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劉雅惠 |
---|---|
論文名稱: |
新竹市立托兒所親子共讀現況調查 |
指導教授: | 江麗莉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幼兒教育學系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9 |
中文關鍵詞: | 親子共讀 、圖畫書 、閱讀 |
外文關鍵詞: | parent-child reading, picture book, reading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新竹市立托兒所親子共讀現況調查
摘 要
本研究主要是透過自編「新竹市立托兒所親子共讀現況調查問卷」瞭解新竹市立托兒所親子共讀的現況、親子共讀的看法及親子共讀的困境。研究對象為就讀於新竹市立托兒所之全體幼兒家長,共發出496份問卷,有效問卷457份。所得資料經描述統計、卡方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獲致如下結論:
一、 親子共讀的現況
多數親子共讀的頻率未固定,共讀的時間多半會選擇吃過晚餐後的時間,而母親是陪伴孩子共讀的主要者。在共讀時,家長會把選書權留給孩子,每次進行的時間約在30分鐘以內,閱讀ㄧ到二本的圖畫書。
二、親子共讀的看法
1.親子共讀的動機
多數是為了改善孩子不好的行為表現。
2.親子共讀的感受
多數家長認為圖畫書是親子共讀的良好媒介,共讀對孩子是有幫助的,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也能讓孩子的語彙增加。家長覺得孩子在共讀時是很興奮的,孩子也會特別喜歡共讀過的故事,同時家長自己也認為親子共讀就是一種享受。
3.親子共讀的期待
多數家長希望藉由共讀能增加孩子的常識、讓孩子學習認字詞、改善孩子某些行為表現、或能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同時家長也期待幼教機構能推廣親子共讀活動。
4.親子共讀的習慣
在共讀的習慣方面,多數家長會在固定的場所進行共讀,共讀時會從封面開始引導閱讀並介紹繪圖者及作者,還會教導孩子看插畫。在共讀時,習慣讓孩子隨時提出問題或預測故事內容,也引導孩子邏輯推理並和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也會跟孩子一起反覆看同一本書。在共讀後,會讓孩子再說一遍故事內容,並且和孩子主動預約下一次的共讀時間。
三、親子共讀的困境
家長覺得最大的困境是自己下班回家後身心俱疲、說故事的技巧不夠
及家中幼兒圖畫書太少。在期待協助方面,首要是在住家附近舉辦親子共讀讀書會,其次是能提供親子共讀的資訊、講座或文章。
關鍵字:親子共讀、圖畫書、閱讀
Investigation of Hsinchu Municipal Nursery
Parent-child Reading
Abstract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viewpoint, and difficulties of parent-child picture books reading by the questionnaire “ Investigation of Hsinchu Municipal Nursery Parent-child Reading. “ The sample(n=496)included all of the parents whose children study in Hsinchu Municipal Nursery . 457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representing a valid return rate of 95.4%.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Chi-square and one-way ANOVA.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a are as follows:
1. Status of Parent-child Reading
Most parents don’t carry on parent-child reading regularly. However, parents usually read with their children after dinner. Mother is the main reading companion with children. Most children can select the books by themselves. Parents read one or two picture books with children in thirty minutes each time.
2. Viewpoint of Parent-child Reading
A. Motive
Most parents agree that parent-child reading can modify the improper behavior of children.
B. Experience
a. Most parents consider that picture books are fine materials for parent-child reading. In addition, parent-child reading is helpful to increase children’s vocabularies and can improve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b. Most parents believe that children enjoy the parent-child reading period and are fond of the stories which they have read. Moreover, parents also enjoy the parent-child reading themselves.
C. Expectation
a. Most parents are looking forward to developing children’s common sense, words recognition, reading habit and some certain behavior.
b. Promoting some parent-child activities by nursery institutions is expected by most parents.
D. Habit
a. Most parents read with their children at the particular places. First, they guide the reading with the cover and introduce the painter and author. Then, they lead the children to appreciate the pictures.
b. During the reading, children are able to ask questions at any time and predict the sequences. They also can have some logical inference and role-play activities.
c. After the reading, parents usually ask children to repeat the stories and arrange the following reading time.
3. Difficulties of Parent-child Reading
a. The major difficulties are insufficient story-telling techniques and less picture books.
b. Holding parent-child reading study forums and provid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lectures, and articles will be beneficial for parents.
Keywords: parent-child reading, picture book, reading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文瑛、李瑞金、邱方晞、謝玉英(2005)。弱勢家庭語文服務方案模式之研究。臺中市:內政部兒童局。
王嘉龍(2001)。從教育部發起『全國兒童閱讀週』活動-談家庭親子閱讀活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7,8-10。
方子華(2004)。國小學生家庭閱讀活動、學校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之相關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天下雜誌(2002)。全民閱讀大調查:大人、小孩都不愛閱讀。海闊天空。檢索日期,2006年4月16日,取自http://www.lcenter.com.tw/trend/SocietyDetail.asp
孔員(2006)。幼稚園推動親子共讀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天衛編輯部編著(2000)。孩子一生的閱讀計劃。臺北市:天衛文化。
江麗莉﹙1988﹚。從兒童讀物看兩性角色的關係。新竹師院學報,2,158-174。
何文君(2006)。親子共讀對幼兒閱讀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沙永玲、麥奇美、麥倩宜譯 (2002)。朗讀手冊。臺北市:天衛文化。
吳幸玲、吳心蘭、陳玟如、楊錦鑾(1991)。親子共擁書香。臺北市:牛頓。
吳湘靈(2005)。圖畫故事書在國小一年級國語文領域的應用--情緒教育融入故事教學之實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部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坤山、郭恩惠 (2001)。親子閱讀指導手冊。臺北市: 教育部。
李俞瑾(2001)。故事在兒童休閒活動上的運用-以親子共讀讀書會為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李珮琪(2004)。幼稚園親子共讀圖畫書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
李寶琳(2001)。台北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閱讀文化調查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金瑞芝 (2000)。親子共讀圖畫書之歷程:三歲與五歲組的比較。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1,193-208。
周均育(2002)。兒童圖書館員、父母與幼稚園教師對幼兒閱讀行為的影響知調查研究。國立中興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邱淑雅(1996)。幼兒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蒙特梭利雙月刊,7,29-31。
林良(1986)。漫談幼兒讀物。幼教天地,5,1-7。
林佳慧(2004)。低收入幼兒家庭親子共讀類型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武憲(2000)。怎樣推行兒童閱讀運動—從美、英、日的經驗談起。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2,15-18。
林武憲(2001)。親子共讀四月天兼談《三人行》與《閱讀的十個幸福》。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7,16-18。
林武憲(2002)。大手牽小手,載於親子共讀,齊步學習-九十一年度親子共學季•圖書學習運用研習會專輯(頁16-20)。臺北市:國家圖書館。
林訓民﹙1992﹚。給孩子一生的愛─「台英世界親子圖畫書」出版理念。精湛季刊,16,30。
林真美(1999)。在繪本花園裡-和孩子共享繪本的樂趣。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林燕宗(2005)。田中地區外籍配偶家庭親子共讀對學前幼兒語言發展之影響。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洪蘭(2004)。閱讀決定思想。教師天地,129,4-7。
徐秀菊(2002)。打開繪本說不完:親師資源手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徐季筠(2004)。圖畫書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上的應用---以康樂國小四年級學童為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徐華鍈(譯)(2000)。內田 冶•醍醐朝著。問卷調查應用入門。臺北市:小知堂。
教育部(2001)。閱讀四季—親子閱讀指導手冊。臺北: 教育部。
教育部全國兒童閱讀運動實施計畫(2000)。2004年12月22日,取自http://www.sjps.tpc.edu.tw/readplan.htm
許碧勳(2001)。國小中高年級兒童閱讀習慣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42,40。
郭麗玲(1991)。畫中說故事的「圖畫書」。社教雙月,46,20-33。
康雅惠(2006)。幼托園所大班幼兒母親閱讀信念調查研究--以臺北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素燕 (2001a),提昇兒童自發性課外閱讀行為及態度─國小童書臨床教學之行動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4(3),35-52。
陳素燕 (2001b)。談兒童休閒閱讀的推動,台灣教育,602,9-12。
陳淑雯(2003)。親子共讀團體輔導對健康家庭、親子關係和家庭氣氛輔導效果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
陳景莉(2003)。學步兒母親以繪本為媒介的親子互動經驗。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家齊(2006)。愛、分享與堅持-新移民女性參與親子共讀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瀞文(2002)。親子共讀魔法DIY。臺北市:匡邦。
傅林統(2001)。幼年文學導讀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1),213-222。
黃卓琦(2005)。不同社經地位親子共讀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迺毓(1992)。家庭教育。臺北市:五南。
黃詩杏(2006)。以無字圖畫書為橋樑-教導外籍配偶親子共讀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齡瑩(2003)。家庭及學校與幼兒閱讀態度之相關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萬瓊月(2002)。國小學生兒童讀物之閱讀興趣、閱讀態度及閱讀推動方案之研究。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楊孝榮(2001)。強化兒童文學研究的水準。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17(4),3。
楊叔卿(1993)。兒童圖畫書知探討。教育研究雙月刊,33,65-72。
楊淑雅(2005)。打開心靈之窗走進親子共讀的世界~探討兒童親子共讀的重要。幼教資訊,176,51-55。
談麗梅(2002)。兒童閱讀運動中教師推行信念、學校策略與兒童閱讀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齊若蘭(2002)。人生,從父母懷中聽故事開始。天下雜誌-2002年教育特刊,236 。2005年11月9日,取自http://home.pchome.com.tw/myhome/pochen1995/006_mama920502.htm。
鄭碧招(2003)。親子共讀對親子關係的影響之研究~以台南縣國小高年級學生與家長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鄭全利(2000)。讀書之樂樂無窮-談兒童閱讀運動的推展與班級讀書會。翰林文教雜誌,15,56-58。
蔡宜蓉譯(2001)。說來聽聽----兒童閱讀與討論。Aidan Chambers (1993)原著。臺北市:天衛文化。
蔡宛珊(2005)。成人讀者對圖畫書的解讀─以幾米作品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滌昭(譯)﹙1995﹚。松居直著。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臺北市:台灣英文雜誌社。
劉漢玲(2004)。推動親子共讀活動與幼兒閱讀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靜蓉(2004) 。家庭閱讀環境與幼兒語文能力之相關性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珍珍(2003)。親子共讀少年小說研究—以自身個案為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蘇振明﹙1987﹚。看圖、欣賞與學習─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載於認識兒童讀物插畫。臺北市: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蘇振明﹙2002﹚。圖畫書與兒童教育。載於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譚合令、邱德懿、歐陽誾(1980)。幼兒閱讀現況調查研究。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
會委託研究。臺北市:信誼基金會研究發展中心。
貳、英文部分
Boo-Kyung, C.,& Jeongjun, K. (1999). The improvement of children creativity through korean picture books.Childhood Education ,75( 6 )337-341.
Diehl, D. C. (2000). Emergent literacy and parent-child reading in Head Start families:The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multigene- rational reading program. (UMI 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 AAT:9953681)
Durkin, D. (1966). Children who read early: Two longitudinal studie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Ellis, M. G. (1995). The effect of a parent-child reading program on reading ability and self-perceptions of reading ability in struggling young readers.(UMI 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 AAT:9622052)
Henry, R. & Simpson, C. (2001).Picture books & older readrs :A match made in heaven. Teacher Librarian ,28(3) ,pp.23-27.
Kiefer, B. Z. (1982). The resporse of primary children to picture books.Journal of Research & Development un Education ,16(3),pp.14-20.The State University.
Long, B. H. & Henderson, E. H.(1973). Children’s use of time: Some personal and social correlates.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73, 193-199.
Morrow, L. M. (1983). Home and school correlates of early interest in literatur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6(4),221-230.
Stevens, B. J. (1996). Parental influences in getting children ‘ready to learn’(Head Start, Howard Gardner).(UMI 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 AAT:963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