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丁勇吉 |
---|---|
論文名稱: |
OLED應用於大尺寸面板市場的可行性分析-以筆記型電腦市場為例 The Analysis of OLED Applied to Large-area Panel Market -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Notebook PC Market |
指導教授: | 吳鑄陶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工學院 -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54 |
中文關鍵詞: | 有機發光二極體 、筆記型電腦 |
外文關鍵詞: | OLED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OLED是極具潛力的新興平面技術,其具有自發光、廣視角、高亮度、高反應速度、面板輕薄、低驅動電壓、元件結構及製程簡單等特性,而目前平面顯示技術的主流TFT-LCD,功能受限於反應速度慢、亮度、畫質等問題,OLED的特性能夠彌補TFT-LCD的缺陷,因此被認為是下一代顯示技術的希望。
隨著全球各大廠積極投入於OLED的研發及量產,終於漂亮地切入中小尺寸面板市場,但顯示技術的最終目的都是希望能夠往大型化發展,因此各OLED廠商也陸續投入於大型化的研發,不過技術上的瓶頸卻成為極難跨越的障礙,各家大廠逐漸抽手,目前全球僅剩下日本Sony、韓國Samsung及台灣的奇晶光電仍不放棄,並持續加碼投入,渡過了研發的黑暗期,至今已能看見一線曙光。
另一方面,TFT-LCD的發展技術已臻成熟,並隨著八代廠投入生產之後,十代廠也在規劃中,預計將會更進一步的帶動面板價格下滑的趨勢;此外,LCD面板業者也持續不斷地投入於對面板設計及結構的改善,希望能讓LCD擁有更佳的效能,目前最熱門的當屬LED背光模組的應用,預計將能把LCD推上另一個高峰。LCD不論在價格上或性能上皆不斷地在進步,在市場上勢必對其他新興顯示技術造成影響並擠壓其生存空間。
本研究透過直接與間接資料的收集與判讀,並經由業者訪談,以筆記型電腦市場的發展與趨勢為主軸,先分析LCD應用於筆記型電腦上的情況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而由OLED的特色與研發情況切入,探討OLED是否有進入大尺寸面板市場的條件,並歸納出其切入市場的契機,最後對於OLED應用大尺寸面板的可行性做邏輯性的推演,從而產生以下的結論:
1.OLED切入的契機仍在於未來幾年本身關鍵問題是否解決。
2.需持續注意LCD產業的未來發展,以防產生技術鎖入的情況。
3.日韓OLED廠商均將重心放在TV面板研發,台灣廠商可以NB面板為切入點。
關鍵字: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筆記型電腦
一、論文部分
1. 呂淑宜,2006年,TFT-LCD產業新產品開發流程之研究-以中小尺寸OLED為例,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 何紹詩,2005年,液晶顯示面板LED背光電路設計與實現,中原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3. 李維中,2005年,台灣TFT-LCD產業未來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 吳致遠,2006年,台灣TFT-LCD面板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5. 翁世昕,2005年,筆記型電腦液晶面板出貨量層級式預測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6. 許俊民,2005年,OLED產業投資機會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 陳建明,2005年,從資源依賴角度看台灣OLED產業的發展前景,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8. 黃志堅,2004年,台灣OLED面板製造廠商競爭力與競爭優勢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班論文。
9. 樂建鐸,2004年,我國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的產業發展與潛在競爭優勢,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學程)碩士班論文。
10. 潘振雄,2006年,台灣背光模組廠之關鍵成功因素-以M公司為例,清雲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鐘選龍,2006年,台灣筆記型電腦關鍵零組件產業之競爭策略分析,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會計與管理決策組碩士論文。
12. 鐘振東,2007年,台灣大尺寸TFT-LCD產業之未來競爭策略,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書籍部份
1. 王子銘,2005年,透視TFT-LCD面板暨顯示器產業未來發展趨勢,拓墣產
業研究所。
2. 李東龍,2006年,LCD TV的幕後功臣-引爆關鍵零組件成長新動能,拓墣
產業研究所。
3. 柏德葳,2006年,OLED技術發展暨市場戰局剖析,拓墣產業研究所。
4. 陳志強,2007年,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技術,全華科技。
5. 詹文男,2005年,打造行動新世界-筆記型電腦產品與市場趨勢徹底剖析,
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
6. 蔡亦真,2006年,2006年面板市場新布局暨新興技術的竄起,拓墣產業研
究所。
7. 蔡亦真,2006年,點燃大型顯示器新戰火-面板未來大剖析,拓墣產業研
究所。
8. 顧鴻壽,2006年,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技術及應用=The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for OLEDs,新文京出版社。
三、網路部份
1. 化合物半導體.光電技術
http://csot.acesuppliers.com
2. 拓墣產業研究所
http://www.topology.com.tw
3. 易立達高科技網
http://www.hope.com.tw
4. 電子&電腦資訊網
http://www.compotechasia.com
5. 電子工程專輯
http://www.eettaiwan.com
6. ITIS智網
http://www.itis.org.tw/
7. LEDinside
http://www.ledinside.com
8. MIC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http://mic.iii.org.tw
9. TR產業市場報導
http://cdnet.stpi.org.tw
10. ZD Net Taiwan
http://www.zdnet.com.tw
四、產業報告
1. 江柏風,OLED產業發展走向,2008/04,IEK產業情報。
2. 林志勳,LED背光模組發展現況與趨勢,2007/11/16,IEK產業情報。
3. 林志勳,未來中大型LED背光模組產業價值鍊演變趨勢,2006/08,IEK產業情報。
4. 林芬卉,TV與PC用LCD技術發展分析,2007/06/26,DIGITIMES。
5. 陳澤澎,LED技術發展趨勢,2007/10,IEK產業情報。
6. 葉錦清,OLED產業富爸爸效應,2006/12,IEK產業情報。
7. 曾美榕,白光OLED主要廠商發展動向,2006/04,IEK產業情報。
8. 廖顯杰,軟性OLED技術發展關鍵,2005/11,IEK產業情報。
9. 蔡亦真,2007台灣LED產業上半年回顧與下半年展望分析,2007/06/13,拓墣產業研究所焦點報告。
五、雜誌文章
1. 李孟庭,2006年,高效率白光OLED元件結構,工業材料第239期92-101頁。
2. 高士,2006年,OLED顯示器發展動向,零組件雜誌第173期87-88+90+92+94頁。
3. 郝晉明,2007年,軟性顯示器發展概況,零組件雜誌第184期79-87頁。
4. 黃曉鳳、溫俊祥,2007年,軟性背光模組技術簡介,工業材料第246期185-190頁。
5. 張志豪,2007年,LED用於背光模組之發展及散熱問題,工業材料第247期78-81頁。
6. 郭家泰,2007年,LED在液晶面板背光源的應用與發展趨勢(上),工業材料第246期151-161頁。
7. 郭家泰,2007年,LED在液晶面板背光源的應用與發展趨勢(下),工業材料第247期173-179頁。
8. 陸向陽,2007年,大尺寸LCD TV背光模組技術趨勢,零組件雜誌第184期65-71頁。
9. 謝添壽、曾美榕、朱妙采、劉佩青,2006年,白光OLED用於LCD背光源技術現況,工業材料第239期81-91頁。
10. 謝緯杰,2007年,LED背光源於筆記型電腦之應用,光連第69期29-31頁。
11. 魏傳虔、張文森、陳立恆,2007年,桌上型PC與筆記型電腦之全球市場探討,零組件雜誌第189期112-116頁。
12. Mok Thye Linn,2007年,LED在大尺寸液晶顯示面板中的應用,零組件雜誌第184期72-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