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范珮玲 FAN PEI LING |
---|---|
論文名稱: |
苗栗縣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人員幸福感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m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Well-being and their Schools’ Effectiveness in Miaoli County |
指導教授: | 顏國樑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4 |
中文關鍵詞: | 幸福感 、學校效能 、國民小學 、學校行政人員 |
外文關鍵詞: | well-be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primary school, school administrators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人員幸福感學校效能之關係。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苗栗縣之公立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人員為研究對象,採兩階段的抽樣方式,共抽取71所學校,第一階段:依學校規模進行叢集抽樣;第二階段:依學校規模進行簡單隨機抽樣方式。以自編之「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人員幸福感與學校效能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研究,正式問卷總計發出599份,回收問卷554份,回收率達92.48%。經彙整檢視後,得有效問卷數521份,佔總回收問卷之94.0%。所得資料輸入電腦後,利用SPSS18.0 for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根據資料分析結果,主要獲致以下結論:
一、苗栗縣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人員普遍具有良好的幸福感。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苗栗縣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人員在幸福感上有部分差異存在:
(一)年齡「51歲以上」的受訪者在整體幸福感認知是高於「31-40歲」的受訪者認知;「校長」的受訪者在整體幸福感認知是高於「主任、組長」的受訪者認知;行政服務年資「15年以上」的受訪者在整體幸福感認知認知是高於「9年以下」的受訪者認知。
(二)不同性別的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人員幸福感「工作成就」構面下,男生的認知高於女性並達到顯著差異。
(三)最高學歷為碩士(含40學分班)的苗栗縣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人 員在「正向人格特質」、「工作成就」層面優於最高學歷為學士的苗栗縣國小學校行政人員。
(四) 不同「年齡」的受訪者在「正向人格特質」而言,「51歲以上」的受訪者認知是高於「40歲以下」的受訪者認知。就「工作成就」而言,「51歲以上」的受訪者認知是高於「31-40歲」的受訪者認知。就「生活滿意度」而言,「51歲以上」的受訪者認知是高於「31-40歲」的受訪者認知。
三、苗栗縣國民小學學校效能是良好的。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之苗栗縣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人員在學校效能上有部分差異存在。
(一)苗栗縣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人員在在學校效能整體上呈現男性學校行政人員高於女性學校行政人員,現任職務為「校長」的學校行政人員高於「主任、組長」的學校行政人員,行政服務年資「15年以上」的學校行政人員是高於高於「3年以下」的學校行政人員。
(二)苗栗縣國民小學學校男性學校行政人員在「行政領導績效」、「校 園環境」、「教師教學品質」、「學生學習成就」以及「社區家長認同」五個層面上皆高於女性學校行政人員。
(三)對於「行政領導績效」、「校園環境」、「教師教學品質」、「學生學習成就」以及「社區家長認同」五個變項上的看法與認知,會因為「現任職務」的差異而不同。
(四)就「行政領導績效」而言,「21年以上」的受訪者認知是高於「3年以下」的受訪者認知。
(五)苗栗縣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人員對於「學生學習成就」以及「社區家長認同」會因為「學校規模」的不同達顯著差異
五、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人員之幸福感與學校效能有關聯性,且有一組典型相關存在。
六、苗栗縣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人員幸福感能有效預測學校效能。
依據上述的研究結論歸納整理提出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師,以及有志於教育研究的同仁繼續深究的參考。
This study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m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well-being and their schools’ effectiveness.Employ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his study took primary school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s in Miaoli county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wo phases of sampling were adopted. 71 schools were selected as samples. At the first phase, cluster sampling according to the school size; at the second phase, simple random sampling according to school size was adopted.The adapted questionnai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mary School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s’ Well-being And Their Schools’ Effectiveness .” was used as a tool to conduct the research. The total number of questionnaires issued was 599, and the returned number of questionnaires was 554. The returning rate was 92.48%. By carefully inspection, 512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obtained,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4.0%.Data obtained from the survey were coded in the computer, processed and analyzed via SPSS 18.0 for Windows statistical software in t-test, one-way ANOVA,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literary analysis, the study reach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Most of the Prim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in Miaoli county generally have good well-being.
2.The Prim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Miaoli county have different well-being. The differences are as follows:
(1)From interviewees of school personnels, whose ages above 51 cognized generally of their whole well-being were better and higher than those of ages between 31and 40. The interviewees of school principals cognized generally of their whole well-being were better and higher than those of school directors and chiefs. Personels of service longevity above 15 years cognized generally of their whole well-being were better and higher than those of job longevity below 9 years.
(2)From gender view of different school administrators, males cognized generally of their whole well being were better and higher than females.
(3)The highest record of formal schooling of prim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in Miaoli county is Master's degree (included 40 credit courses) and their positive moral integrities and achievements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bachelor degree.
(4)From positive moral integrity viewpoint of different-age interviewees, ages above 51 cognized generally of their whole well being were better and higher than those of ages below 40. From job achievement viewpoint of different-age interviewees, ages above 51 cognized generally of their whole well being were better and higher than those of ages between 31 and 40. From life satisfaction viewpoint of different-age interviewees, ages above 51 cognized generally of their whole well being were better and higher than those of ages between 31 and 40.
3. The primary l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Miaoli is good..
4. Prim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in Miaoli county generally cognized their schools’ effectiveness have partial differences.
(1)The male prim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in Miaoli county generally cognized their schools’ effectiveness were better than the female did. The current school principals cognized higher than those of school directors and chiefs. Personels of service longevity above 15 years cognized higher than those of job longevity below 9 years.
(2)From viewpoint of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results, schoolyard conditions,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students’ learning accomplishment and community and householders’ identification , male school ministrative prsonnels cognized generally higher than females.
(3)From viewpoint of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results, schoolyard conditions,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students’ learning accomplishment and community and householders’ identification , the cognizance and viewpoint on these five variables will be different as different current job posts.
(4)On the matter of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results, personels of service longevity above 21 years cognized higher than those of job longevity below 3 years.
(5)The cognizance about students’ learning accomplishment and community and householders’ identifi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in Miaoli will be different as different school size and scale.
5. The prim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well being in Miaoli is related with the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there is a tipical relationship within it.
6. The prim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well being in Miaoli could predict effectivelly their schools’ effectiveness.
Based on the above study, relevant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ystems, schools, teachers and the references to future research.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04人力銀行(2006年10月24日)。票選台灣最幸福企業,鴻海奪冠,微軟外商第一名!。104人力銀行。取自http://www.104.com.tw/cfdocs/2000/pressroom/104news951024.htm
王如哲(2003)。英美學校效能研究的回顧與啟示。臺灣教育,619,14-20。
王冠堯(2008)。國中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以台北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王雅芳(2012)。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學校內部社區感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慶田(2009)。國小教師休閒涉入、休閒效益及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縣。
古婷菊(2006)。國中教師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志正 (2000)。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江建勳(2007)。國小教師與學生家長對校長角色期望、角色踐行知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江滿堂(2008)。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團隊動力、學校組織文化特質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自由時報國際新聞中心(2010年11月16日)。全球首國!國民幸福指數 英擬正式調查。自由時報。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nov/16/today-int1.htm
百度百科(2012年11月3日)。幸福。取自http://baike.baidu.com/view/8334.htm
吳宗立(1998)。國民中學組織衝突、外在壓力、行政決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宗立(2000)。學校行政決策。高雄市:麗文文化。
吳明清(1992)。教育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
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第二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吳國卿(2010年11月22日)。人民快樂≠經濟幸福。經濟日報。取自http://hurleyscrapbook.blogspot.tw/2010/11/blog-post_9846.html
吳培源(1994)。臺灣省高級中學校長領導型態、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1989)。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2004)。學校效能研究(第二版)。台北:五南。
吳清山(2007)。教育行政議題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賴協志(2006)。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經營成效、阻力與因應途徑之研究。教育研究,141,58-74。
吳清基(1992)。教育與行政。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惠琴(2010)雲林縣國民小學女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呂政達(1991)。中國人的幸福感。載於余德慧(策劃),中國人的幸福觀-命運與幸福(166-169頁)。台北:張老師文化。
李文吉(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工作投入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玉美(2009)。新竹地區國民中學學校創新經營、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永緻(2012)。新北市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新北市。
李治果(2009)。國小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知識管理、資訊素養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李金蓮(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創新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新北市。
李冠霖(2010)。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健慧(2009)。學校組織創新管理、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李連成(2011)。新北市國小教師兼任行政人員角色壓力、幸福感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北市。
沈佩育(2009)。高雄縣國民中學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實踐大學,臺北市。
辛武男(2003)。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衝突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邢佔軍(2005)。對主觀幸福感測量的反思。本土心理學研究,24,301-323。
周碩政(2009)。桃竹苗區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之幸福感(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子雯(2000)。成人學生角色扮演、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正修學報,13,269-290。
林明貴(2009)。臺北市立完全中學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林金福(1992)。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型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林盈男(2011)。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教師溝通滿足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南市為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7NHCT5149006)
林淑玲(2005)。有幸福的員工才有一流的競爭力。今周刊,446。取自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v1/content.aspx?a=W20050700127
林萃芃(2011)。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社會支持與教學效能、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聰地(2000)。臺中縣國民小學教育改革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邱世允(2006)。苗栗縣國民中學行政人員資訊素養能力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邱惠娟、童心怡(2010)。教師幸福感內涵之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67,168-180。
邱繼盛(2003)。臺灣地區高級職業學校綜合職能科教師效能感與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侯辰宜(2007)。國小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施建彬(1995)。幸福感來原與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醫學院,高雄市。
洪家興(2007)。彰化縣國中兼任行政教師個人特質、休閒參與及工作滿足對幸福感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洪經綸(2010)。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小型國民小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8NTPTC576052)
洪蘭(譯)(2003)。真實的快樂(原作者:Martin E.P. Seligman)。臺北市:遠流。
唐順得(2011)。雲林縣國小已婚女性教師工作壓力、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孫文凱(2009)。就業力、工作不安全感、主觀幸福感與員工工作績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徐美雯(2011)。國中教師追求快樂取向、主觀幸福感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崔慈悌(2011年3月18日)。馬總統:不只拚經濟更要提升幸福指數。工商時報,A1版。。
康馨尹(2010)。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永林(2007年1月30日)。不快樂就落伍了!自由時報,E2版。
張竺雲(1986)。組織社會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張春興(1999)。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書豪(2007)。當老師真好!國小教師幸福感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張家婕(2012)。幼兒園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以新竹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張淵智(2007)。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清濱(1997)。學校行政與教育革新。臺北:臺灣。
羅希哲、張順發(2003)。學校知識管理與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公立國民小學為例。高雄師大學報,15,261-285。
張德銳(1996)。國民小學校長行政表現、組織氣氛、組織效能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報,新竹市。
張慶勳(1996)。學校組織行為。臺北市:五南圖書。
許玉君(2011年12月6日)。日本將採幸福指數。聯合晚報,A1版。
許秋鈺(2007)。國小教師親職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連德盛(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郭珮怡(2008)。高科技產業員工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7NPTT5655005)
陳柏任(2007)。臺中縣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行政溝通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柏青(2008)。國小教師休閒參與、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昭蓉(2011)。知識創新、資訊素養、終身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屏地區高中職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滄智(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鈺萍(2004)。國小教師的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蓎諼(2010)。基隆市國小教師幸福感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陸 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1),115-137。
梁秀美(2012)。幼兒園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張佩玉(2012)。幸福感、工作特性與組織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中華郵政公司台北郵局支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張家婕(2012)。幼兒園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以新竹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傅佩榮(1994)。哲學入門。臺北,正中。
黄立清、邢占軍(2005)。國外有關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的研究。國外社會科學,3。
黃坤謨(2008)。國民小學校長多元智能領導、教師工作投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惠玲(2007)。國小女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彭孟蓉(2012)。國小教師幸福感之研究 ─以新北市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曾文志(2007)。大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常識概念與主觀幸福感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8(4),417-441。
楊中芳編譯(1997)。性格與社會心理測量總覽(上)。臺北:遠流。
楊怡寧(2007)。休閒參與、休閒滿意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探索休閒多樣性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楊智翔(2009)。國小教師人格特質、幸福感與師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馥如(2011)。新北市國小教師生活型態、休閒參與及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天賞(2001)。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詹美珍(2011)。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幸福感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詹淑珍(2006)。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鄒家芸(2010)。國小教務主任工作壓力、復原力及幸福感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廖淑容(2011)。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苗栗縣國小教師為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9THMU4742021)
廖惠珍(2009)。國民小學教師彰權益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劉春榮(1994)。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研究。臺北市立範學院學報,25,203-230。
劉逸凡(2011)。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為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99HCU04636011)
劉瑞梅(2007)。臺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行政溝通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潘慧玲(1999a)。學校效能相關概念的釐析。教育研究資訊,7(5),138-153。
潘慧玲(1999b)。學校效能研究領域的發展。教育研究集刊,43,77-102。
蔡文輝(1979)。社會學理論。台北市:三民。
蔡昆憲(2007)。以正向觀點探討資訊人員職場幸福感之研究:擴展-建立理論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
蔡明霞(2008)。臺北市立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其角色衝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進雄(2000)。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臺北市:師大書苑。
鄭芳枝(2009)。臺北市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蕭惠文(2009)。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蕭慧如(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行政決定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蕭燕慧(2010)。台中縣市國民小學校長人際溝通能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賴貞嬌、陳漢瑛(2007)。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學校衛生,51,37-52。
謝孟蓉(2012)。高機校人力資源實務、員工幸福感及員工態度與行為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取自http://etd.lib.nsysu.edu.tw/ETD-db/ETD-search-c/view_etd?URN=etd-0207112-181505
謝玫芸(2008)。高雄市國小教師外向人格、角色壓力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6NKNU5332026)
謝詹億(2008)。基隆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鍾 玉(2011年07月23日)。不丹遊說成功 幸福納入國家發展指數。中國時報。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723/4/2vkev.html
顏銀貴(2008)。高雄縣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蘇惠月 (2006)。高雄縣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蘇惠美(2006)。國民中學教師兼任行政人員之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鐘偉晉(2009)。國中教師情緒管理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Andrews, F. H. & Withey, S. B. (1976). 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New York: Plenum.
Antonia, A., Jean, P.V., Karen, V.P., & Nadine, E. (2007). The well-being of teachers in Flanders: The importance of a supportive school culture. Educational Studies, 33, 285-297.
Argyle, M. (1987).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London and NewYork: Methuen.
Bekirogullari, Z. (2011).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teachers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in cypru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and Psychology, I (LXIII)(2), n/a. Retrieved from http://search.proquest.com/docview/1011443615?accountid=11510
Bradburn, N. M. (1969). 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Chicago: Aidine.
Campbell, A., Converwse, P. E., & Rodgers, W. I.(1976). The quality of American life. New York: Sage.
Chan, D.W. (2009). Orientations to happin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Chinese prospective and in-service teachers in Hong Kong.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9 (2), 139-151.
Cenkseven-Onder, F., & Sari, M. (2009). Ten quality of school life and burnout as predictor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teachers. Kuram Ve Uygulamada Egitim Bilimleri, 9(3), 1223-1235. Retrieved from http://search.proquest.com/docview/236991489?accountid=11510
Chapman, J. D. (1990). School-based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 London: Falmer Press.
Colia, C. B. (200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climat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Denver, Colorado.).Retrieved from http://pqdd.sinica.edu.tw.autorpa.lib.nhcue.edu.tw:81/cgi-bin2/Libo.cgi?
Csikszentmihalyi, M. (1975). 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 The experience of play in work and game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Da Silva, C. D. (2010).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literacy instruction for students with difficulties in Brazil.
(Ed. D's dissertational,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Retrived from http://pqdd.sinica.edu.tw.autorpa.lib.nhcue.edu.tw:81/cgi-bin2/Libo.cgi?
De Jesus, S. N., & Conboy, J. (2001). A stress management course to prevent teacher distr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15(3), 131-137.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3), 542-575.
Fisher, J. W., Fraccis, L. J., & Johnson, P. (2002). The personal and social correlates of spiritual well being amo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astoral Psychology , 51, 3-11.
Hoy, W. K., & Miskel, C.G. (1982).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2nd). New York:Randon House.
Hoy, W. K., & Miskel, C. G. (200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6th ed.). New York : Random House.
Lastra P-S, E. F. (2001).School effecticeness:a study of elementary public schools in a Mexican city (Doctoral dissertation, Stanford Unversity, 450 Serra Mall, Stanford, CA.) , Retrived from http:// http://pqdd.sinica.edu.tw.autorpa.lib.nhcue.edu.tw:81/cgi-bin2/Libo.cgi?
Levine, D. U., & Lezotte, L. W. (1990). Unusually effective schools: 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Madison, WI: National Center for Effective School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30 032).
Michalos, A. C. (1985). Multiple discrepacies theory.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6, 347-414.
Mo, K. W. (1998). School climat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 appraisal in Hong Kong self-managing school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 San Diego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20719)
Myers, D. G., & Diener, E. (1995). Who is happy? Psychological Science, 6, 10-19.
Omodei, M. M., & Wearing, A. J.(1990). Need satisfaction and involvement in personal project: toward and integrative model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 762-769.
Patricia, H. (2001). Finding allies: Sustaining teachers’ health and well-being. Phi Delta Kappan, 82(9), 706-711.
Petegem, K., Creemers, B., Rosseel, Y., Aelterman, A.(2005).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Interpersonal Teacher Behaviour and Teacher Wellbeing. Journal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 40 (2), 34-43.
Purkey, S. C., & Smith, M. S. (1983). Effective school: A review.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 427-452.
Sammons, P. (Eds.). (1995). Key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schools: A review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London: 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89826)
Scott, N. H. (1998,May). Careful planning or serendipity? Promoting well-being through teacher induc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anadian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al, Ottawa,Ontario.
Seligman, M.E.P.,& Csikszentmihalyi, M. (2000). Positive psychology:A introduction.American Psychologist, 55(1), 5-14.
Taris, T. W., & Schreurs, P. J. G. (2009). Well-being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n organizational-level test of the happy-productive worker hypothesis. Work and Stress, 23(2), 120-136.
Uline, C. L., Miller, D. M.,&Tschannen-Moran, M. (1998). School effectiveness: The underlying dimensions. Educational 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4 (4), 462-483.
Van Petegem, K., Creemers, B. P. M., Rosseel, Y., & Aelterman, A. (2005).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interpersonal teacher behaviour and teacher wellbeing. Journal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40 (2), 34-43.
Veenhoven, R. (1994). Is happiness a trait ?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32, 101-160.
Waterman, A. S. (1993). Two conceptions of happiness: Contrasts of personalexpressiveness (eudaimonia) and hedonic enjoy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4, 678-691.
Weber, G. (1971). The city children can be taught to read:four Successful School. Eric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13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