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淑芬
論文名稱: 國小高年級社區取向視覺藝術教育-以桃園市都市景觀為例
A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Community-based Visual Artistic Education for The Senior Grade of Elementary School —Take The Urban Views in Taoyauan Cit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葉忠達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1
中文關鍵詞: 社區取向視覺藝術教育課程設計
外文關鍵詞: Community-based, Visual Art Education, Curriculum Design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透過對後現代藝術教育與多元文化藝術教育的探討,來釐清社區取向藝術教育的內涵,並以統整課程設計模式為基礎,社區都市景觀為內容,設計一個以「都市景觀與我」為主題之方案課程,並在研究者任職的實際教學現場實施。目的在建構一套適當的國小社區取向藝術教育課程設計之模式,並從實際的課程與教學行動中,修正檢討出一套適當的社區取向藝術教育課程,作為桃園市國小藝術課程之參考。
    本研究歷經文獻分析、課程發展與準備階段、課程實施與修正階段,提出結論如下:一、社區取向藝術教育是由後現代藝術教育、多元文化藝術教育所衍生出來的。二、社區取向藝術教育以學生所處環境之各種文化題材、資源為主要學習內容,透過教師學生的互動下,從生活實踐出發,以了解、體察、思考生活環境問題,並學習以行動來改善社區生活品質、美化環境。三、適當的社區取向藝術教育統整課程設計模式之步驟為:(一)探索社區資源思考適當的課程題材;(二)根據社區的特色選定一個「主題」;(三)決定單元主題;(四)決定課程實施的策略;(五)擬定課程目標並撰寫計劃;(六)收集資料與編寫單元教案;(七)將師生共同收集到的資料加以整理成為上課用教材;(八)進行社區取向藝術教育課程設計的檢核;(九)社區取向藝術教育課程的實施與修訂。
    最後本研究對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學校與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study of postmodernism art education as well as plural cultural art education to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rt education of community-based, and with a base of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model, constructed by a resource of urban view, for which to design a case study used a subject named the relation between an individual and the urban view. Also, this research is to implement in the school where the author works with.
    This research is aimed at building a feasible model of a curriculum design on the art education of community-based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and rectify a moderate art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community-based, for the reference of the art lesson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oyuan city.
    This research started from literature analysis, plan and preparation, practice and rectification, then concluded as follows: 1. The art education of community-based is derived from the postmodernism art education and plural cultural art education. 2. The art education of community-based is a learning, which mostly come from the culture materials, resources surrounded by the student’s living environment, through teacher and student’s communication and living practice, then understanding, experiencing and thinking about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and learning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mmunity and how to make the environment better. 3. The ideal procedure of integrated curriculum design model for the art education of community-based are (1) Searching community resources for study materials; (2) According to community feature to select a subject; (3) Deciding a subject; (4) Deciding the strategy of curriculum practice; (5) Drawing the objective of curriculum and make a plan; (6) Collecting data and writing a teaching model; (7) Classifying data that collected by teacher and student, make as teaching materials in class; (8) Discussing curriculum design for the art education of community-based; (9) Evaluating and rectifying the curriculum of the art education of community-based.
    Finally, this research submits suggestions to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school and the further study.

    目 次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五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社區取向藝術教育之緣起 11 第二節 社區取向藝術教育的內涵 13 第三節 教育改革與社區取向藝術統整課程設計模式 24 第四節 社區取向藝術教育課程設計之相關研究 5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59 第一節 研究對象 59 第二節 研究工具 59 第三節 研究場所分析 63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67 第五節 研究實施時間 70 第六節 本研究的信效度 71 第四章 課程發展與準備階段 73 第一節 課程設計 73 第二節 課程的前備工作 85 第五章 課程實施與修正階段 91 第一節 「美在哪裡?」單元實施與修正 91 第二節 「建築、公園、招牌、公共藝術」單元實施與修正 102 第三節 「被忽略的一角」單元實施與修正 128 第四節 家長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137 第五節 綜合檢討 14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55 第一節 結論 155 第二節 建議 162 參考文獻 167 一、中文部分 167 二、西文部分 171 附錄一 修正後之單元教學活動設計與活動資料 173 附錄一-1 單元一「美在哪裡?」教學活動設計與活動資料 173 附錄一-2 單元二「建築風格變變變」教學活動設計與活動資料 189 附錄一-3 單元三「公園巡禮」教學活動設計與活動資料 202 附錄一-4 單元四「廣告招牌面面觀」教學活動設計與活動資料 211 附錄一-5 單元五「公共場所的藝術品」教學活動設計與活動資料………223 附錄一-6 單元六「被忽略的一角」教學活動設計與活動資料 236 附錄二 家長意見調查問卷 245 附錄三 家長意見調查問卷(修正前)之內容效度評量表 249 附錄四 「都市景觀與我」之視覺藝術課程介紹 251 附錄五 給家長的一封信 254 附錄六 參與活動家長通知書 255 附錄六-1 參與「社區尋美大作戰」活動家長通知書 255 附錄六-2 參與「社區小記者」活動家長通知書 257 附錄七 「都市景觀與我」學習單、作品成果資料檔目次 259 附錄八 家長對課程意見之整理 260 表 次 頁次 表2-1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第三階段的分段能力指標 28 表2-2 IC方案課程的架構 39 表2-3 社區取向藝術教育統整課程內容架構 45 表2-4 社區取向藝術教育題材範圍分類表 46 表2-5 社區取向的藝術教育實施途徑與策略 48 表2-6 社區取向藝術教育課程設計之相關研究 54 表3-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60 表3-2 本研究資料編碼意義 69 表3-3 本研究之實施程序甘梯圖 71 表4-1 可作為社區取向藝術教育之都市景觀內容或主題 77 表4-2 「都市景觀與我」方案計畫 83 表5-1 「美在哪裡?」單元學習心得單整理 97 表5-2 第二~五單元學習心得單「學習態度」整理 111 表5-3 第二~五單元學習心得單「教學活動」整理 113 表5-4 第二~五單元學習心得單「學習內容難易度」整理 116 表5-5 第二~五單元學習心得單「回家功課」整理 119 表5-6 第二~五單元學習心得單「心得與收穫」問題整理 122 表5-7 「被忽略的一角」單元學習心得單整理 133 表5-8 學生完成「回家功課」情形之家長問卷結果 138 表5-9 家長對「教學活動」意見之問卷整理 140 表5-10 家長對「課程內容」意見之問卷整理 142 圖 次 頁次 圖1-1 研究流程 5 圖2-1 後現代藝術教育、多元文化藝術教育與社區取向藝術教育之概略關係圖 15 圖2-2 泰勒的直線目標模式 29 圖2-3 史克北的情境模式 31 圖2-4 IC方案課程概念組織 40 圖3-1 青溪國小位置圖 64 圖3-2 青溪國小五年五班教室設備圖 66 圖3-3 青溪國小五年五班平面位置圖 67 圖3-4 課程實施資料分析流程圖 69 圖4-1 都市景觀的構成要素 76 圖4-2 本研究課程之網狀結構分析圖 81 圖4-3 「拍拍照,說故事」書面成果 87 圖5-1 社區尋美大作戰活動 92 圖5-2 社區藏美圖製作過程 94 圖5-3 理想公園模型製作過程 105 圖5-4 尋訪校園與社區的公共藝術品活動 108 圖5-5 學生作品-藝術的音樂譜 110 圖5-5 美化社區行動書面報告與成果 132

    一、中文部分
    王秀雄(1986)。美術教育的功能探討。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教育資料期刊,11輯 20頁。台北:教育資料館。
    台北市立美術館編輯(1992)。現代藝術與都市景觀設計。台北市:北市美術館。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林曼麗(2000)。藝術、人文、新契機:視覺藝術課程理念之思考。美育,113。台北:國立藝術教育館。
    林玉山(2001)。近五十年來我國中等學校視覺教育的改革與發展。2001國際藝術教育學會--亞洲地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57- 476。彰化:中華民國藝術教育研究發展學會。
    周淑卿(2002)。課程統整模式—理論與實作。嘉義市:濤石文化。
    周珮儀等譯(2000)。Beane,J.A.原著。課程統整。台北:學富。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耿濟之譯(1989)Leo Tolstoy著。藝術論。台北市:金楓。
    夏林清等譯(2002)Altrichter, Posh & Somekh著。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徐秀菊(2001)。社區取向之藝術統整課程與教學。社區、文化與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出版。
    徐秀菊(2002)。藝術統整課程設計原理與實務。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401-432。台北:桂冠。
    徐雅琪(2003)。國中七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社區取向藝術教育」之研究-以台北市大稻埕社區為例。彰化師範大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禎祥譯(1991)。Eisner,E.W.著。視覺藝術的教育。台北市:文景書局。
    郭禎祥(1993)。多元文化觀與藝術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郭禎祥(1995)。多元文化藝術教育之教學媒體研究與設計成果報告。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
    郭禎祥(1999)。二十一世紀藝術教育的展望。美育,106期, 1-9。
    郭禎祥等撰稿(2000)。藝術欣賞課程教師手冊—中學美術篇。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陳玟琇(1994)。當前都市景觀問題之芻議。營建季刊,5:2,32-44。
    陳其南(1996)。鄉土學習與社區發展。載於國小鄉土教育課程與教材研討會。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勇仁(1999):以美術鑑賞教學增進國小學童繪畫表現中色彩運用能力之實驗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箐繡(2002)。社區本位藝術課程與其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嘉義:金三裕印刷科技。
    陳榮瑞(2002)。社區取向藝術教育統整課程設計研究-以台北市北投地區公共藝術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專班藝術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許有志(2001)。後現代藝術教育本質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光雄(1996)。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楊龍位(2000)。課程設計:理念與實作。台北:師大書苑。
    黃譯瑩(1998)。課程統整之意義探究與模式建構。國家科學委員會會員研究會刊:人文及社會科學,616-633。
    張全成(1997)。後現代主義中的國小美術教育趨勢研究。研習資訊,15:6,9-29。
    彭竹君(2001)。多元文化藝術教育課程設計之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興華(2000)。我國國小推行課程統整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楊淑芳(1999)。國民小學教師鄉土美術教育理念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課程與教育學會(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基本理念與實施策略。台北:教育部。
    劉淑貞(2002)。社區取向藝術教育課程發展與實施之個案研究-以南投縣竹山鎮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專班藝術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蔡祈賢(1997)。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學校社區關係的新探討。教師天地,86期,6-10。
    蕭玉煌(1996)。社區學校化與社區發展。社區學校化。台北:心理出版社。

    網路資料

    郭禎祥、戴旭華、鄭鴻如、林陽杰、張佑任(2002)。尋找族群的記憶—以太巴塱社區為例的社區取向藝術教育。http://140.122.120.230/ejedata/kying/20037251558/各組教學示例/藝術與人文/尋找族群的記憶—以太巴塱社區為例的社區取向藝術教育.doc,教育部國教司國民教育行政資訊傳播網站,(2003月9月3日)。
    郭禎祥、陳建伶、陳育淳、鍾政岳、蕭雨青(2002)。轉型中的文化環境 (社區取向課程案例-以北區為例)。http://140.122.120.230/ejedata/kying/20037251558/各組教學示例/藝術與人文/轉型中的文化環境(社區取向課程案例-以北區為例).doc,教育部國教司國民教育行政資訊傳播網站,(2003月9月3日)。
    郭禎祥、陳羽鵑、蔡炘玲、鍾政岳、張育瑄(2002)。古蹟的再生—回歸現代生活的古蹟(社區取向課程案例-以南區為例)。http://140.122.120.230/ejedata/kying /20037251558/各組教學示例/藝術與人文/古蹟的再生--回歸現代生活的古蹟(社區取向課程案例--以南區為例).doc,教育部國教司國民教育行政資訊傳播網站,(2003月9月3日)。
    桃園市公所全球資訊網:http://www.taocity.gov.tw/taocity.asp/(2003月8月20日)
    新竹師院美勞教師進修網站:http://www.aerc.nhctc.edu.tw/(2003月8月5日)

    二、西文部分
    Bastos, F. M. C.(1998).Making the familiar strange. Teachers' interpretations of community art: A case study. DAI-A 60/05, p.1425, Nov 1999. INDIANA UNIVERSITY.
    Krensky, B. E.(2002)An act of hope: Develop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rough issue-oriented community-based art education. DAI-A 63/06, p.2092, Dec 2002.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Marble, T. M.(1994). Community-based art education in action. MAI 33/02, p.301, Apr 1995. PRESCOTT COLLEGE (MASTER OF ARTS PROGRAM).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