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正俐
Tsai,Cheng-Li
論文名稱: 女性科技人的故事對五年級學童性別角色態度與對科學的態度之影響
The effect of stories of female technologist on fifth-grade students' sex role attitudes and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指導教授: 巫俊明
Wu,Chun-Ming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數理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9
中文關鍵詞: 女性科技人的故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性別平等教育性別角色態度對科學的態度
外文關鍵詞: stories of female technologi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rse,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sex role attitudes,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女性科技人的故事對五年級學童的性別角色態度與對科學的態度之影響。採不等組準實驗研究前後測設計,對象為研究者任教的新竹市好棒(化名)國小五年級四個班學童(114名),其中任選兩個班為實驗組,接受13週融入女性科技人的故事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簡稱「女性科技人的故事教學」),另兩班為控制組,接受一般的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簡稱「一般教學」)。研究工具包括:「兒童性別角角態度量表」、「對科學的態度量表」與「女性科技人的故事教學感受問卷」。本研究的主要結論如下:1.本研究所設計之女性科技人的故事教學對於提升五年級學童性別角色態度的效果顯著優於一般教學;2.本研究所設計之女性科技人的故事教學對於提升五年級學童「遊戲活動」和「家務工作」兩個向度的性別角色態度之效果顯著優於一般教學,但在「人格特質」向度上,兩種教學的效果沒有顯著差異;3.對參與本研究的五年級學童而言,在「職業期待」這個向度的性別角色態度之提升,持有相對較趨於非刻板化的性別角色態度者,一般教學的成效顯著優於女性科技人的故事教學;4.本研究所設計之女性科技人的故事教學,主要是呈現女性科技人學習與成長的過程,教學目標與討論問題均以達成「性別角色的學習與突破」之內涵為導向,因此無法顯著提升五年級學童對科學的態度。女性科技人的故事教學可能需特別加強與「對科學本身的態度」與「對參與科學之探討活動的態度」相關的要素之探討,才能顯著提昇學童整體的對科學的態度;5.男、女學童均喜歡女性科技人的故事教學,認為女性科技人的故事教學是有趣且具吸引力的,能提高學習動機與興趣。最後,根據上述結果,針對在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中進行女性科技人的故事融入教學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tories of female technologist on fifth-grade students’ sex role attitudes and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This study adopts a quasi-experimental pre-post design. Four fifth-grade classes (N=114)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taught by the researcher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different class contexts which included “the stories of female technologist integrated in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and “general teaching” for thirteen weeks. The instruments used include “Scale of Children’s Sex Role Attitudes”,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Measurement” and “The Stories of Female Technologist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effect of stories of female technologist developed by this study on promoting fifth-grade students’ sex role attitudes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general teaching; (2) the effect of stories of female technologist developed by this study on promoting fifth-grade students’ sex role attitudes in the aspect of game activities and domestic service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general teaching; however, in the aspect of personality trait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3) for those who are less stereotypy toward sex role, the effect of general teaching on promoting fifth-grade students’ sex role attitudes in the aspect of career expect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stories of female technologist developed by this study; (4) the stories of female technologist developed by this study were mainly presenting the way how the female technologist learned and grew. The intension of learning and breakthrough of the sex role were used as guidelines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teaching and discussion. It, however, could not really improve the fifth-grad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The stories of female technologist may need to be enhanced and discussed on the elements of attitudes to science itself and the attitudes toward participating in science activities and inquir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5) both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like the stories of female technologist and think that it is interesting and attractive, as well as it could motivate and inspire them more comparing with general teaching. Finally, th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were also discussed.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貮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性別與科學教育 6 第二節 性別角色態度 12 第三節 對科學的態度 21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8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2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9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2 第五節 教學活動設計 35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43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45 第一節 女性科技人的故事教學對學童性別角色態度的影響 45 第二節 女性科技人的故事教學對學童對科學的態度之影響 51 第三節 五年級學童對於女性科技人的故事教學之感受 53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59 第一節 結論 59 第二節 建議 60 參考文獻 61 一、中文部份 61 二、英文部份 67 附 錄 70 附錄一 學生家長同意書 70 附錄二 兒童性別角色態度量表使用同意書 71 附錄三 對科學的態度量表使用同意書 72 附錄四 兒童性別角色態度量表 73 附錄五 對科學的態度量表 74 附錄六 女性科技人的故事教學感受問卷 76 附錄七 一般教學活動設計 77 附錄八 女性科技人的故事教學活動設計 85

    一、中文部份
    丁信中(2008)。芬蘭中學生PISA科學成就優異表現及其相關因素之探:2007歐洲科學教育學術參訪反思。科學教育月刊,316,2-19。
    方德隆、游美惠、李筱嵐、趙芸蔚、賴淑娟(2009)。2008國中小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與教學實施現況調查。教育部委託之專案研究報告。台北市:教育部。
    王郁昭(2003)。科學故事融入自然科課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王敏如(2004)。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對國小一年級學生性別知識與性別角色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儷靜、沈育生、鄭珮妤、簡鈺芬(2009,1月)。國小教科書中異性戀常規之探究。游美惠(主持人),性別與文本。台灣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與教學實施現況研討會,台北市。
    台灣女性技人學會(2011,11月1日)。台灣女科技人學會會徽徵選活動辦法。取自http://www2.tku.edu.tw/~tfstnet/index.php?node=notice&content_id=1492
    朱正誼(2001)。以主題式教學法來探討國中學生「對科學的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江啟昱(1995)。國小學童對科學的態度之性別差異。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1,94-105。
    何秀珠(1994)。國小男女教師性別角色與學生適應、學業成就成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何榮桂(1983)。科學相關態度測驗(TOSRA)之因素分析及其有關問題之探討。測驗年刊,30,143-156。
    佘曉清(1998)。科學教育與性別差異的省思。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51-57。
    余傳鳳(2009)。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童性別角色態度與自我保護意識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吳心楷(1997)。科學學習相關的認知能力與認知風格之性別差異探討。科學教育月刊,204,16-23。
    吳淑敏(2009)。傑出女性科學家生涯發展歷程之探討。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4(1),75-103。
    吳進村(2009)。彰化縣國小教師性別平等教育教學實踐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吳瑞聰(2009)。國小五年級學童科學學習態度與性別角色態度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吳嘉苓(2004)。為什麼科技教育渴望性別。性別平等教育季刊,29,10-12。
    吳嘉麗(1998)。從性別角度看國中數理化教科書。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58-65。
    吳嘉麗總策劃(2009)。追夢,我的世界宇宙大(上、下冊)。台北:女書文化。
    呂玉瑕、周玉慧(2011,3月)。青少年性別角色態度之形成與變遷。論文發表於2011台灣—香港社會學與社會意向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李元貞(1994)。主題體驗篇:兩性觀。載於吳密察、江文瑜(主編),體檢國小教科書(172-179)。台北市:前衛。
    李美枝、鍾秋玉(1996)。性別與性別角色析論。本土心理學研究,6,260-299。
    李謙秉(2006)。以互動式科學故事教學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童對科學本質能力指標內涵理解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世娟、何小曼(2002)。國小學童「科學態度」及「對科學的態度」之研究—以植物的生長教學活動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5,157-196。
    林吟鴻(2011)。台灣民眾性別角色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林秀芬(2000)。國小兒童對電視廣告中意識型態的解讀--以性別刻板印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林佳慧(2006)。高雄縣國小教師對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與性別平等教育教學實踐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靜雯(2009)。檢視1995-2003年台灣科學教育研究中的性別議題。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52,21-50。
    武瑋裕(2011)。台灣已婚女性就業型態對性別角色態度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邱炳勳(2009)。不同教學法融入科學實作課程對國小學生科學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邱桂貞(2007)。宜蘭地區高職學生性別角色態度與生涯選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台北市。
    邱雅綺(2007)。學生性別與對自然科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效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洪淑敏(2003)。國小低年級學童性別角色觀及性別刻板印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孫淑文(2006)。國小學童性別角色態度、父母家務分工對學童家務參與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實踐大學,台北市。
    涂淑娟(2002)。國小高年級不同性別、科學成就學生與科學態度、科學歸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3)(主編)。張氏心理學辭典(修正版)。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2011)。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二版)。台北市:東華。
    張秋男(2005)。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報2003。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張淑玲(2006)。科學家故事繪本電子書教學對科學學習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張紫燕(2008)。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對低年級學生性別角色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張憲庭(2006)。從性別刻板印象談國小兩性平等教育的實施。研究資訊雙月刊,23(1),83-88。
    教育部(2003)。科學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要議題(性別平等教育)。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要議題(性別平等教育)修訂要點。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0)。性別平等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取自https://www.gender.edu.tw/study/index_junior.asp
    畢恆達(2008,11月13日)。性別平等—國小教科書落實了嗎。聯合報。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skykissx/27607325
    莊明貞(1995)。台灣國小社會科教科書兩性角色偏見之分析—及其在課程改革上的意涵。台北師院學報,8,113-137。
    莊明貞(1998)。國小自然科新課程的性別論述。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30-50。
    莊雪芳、鄭湧涇(2002)。國中學生對生物學的態度與相關變項之關係。科學教育學刊,10(1),1-20。
    莊嘉坤(1995)。國小學生對科學的態度之探討。八十四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1-29。
    莊嘉坤(1997)。學童對自然科的態度與科學學習。國教天地,121,26-34。
    許雪芳(2003)。性別平等班級輔導方案對國小五年級學生之性別角色態度及兩性相處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許榮富(1986)。學生特性及學習環境對科學態度成就影響分析研究。師大學報,31,695-719。
    許德發(2000)。專科學生對科學的態度、生物學科自我效能與其營養健康信念表徵、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文言(2007)。以多媒體將科學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對學生的科學本質觀與科學態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秀娟(1997)。小學自然科學教師教學表徵與學生科學學習的有關的態度之研究:一個國小教室的觀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陳佳伶(2005)。電影觀賞與團體討論方案對青少年性別角色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慈濟大學,花蓮市。
    陳怡如(2003)。兒童圖畫書閱讀與其性別角色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昌義(2004)。戶外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科學學習成就以及科學相關的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陳明穗(1986)。家庭型態、夫妻知覺一致性與婚姻滿足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陳皎眉、孫旻暐(2006)。從性別刻板印象威脅談學業表現上的性別差異。教育研究,147,19-30。
    陳惠博(2009)。一個大學校長針對性平教育的省思。性別平等教育季刊,45,54-56。
    陳斐虹(2009)。諮商輔導實務中的性別關照:以大專諮商輔導工作為例。性別平等教育季刊,45,33-39。
    陳雅芬(2004)。台中縣國小學童實驗態度與科學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陳意升(2004)。以互動式科學小故事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陳麗妃(2006)。TIMSS2003國小四年級學生背景、家庭環境、科學興趣、自信與科學成就關係之比較分析:以七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曾銘傑(2007)。從體育教學活動中探索性別刻板印象的意識形態。性別平等教育季刊,39,84-86。
    黃尹杰(2002)。國小兒童兩性態度量表編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文三(1994)。青少年性別角色發展及其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碧惠(2007)。雲林縣國小教師性別平等意識與性別平等教育研習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明道大學,彰化縣。
    楊美真(2007)。台中縣國小教師性別角色態度與實踐性別平等教育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靜宜大學,台中市。
    楊榮祥(1994)。由國際數理教育評鑑談我國科學教育。科學月刊,25(6),410-425。
    楊燕玉(2001)。科學故事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科學本質觀與對科學的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楊龍立(1991)。中小學生在科學成就及對科學的態度中性別差異的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楊龍立(1993)。近二十年我國大學科技教育中性別差異的探討。新竹師院學報,241-269。
    楊龍立(1996a)。男女學生科學興趣差異的評析。台北市:文景。
    楊龍立(1996b)。國中學生性別因素、科學能力自我概念、三種對科學的態度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7,159-182。
    溫錦隆(2007)。科學故事融入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本質與科學創造力之影響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劉秀娟(1998)。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揚智文化。
    劉德明(1999)。小學自然的科學態度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9,83-119。
    歐用生(1985)。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意識型態之分析。新竹師專學報,12,554-588。
    潘淑琦(2009a)。科學史結合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之行動研究。2009年E世代教學專業與研究學術研討會。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潘淑琦(2009b)。科學史教學促進學對科學家形象認知之行動研究。數理創新教學行動研究研討會。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潘淑琦(2010)。性別平等觀念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女性科學家故事教學活動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科學教育半年刊,31,44-60。
    潘慧玲(2003)。性別與教育—追求性別平等的教育。載於潘慧玲(主編),性別議題導論(75-101頁)。台北市:高等教育。
    蔡文山(2001)。兩性平等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生性別角色態度、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蔡宛純(2003)。兩性平等教育方案對國小學童班級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蔡麗玲(2004)。朝向性別容納式的科學。性別平等教育季刊,29,13-26。
    鄭湧涇(1994)。職前與在職生物教師科學態度之研究。師大學報,39,381-407。
    鄭湧涇、楊坤原(1995)。對生物學的態度量表之發展與效化。科學教育學刊,3(2),189-212。
    鄭湧涇、楊坤原(1998)。國中生對生物學的態度。師大學報:科學教育,43(2),37-54。
    蕭昭君(2009,1月)。學英語也在學性別歧視—國中小英語教科書的性別檢視。游美惠(主持人),性別與文本。台灣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與教學實施現況研討會,台北市。
    龍麟如(1997)。國小學生對科學的態度與相關變項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謝臥龍、駱慧文、吳雅玲(1999)。從性別平等的教育觀點來探討高雄地區國小課堂中師生互動的關係。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7(1),57-80。
    謝寶梅(1991)。幼兒教育與性別刻板問題。台中師院幼兒教育年刊,4,171-183。
    鍾國俊(2002)。如何在教學中引發學生的科學態度。課程與教學通訊,11,23-29。
    鍾培齊(2003)。國小六年級學童學習風格、知覺學習環境、對科學的態度與自然科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簡怡嵐(2004)。國小三至六年級學童對科學的態度差異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羅瑞玉、郭明堂、張麗麗(2000)。性別角色態度量表之編製與常模建立之研究。教育部八十八年度委託專案研究報告。台北市:教育部。
    蘇千惠(2006)。性別繪本讀書會對國小學童性別角色態度與自我概念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蘇芊玲(1999)。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台北:女書文化。
    蘇懿生(1994)。高雄市立高中實驗室氣氛與學生對科學的態度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蘇懿生、黃台珠(1999)。實驗室氣氛與學生對科學的態度之關係研究。科學教育學刊,7(4),393-410。

    二、英文部份
    Eccles, J. S. (1994). Understanding women’s educ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choices: Applying the eccles et al. Model of achievement-related choices.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18(4), 585-609.
    Farmer, H. S. (1997). Women who persisted in their high school aspirations for careers in science or technology. Diversity & women’s career development: From adolescence to adulthood, 37-61.
    Francis, L. J., & Greer, J. E. (1999). Attitude toward science among secondary school pupils in Northern Ireland: Relationship with sex, age and religion. Research in Science & Technological Education, 17(1), 67-74.
    Fraser, B. J. (1978). Development of a test of science related attitudes. Science Education, 62, 509-515.
    Gardner, P. L. (1975). Attitudes to science: a review. 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 2(1), 1-41.
    Germann, P. J. (1988). Development of the attitude toward science in school assessment and its us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 toward science un schoo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5(8), 689-703.
    Germann, P. J. (1994). Testing a Model of Science Process Skill Acquisition: An Interaction with Parents’ Education. Preferred Language, Gender, Science Attitude, Cognitive Development, Academic Ability and Biology Knowledg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31(7), 749-783.
    Greenfield, T. A. (1996). Gender, ethnicity, science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 33(8), 901-933.
    Grossman, H ., & Grossman, S. H. (1994). Gender issues in Education. Boston, MA: Allyne and Bacon.
    Guzzetti, B. J. (1998). Texts and talk: The role of gender in learning physics. Available: ERIC accession number: ED422164.
    Haladyna, T., & Shaughnessy, J. (1982).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a quantitative synthesis. Science Education 66(4), 547-563.
    Hyde, J. S. & Mertz, J. E. (2009). Gender, culture, and mathmatics performanc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6, 8801-8807.
    Jones, M. G. & Wheatley, J. (1990). Gender differences in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s in science classroom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7(9), 861-874.
    Kahle, J. B. & Lakes, M. K. (1983). The myth of equality in science classroom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0(2), 131-140.
    Kahle, J. B. & Meece, J. L. (1994). Research on gender issues in the classroom. In D. L. Gabel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w York: Macmillan.
    Kanai, K., & Norman, J. (1997). Systemic reform evaluation: Gender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Retrieved from http://www.ed.psu.edu.ci. Journals.97pap26.htm.
    Koballa, Jr. T. R. (1995). Children’s attitudes toward learning science. In Glynn, S. M., & Duit, R. (Eds.), Learning science in the school: Research reforming practice(pp.59~84).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Kreinberg, N. & Lewis, S. (1996). The politics and practice of equity: Experiences from both sides of the Pacific. In L. H. Parker, L. J. Rennie, & B. Fraser(Eds.), Gender,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Shortening the shadow(pp. 177-202). Boston: Kluwer Academic.
    Martin, R., Sexton, C., Wagner, K., & Gerlovich, J. (1996). Teaching science for all children(2nd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Martin, R., Sexton. C., Wagner, K., & Gerlovich, J. (1996). Teaching science for all children(2rd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Moore, W. R., & Sutman, F. Y. (1970). The development, field tes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ventory of scientific attitud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7, 85-94.
    Munby, H. (1983).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Measurement of Attitudes in Science Education. Columbus, OH: SMEAC Information Reference Center.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37347).
    Murphy, C., & Beggs, J. (2003).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school science. School Science Review, 84(308), 109-116.
    Murphy, C., Ambusaidi, A., & Beggs, J. (2006). Middle East meets West: Comparing children’s attitudes to school sc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8(4), 405-422.
    Nadirova, A., & Burger, J. (2008). Evaluation of elementary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as a resul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an enriched science curriculum. Albert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rarch, 54(1), 30.
    Papanastasiou, C. & Papanastasiou, E. C. (2004). Major influences on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10(3), 239-257.
    Piburn, M. D. & Baker, D. R. (1993). If I were the teacher…qualitative study of attitude toward science. Science Education, 77(4), 393-406.
    Sadker, M. & Sadker, D. (1994). Failing at fairness: How America’s schools cheat girls. Toronto: MacMillan.
    Schibeci, R. A. (1984). Attitudes to science: An update. 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 11, 26-59.
    She, H. C. (1995).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erception of science, scientists, and their work.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Part D: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5(1), 19-28.
    Shrigley, R. L. (1990). Attitude and behavior are correlat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7(2), 97-113.
    Simpson, R. D., Koballa Jr., T. R., Oliver, J. S. & Crawley Ⅲ, F. E. (1994). Research on the affective dimension of science learning. In D. L. Gabel(Ed. ),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211-234, N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Stinner, A., & Williams, H. (1993). Conceptual change, history, and science stories. Interchange, 24(1&2), 87-103.
    Talton, E. L., & Simpson, R. D. (1985). Relationship between Peer and Individual toward Science among Adolescent Students. Science Education, 69(1), 19-24.
    Vockell, F. L. & Lobanc, S. (1981). Sex role stereotyping by school females in scienc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18(2), 209-219.
    White, R. T. & Tisher, R. P. (1986). Research on natural science. In M. C. Wittrock(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3rd ed.). N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