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富華
KUO, FU-HUA
論文名稱: 閱讀理解策略預習單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能力與閱讀態度之影響
The effects o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Preview-worksheet” for Fourth graders’ reading ability and attitude
指導教授: 陳明蕾
Dr. Ming-Lei Chen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3
中文關鍵詞: 預習單閱讀能力閱讀態度閱讀理解閱讀理解策略
外文關鍵詞: preview-worksheet, reading ability, reading attitude, reading comprehens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有鑑於閱讀理解策略能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而預習單能讓學生預先做好學習準備度,若結合二者,在教學現場是否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養成自主預習進而改變閱讀態度。故,本研究旨在探討閱讀理解策略預習單介入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能力與閱讀態度之影響。研究對象為新竹市快樂國小四年級兩班共48位學生,實驗組使用閱讀理解策略預習單,控制組使用一般預習單,進行十週20節課的教學實驗。以「閱讀理解成長測驗」、「詞彙成長測驗」評估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學生閱讀興趣」、「閱讀能力的自信心」、「學生閱讀動機」、「學生學習方法」評估學生的閱讀態度,探討介入教學後,學生在閱讀能力和閱讀態度的改變情形。此外為能瞭解學生使用閱讀理解策略預習單的反應情形,實驗組於實驗結束後填寫回饋問卷。
    研究結果發現:在閱讀能力方面,閱讀理解成長測驗交互作用達顯著,詞彙成長測驗交互作用未達顯著。在閱讀態度方面,學生閱讀興趣、閱讀能力自信心、閱讀動機交互作用未達顯著,學生學習方法交互作用達顯著。實驗組學生對於閱讀理解策略預習單的介入教學給予正面肯定的回饋。
    基於上述結果,對教師提出閱讀理解策略分階段介入、給足夠練習時間和增進教學能力的建議,對未來研究者提出適中的策略量、擴展到其他年級和學習領域的建議,以為之參考。


    By virtue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could enhanc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preview-worksheet may equip students with positive learning attitude. In an attempt to combine these two together,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utonomous preview and the enhancement of reading ability and reading attitude. The study aimed at the effects on reading ability and reading attitude with the teaching intervention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preview-worksheet toward fourth grader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A total of 48 fourth graders from two classes in Hsinchu Happy elementary school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applied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preview-worksheet, and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general preview-worksheet. By mean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progress test and vocabulary progress test, it evaluated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ies. The study assessed the students’ reading attitude in the aspect of reading preference, reading confidence, reading motivation, and reading methods with the observation of students’ reading competence and reading attitude after teaching intervention. After the experiment, surveys are completed by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 find out the effect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worksheet.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i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rogress test in respect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however, it didn’t reveal obvious differences on vocabulary progress test. For reading attitude, reading preference, reading confidence and reading motivation didn’t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ut it demonstrated noticeable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students’ learning methods.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resented positive feedback toward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preview-worksheet.
    Based on the result above, hopefully the intervention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by stages, adequate practice time,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eaching capacity are a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relation to moderate numbers of strategies, extensions to other graders, and learning fields.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 次 III 表 次 V 圖 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自主學習與預習的關係 9 第二節 閱讀理解的理論基礎 15 第三節 自主學習的相關實證研究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對象 31 第二節 研究設計 3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4 第四節 研究程序與內容 3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5 第一節 預習單介入教學對閱讀能力與閱讀態度之影響 45 第二節 閱讀理解策略預習單介入教學的回饋 59 第三節 閱讀理解策略預習單介入教學的觀察與省思 6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3 第一節 結論 73 第二節 建議 76 參考文獻 79 附錄一 閱讀理解策略預習單正式版 84 附錄二 閱讀理解策略預習單測試版 86 附錄三 一般預習單 92 附錄四 閱讀態度量表 94 附錄五 閱讀策略成分表 96 附錄六 閱讀理解策略預習單回饋問卷 98 附錄七 閱讀理解策略預習單介入教學的教學流程大綱 100 附錄八 教學實驗日誌與省思 103

    中文書目:

    毛國楠、程炳林(1993)。目標層次與目標導向對大學生自我調整學習歷程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26,85-106。
    王姿敏(2007)。學生自主學習中教師教學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政彥(1999)。自我學習與學習型組織。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學習型組織,73-115。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生佳、孫劍秋(2009)。閱讀教學策略對閱讀態度與能力影響之研究—以智慧國小三年級閱讀童話為例。載於孫劍秋(主編),閱讀評量與寫字教學(頁1-19)。臺北:五南。
    江宜澄(2016)。高雄市大旗山區國小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態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吳裕聖、曾玉村(2011)。鷹架式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學童生物。文章的閱讀表徵與情意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3(1),1-24。
    呂祝義(1998)。國民中學輔導人員自我調整模式之建構與驗證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呂羅雪、林宛瑩(2006)。第二語閱讀中的後設認知知覺和理解監控。淡江外語論叢,8,125-146。
    李雅卿(1998)。乖孩子的傷最重。臺北市:元尊。
    李燕芳(2011)。摘要策略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生摘要能力、閱讀理解與學習遷移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李宜嫻(2015)。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國小中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研究—以金門縣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沈欣怡和蘇宜芬(2011)。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推論理解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3(1),337-356。doi: 10.6251/bep.20110801
    沈佳蓉(2005)。國小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態度、家庭文化資源與閱讀能力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小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態度、家庭文化資源與閱讀能力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周芷誼(2006)。閱讀環境與學童閱讀態度相關之研究-以彰化縣一所國小五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周荔荔(2011)。關於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彰顯教學改革亮點。2015年11月取自:免费論文下載中心http://big.hi138.com
    幸曼玲、辜玉旻、陸怡琮(2010)。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臺北:教育部。
    林佳慧(2009)。自主學習融入閱讀教學對小二學童閱讀理解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依蘋(2013)。融入式多層次問答策略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國語課文理解、閱讀理解、閱讀自我效能以及閱讀策略使用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林坤生(2004)。高雄縣市國中小教師自我調控學習素養與其隔空學習媒體偏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建平(1997)。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林書鍰(2010)。國小教師對自主學習觀點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清山(譯)(1990)。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原作者:Richard E. Mayer)。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87)
    林清山、程炳林(1995)。國中生自我調整學習因素與學習表現之關係暨自我調整的閱讀理解教學策略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28,15-58。
    林寶貴、錡寶香(2003)。兒童口語理解測驗指導手冊。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柯華葳、丘嘉慧、詹益綾、游婷雅、楊芝瑜(2011)。PIRLS 2011報告:台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台灣:中壢。
    柯華葳、詹益綾、丘嘉慧(2013)。PIRLS 2011報告台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99-MOE-S008-001)。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台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 PIRLS 2006  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96-MOE-S-008-002)。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洪月女(譯)(1998)。談閱讀(On Reading)。臺北市:心理。(原著作:Kenneth S. Goodman)
    洪儷瑜、陳心怡、陳柏熹、陳秀芬(2014)。詞彙成長測驗。臺北市:中國行為科學社。
    洪蘭、曾志朗(2002)。兒童閱讀的理念—認知神經心理學的觀點。現代教育論壇,6,592-595。
    胡永崇(1995)。後設認知策略教學對國小閱讀障礙學童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涂志賢(1998)。相互教學法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國語科閱讀理解、後設認知、自我效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張景媛(1992)。自我調整、動機信念、選題策略與作業表現關係的研究暨自我調整訓練課程效果之評估。教育心理學報,25,201-243。
    張莉珍(2003)。故事構圖策略與摘要策略對增進國小六年級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中壢市。
    教育部(2011)。在職教師閱讀教學增能研習手冊。2014年12月6日取自http://beworkshop.cere.ntnu.edu.tw/RTE/file/20110731.pdf。
    陳弘輝(2013)。國小學童摘要子歷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玉玲(2002)。自我調整學習理論探究及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習教育學刊,19,17-45。
    陳妙秋(2015)。以心流理論探討電子書包改善自主學習之行動研究-以國小數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陳明蕾(2010)。閱讀心理學對國小閱讀理解教學的啟示。教育研究月刊,199,53-63。
    陳玟伶(2001)。國小高年級兒童自我調整歷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陳芸珊(2010)。國中小學生自主學習策略之使用及其影響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海泓(2013)。概念導向閱讀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理解策略運用能力的影響。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 4, 61 - 93
    陳慧容(2011)。提問教學策略對不同閱讀態度之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提問能力與閱讀理解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陳穎(2011)。閱讀理解的四個子群。2015年12月1日取自:陳穎的特教考題http://ying016.pixnet.net/blog/post/28321563-%E9%96%B1%E8%AE%80%E7%90%86%E8%A7%A3%E6%AD%B7%E7%A8%8B%E7%9A%84%E5%9B%9B%E5%80%8B%E5%AD%90%E7%BE%A4
    陸怡琮(2011)。摘要策略教學對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童摘要能力與閱讀理解的成效。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56(3), 91-118。
    曾陳密桃(1990)。國民中小學生的後設認知及其與閱讀理解之相關研究(已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程炳林(1995)。自我調整學習的模式驗證及教學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友亭、辜玉旻(2013)。結合自我解釋策略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之影響。課程與教學季刊,16(2),135-160。
    黃毓杏(2010)。自主學習者模式(ALM)在國小高年級自然科學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楊榮昌(2001)。相互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理解、後設認知及閱讀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鄒美華(2003)。閱讀學習策略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兒童閱讀理解、後設認知及自我效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劉財坤(2005)。臺灣南部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自我調控學習與終身學習素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歐慧敏(2002)。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涵與引導策略。教育研究月刊,94,99-106。
    蔡乃婷(2014)。國小二年級方案教學之行動研究--引導學生展現多元智慧與自主學習能力。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蔡夙眉(2015)DRTA閱讀理解策略融入國小四年級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鄧碩敦(2014)。在學習成效中介下,影響學習構成要素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以成人自主學習者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
    鄭靜雪(2013)。國民小學自主學習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閱讀理解策略成分與年級對照表(無日期)。2015年11取自:課文本位閱讀理解教學網站:http://140.127.56.86/pair_System/Search_index.aspx?PN=Reade。
    賴麗珍(1998)。終身學習所需關鍵學習能力之分析。載於中華民國終身學習年國際終身學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151-174)。臺北市: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
    鍾雅婷(2000)。學習策略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藍慧君(1991)。學習障礙兒童與普通兒童閱讀不同結構文章之閱讀理解與理解策略的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魏麗敏(1996)。影響國小學生數學成就之自我調節學習與情感因素分析及其策略訓練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臺北市。
    識字與詞彙策略成分與年級對照表(無日期)。2015年11月取自:課文本位閱讀理解教學網站:http://140.127.56.86/pair_System/Search_index.aspx?PN=Reade。
    蘇宜芬、洪儷瑜、陳心怡、陳柏熹(2015)。閱讀理解成長測驗。臺北市:中國行為科學社。

    英文書目:

    Alexandra, K., Per, B. B., & Rune, H. B. C. (2014).lmerTest: Tests in 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s. R package version 2.0-20.
    Baayen, R. H. (2008). Analyzing linguistic data: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s using R. Cambridge,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race.Hadley, W. (2009). ggplot2: Elegant graphics for data analysis. New York, NY: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Chall, J. S. (1996).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2nd Ed.). Orlando, FL: Harcourt
    Brace.
    Corno, L. (1989).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 volitional analysis. In B. J. Zimmerman & D. H. Schunk (Ed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pp. 83-110).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Hohenstein, S., & Kliegl, R. (2013). Remove random factors variance and fixed effects from the dependent variable of an LMM analysis. R function version 0.6.10.
    Kintsch, W. (1998). Comprehension: A paradigm for cogni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