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麗螢
論文名稱: 基礎音樂戲劇運用在國小低年級生活課程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Elemental Music Drama" to Life Curriculum of First and Second Graders
指導教授: 陳淑文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7
中文關鍵詞: 基礎音樂戲劇生活課程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 Elemental Music Drama, life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實施基礎音樂戲劇教學應用於低年級生活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教育戲劇的故事戲劇教學模式,並運用奧福教學中的「基礎音樂戲劇」型態,作為研究探討之主要方式。本研究以新竹市某國小一年級班級,共26名學生,實施十二周以繪本為軸心,結合音樂、語言、舞蹈的基礎音樂戲劇教學活動。
    研究資料蒐集自教學活動錄影記錄、教學觀察記錄、教學日誌與省思、學生與協同教學教師之訪談紀錄,以及教學觀摩評鑑之分析結果,歸納出:

    一、「基礎音樂戲劇」課程設計統整音樂、語言、舞蹈與戲劇的教學活動,符合生活課程統整學習的特色。
    二、「基礎音樂戲劇」能達到提昇學習興趣、提昇自信心與展現協同合作的教學效能。
    三、「基礎音樂戲劇」能達到藝術與人文領域「探索與表現」、「審美與理解」、「實踐與運用」的課程目標。
    四、「基礎音樂戲劇」能達到認知、情意、技能的教學目標。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對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學及教師、學校、教育行政單位之建議。

    關鍵詞 : 基礎音樂戲劇、生活課程、行動研究


    This study is an action research aimed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Elemental Music Drama” instruction to the field of arts and humanities in life curriculum of first and second graders. The study chiefly adopted the teaching model of story dramatization of drama in education and “Elemental Music Drama” in Orff-Schulwerk teaching in researching into and discussing the topic. A class of 26 first graders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Hsinchu City received 12-week storybook teaching which integrated basic music drama instruction of music, language and dance.
    Information of the study was collected from video recording, instructional observation records, instructional diaries and reflections, interviews wi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of collaborative teaching and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eaching demonstration and evaluation.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I. The teaching design of “Elemental Music Drama” integrated the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of music, language, dance and drama to conform to the integrated learning feature of life curriculum.
    II. “Elemental Music Drama” could reach the three course objectives of the field of arts and humanities “exploration and performance,” “aesthetics and comprehension,” and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III. “Elemental Music Drama” could reach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cognitive domain, affective domain and psychomotor domain.
    IV. “Elemental Music Drama” could elevate learning interest and one's self-confidence and show collaborati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conclusion,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the instruction of the field of arts and humanities, teachers, schools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units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Keywords: Elemental Music Drama, life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基礎音樂戲劇 …7 第二節 教育戲劇與基礎音樂戲劇 …20 第三節 生活課程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5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51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52 第三節 研究實施 …54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者學經歷背景 …56 第五節 研究場域 …57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9 第七節 課程設計與實施 …6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5 第一節 基礎音樂戲劇教學效能評量之省思 …75 第二節 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實踐之省思 …101 第三節 基礎音樂戲劇之教學省思 …1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9 第一節 結論 …119 第二節 建議 …122 參考書目 …127 一、中文部分 …127 二、外文部分 …130 附錄 …132 附錄一: 藝術與人文領域能力指標第一階段與十大基本能力對應關係圖表 …132 附錄二: 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設計模式 …134 附錄三: 展演前:學生學習心得評量表 …137 附錄四: 展演後:學生學習心得評量表 …138 附錄五: 教學觀摩評鑑表 …139 附錄六: 教師研究日誌原始資料舉隅 1 …140 附錄七: 教師研究日誌原始資料舉隅 2 …143 附錄八: 教師研究日誌編碼與歸類舉隅 1 …145 附錄九: 教師研究日誌編碼與歸類舉隅 2 …147

    一、中文部分
    方德隆(譯)(2001)。課程發展與設計。台北: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王真麗(2000)。合科課程模式知多少。國教天地,142,87-100。
    甘季碧(2007)。「教育戲劇」(D-I-E) 應用於幼稚園教學之行動探究。國立台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矢野鈴著、柳曉陽(譯)(2008)。設計的技術104。台北 : 如何出版社。
    江映碧(1997)。拉邦動作分析之研究,華岡藝報,4,124。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 :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宋文里(譯)(2001)。布魯納(Bruner)著。教育的文化:文化心理學的觀點。台北 : 遠
    流出版社。
    李其昌(2011)。幼教「系」園戲劇合作:瓦德的故事化方法。美育,182,4 -13。
    李坤崇、歐敏慧(2000)。統整課程理念與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
    金信庸(1996)。國小音樂創作教學。高雄 : 復文圖書出版社。
    周小玉(譯)(2001)。Warren, K.著。戲劇抱抱:幼兒戲劇天地之多少。台北:成長文
    教基金。
    尚榮安(譯)(2001)。Robert K. Yin著。個案研究。台北:弘智文化事業公司。
    林玫君(2003)。創造性戲劇之理論探討與實務研究。台南 : 供學出版社。
    林玫君(2005)。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台北 : 心理出版社。
    林淑芳(譯)(2010)。Manuela Widmer著。音樂、舞蹈與遊戲-藝術取向多元教學探討。台灣奧福協會98年專刊 : 基礎音樂教育研究,69-72。
    林進材(1999)。教學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雅麗(2011)。應用基礎音樂戲劇於音樂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音樂學習態度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教學碩士班。
    林瑞珠(2007)。自製樂器在生活課程的應用。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教學碩士班 論文。
    邵瑞珍(譯)(2003)。布魯納(Bruner)著 。教育的歷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1960)。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容淑華(2006)。教育、戲劇和公民文化的想像。載於兒童愛演戲-如何利用戲劇統整九年一貫小學課程,9-11。台北:遠流出版社。
    秦麗花(2000)。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台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廣孚(1967)。杜威的教育思想。台北 : 水牛出版社。
    張中煖(1996)。創造性舞蹈教學與拉邦動作分析要素之運用。台灣省學校體育雙月刊,34,45~51。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臺灣東華書局有限公司。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臺灣東華書局有限公司。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臺灣東華書局有限公司。
    張春興(2009)。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重修二版。台北: 臺灣東華書局有限公司。
    張德瑞等(2007)。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有限公司。
    張曉華(1994)。教育戲劇之緒論。復興崗學報,51,497-518。
    張曉華(1999)。創作性戲劇原理與實作。台北: 成長文教基金。
    張曉華(2001)。音樂美術老師在藝術與人文課程中協同表演藝術教學之探討。翰林文教雜誌,23,12-31。
    張曉華(2002)。國民中小學表演藝術戲劇課程與活動教學方法《國民中小學戲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28-30。
    張曉華(2004)。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曉華(2005)。藝術在國民教育「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教學定位《藝術的教育前瞻與回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屏東師院學報。
    張曉華(2007)。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曉華(2007)。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台北: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張曉華(2009)主編。《教育戲劇與劇場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頁33,38,40-41,45-47,56-87。
    張曉華(2010)。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台北:心理出版社。
    教育部(1999)。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統整課程。台北 : 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 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 : 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生活課程綱要。台北 : 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 : 教育部。
    許天治(1980)。音感作畫媒材感通性與學生作品評析。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郭美女(2004)。九年一貫生活課程所衍生問題之探究-以「藝術與人文」實施現況為例。台東大學教育學報第十五卷(第1期)。
    陳大武(譯)(2004)。Manuela Widmer著。基礎音樂戲劇-運用基礎音樂與肢體動作教育之特殊表演型態。中華奧福教育協會2004年11月會訊。
    陳盈菁(2007)。基礎音樂戲劇融入音樂與表演藝術教學創造力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教學碩士班。
    陳美然(2000)。國小音樂欣賞教學之探討。國教新知,55 (2),22-30。
    陳郁秀等(1990)。國民教育「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設計手冊。台北 :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陳淑文(2005)。拉邦「勁力」運用在「基礎音樂戲劇」的研究。美育雙月刊,148,18~33。
    陳淑文(2006)。基礎音樂戲劇運用在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的研究。台北:樂韻出版
    社。
    陳照雄(1999)。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台北:復文圖書出版社。
    陳慧齡(1989)。成長中的小豆芽。台北 : 奧福。
    陳慧齡(1990)。小豆芽的成長。台北 : 奧福。
    黃光雄編譯(1983)。教學目標與評鑑。高雄 : 復文圖書出版社。
    黃光雄等譯(1983)。情意領域目標分類。高雄 : 復文圖書出版社。
    黃光雄等譯(1983)。技能領域目標分類。高雄 : 復文圖書出版社。
    黃彥慈、陳五洲(2007)。拉邦動作分析論。大專體育,88,169-175。
    黃美滿(2001)。戲劇與教育的對話:由親子戲劇反思台灣的戲劇教育。2001新視野「戲劇、劇場與教育」歐亞連線國際研討會,1-13。
    黃惠英(2009)。教育戲劇策略融入國小三年級學生品格教育之研究~從「尊重」與「關懷」出發。國立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論文。
    黃瑞琴(2010)。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麗卿(1998)。創意的音樂律動遊戲。台北:心理出版社。
    楊龍立、潘麗珠(2001)。課程組織理論與實務。台北市 :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
    公司。
    葉琇玫(2011)。教育戲劇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中的研究—以改編民間故事《虎姑婆》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教學碩士班論文。
    趙自強、徐琬瑩(2002)。戲法學校:中級篇。台北 :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劉天課、張曉華編輯(2009)。國民中小學戲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劉思量 (1989)。藝術與創造。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劉朝蓮(2009)。教育戲劇融入國小二年級生命教育課程-以生死議題為取向。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劉嘉淑(1999)。奧福音樂教室開課了。成長幼教季刊,37,45。
    歐用生(2001)。國小生活課程的理念與設計。國民教育,42(3),7-13。
    潘慧玲(2004)。教育論文格式。台北:雙葉書廊。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 :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蔡清田(2000)。學校整體課程之設計。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課程整統與教學,289-313。台北 : 揚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鄭方靖(2002)。當代四大音樂教學法之比較與運用。高雄 : 復文圖書出版社。
    鄭瓊瓔(1991)。皮亞傑、布魯納、蒙特梭利的發展學習理論在兒童音樂教育上的應用。音樂教育,19,30-40。
    蕭奕燦(1996)。中國音樂教育的新里程:奧福教學、中國語言與音樂創作教學。台北 : 樂苑出版社。
    謝朝鐘(譯)(1991)。Wilhem Keller著。奧福教學法。台北:九宮文化事業。
    謝慧齡(2006)。教育戲劇之專家的外衣教學活動應用於國民小學生活課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
    二、外文部分
    Beane,J.A.(1997).Curriculum integration-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Y:Teachers College Press.
    Davis,J.H.& Behm,T.(1978).Terminology of Drama/Theatre with and for children:A Redeffinition.children's Theatre Review.27 no.1.
    Hodgson,J.M.(2001). Mastering movement: the life and work of Rudolf Laban.NY:Routledge,Chapman and Hall,Inc.
    Kase-Polisini,J. (1988). The Creative drama book: Three approaches. Louisville: Anchorage Press PLAYS, inc.
    Keller, W. (1975).Minispectacula. Boppard am Rhein: Fidula-Verlag.
    McCaslin,N. (1984).Creative Drama in the classroom:Fouth edition. (New York: Longman Inc.)p.14
    Neelands, J., & Goode, T. (1990).Structuring drama work - A handbook of available forms in theatre and dram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oole, J. &Dunn , J.(2002).Pretending to Learn: Helping Children Learn Through Drama. Frenchs Forest, N.S.W.:Pearson Education.
    Salisbury,BarbaraT.(1986). Theatre Arts in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Kindergartenthrough Grade Three.New Orleans, La: Anchorage Press. P.2
    Smith,J.L.(2001).Dramatic literacy : using drama and literature to teach middle-level Content.Portsmouth,NH:U.S.A.Heinemann.
    Ward, W. (1930).Creative Dramatics.New York: D. Appleton-Century Company.
    Ward, W. (1952).Stories to Dramatize. New York: Anchorage Press.
    Ward, W. (1957).Playmaking with Children(2 ed.).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Way, B.(1967).Development through Drama. (London: Longmans﹐Green And Co LTD) p.13
    Widmer, M. (2004).Sping ins Spiel.Boppard am Rhein: Fidula-Verlag.
    Wigman, M. (1966).The Language of Dance. Walter Sorell ed. and trans. London: Macdonald & Evans Ltd.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