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周芳如 Fon-Jun Chou |
---|---|
論文名稱: |
家與枷-一位已婚女性對婚姻與家庭框架的梳理與覺解 A Married Woman Struggling to Realize Her Families : A Narrative Inquiry |
指導教授: | 劉淑瀅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生命故事 、婚姻 、自我覺察 、父權 、框架 、認知 、敘述 |
外文關鍵詞: | story, marriage, self perception, patriarchy, shackles, reconciliation, narrative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這是一位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對生命故事的敘說。以婚前、婚後的故事為開端,透過對原生家庭、婚後婆家、自我覺察的文字書寫,以期梳理與覺解婚姻與家庭的框架。第一章「楔子」是闡述敘說的源由, 第二章「婚前」,是以「我」的角色出現在文中。第三章「婚後」,我的部份轉換為先生的「妻子」或孩子的「母親」的角色。第三章「婚後」我以時間發生的順序,敘說一些婚後在我和先生的小家庭中發生的關鍵事件。第二章情書呈現出婚前對愛情的美好憧憬及對未來理想化的嚮往,對比第三章婚後的種種現實與錯愕處境。第四章「娘家」,分別敘說原生家庭成員,及童年印象深刻的事件。第五章「婆家」,分別敘說夫家家庭成員,並呈現部分八年前,那多封與公婆互動信件的想法,及八年後的現在我,再看這些信的想法。第六章「枷的覺與解」,試圖覺與解:父權、性別、衝突、關係。第七章「框架的移轉」,是閱讀文本後新的觀照,告別框架,解放自我。第八章「這段書寫的日子」, 回顧寫論文歷程的身心靈:和解,釋懷,自信。
It is a story about a married feminine teacher who narrated her life. Take the story before and after the marriage as the beginning, she hopes that can understand the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frame through writing the Family-of-Origin, husband's family and the self perception.
Chapter I-the Wedge. The elaboration of the narration origin.
Chapter II, Before the marriage. Through “me” the role appears in the article.
Chapter III, After the marriage. Through “wife” and “Mother” the role appears in the article. At this chapter, narrating orderly by the time some key events which occur between my husband’s nuclear family and I after marriage. At Chapter II, I present to the expectation for love and to the idealization yearning for the future by the love letters before the marriage, with contrasts with sorts of realities and the astonished situation after the marriage at Ch.III.
Ch.IV, Maternal home. I narrate the members of Family-of-Origin separately, and the impressive events in the childhood.
Chapter V, the family of my husband’s family. I narrate the members of my husband’s family separately, and present part ideas about many letters interacting between my parents-in-law and I many years ago.
Ch.VI, awakening with solves from the shackles. I tried to solve the patriarchy, sex, conflict, and relationship.
Ch. VII, the shifting of the frame. It is the new contemplation after reading the text.
Ch.VIII, the days of writing. To review the body and mind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the thesis: The reconciliation, getting over the emotion, self-confident.
方思文(2000)。影響台灣地區男女兩性家務參與因素之探討。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沂釗(2000)。婚姻衝突的敘說性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王雅各(1999)。 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台北市:心理。
王輔天(1983)。夫妻角色認知、感情惡化情況及丈夫外遇行為。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行(1996)。新男性的成長—打破「男性優勢」的迷思。測驗與輔導,135,2784-2755。
李良哲(1995)婚姻衝突因應行為決定因素歷程模式之驗證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4-2413-H004-010)。
余德慧(1998)。詮釋現象心理學。台北縣:會形文化。
林松齡(1996)。家庭性別角色與婚姻衝突:經驗研究與抽象理論的聯結。行政院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5-2412-H029-004)。
金樹人 (1997)。故事敘說─生涯諮商的另類典範。台北市:東華。
馬惠芬(2002)。高學歷幼兒父親父職參與的心路歷程與因應之道研究。輔仁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明穗 (1986)。家庭型態、夫妻知覺一致性與婚姻滿足之關係研究。政治大學 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嘉鳳 (1978) 。夫婦角色行為與婚姻滿足程度。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市。
鄒川雄(2000)。中國社會學實踐:陽奉陰違的中國人。台北市:洪葉文化。
彭蕙仙(2000)。通往幸福的42個密道42 Keys Finding Happiness。台北市:時報文化。
黃士鈞(2005年2月19~20、26~27日)。隱喻故事治療初階講義。未出版,頁4、頁7。
黃瑞祺(2001)。現代與後現代,台北市:巨流。
黃囇莉(2001)。身心違常:女性自我在父權結構網中的「迷」途。本土心理學研究,15,3-62。
黃愛蓮(2004)。渙瘓換喚奐煥。教育大學輔導教學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楊國樞(1988)。中國人的蛻變─中國人之孝道的概念分析。台北市:桂冠圖書。
楊國樞(1992)。父子軸家庭與夫妻軸家庭:運作特徵、變遷方向及適應問題。1992年家庭與心理與衛生國際研討會,台北市。
楊國樞、葉光輝、黃囇莉(1989)。孝道的社會心理與行為。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5,171-227
楊雅惠(1995)。婚姻衝突現象與因應歷程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潘慧玲(2003)。性別議題導論。台北市:高等教育。
劉惠琴(1996)。社會變遷中的夫妻衝突與影響歷程。行政院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5-2417-H031-002-G6)。
女性新心理學(鄭至慧,劉毓秀,葉安安合譯)(1997)台北市:女書文化。(原著出版年:1986年)
蔡培元(2008)。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 -記述一段朝向自在的歷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明憲譯(2007/2008)Rhonda Byrne著。 The Secret 秘密。台北市:方智。
羅明華(2001)。故事在兒童諮商中的應用—相互說故事技巧。輔導季刊,37(1), 39-45。
翻譯文獻:
NARRATIVE ANALYSIS 敘說分析(王勇智、鄧明宇譯)(2004)。台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93年)
薩提爾治療實錄─逐步示範與解析(李瑞玲,黃繡,龔嫻紅譯)(2005)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原著出版年:2000年)
關係花園(易之新譯)(2005)台北市: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1996年)
敘事治療─解構並重寫生命的故事(易之新譯)(2000/2000)。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共創活力的婚姻:親密關係的十大指標Empowering Couples:Building on Your Strengths(林秀慧、莊璧光譯)(2003/2003)台北市:愛家文化基金會。
心靈諮商─理解諮商真諦與人類經驗之新取向(許育光譯)(2008)台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2005年)
心理治療與諮商理論:觀念與個案(游恆山,邊光昶譯)(2004)台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96年)
婚姻神話─婚姻中的24個迷思(游琬娟譯)(1993/1993)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前世今生之回到當下(黃漢耀譯)(2003)台北市:張老師文化。(原著出版年:2000年)
憨第德(管家琪譯)(2003)台北市:格林文化。
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蔡敏玲、余曉雯譯)(2006)台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