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瓊慧 |
---|---|
論文名稱: |
一位國小教師實踐性別平等教育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Pratice of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for a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
指導教授: | 劉淑瀅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7 |
中文關鍵詞: | 行動研究 、性別平等教育 |
外文關鍵詞: | action research, gender educa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針對學生所產生的問題行為,在我所任教的班級中,設計並實施兩階段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希望透過報紙、繪本、網路新聞等媒材的共讀,讓孩子們了解,自身所處的環境中,與性別有關的社會期待。第二階段則是透過裝扮及戲劇表演等體驗活動,讓學生實際感受到,性別刻板印象在日常生活中對大家產生的影響,也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的方式,學習互相包容,協調及溝通。課程實施完畢之後,我從課堂觀察記錄及學生的對話中,整理並歸納,學生在課程中所發生的改變以及教師的專業成長。
This study is based on action research , aiming at the difference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a teacher and her students by interacting with students and self-reflection after gender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The teacher tried to find out a solution to students’ misbehavior affected by the stereo type of genders. The goal of the first stage was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social expectations related to gender. As to the second stage, the teacher designed activities for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affection caused by the stereo type of genders in our daily life. The teacher also presents some changes in her beliefs.
一、中文文獻
方德隆(2000)。課程統整的模式與實務。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學報,11,181-212。
王文玲(2006)利用繪本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以台北市某國小一年級學童為例。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台北。
王穎瑩(2006)看見民俗裡的性別-一個性別平等教育的行動研究。
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花蓮。
王慧鈴(2002)國民小學低年級兒童性別角色認同及其行為表現之研究。
新竹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新竹。
朱蘭慧(2002)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與鬆動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台北。
呂明娟(2006)運用繪本進行性別平等教育之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屏東。
吳嘉莉(1999)跳脫性別的框框:兩性平等教育教師/家長解惑手冊。台北,女書文化。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林碧雲(2001)一個兩性教育轉化課程的試煉---以融入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為例。中等教育,52(3),76-94。
教育部(199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一學習階段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張玉芬(2002)性別平等成長團體對國小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屏東。
張玨(1999)。性教育/兩性教育/性別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17-23。
張玨(1997)。學校與家庭對男女學生性別發展的影響。北縣教育,20,17-23。
張志明(2003)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國語科教學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為例。
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屏東。
張德銳(2007)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及理論介紹。台北:高等教育。
晏涵文(2004)。性、兩性關係與性教育。台北:心理。
高之梅(2002)。性別與社會心理學。台北,五南。
高志芳(2003)解構性別迷思?國小性別平等課程實踐之行動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台北。
高景誼(2005)性別平等教育團體對國小學童性別態度與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屏東。
徐西森(2006)華人青少年之性別平等理念與家庭教育,文教新潮,11:1,34-37
莊明貞(2003)性別與課程:理念、實踐。台北市:高等教育。
莊明貞(2000)。國民小學兩性平等教育教學活動設計彙編。台北:教育部。
柯淑敏(2001)。兩性關係學。台北:揚智文化。
夏林清(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台北市:遠流。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市:洪葉文化。
陳怡如(2003)戲正上演---性別教育的性別角色概念融入國小低年級課程的教學行動。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高雄。
陳皎眉(1996)。性別認同與性別角色。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陳皎眉(2005)。校園性別平等教育實施成效之研究。台北市:教育部(訓委會)。
陳皎眉(2006)。從性別刻板印象威脅談學業表現上的性別差異。教育研究月刊,(147),19-37。
黃明娟(2002)。高中職學生兩性平等教育需求評估與教學方案成效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高雄。
黃政傑(1995)。多元社會課程取向。台北:師大書苑。
楊佳羚(2002)國中性教育的人類學初探-以性教育論術語課堂實踐為例。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新竹。
楊振豐(2005)繪本教學對改善國小六年級學童性別刻板印象效果之研究。
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花蓮。
蔡清田(2004)課程行動研究:反思實務工作者的方法與資源手冊。高雄:麗文文化。
謝小岑(1993)。性別教育通識課程的設計與推廣。本文發表於台灣大學婦女研究室舉辦之「大專院校兩性通識課程教學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謝小芩(1999)。釐清觀念,起而行動。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14-16。
謝臥龍、駱慧文(1995)。婦女研究在台十年發展過程中婦女及教育相關議題之回顧與省思。本文發表於台灣大學婦女研究室所主辦的「婦女研究十年婦女人全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謝臥龍(1997)。促進兩性平等,教育應扮演的角色。學生輔導雙月刊,(48),50-57。
謝臥龍(2002)。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台北:五南。
魏麗敏(2000)。兩性平等教育的觀念與實施。台灣省兩性平等教育輔導手冊。
魏慧娟(1998)。兩性平等教育的教材教法與情境策略。兩性平等季刊,3,39-48。
劉秀娟、林明寬 (1996) 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台北:揚智文化。
劉秀娟 (1999) 兩性教育。台北:揚智文化。
蘇芊玲(2002)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台北,女書文化。
蘇麗盆(2006)性別平等教育輔導方案對國小學童性別知識與性別態度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碩士論文,台南。
龔芳慧(2002)以兩性平等觀探討圖畫書中性別角色之呈現 。台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台東。
二、英文文獻
Brown,B.P.,& Pinel,E.C.(2003).Stigma on my mind:Individual different in the experience of stereotype threa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39(6),626-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