教育課程值得在幼兒園推廣。(二)繪本配合教學目標可多次運用。(三)未來的研究可探究進行情緒教育的經驗對教師的影響。(四)未來的研究可探究透過親師合作對幼兒情緒教育的影響。
    關鍵字:幼兒園、情緒教育、繪本、行動研究


    Teaching Kindergarten Children Emotion by Picture Books : An Action Research
    Hsin Bei Lee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process of a teacher using picture books to teach five-year old children about emotion, the changes of the children’s emotional competence and this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through the process. Three research questions of this study were: (1) What is the process of using picture books in the teaching of emotion? (2) What are the impacts resulted from integration of picture books into children’s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And (3) What is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from this action study?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were students and teachers from a kindergarten class at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Hsinchu, Taiwan. Eight picture books had been used and twenty-one lessons related to the books were implemented.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summarized in three points. First of all,Three stages of the process and reflection on the process were found in this study. Secondly, reading picture books enhanced children’s competence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Thirdly, the teach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effects of teaching if she could read and analyze books in depth in advance. In addition, understanding the children’s family backgrounds and family members’ interaction experience helped the teachers to provide appropriate emotional counseling.
    From this study, four recommendations could be drawn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1) It is worth putting emotional education into wider practice in kindergartens. (2) The use of picture books can be tailored toward meeting teaching goals and can thus be used multiple times. (3) Future research can explore the influences of teaching emotion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4) Future research can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arents and teachers’ cooperation on children’s emotional education.Keywords: Kindergarten、emotional education, picture book, action research

    謝 誌 摘 要 目 錄I 圖表目錄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繪本教學9 第二節 情緒教育14 第三節 繪本在情緒教育應用之相關研究31 第四節 教師專業成長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1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取41 第二節 研究場域42 第三節 研究歷程47 第四節 資料蒐集方式65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67 第六節 研究限制69 第四章 研究發現71 第一節 以情緒繪本進行情緒教學之歷程71 第二節 從幼兒表現看情緒能力改善情形225 第三節 教師自我專業成長情形23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241 第一節 結論241 第二節 建議246 第三節 研究的省思與限制248 參考文獻251 附錄一:豆娘班情緒教育活動261 附錄二:小小訪問員—心情不好的時候會怎麼辦?262 附錄三::情緒表達方式選票263 圖表目錄 圖3- 1研究歷程圖64 圖3- 2研究資料三個範疇68 圖4-1整體幼兒情緒調適與表達能力改善圖229 表2-1情緒定義一覽表15 表2-2繪本應用於情緒教育之相關研究32 表2-3我的研究與前人的研究之比較表37 表3-1繪本書目49 表3-2情緒教育課程進行歷程表53 表3-3資料代碼67 表4-1「小小訪問員」學習單訪問結果一覽表110 表4-2歸納與分析「小小訪問員」學習單訪問結果113 表4-3負向情緒表達方式開票結果116 表4-4初期情緒教學活動省思行動歷程表145 表4-5中期情緒教學活動省思行動歷程表152 表4-6後期情緒教學活動省思歷程表191

    251
    參考文獻
    中文
    方 淑 貞 ( 2003) 。FUN 的教學—圖畫書與語文教學。臺北市: 心理。
    王 萬 清 ( 1999) 。讀書治療。臺北市: 心理。
    王 怡 又 ( 2000) 。祖父母照顧的幼兒如何表達情緒?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
    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王 淑 俐 ( 2005) 。情緒管理: 祝你健康快樂。臺北市: 全華。
    王 文 君 ( 2008) 。故事繪本與幼兒情緒教育之研究—以幼稚園大班為
    例。國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花蓮
    縣。
    白穗儀( 1999) 。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江文慈( 1999) 。情緒調整的發展軌跡與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心理輔導系教育心理組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江麗莉、蘇靖媛 ( 2003) 。幼兒社會能力輔導。台北: 華騰。
    呂錘卿、林生傳( 2001) 。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及現況之研究。教育學
    刊,19,45-64。
    余 思 靜 ( 2005 ) 。幼教師是幼兒社會情緒發展推手。國教世紀,
    206, 35-44。
    李 連 珠 ( 1991) 。將圖畫書帶進教室---教室內的圖畫書。國教之友,
    43( 2) , 29-36。
    李 珀( 1996) 。教師專業與教學視導。載於八十五學年度國高中校長會議手
    冊,90-103。
    李 侑 蒔 、 吳 凱 琳 ( 譯 ) ( 1998) 。M. R. Jalongo 著。幼兒文學(Young
    children and picture books: literature from infancy to six) 。臺北市: 華
    騰。
    李 坤 崇 ( 2004)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概論。臺北市: 心理。
    李 小 觀 ( 2004) 。情緒教育方案對國小四年級兒童情緒智力輔導效果
    252
    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 臺南市。
    李 選 ( 2008) 。情緒護理。臺北市: 五南。
    李 宜 蓁 ( 譯 ) ( 2010) 。C. Valiente, & N. Eisenberg 著。親職教養和
    調適: 孩子情緒調節角色。載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
    系「幼兒情緒發展與適應」學術研討會集刊( 頁159-167) 。
    沈翠蓮( 1994) 。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清江( 1986) 。教育社會學。國立編譯館大學用書編審委員會。
    林 翠 湄 ( 譯 ) ( 1995) 。D. R. Shaffer 著。社會與人格發展( Socila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臺北市: 心理。
    林 文 寶 ( 1996) 。楊煥與兒童文學。臺北市: 萬卷樓。
    林 敏 宜 ( 2000) 。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臺北市: 心理。
    林 真 美 ( 2003) 。在繪本花園裡。臺北市: 遠流出版社。
    林 娟 娟 ( 2004) 。幼兒的情緒調節---在小群生活事件中的探究。國立
    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 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臺 北 市 。
    林 哲 立 、 邱 曉 君 、 顏 菲 麗 ( 譯 ) ( 2007) 。J. B. Ashford, C. W. LeCroy &
    K. L. Lortie 著。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Human behavior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臺北市: 雙葉。
    林 文 婷 ( 2007) 。幼兒教師情緒智力與幼兒情緒能力之相關研究。國
    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東市。
    林 吟 珀 ( 2010) 。親子互動歷程中獨生幼兒情緒表達與規則之習得。
    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南市。
    邱大昕、張珖玲、陳易芬、許月雲(譯)( 1999) 。R. A. Baron著。心理學
    (Psychology: the essential science)。臺北市:心理。
    幸曼玲、簡淑真( 2005) 。國民教育幼兒班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專案研究。教育
    部委託教案報告。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周崇儒( 1997) 。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253
    周育如( 2008) 。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展及其與親子共讀情緒言談
    之相關性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論
    文。未出版, 臺北市。
    洪 婉 萍 ( 2005) 。幼稚園新生入學情緒適應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
    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嘉義市。
    洪 藝 芬 、 陳 思 敏 、 羅 玉 卿 ( 2005) 。繪本主題教學資源手冊。臺北
    市: 心理。
    洪 蘭( 2009) 。運動改善情緒提升孩子學習力。天下雜誌, 47, 40-
    51。
    祝 惠 霖 ( 2008) 。比較本國籍與東南亞跨國婚姻家庭之學前子女情緒
    表達與社會行為的相關性。國立陽明大學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市。
    高強華( 1996) 。變遷社會中的教師在職進修。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
    編),師範教育的挑戰和展望。臺北市:師大書苑。
    唐 璽 惠 、 王 財 印 、 何 金 針 、 徐 仲 欣 (2006) 。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
    臺北市: 心理。
    郝 廣 才 ( 2006) 。好繪本如何好。臺北市: 格林文化。
    教 育 部 ( 1992) 。幼稚園課程標準。臺北市: 中正。
    郭 惠 玲 ( 2007) 。父子互動歷程中之幼兒生氣情緒表達。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市。
    張 春 興 ( 1983) 。心理學。臺北市: 東華。
    張振成( 2001) 。教師實施情緒教育應有的素養及策略。臺灣教育,21,58-
    61。
    張進上、郭瓊鍈、林玉萍( 2005) 。編修國小兒童情緒能力量表。國立台南大
    學教育學誌,18,25-58。
    張 湘 君 ( 2006) 。台北市立圖書館「林老師說故事」活動調查研究。
    台北師院學報, 9, 129-170。
    莊 素 芬 ( 譯 ) ( 1999) 。M. C. Hyson 著。情緒發展與EQ 教育(The
    emotional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臺北市: 桂冠。
    254
    張學善( 2004) 。情緒管理課程對提升教育學程學生情緒智慧之成效
    研究。彰化師大輔導學報, 26( 2) , 37-56。
    張 鳳 吟 ( 2006) 。學前幼兒情緒性、情緒調節與同儕關係之研究。國
    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南市。
    張德銳( 2007) 。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 美 惠 ( 譯 ) ( 2008) 。D. Goleman 著。EQ: 十週年紀念版/為什麼EQ
    比IQ 更重要?(Emotional intelligence) 。臺北市: 時報。
    張 建 博 ( 2009) 。華人社會文化脈絡下幼兒情緒表達規則之個案研
    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兒童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
    版, 臺北市。
    張 玉 成 ( 1999) 。教師發問技巧。臺北市: 心理。
    張 馨 云 ( 2000) 。說故事教學應用於國小語文課程中之探討。教師之
    友, 41( 4) , 38-43。
    張 玉 真 ( 2009) 。情緒涵養理念取向的情緒教育行動研究—以國小低
    年級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花
    蓮縣。
    張 雅 茹 ( 2009) 。繪本教學對增進國小低年級學童適當表達生氣情緒
    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
    版, 臺北市。
    張 杏 如 ( 2010) 。讓我們專心長大—認識兒童注意力。2011 年10 月
    11 日, 取自http://kidstp.npo.org. tw/knowledge_content.asp?
    type=&id=178 knowledge=2
    陳衛平( 2000) 。孩子一生的閱讀計畫。臺北: 天衛文化公司。
    陳 淑 琴 ( 2000) 。幼兒語言發展與語言獲得理論探討。幼兒教育年
    刊, 12, 93-112。
    陳奕安(2002)。基隆市國民中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專業成長態度之研究。台北市
    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市。
    陳 惠 邦 ( 2003) 。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 師大書苑。
    陳 文 玲 ( 2005 ) 。淺談嬰幼兒的情緒調節。國 教 世 紀 , 216 , 15-
    255
    24。
    陳 雅 萍 ( 2007) 。利用情緒繪本教學進行兒童情緒教育之研究—以國
    小一年級為例。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 臺東縣。
    陳 曉 瑩 ( 2009) 。運用繪本教學增進國小學童情緒智慧之行動研究。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嘉
    義市。
    陳 永 樺 ( 2011) 。使用繪本進行情緒主題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二
    年級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
    士論文。未出版, 嘉義市。
    崔 光 宙 、 饒 見 維 主 編 ( 2008) 。情緒轉化: 美學與正向心理學的饗
    宴。臺北市: 五南。
    游 恆 山 ( 譯 ) ( 1996) 。K. T. Strongman 著。情緒心理學—情緒理論
    的透視( The psychology of emotion: Theories of emotion in
    perspective) 。臺北市: 五南。
    黃昆輝(1980)。臺北市高職教師態度與教學問題研究之調查分析。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研究所集刊。22,189-330。
    黃 月 霞 ( 1989) 。情感教育與發展性輔導。臺北市: 五南。
    黃慧真(譯)(1994)。S. W. Olds, & D. E. Papalia 著。兒童發展(Child
    development)。臺北市:桂冠。
    黃心韻(1997)。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
    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市。
    黃 迺 毓 、 李 坤 珊 、 王 碧 華 ( 1994) 。童書非童書。臺北市: 宇宙光。
    黃 瑞 琴 ( 1999) 。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 心理。
    黃 藿 ( 1999 ) 。德性倫理學與情緒教育。社會文化學報, 15 , 1-
    22。
    黃 淑 琬 ( 2007) 。運用繪本為主的情緒教育方案對提昇國小兒童情緒
    智會效果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心理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 新竹市。
    256
    黃珮貞( 2007) 。運用兒童繪本進行情緒教育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
    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新竹市。
    曾 惠 真 ( 2001) 。不同階段孩子的情緒發展。學生輔導, 75, 36-39。
    曾 娉 妍 ( 2010) 。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生負向情緒表達之影響。國立臺
    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中市。
    馮 觀 富 ( 2005) 。情緒心理學。臺北市: 桂冠。
    葉 重 新 ( 2008) 。教育研究法。臺北市: 心理。
    詹 日 宜 ( 2005) 。圖畫書教學情境中幼兒分享概念發展之探究。國立
    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新竹
    市。
    楊 坤 堂 ( 2004) 。情緒穩定與穩定情緒—教師情緒管理初探。研習資
    訊, 21( 2) , 5-15。
    楊 彩 雲 ( 2009) 。運用繪本教學提升幼兒情緒能力之研究。國立新竹
    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新竹市。
    廖 淑 台 、 蘇 秀 枝 、 高 博 銓 、 馬 怡 玫 ( 譯 ) ( 2011) 。F. V. Marjorie, P.
    J. Nancy, & F. M. Debby. 著。兒童行為輔導( Constructive
    guidance and discipline:Preschool and primary education) 。臺北
    市: 華騰。
    鄭 明 進 ( 1987) 。圖畫書的認識。兒童文學研究叢刊, 3, 64-69。
    蔡 秀 玲 、 楊 智 馨 ( 1999) 。情緒管理。臺北市: 揚智。
    蔡 清 田 ( 2000) 。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 五南。
    蔡 玉 青 、 呂 翠 夏 ( 2006) 。祖父母親職參與和幼兒社會情緒行為之關
    係。兒童與教育研究, 2, 43-84。
    蔣 雅 琳 、 呂 翠 夏 ( 2006) 。父母的後設情緒理念對幼兒情緒調節能力
    的影響。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 37( 2) , 51-78。
    劉 鳳 芯 、 吳 宜 潔 ( 譯 ) ( 2009) 。P. Nodelman, & M. Reimer.著。閱
    讀兒童文學的樂趣( The pleasur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臺北
    市: 天衛文化。
    劉 中 夫 ( 2005) 。同理心訓練課程對高職學生同理心、情緒智力及人
    257
    際關係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
    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市。
    潘 世 尊 ( 2006) 。教育行動研究—理論、實踐與反省。臺北市: 心
    理。
    盧 素 珍 ( 2008) 。國小「學生情緒綠色生活地圖」課程實施---透過同
    儕視導形塑教師對話文化。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市。
    歐 慧 敏 ( 2010) 。從情緒智力談幼童的情緒能力發展。教育研究月
    刊, 196, 23-34。
    賴 怡 君 ( 2002) 。國小學童情緒智力發展與依附關係、生活適應之關
    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 臺北市。
    盧 美 貴 、 陳 柏 璋 、 江 麗 莉 、 謝 美 慧 、薛曉華、孫良誠、范瓊芳
    ( 2003) 。我國五歲幼兒基本能力發展與能力基本能力指標建構
    研究。(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委託研究案)
    謝 明 芳 ( 2001) 。國小學童生活情緒經驗及其知覺教師權力類型之研
    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雄市。
    簡 淑 真 ( 2001) 。幼兒情緒之多少? --百位幼兒情緒報告書。臺東師
    院學報, 12( 上) , 45-70。
    簡曉瑩(2003)。高雄縣、市國小音樂團隊指導教師角色知覺與專業成長需求之
    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事
    簡淑真、郭李宗文(2008)。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情緒領域期末報告。
    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報告。臺北市: 教育部。
    魏 惠 貞 ( 譯 ) ( 2006 ) 。M. C. Hyson 著。幼兒情緒發展( The
    emotional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臺北市: 華騰。
    鍾 永 吉 ( 1997) 。國小單親兒童的認知信念與情緒經驗之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雄市。
    蘇 建 文 ( 1981) 。兒童及青少年基本情緒之縱貫研究。教育心理學
    報, 14, 79-102。
    258
    蘇振明( 2002) 。圖畫書的定義與要素。載於徐素霞( 主編) , 台灣
    兒童圖畫書導讀, 13-15 頁。臺北市: 國立台灣教育藝術教育
    館。
    饒見維( 1998) 。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259
    西文
    Bredekamp, S., & Copple, C. (1997).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rev.ed.) Washington, DC:
    NAEYC.
    Denzin, N. K. (1984). On understanding emotion:15-61. London: Jossey-
    Bass Publishers.
    Greenberg, L. S., Rice, L. N., & Elliott, R. (1993). Facilitating
    emotional change: The moment-by-moment process.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Hynes, A. M., & Hynes-Berry, M. (1986). Bibliotherapy: The interactive
    process: A handbook. Boulder: Westview.
    Hastings, P.D., & De, I. (2008). Parasympathetic regulation and parental
    socialization of emotion: Biopsychosocial processes of adjustment in
    preschoolers. Social Development, 211-238.
    Lewis, M., & Michalson, L. (1983). Children's emotions and moods: Developmental
    theory and measurement. New York: Plenum.
    Lazarus, R. S. (1991). Emotion and adapt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aarini, C. (1979).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display rules for
    expressive behavior.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5 (4), 424-429.
    Salovey, P., & Mayer, J. D. (1990).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9, 185-211.
    Saarni, C. (1997). Emotional competence and self-regulation in childhood. In P.
    Salovey, & D. Sluyter (Eds.),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plication for educators (pp. 35-66). New York: Basic Books.
    Zambo, D.M. (2007).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Bombaloo?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39 (3), 32-39.
    260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