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隆泉
Kuo,Lung-Chung.
論文名稱: 苗栗三義火炎山惡地地形戶外教學活動設計與應用
Designing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Outdoor Teaching Activities for the Badland of Huo-yen Mountain in San-yi Township, Miaoli County.
指導教授: 蘇宏仁
Shu,Hung-Zen.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8
中文關鍵詞: 戶外教學環境教育惡地地形教學活動設計
外文關鍵詞: outdoor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adlands, teaching activities design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研究者所任教學校的學生、協同教師、經驗教師、他校教師為主要研究對象,利用苗栗三義火炎山惡地地形特殊地質景觀的教學資源,採用質的研究方式,使用文件閱覽、觀察、訪談、施教等方法,依所獲得的資料互相驗證,來做厚實的現象描述,以完成深入完整的探討。
    主要的目的在了解研究者目前所任教學校的教師過去實施戶外教學方式,學生對現有教材中有關土壤、岩石、地層、地形變遷等概念了解的程度。探討在教學活動設計過程中、與正式施教中遭遇的困難及該如何因應。研究者結合學校附近的環境教育資源,融合自然、社會、鄉土等領域,轉化做為學校的本位課程,設計各種學習單,利用戶外教學的方式實施。希望透過系統化的教學活動設計,能夠影響學生對戶外教學原有的態度,在認知、情意、技領三大領域有進步的改變。
    研究中發現學校附近的火炎山地質景觀,許多學生還是感到很陌生的。學生、家長甚至教師都不大重視戶外教學的真正內涵,仍有到著名遊樂區,使用機械式遊樂器材,抱著「玩」的心態;學校定期所舉辦的戶外教學活動,可能是偏遠學校大多數學生親身體驗印證所學唯一的機會。學生對自然學習領域普遍擁有學習興趣,但也認為是帶有難度的,特別是有關地球科學的部份,仍有普遍感到較困難的情形。
    本研究尋求建立一套可立即在國小實施,較完整、教學效果較佳的戶外教學實施方式,提供教師教學的參考。包含10個步驟如下:1、分析教材內容2、決定聯絡的教材科目與單元3、蒐集各種教學資源4、決定實施目的地5、探勘野外路線6、編寫教學活動設計與各種學習單7、相關行政事項8、正式實施戶外教學9、追蹤評量活動10、後續補強活動。建議學校實施環境教育的重點應以最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內容來實施,因應本身條件的不同,調整本項設計方式,實施戶外教學。


    This study, which takes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my school along with other school’s teachers as subjects, adopts qualitative method to study the badland of Huo-yen Mountain in Sanyi township, Miaoli. It uses methods such as document reviews, observation, interviews, and teaching to examine the data, to describe the actual phenomenon and to complete the research.
    The main idea of this study is to realize the degree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 toward some notions in textbooks, such as soils, rocks, stratums, topography, etc., with the outdoor the teaching methods used by teachers in my school in the past. Some difficulties and their solutions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s were discussed. The researcher hope to develop a school-based curriculum combining variou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ources around the school, uniting different arenas such as natural science, sociology, and homeland educ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ny students feel unfamiliar with the topographical features in Hou-yen Mountain, which is not far away from my school;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do not put enough emphasis on outdoor teaching activities as well as teachers. They retain the impression as sightseeing tours; Most students feel interested in natural science though they meet difficulties during learning, especially in earth science.
    This study also tries to establish a more feasible and more complete procedure for outdoor teaching activities in elementary school. Ten steps are suggested as follows: 1. Analyzing the content. 2. Decid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s. 3. Collecting teaching resources. 4. Deciding the destination. 5. Investigating the route. 6. Designing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working sheets. 7. Arranging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8. Holding outdoor teaching activities. 9. Evaluation. 10. Supplement.

    目 次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環境教育 7 第二節 戶外教育 12 第三節 岩石與礦物、地質與地層在教學上的應用 18 第四節 研究區的地質地形背景資料 1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3 第一節 研究流程 23 第二節 研究者的經歷與角色 27 第三節 研究情境 28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30 第五節 資料的編碼 31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33 第一節 教材內容分析 33 第二節火炎山戶外教學活動設計之歷程 39 壹、教師原本實施「戶外教學」的方式 39 貳、研究者初始想法和做法 41 參、教學路線之設計 44 肆、教學活動設計的歷程 48 伍、規畫各種學習單的內容 60 第三節 學生接受三義火炎山惡地地形戶外教學活動後的改變 與其原因的分析 63 壹、對自然課程與戶外教學的態度與經驗 63 貳、學生對本活動內容之原有想法與實施後改變的情形 69 參、本教學活動設計過程中遭遇的困難及該如何因應 82 一、本教學活動設計是否兼顧認知、技能、情意三方面的 目標且切合大多數六年級的學生。 82 二、本教學活動設計內容能否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與意願 85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情形 87 四、實施戶外教學遭遇的困難與因應之道 92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結論 97 第二節 建議 100 參考文獻 102 壹、中文部份 102 貳、英文部份 104 附 錄 壹、學生前測之訪談大綱 105 貳、個人提醒單 106 參、教學活動設計 107 肆、個人學習單 109 伍、小組學習單 110 陸、個人回饋單 115 柒、學生後測之訪談大綱 116 捌、協同教師(班級導師)訪談大綱 118 玖、經驗教師訪談大綱 119 拾、研究者教學省思日誌 122 拾壹、協同教師(班級導師)訪談內容逐字稿 126 拾貳、經驗教師訪談內容逐字稿 136 拾參、他校教師訪談內容逐字稿 143 表 次 表3-1學校情勢分析表 28 表3-2資料轉譯代號說明表 31 表3-3資料編碼說明表 32 表4-1教學資源表 45 表4-2火炎山戶外教學目標表 59 圖 次 圖3-1研究流程圖 26 圖4-1教學資源圖 45 附圖1火炎山自然保留區示意圖 120 附圖2火炎山地形圖 121

    壹、 中文部份
    王佩蓮(民84) 各級學校環境教育的內容與教學法。教育資料集刊(20):113-145。
    王順美、陳明慧(民82) 垃圾分類教學活動。台北市︰師大環境教育中心。
    王鑫(民76) 火炎山自然保留區生態報告。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王鑫(民86) 臺灣的地形景觀。台北市: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民89)。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策略綱領。台北市:行政院。
    李崑山(民85) 自然保育錄影帶教學活動設計苗栗三義火炎山自然保留區。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中心。
    林俊錄(民78) 航測遙測技術於生態資源保育之研究--火炎山自然保留區植群變遷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儒,呂建政(民88) 戶外教學。譯自Donald R.Hammerman&Willian M. Hammerman&Elizabeth L.Hammerman著。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徐乾坤(民90) 國小學童「岩石與礦物」概念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文山(民86) 岩石入門。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永福、沈競辰、陳明義(民80) 苗栗三義火炎山自然保留區動物調查報告。台北市:台灣省林務局。
    教育部(民92)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六大議題。台北市:教育部。
    張春興(民83) 教育心理學。台北市: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游木村(民91) 台北市國小五年級地層及岩石分類概念適切性的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堃生(民88) 應用數位航測技術於三義火炎山地形變遷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瑞琴(民92) 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楊冠政(民87) 環境教育。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鄭村益(民81) 三義火炎山自然保留區崩塌地變遷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鄭順丸(民91) 桃園縣石門山植物資源調查及其在鄉土環境戶外教學活動之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進來、陳明義、呂金誠、沈競辰、李寶華(民79) 火炎山自然保留區植物調查報告 (一)。台北市:台灣省林務局。
    蔡進來、陳明義、呂金誠、沈競辰、李寶華(民82) 三義火炎山自然保留區植物調查報告 (二)。台北市:台灣省林務局。
    鍾聖校(民91) 自然與科技課程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謝佳玲(民90) 台東縣特殊教學資源調查與應用—以卑南礫岩與利吉惡地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科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貳、英文部份
    Blosser, P. E.(1987a) Science misconceptions research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teaching of science to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Retrieved fro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82776.
    Blosser, P. E.(1987b)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science oncepts: Some findings from misconceptions research. Retrieved from: ERIC Document No. ED286757
    Brickhouse, N. W.(1998) The teaching of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in secondary classrooms: case studies of teachers, personal theor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11(4), 437-449.
    Briscoe, C.(1991) The dynamic interactions among beliefs, role metaphors, and teaching practices: a case study of teacher change. Science Education, 75(2), 185-199.
    Donaldson, G. E. & Donaldson, L. E.(1958) Outdoor education, a definition. The Journal of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 29(3), 17.
    Engleson, D.C.(1985) A guide to curriculum planning in environmental L education. Wisconsin: Departm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
    Ford, P. M.(1981)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outdoor/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w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Ford, E. M.(1986) Outdoor education: Definition and Philosophy. Retrieved from: ERIC No.: ED.267941.
    Wilke, R. J., Peyton, R..B.& Hungerford, H.R.(1987) Strategies for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eries. 25.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