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南部從閩籍漢人移民拓墾以來,民間信仰的廟會節慶一直是各地重要的儀式活動,其中相較於其他文武藝陣,八家將是一種性質較為特殊的儀式展演。八家將一方面指渉這個表演的角色本身,另一方面扮演這些角色的演員,也是該儀式表演得以進一步具體化,並展開詮釋空間的關鍵。因此八家將的角色與演員之間所開展的動態往來關係,構成了臺灣民間信仰的儺相關儀式中,屬於嘉義地方特有的嘉義地方儺。本研究研究者以介於局外人與局內人的身份,進行此次論文的研究資料收集與參與觀察,不僅會交代八家將儀式表演從角色到演員、演員到角色,以及兩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表演性質,更重要的是,透過將八家將放在主神五府千歲代天巡狩的儀式脈絡下,探討其作為一種軍事武力的儀式表演,所展現出的暴力內涵。而這種儀式暴力形式的內涵,是人類學界關於犧牲儀式中暴力行為探究的兩個典範:涂爾幹與 Robertson Smith 雙方都忽略,但卻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暴力形式。
王必成
1980 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石光偉、劉厚生
1992 滿族薩滿跳神研究。吉林省:吉林文史出版社。
石萬壽
1996 府城元和宮全台白龍庵簡介。
向陽
1985 土地的歌。臺北市:自立晚報社。
曲六乙、錢茀
2003 中國儺文化通論。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呂江銘
2002 家將:嘉義地區重要傳系之調查與分析。
臺北市 : 綠色旅行文教基金會。
2008 臺灣家將臉譜藝術:八家將卷。臺北縣:石渠出版社。
宋怡明
2006 明清福建五帝信仰資料彙編。香港: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
阮昌銳
1990 中國民間宗教之研究。臺北市:臺灣省立博物館出版部。
何平立
2003 巡狩與封禪:封建政治的文化軌跡。濟南市:齊魯書社。
林美容
1993 創造臺灣新文化。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林國平
1996 閩臺民間信仰源流。臺北市:幼師文化事業。
林茂賢
2006 歌仔戲:表演型態研究。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林志浩
2003 嘉義慈濟宮志。嘉義市:慈濟宮管理委員會。
林富士
2001 疾病終結者:中國早期的道教醫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李宗益
2002 將源:論官將首。新北市新莊區:永豐厝事業有限公司。
李豐楙
1994 行瘟與送瘟:道教與民眾瘟疫觀的交流與分歧。刊於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漢學研究中心主編,上冊,頁377-422。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
1998 東港迎王:東港東隆宮丁丑正科平安祭典。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2007 巡狩:一種禮儀實踐的宣示儀式。花蓮市:花蓮勝安宮委員會。
李安泰
2010 孫子兵法:李安泰編。雲南省:雲南教育出版社。
涂順從
1994 南瀛古廟誌。臺南縣:臺南縣文化局。
黃有興
1988 澎湖的法師與乩童。臺灣文獻38(3):133-157。
黃文博
1994 南瀛刈香誌。臺南縣:臺南縣文化局。
吳騰達
1994 臺灣的王爺信仰,刊於臺灣廟宇文化大系(肆)五府王爺卷,魏淑貞
主編,頁6-29。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唐茂福(主任委員)
府城元和宮全台白龍庵簡介。臺南市:元和宮管理委員會。
郭 凈
1993 儺:驅鬼、逐疫、酬神。香港:三聯書店。
郭麗娟
2011 臺灣的廟會工藝與戲劇。臺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張 珣
2009 媽祖•信仰的追尋。臺北市:博楊文化事業出版。
張在義
1993 張衡詩文,張在義譯注。臺北巿:錦繡出版社。
楊啟孝
1993 中國儺戲儺文化資料匯編。臺北巿:施合鄭基金會。
連 橫
1985[1977] 臺灣通史。臺北市:幼獅文化事業。
葉明生
2009 宗教與戲劇研究叢稿。臺北市:國家出版社。
康 豹
2006 染血的山谷:日治時期的噍吧哖事件。臺北市:三民發行。
劉枝萬
1984 中國民間信仰論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劉還月
1994a 臺灣民間信仰小百科:靈媒卷。臺北市:吳氏圖書公司。
1994b 臺灣民間信仰小百科:迎神卷。臺北市:吳氏圖書公司。
蔣嘯琴
1988 大儺考:起源及其舞蹈演變之研究。臺北市:蘭亭書店。
鄭孝耀
2001[1965] 福州的迎神。文史資料選編第二卷:社會民情編,頁 219-230。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
顏尚文
2002 嘉義市志:卷十宗教禮俗志。嘉義市:嘉義市政府。
2003 嘉義市木材業口述歷史。嘉義市:嘉義市政府。
Bowie, Fiona 鮑伊
2004 [2000] 宗教人類學導論,金澤、何其敏譯。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Boretz, Avron A.
1995 Martial Gods and Magic Swords: Identity, Myth, and Violence in 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29:93-110.
1996 Martial gods and magic swords : the ritual production of manhood in Taiwanese popular religion. Ph.D. thesis.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Cornell University.
2011 Gods, Ghosts, and Gangsters.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Doolittle, Rev. Justus
1868 Social life of the Chinese: A Dguerreotype of Daily Life in China. London, : S. Low, Son, and Marston.
Durkheim, Emile 涂爾幹
1992[1912]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芮傳明、趙學元譯。臺北市:桂冠圖。
Eliade, Mircea
1987 The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 New York : Macmillan.
Hubert, Henri, and Marcel Mauss
1898[1964] Sacrifice: Its Nature and Function. W. D. Halls, tra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Jones, Robert Alun
1981 Robertson Smith, Durkheim, and Sacrifice: An Historical Context for The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Religious Life.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the Behavior Science 17(2):184 205.
Kakar, Sudhir
1996 The Colors of Violence: Cultural Identities, Religion, and Conflict.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arkin, David
1986 Violence and will in The anthropology of violence. New York, NY, USA : Blackwell
Peteet, Julie
1994 Male Gender and Ritual of Resistance in Palestinian “Intifada”: A Cultural Politics of Violence. American Ethnologist 21(1): 31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