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怡寧
論文名稱: 成人音樂教學之探究―以科學城社區大學德國桌上型豎琴班為例
Research on the Music Instruction for Adults―a case study of VEEH-HARFE class in the Science City Community College
指導教授: 陳維棟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7
中文關鍵詞: 德國桌上型豎琴成人學習音樂教學社區大學
外文關鍵詞: VEEH-HARFE, adult learning, music instruction, community college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人類的平均壽命雖然逐年增加,但知識半衰期卻急遽縮短,因此,「終身學習」不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全民必須徹底實踐的重要課題之一。縱使終身學習所囊括的範疇甚廣,但「音樂活動」可謂之能夠紓解成人們繁忙的工作壓力,充實其精神生活,達到身心靈和諧發展的重要選項之一。
    本研究有鑑於成人經常因視譜問題,而喪失學習樂器之動力與機會,故以新竹市科學城社區大學7位中老年學員為研究對象,採用行動研究法,進行每週一次,每次約2.5小時,共為期12週的成人音樂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德國桌上型豎琴及古記譜法做為輔助工具,並透過《本國母語口白節奏教學模式》做為教學策略,以期無法認譜不再是阻礙成人學習器樂時的絆腳石。
    研究者以學員基本資料問卷調查表、前測與後測施測量表、觀察日誌、訪談記錄、照相機、攝影機、錄音筆等做為研究工具,廣泛地蒐集文本和非文本資料,進而分析探討德國桌上型豎琴的器樂教學課程,對於排斥認譜的成人學習者,在動作、認知、情緒、音樂及社會五大層面,是否有顯著的進步情形。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德國桌上型豎琴有助於提高成人學習者學習樂器之興趣
    二、德國桌上型豎琴琴譜所使用之古記譜法讓成人學習者不再因無法認譜而喪
    失學習樂器之機會。
    三、《本國母語口白節奏模式》可協助成人學習者彈奏出精準的節奏,進而擁
    有獨立自主彈奏之能力。
    四、製譜教學有助於提升成人學習者對五線譜、數字簡譜和德國桌上型豎琴琴
    譜之轉換與銜接。
    五、德國桌上型豎琴對於成人學習者在動作、認知、情緒、音樂與社會五大層
    面的能力確實有所助益。
    六、德國桌上型豎琴可做為成人學習者的消遣娛樂,並增進日常生活之情趣。


    As our society is changing promptly, though the average life-span is creasing year by year, however knowledge half-life is decreasing sharply, therefore 「life learning」is no longer a slogan only, but also a crucial issue for all people to execute. Though the confinement if life learning is large, 「musical activity」can release the heavy working pressure of people, fill spiritual life, thereby achieving the harmony of body, spirit, and soul developments.
    Since people always lose their motives and chances to learn playing instruments because of their inabilities of reading music scores, this study adopts the seven elderly members in the Science City Community College (SCCC) as research subjects, through action-research approach, implementing a music training course, which is executed for 12 weeks, once per week, and 2.5 hours per class. In the course of training, by using VEEH-HARFE and ancient score, through 《Native Language Word & Rhythm》as instructing tactic, thereby trying to remove the stumbling obstacle of failing to read music score
    The researcher used questionnaire, pre/post test measures, observation journal, interview records, camera, video camera, and recorder pen as research tools, expansively collected literature and non-literature data, further figuring out whether those elderly members who repel music-score-reading have distinctive progress in the aspects of motion, perception, emotion, music and society. The study summarizes as following points:
    1. VEEH-HARFE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learning interests of adults.
    2. Ancient score will not induce those adults to lose instrument-learning chances due to their inabilities of reading music score.
    3.《Native Language Word & Rhythm》mode is able to help adults to precisely play rhythm so as to generate their independent playing capability.。
    4. Score-producing instruction will facilitate their abilities to convert and link among staff,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 and the VEEH-HARFE’s music notation.
    5. The VEEH-HARFE really promotes the abilities of adult in the fields of motion, perception, emotion, music, and society.
    6. The VEEH-HARFE can be used as a tool for amusement or entertainment, so as to enhance their daily pleasure for adult learner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4 第三節 名詞解釋.............................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學校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教育............10 一 學校音樂教育的缺失及其問題.............10 二 社會音樂教育.........................18 三 社區大學及其開設的音樂類課程...........24 第二節 成人教學及其成效.................. .32 一 成人學習者之定義、身心特質與學習特性....32 二 成人教學原則、策略及其成效.............34 三 成人音樂學習.........................38 第三節 德國桌上型豎琴......................45 一 德國桌上型豎琴的發明動機與目的.........46 二 德國桌上型豎琴的特色..................48 三 德國桌上型豎琴的發展現況...............54 第三章 研究方法................................62 第一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62 第二節 研究設計............................67 第三節 研究工具............................72 第四節 研究流程............................76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79 第六節 研究效度的檢驗.......................8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83 第一節 教學活動觀察紀錄與省思.............83 第二節 教學策略應用及其成效..............108 第三節 前後測結果與分析.................123 第四節 訪談記錄與分析...................14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52 第一節 結論............................152 第二節 建議............................158 參考文獻........................................164 中文部份....................................164 外文部份....................................170 附錄............................................171 附錄一 學員基本資料問卷調查表................171 附錄二 前測與後測施測評定量表................174 附錄三 觀察日誌.............................175 附錄四 訪談大綱.............................176 附錄五 學員參與研究同意書....................177

    一、中文部份
    內政部統計處工作小組(編)(2010)。內政部統計處網站。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x
    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1995)。成人教育辭典。台北市:成人教育學會。
    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主編)(1995)。有效的成人教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2001)。知識社會與成人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2004)。社區教育與全球化。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仁宏(2003)。後設認知策略教學對國小補校成人學生閱讀理解成效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仁癸(2009)。社區大學非正規學習的推展策略。社區發展季刊,126,275-285。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增訂新版)。台北市:五南。
    王美姬(1988)。國小音樂課程實施狀況調查。音樂教育,11,11-18。
    王淑端(2009)。運用在親職教育中的音樂社團活動研究―以德國桌上型豎琴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王懿穎(1998)。學校音樂教育的有效延伸―介紹美國的社區樂團。中國音樂教育,1,42-43。
    朱仲謀(譯)(2004)。Jean McNiff&Jack Whitehead著。行動研究原理與實作(Action Research Priniples and Practice)。台北市:五南。
    吳明烈(2009)。社區大學的再定位與永續發展策略。成人及終身教育,21,34-43。
    吳明隆(編著)(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滌(2010)。當代老年音樂藝術教育之初探。麗水學院學報,32(3),114-116。
    呂佳陵(2005)。臺灣地區社區大學音樂課程之內容分析。國立臺中技術學院人文社會學報,4,149-158。
    宋豔玲、馬達(2008)。社區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藝術研究,3,13-15。
    李宏鎰(2008)。大學生自陳樂譜困難與發展性樂譜障礙之研究。師大學報,53(3),29-46。
    李茂興(譯)(1998)。Charles R.Hoffer著。音樂教育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杜紹萍(1998)。合作學習對成人英語學習成就、行為、及滿意度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錦旭(1983)。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現況之反省。音樂與音響,115,65-70。
    杜麟(1973)。中等學校音樂教學之構想與實踐。師友月刊,78,29-30。
    汪精輝(1987)。近四十年來我國社會音樂教育之發展。教育資料集刊,12,525-598。
    性能價格比(2010)。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CP%E5%80%BC
    林仁傑(2005)。藝術課程何以如何受歡迎?台北地區社區大學藝術課程發展成功因素分析。藝術論壇,3,25-57。
    林幼雄、李坤崇(1988)。國小音樂教育問題在那裡?―國小音樂教師教學意見調查分析。國教之友,39(4),35-39。
    林亮如(2009)。高齡婦女歌唱教學對音樂美感經驗影響之行動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亮如(2010)。成人音樂學習。台北縣:稻鄉。
    林振春(1999)。台灣社區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振春、張德永、楊碧雲、蔡傳暉(1999)。研訂「社區大學設置輔導辦法」草案報告。教育部委託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案研究報告(未出版)。
    林素卿(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市:復文。
    金世餘、馬達(2008)。社區音樂教育發展的時代背景和意義。安慶師範學報,9,34-37。
    邱垂堂(1980)。談社區音樂的發展。國民教育,22(11),頁14-15。
    邱垂堂(1985)。縣市文化中心音樂工作之我見。社教雙月刊,7,58-60。
    姚世澤(1991)。七十九學年度臺灣區國民中學音樂科教學訪視報告及建議案。中等教育,52(6),109-114。
    姚世澤(1991)。如何邁向多元化的音樂教育―傳統音樂教學所面臨的挑戰。中等教育,42(6),13-15。
    姚世澤(1996)。音樂與人生―如何讓「音樂」充實我們自己的人生。師友月刊,348,73-76。
    唐光華(2007)。社區大學面臨的嚴峻挑戰。通識在線,8,21-22。
    耿濤(2005)。丹麥音樂之旅(一)―社區音樂學校印象。樂器,12,68-69。
    財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工作小組(編)(2010)。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網站。取自http://www.napcu.org.tw/website/
    財團法人新竹市天主教仁愛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晨曦發展中心(2010)。天使打擊樂團網站。取自http://www.charity.org.tw/band/index.htm
    馬寅(2008)。音樂教育與老年人身心健康。老年教育,2,10-11。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推廣教育中心(編印)(1996)。成人教育教師手冊。教育部社會教育司贊助。
    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編印)(1994)。成人教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贊助。
    張己任(1990)。音樂教育的社會功能。文訊,18,9-10。
    張丹甯、塗致潔(2007)。社區音樂教育的作用。貴州工業大學學報,5,183-185+189。
    張秀毓(2007)。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應用在成人藝術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張春興(1999)。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春華。
    張捷隆(2006)。我國社區大學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文訊,245,34-38。
    張統星(1991)。音樂科教材教法「增訂版」。台北市:全音樂譜。
    張晴(2003)。社區音樂教育淺談。理論界雙月刊,3,101。
    張德永(2001)。社區大學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師大書苑。
    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主編)。成人教育。台北市:臺灣書店。
    莊惠君(譯)(2000)。Edwin E.Gordon。幼兒音樂學習原理(A Music Learning Theory for Newborn and Young Children)。台北市:心理。
    許康健(2006)。成人器樂教學原則與方法初探。中國成人教育,8,16-117。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市:洪葉文化。
    陳欣蘭(2008)。創作性戲劇英語教學對科大進修部學生創造力表現與英語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郭雨涵(2009)。德國桌上型豎琴在特殊教育中的個案研究―以四個就讀竹大附小融合校區的身心障礙生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秋盛(1990)。現今音樂教育之探討。人本教育札記,10,22-25。
    陳維棟(2008)。德國桌上型豎琴。國民教育,49(2),71-77。
    陳維棟(2009)。透過琴聲傳達心聲。寶山視窗,60。
    陳維棟、柯秋雪(2010)。音樂教育與音樂治療在身心障礙者之運用―以德國桌上型豎琴為例。國民教育,50(5),73-83。
    陳曉雰(2010)。音樂教育哲學。美育,174,2-3。
    陳藍谷(1987)。音樂社會化,社會音樂化。音樂月刊,67,16-17。
    曾小媚(2003)。社區成人參與英語自然發音課程之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武雄(1998)。地方政府設置社區大學計畫通案。載於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第一季招生入學與選課手冊。
    黃武雄(1999)。套裝知識與經驗知識-兼談社區大學學術課程的定位。載於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主辦:87學年度期末教學方法與課程設計研討會手冊(1999年7月24日至25日)。頁5-13。
    黃武雄、蔡傳暉、顧忠華(1999)。台北市設置社區大學規劃研究及試辦計畫―課程架構與修業制度之規劃研究報告。台北市:台北市教育局。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振隆(1994)。終生教育新論。台北市:心理。
    黃富順(1985)。成人的學習動機: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之探討。高雄市:復文。
    黃富順(1989)。成人心理與學習。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富順(1991)。迎接成人教育的時代―談成人教育的一些觀念與做法。成人教育雙月刊,5,8-9。
    黃富順(1999)。從大學推廣教育談社區大學的設立。成人教育,52,39-45。
    黃富順(2002)。台灣地區社區大學的發展與省思。教育資料集刊,27,105-125。
    黃富順(主編)(2002)。成人學習。台北市:五南。
    黃瑞琴(2008)。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黃瓊瑤(2006)。多元文化環境中的加拿大音樂教育。戲劇月報,1,102-103。
    楊玲(1994)。鋼琴教育對成人與兒童之異同。天津音樂學院學報,1,58-60。
    楊碧雲(2006)。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辦理社區大學業務回顧與展望。社教雙月刊,131,4-14。
    楊碧雲(主編)(2008)。臺北市社區大學十年回顧與前瞻。台北市:台北市教育局。
    楊碧雲、蔡傳暉、李鴻瓊(主編)(2000)。台北市社區大學教學理念與實務運作(一)。台北市:台北市教育局。
    經濟部統計處工作小組(編)(2011)。經濟部統計處網站。取自http://2k3dmz2.moea.gov.tw/gnweb/PublicService/wFrmRSS.aspx
    廖葵(1995)。當前國中音樂教育實施現況與缺失。中等教育,46(2),74-77。
    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主編)(2003)。社區大學總體檢調查報告彙編。台北市:監察院。
    趙景惠(1989)。音樂教育的問題與期望。師友月刊,269,27-29。
    劉德義(1991)。從我國近代音樂教育的源流、導向探討常用之合唱歌曲。中等教育,42(6),50-66。
    劉德義(1991)。領你進入音樂的殿堂。台北市:幼獅文化。
    滕淑芬(譯)(2001)。夏琳•海伯梅爾著。學音樂孩子更聰明。台北市:智庫。
    潘慧玲(2004)。教育論文格式。台北市:雙葉書廊。
    蔡培村(主編)(1996)。成人教學與教材研究。高雄市:麗文文化。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蔡雲凌(2009)。淺談社區音樂教育的基本傾向。中國科技信息,23,194+199。
    鄧昌國(1961)。社會音樂教育。教育與文化,262,8-12。
    鄧運林(1992)。從成人教育學觀點談成人教學。成人教育雙月刊,7,48-56。
    鄧運林(1995)。成人教育專題研究。高雄市:復文。
    賴錦松(1999)。因應時代變遷教改需求:中、小學音樂教育現況及問題體檢報告書。國教天地,134,71-83。
    戴金泉、徐世賢、廖年賦、吳叠、蔡永文、孫巧玲(1995)。四十年來音樂教育之回顧與展望。藝術學報,57,181-192。
    戴金澄(2004)。方興未艾的澳門社會音樂教育。澳門理工學報,7,58-67。
    謝秀青、林靜微、馬淑芬、王玉雲、李詩敏、柯淑玲(1997)。音樂教育的缺失與改進。中等教育,48(6),95-97。
    藍天佑(2009)。Focus on Form文法教學對成人英語聽說能力之成效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鐘迪(2009)。淺談合唱團對老年人的益處。廣播歌選,12,110。
    二、外文部份
    Sadie,S.(Ed.).(1980).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18thed.,Vols.).London:Macmillan.
    Sadie,S.(Ed.).(1980).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0thed.,Vols.).London:Macmillan.
    Decker-Voigt,H.H.(Hrsg.)(1983).Handbuch Musiktherapie:Funktionsfelder,
    Verfahren und ihre interdisziplinaere Verflechtung.Lilienthal:Eres
    Hartogh,T.(1998).Musikalische Foederung geistig behinderter Menschen:Theorie und praktische Beispiele eines ganzheitlich-oekologischen Ansatzes.Berlin.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