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穎瑩 Chen ying-ying |
---|---|
論文名稱: |
呂燕卿視覺藝術教育研究 A Study on Visual Art Education of Lu,Yen-Ching |
指導教授: | 葉忠達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0 |
中文關鍵詞: | 視覺藝術教育 、版畫藝術教育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
外文關鍵詞: | visual art education, Graphic Art education, Arts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呂燕卿的視覺藝術教育之歷程與成就,並提供當今臺灣視覺藝術教育啟示。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敘事研究、訪談研究、文件蒐集法。針對選定之個案,進行深入的追蹤,交互驗證檢核所蒐集的資料,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結論摘述如下:
一、呂燕卿的藝術思維理論與其美育養成教育之發展相關,由傳統大陸美術教育,轉而以「兒童為中心」的創造性取向藝術教育(Creative Self-expression Approach to Art Education),再轉變為提倡以「學科本位」的藝術教育 (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的藝術教育理念。
二、呂燕卿使用「計畫性」教學,令學生印象深刻,此外,她非常關心學生,是一位經師也是人師。呂燕卿藉由其大量的期刊論文,推廣其視覺藝術教育理念,曾數度獲得國科會研究獎助金,並且榮獲許多教學相關之獎項,為學校及國家所肯定。
三、在版畫藝術教學上,「步驟化」教學為呂燕卿版畫教學的特色,此外,她除了相關的學術研究,也教育出傑出的國小版畫教學者與版畫藝術新秀,並且榮獲版畫教育獎座的肯定。
四、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改革上,呂燕卿為改革前、中、後期重要的參與者,從改革前課程綱要之修訂、改革時研究案條例之研擬、到改革後的實施及推廣,呂燕卿皆不遺餘力,致力於視覺藝術教育的教學與研究。
The thesis is the research of the history and achievement of visual art education which contributed by Lu, Yen-Ching. In addition, comes out the enlightenment for current visual art education in Taiwan. The research contains deeply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with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by cross validation from tracing selected cases based on paper analysis, narrative research, interview study, and document collection method. The conclusions are summarized as bellow.
1. The artistic thinking theorem by Lu, Yen-Ching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er education of aesthetic cultivation which comes from traditional art education transferring to Creative Self-expression Approach to Art Education, then advance to 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
2. The teaching program of Lu, Yen-Ching is impressive to her students. Besides, she shows great concern with her students as not only a teacher but also a mentor. It is confirmed by our country and school that Lu, Yen-Ching spread her thoughts of visual art education by large amounts of papers which wins awards about education and NSC fellowship for many times.
3. Operation procedure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Lu, Yen-Ching’s engraving education. Many engraving artists and teachers are educated by Lu, Yen-Ching who honored by Graphic Art education award.
4. Lu, Yen-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volution of Arts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 including syllabus in the beginning, elaboration of case study regulations, implement and promotion.
中文文獻
王秀雄(1986)。美術教育的功能探討,教育資料集刊第十一輯,國立教育資料館。
王秀雄(1998)。終生學習,好學不倦 十項全能的美術老師─評介呂燕卿教授的人與畫。呂燕卿作品集。台北:千畿美術。
王秀雄(2012)。臺灣國小版畫課程與教學的播種者─評介呂燕卿的人與畫。呂燕卿作品集。新竹: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呂燕卿(1977)。桃、竹、苗三縣美勞教育實況調查之研究。新竹師專學報,43-44,28-34。
呂燕卿(1984)。渥夫林(Heinrich Wolfflin)之藝術史原理。新竹師專學報,10,
274-238。
呂燕卿 (1985a)。三度空間觀察法教學對國小美術資優班學生繪畫能力之影響。省立新竹師專學報,13,392-331。
呂燕卿(1985b)。從美學觀點探討托爾斯泰藝術論之道德觀。新竹師專學報,11,103-112。
呂燕卿 (1986)。皮亞傑的研究:對國小兒童美術教育的啟示。國教世紀,22:2,16-20。
呂燕卿(1987)。教師採用「沃夫林藝術史原理」的繪畫鑑賞教學對師院美術系學生繪畫鑑賞能力影響。易明企業有限公司。
呂燕卿(1991)。波桑葵的美學觀念對鑑賞教學之啟示。國教世紀,27:1,42-54。
呂燕卿(1999a)。簡介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之理念與特色。北縣教育,29,6-10。
呂燕卿(1999b)。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綱要與統整互融式課程設計之觀念。美育,29-38。
呂燕卿(2000a)。九年一貫藝術領域綱要解說。國教世紀,190,11-14。
呂燕卿(2000b)。如何落實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課程。國立編譯館通訊13:3=48,2-9。
呂燕卿(2002)。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能力指標轉化與實踐--以視覺藝術問題探索與表現之教學示例。國教世紀,202,5-18。
呂燕卿(2005)。由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省思學生的藝術基本素養。教育研究,130,119-128。
呂燕卿(2008)。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97課程綱要之新理念及其特色。教育研究,175,35-44。
呂燕卿(2012)。呂燕卿作品集。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李奉儒(2008)。臺灣政治解嚴以來的教育改革論述之評析。載於:解嚴以來臺灣教育改革的省思。蘇永明、方永泉主編。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信榕編著(2010)。大學教學傑出教師教學樣貌探究─敘說探究取向。臺北市:師大書苑。
周玲紋(2002)。台灣光復以來國小視覺藝術教育發展及思潮演變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清山(2008)。解讀台灣教育改革。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清明(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望如、吳慧琳、黃琤圈等(2003)。我國藝術教育現狀與發展策略,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九十二年度專題研究計畫,23-91。臺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吳隆榮(1986)。近三十年來我國國民小學美術教育發展與現況。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育期集刊,11。576-606。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曼麗(2000)。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臺北市:雄獅圖書。
邱敏芳(2013)。王秀雄美術教育思想與實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美術教育組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郭禎祥(1992)。我國國民小學美勞教育現況及發展趨勢。臺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座談會。
郭禎祥(1998)。台灣藝術教育之現況與改進之道。學術論文(1998”面向21世紀的學校美術教育國際研討會”國際大會)。
陳玉玟(2004)。教科書市場的多元化假象-以我國國中國文教科書為例。雲林:南化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陳朝平(2002)。台灣美術教育思想的演變與跨世紀的思維。2000年台灣美術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0-213。臺北市: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黃冬富(2002)。藝術教育使概述,藝術與人文教育,11-64,新北市:桂冠圖書。
黃冬富(2010)。戰後台灣國小美勞師資養成教育的新里程,五年制師專時期的竹師美勞科(1970-1991),美育雙月刊,175期五六月,P81-94。臺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新北市:心理。
黃光雄、李奉儒、高淑清等(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臺北市:鼎易。
漢寶德(2008)。漢寶德談藝術教育。臺北:典藏藝術家庭。
廖修平(1998)。觀讀呂燕卿的版畫創作。呂燕卿作品集。臺北:千畿美術。
鄭媄婛(2005)。從1962-2001年美勞教科書探討國小美勞教育演進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慶豐(2014)。國小藝術與人文教育政策之探討-以台中市某國民小學為例。台中: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
教育部(2015)。中華民國教育部部史:重大教育發展歷程。檢索日期:
2015.3.19。取自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7
教育部(2015)。課程綱要: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檢索日期:2015.7.3。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國立臺灣美術館(2015)。中華民國的十六屆國際版畫雙年展:雙年展簡介。檢索日期:2015.6.30。取自
https://printbiennial.ntmofa.gov.tw/print16/index.aspx?lang=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