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宗聖 |
---|---|
論文名稱: |
從企業流程角度建構知識管理系統-以晶圓代工製造為例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from The Viewpoint of Business Process Flow |
指導教授: |
劉志明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工學院 -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01 |
畢業學年度: | 8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0 |
中文關鍵詞: | 知識管理 、知識與流程整合 、資訊平台 、績效指標 、技術委員會 、標竿技術 、平衡計分卡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的製造業面臨充滿不確定性而且變動迅速的競爭環境,不確定性主要來自於訂單的多樣性、交期的複雜度、與原物料供應時效可掌握度等因素,最重要的是客戶所允許的反應時間越來越短,舉凡製程問題的解決、產品型號中途改變版次、臨時出貨要求、無預警下緊急訂單等,都必須在比競爭對手更短的時間反應、出擊。所以如何運用資訊科技整合工程累積的知識進入營運流程,提升台灣製造業的競爭力,使企業擁有比競爭對手更快速、更具彈性的「反應機制」,是台灣製造業目前最主要的努力方向。
營運流程是企業活動的主要內涵,其中的每一段流程,和流程中的每一個步驟,都是企業長年營運方法的經驗累積、學習或創新而來。在企業組織內,舉凡作業流程、決策過程,知識活動都在密集地進行,但是最終的產出,除了實質的產品和銷售服務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知識庫」的產出。
目前企業經營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就是如何運用資訊科技技術,使企業營運的流程可以串聯起來。企業組織內的成員的思考邏輯、創意成型、篩選萃取、決策、執行、監控回饋等過程,都是流程之中的重要功能模組。而在這些過程中產生的知識,可以匯集成一股「知識流」,整合入企業的營運、決策與工廠作業流程中,使企業成為具有整合知識與流程,且以「知識為產出」的學習型組織,不斷地適應環境的變化而調整以維持競爭力。
本研究提出整合知識活動與營運流程的實施步驟分為:「組織建構」、「資訊平台建立」、「知識庫與流程整合」、及「績效指標發展」四個構面。 在一般企業中,流程的運作、知識的吸收、知識的創造、知識的移轉很零碎地分散在企業體制內的各個組織或表單、流程之中。因此希望在本研究發展出實務上可行的實施步驟及導入程序,使企業得以在最短時間移轉「最佳化知識」並整合在營運流程,即時發揮最大的效益。
本論文綜合一些國內外學者的研究,針對國內企業整體經營環境的競爭情勢,提出一套適用於快速淘汰的高科技製造業,實際、可行的整合流程與知識管理程序設計方法論。研究中以一家台灣高科技產製造業做為案例,以知識管理整合流程技術方法為主題,深入探討知識整合流程的參考模型。 從案例研究中發現:
(一)依方法論中四大構面框架確實去規劃、執行,證明可行並具成效。
(二)知識的產出透過組織的建構、資訊平台建立、知識庫與流程整合、績效指標發展等循環,可達到「知識整合流程」、「流程產出知識」並持續循環進行。
(三)企業的生存與競爭力的維繫有賴知識的產出,而整合知識管理與流程技術的方法可藉由一部份「資訊流」、「物流」、「現金流」整合而成「知識流」,作全面而永續性的知識管理。
關鍵詞 : 知識管理、知識與流程整合、資訊平台、績效指標、技術委員會、標竿技術、平衡計分卡、多維度指標分析
第一章 緒論
1.1研究背景說明…………………………………………………………………………1-1
1.2研究動機與目的………………………………………………………………………1-2
1.3研究問題與範圍………………………………………………………………………1-5
1.4研究方法與架構………………………………………………………………………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企業核心價值的典範轉移……………………………………………………………2-1
2.1.1 企業核心價值—知識………….………..…………………………….…………2-1
2.1.2 知識轉換循環……..……………………………………………………………..2-3
2.2知識的內涵……………………………………………………….….……………….2-4
2.2.1 知識的定義…………..…………………………………………………………..2-4
2.2.2 知識的特性...……….…………………………………………………………....2-5
2.3知識管理的主要活動…………….…………………………………………………..2-8
2.3.1 知識的分類 ……………………………………………………………………..2-8
2.3.2 創造與分享………………………………………………………………………2-9
(1) 擴大個人的知識…………………………………………………….………….2-10
(2) 分享內隱知識及觀念化………………………………………………………..2-10
(3) 具體化…………………………………………………………………………..2-11
(4) 知識的驗證…………………………………………………………………... ..2-11
(5) 跨層次的知識擴展……..………………………………………………………2-11
(6) 知識管理的側觀--知識的螺旋過程…………………………………………...2-11
(7) 知識管理的縱觀--知識管理的區隔…………………………………………...2-12
2.3.3 知識的移轉………………………………………………………………….. ...2-13
2.3.4 知識的轉換….………………….……………………………………………... 2-15
2.3.5 知識的蓄積…..…………………………………………………………………2-17
2.3.6 知識管理主要活動圖表…….………………………………………………….2-20
2.4企業知識化流程的觀念架構….……………………………………………………2-22
2.4.1核心流程………….……………………………………………………………..2-22
2.4.2流程技術工具介紹……..….……………………………………………………2-23
2.4.3企業界知識管理架構探討.……………………………………………………..2-30
2.5知識組織的績效制度……………………………………………………………….2-36
2.6資訊技術的運用……………………………………………………..………………2-38
2.7本章結論………………….…….……………………………………………………2-42
第三章 知識活動整合營運流程的模型建立
3.1知識活動與營運流程的整合架構……………………………………………………3-1
3.2 組織設計……………………………………………………………………………..3-4
3.2.1知識執行長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 納入組織中……….……………..3-4
3.2.2技術委員會(Technical Board)…………………………………………………….3-5
3.2.3超連結組織………………………………………………………………………..3-5
3.2.4專家地圖建立…………………………………………………………………….3-5
3.3 資訊平台設計………………………………………………………………………3-7
3.3.1知識整合平台主要功能.…………………………………………………………3-7
3.3.2知識整合平台的主要元素……………………………………………………….3-8
3.3.3知識整合平台的層次價值關係…………………………………………………3-11
3.4 知識庫與流程整合……………………………………………………….……….3-12
3.4.1工作流程的建立步驟……………………………………………………………3-12
3.4.2知識整合工作流程方法論………………………………………………………3-12
3.5績效指標建立……………………………………………………………………….3-16
3.5.1 績效指標建立……………….……………………………………….…………3-17
3.5.2標竿技術………..…………………………………………….……..…………..3-18
3.6本章結論………………………..…………….…………………….………………..3-21
第四章 案例研究
4.1公司背景………………………………………………………………………………4-1
4.1.1公司簡介…………………………………………………………………………..4-1
4.1.2組織架構…………………………………………………………………………..4-3
4.2知識庫與營運流程整合案例研究……………………………………………………4-6
4.3.1組織的建立………………………………………………………………………..4-6
4.3.2資訊平台建立……………………………………………………………………..4-9
4.3.3知識庫與流程整合………………………………………………………………4-11
4.3.4監控指標發展……………………………………………………………………4-21
4.3知識管理系統在公司擴張合併時期的功能………………………………………..4-23
4.4本章結論……………………………………………………………………………..4-24
第五章 結論
5.1 結論…………………………………………………………………………………..5-1
5.2 未來研究方向………………………………………………………………………..5-2
圖 目 錄
圖1.1 章節架構圖 1-6
圖2.1 企業核心價值推移流程圖 2-1
圖2.2 資訊密度矩陣 2-2
圖2.3 知識轉換過程圖 2-3
圖2.4 Nonaka (1994)知識創造的程序 2-10
圖2.5 知識擴散之螺旋模型 資料來源Nonaka (1994) 2-12
圖2.6 知識類型 資料來源Nonaka (1994). 2-12
圖2.7 知識移轉的五階段模式 2-15
圖2.8 知識類型及轉換過程模型 2-17
圖2.9 ARIS 的架構概念 2-24
圖2.10 ARIS模式化各觀點常用的圖形 2-25
圖2.11 製造管理功能樹示意圖 2-26
圖2.12 eERM圖例 2-27
圖2.13 屬性分配示意圖 2-27
圖2.14 以ARIS 四個觀點整合到eEPC圖例示意 2-29
圖2.15 IBM公司的知識管理架構 2-29
圖2.16 知識管理服務架構圖 2-30
圖2.17 思科學習網路架構圖 2-32
圖2.18 知識元素架構圖 2-33
圖2.19 流程內嵌的知識化流程元件圖………………………………………… 2-34
圖2.20 IBM 推動知識管理六大困難 2-36
圖3.1 知識流觀念性架構圖 3-2
圖3.2 知識管理整合流程系統的導入程序圖 3-3
圖3.3 知識組織圖架構(跨部門功能式組織) 3-5
圖3.4 知識專家地圖 3-6
圖3.5 知識專家個人資料庫 3-6
圖3.6 知識流程整合平台架構 3-8
圖3.7 知識與流程相關整合平台架構 3-11
圖3.8 本研究知識整合流程技術之製程最佳化PCD圖 3-14
圖3.9 本研究智慧型派工傳送系統PCD圖 3-15
圖3.10 企業的觀念性目標轉化為系統績效指標架構 3-17
圖3.11 多維度指標資料分析構面圖 3-18
圖4.1 案例公司營運組織圖 4-3
圖4.2 知識整合流程實施步驟圖 4-6
圖4.3 案例公司營運與技術委員會組織圖 4-7
圖4.4 專家地圖成員檔案-個人專長領域與資歷 4-8
圖4.5 曝光製程專家論壇平台 4-9
圖4.6 曝光製程系統平台架構圖 4-10
圖4.7 曝光製程知識庫與流程整合導入程序圖 4-11
圖4.8 製程診斷知識庫與流程整合架構圖.. 4-14
圖4.9 智慧型製程參數控制流程圖.. 4-15
圖4.10 機台參數設定與曝光參數設定最佳化流程整合.. 4-17
圖4.11 機台參數設定與曝光參數If-Then-Else判斷流程圖 4-18
圖4.12 製程限制最佳化流程圖 4-19
圖4.13 控制系統知識庫與流程整合架構圖 4-20
圖4.14 知識整合流程指標建立實施步驟 4-21
圖4.15 曝光製程多維指標構面圖 4-22
表 目 錄
表2.1 企業經營型態之變化趨勢-新經營典範 2-2
表2.2 各學者提出之知識特性分類表 2-5
表2.3 列出文獻對於知識的分類與定義 2-8
表2.4 Nonaka & Takeuchi(1995)創造知識之環境重點 2-13
表2.5 知識管理主要活動圖表 2-21
表2.6 知識管理資料庫的設計策略 2-38
表3.1 多維度分析指標資料結構表 3-19
表3.2 技術委員會BKM(Best Known Method) 評比指標 3-20
表4.1案例公司各廠產能概況 4-3
表4.2案例公司產品型態與應用領域 4-8
表4.3工程師職務分佈表 4-7
表4.4產品製程分佈推演表 4-16
表4.5曝光良率多維度分析指標表 4-22
表4.6各廠曝光部門知識產出與導入的績效評量表 4-23
Badaracco, J., 「The Knowledge Link: How Firm Compete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 Ha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1.
Bendell, T., Boulter, L. and Kelly,J., 「Benchmarking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Pitman Publishing,1993
Bonora, E. A., and Revang, O., 「A Strategy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Professional Service Firms-Developing Strategies for Sustained Performace」, Strategy Management Society Inter-organizational Conference, Toronto, Canada
Camp, R.C., 「Business Process Benchmarking: Finding and Implementing Best Practice」, ASQC Quality Press,1995.
Davenport, T. H. & Laurence, P.,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8
Davenport, T. H., 「Process Innovation: Reengineering Work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3「」
Davenport, T. H., Sirkka L. Jarvenpaa and Michael.C,Beers, 「Improving Knowledge Work Processe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summer/1996, Pp.53-65
Drucker, P., 著,傅振焜譯,「後資本主義社會 (Post-Capitalist Society) 」,台北,時報出版社,1994
Gates,B, 「數位神經網路」,商周出版, 1999
Myrna, G., Gordey, H.M.,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to Achieve Successful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chnovation, Vol.16, No.6, pp.365-385
Gunnar, H., 「A Mode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N-Form Corporation」, Strategy Management Journal, 1994
IBM,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Extending the Information Warehouse Framework, IBM, 1995.
Kaplan, R. S. and David P. N., 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The Balanced Scorecard」,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6. (Kaplan, R. S. and David P. Norton, ,朱道凱譯,平衡計分卡,臉譜,1999)
Leonard, D., 「Wellsprings of Knowledge」, Harvard, 1998
Lin, C. L., M. J. Chang, C. M. Liu and S. S. Liu, 「A Computer Integrated Environment Model for Syste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s, Vol.10, No.4, 1993,Pp.263-276
Lotus, 「知識管理應用方案」, 台北,美商蓮花公司,1997
Nonaka, I & Hirotaka Takeuchi 著,楊子江、王美音譯,「創新求勝(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台北,遠流出版,1997
Myers, M. H., Curley, K. F.,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Complexity on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xpert System With Appilication, Vol.8, No.1, pp111-134, 1995
Patricia, B.S.,「e網打盡」,2000
Quinn, J. B., Intelligent Enterprise: 「A Knowledge And Service Based Paradigm for Industry」, New York, A Division of Macmillan, Inc., 1992
Quinn, J. B., Intelligent Enterprise: 「A knowledge and Service paradigm for Industry」, 1992
Roulph, P., 「The Balance Scorecard: Get Smarter and get control」, Chief Executive, Jul/Aug 1999,pp52-55.
Scheer, A.W, 「ARIS-Business Process Framework」, Springer, Berlin, Germany,1998
Stewart, T.A. 「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s」, Bantam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Group, Inc., 1998.
Thomas, A. C., & G, Keller, 「SAP R/3 Business Blueprint」,1997
TSMC,「營運組織技術委員會2000 Workshop」,2000
王有森,「發揮企業網路」,管理雜誌293期
王清弘,「企業建立平衡計分卡之研究」,政大資管所碩士論文,1999
白景文,「知識管理創造智價企業」,管理雜誌 315期 9月號,2000
呂玉娟,「IT IS如何導入知識管理」,能力雜誌 11月號,2000
李雙龍,「台灣半導體代工業核心能耐建構之研究」,政大企研所碩士論文,1996
李煒杰,「應用於企業資訊系統之動態數狀結構需求分析方法」,東海工工所碩士論文,2000
李淑銘,「多維度資料庫設計方法之研究」,政大資管所碩士論文,1998
杜拉克等,「績效評估」,哈佛商業評論,2000
杜拉克等,「知識管理」,哈佛商業評論,2000
汪昭芬,「組織學習、知識創造、知識蘊蓄與創新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科技製造業、一般製造業及服務業之實證」,成大企研所碩士論文,1999
林欽文博士,英業達, 「Note-Book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001
林采羚,「供應鍊中BTO/CTO配銷模式流程再造-以筆記型電腦為例」,中央工管所碩士論文,2001
林淳一,「建立知識管理資料庫以提昇企業競爭力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1998
陳依蘋,「知識管理的建立與挑戰」,會計研究月刊169期,1998
陳慧娟,「物流中心生產力評估指標100訣」,1994
陳兵兵,「企業管理的重大革命-知識管理」,管理雜誌 315期 9月號,2000
陳依蘋, 「知識管理的建立與挑戰」,會計研究月刊,169期.
高明智,「CKO你在哪裡?」,管理雜誌 315期 9月號,2000
陳運祚,「專業企業內技術知識創造程序的設計研究」,清大工工管所碩士論文,2000
洪儒瑤,「台灣企業知識管理應用現況及其模式之研究」,台北大學企研碩士論文, 1999
張忠謀,「台積知識管理」,遠見, 2000
許興豪,「技術知識特質、組織平台情境與組織動態能耐之研究—以工研院光電所為例」,輔仁大學管研所碩士論文,1999
楊仁伸,「知識管理為企業e 化必經之路」,管理雜誌 315期 9月號,2000
莊振家,「資訊科技之於企業再生策略」,資訊與電腦,1994, Jan.
黃博聲,「專業分工、知識管理與創新之關係研究」,政大企研所碩士論文,1998
廖志德,「建構以知識為基礎的網路組織」,能力雜誌 11月號,2000
廖盈昇,「企業文化對於知識管理應用之影響:國內企業之實證研究」中正資管所碩士論文, 1999.
謝增錦,「知識經濟時代如何提升個人競爭力」,管理雜誌 315期 9月號,2000
莊振家,「企業再生策略」,資訊與電腦月刊1994一月號,1994
羅懷英,「技術知識特性.組織知識平台與情境對組織知識流通之影響-以工研院電通所為例」,輔仁大學管研所碩士論文,1999
蔡采芳,「顧問業知識管理系統架構之研究」,大葉資管所碩士論文,2000
賴宜美,「技術移轉與組織學習之研究--以中華汽車為例」,政大企研所碩士論文,1999
劉常勇教授 知識管理網站, http://www.cme.org.tw/know/
劉文卿,「南聯公司的知識管理架構」,第四屆服務管理研討會論文集,1999
劉宗其、譚大純,「台灣惠普公司之知識創造與擴散」,會計研究月刊169期,1999
葉裕民,「整合性企業流程改造方法之研究:以台灣電子業導入ERP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1999
譚大純,「知識管理的十八般武藝」,會計研究月刊169期,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