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彭美蓮 |
---|---|
論文名稱: |
國民小學家長對「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方案」政策認知、政策態度與政策滿意度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olicy recognition, policy attitudes and policy satisfaction toward「promoting students' swimming capability progr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parents |
指導教授: | 許建民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2 |
中文關鍵詞: | 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方案 、游泳教學 、政策認知 、政策態度 、政策滿意度 |
外文關鍵詞: | promoting students' swimming capability program, swimming teaching, policy recognition, policy attitudes, policy satisfac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5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苗栗縣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對「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方案」之政策認知、政策態度與政策滿意度的情形,同時探討政策認知、政策態度與政策滿意度三者間之關係。採用分層比例叢集抽樣方式,選取苗栗縣境內62所於98年參與游泳教學計畫之公私立國民小學4-6年級的學生家長進行調查,總計發出600份問卷,回收537份,有效問卷487份。調查工具包含政策認知、政策態度和政策滿意度等三個量表。研究結果發現:
一、政策認知部分
政策認知各分量表平均數依序為效益認知、內涵認知、憂慮認知,顯示國小學生家長對「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方案」所帶來的益處高於對此政策的清楚程度及擔心的部份。整體而言,國小學生家長對「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方案」的政策認知是偏向正向的。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生家長在「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方案」政策認知的效益認知、內涵認知和憂慮認知三個分量表上,僅在內涵認知的差異達顯著水準。而不同年齡、游泳習慣和家庭社經地位的國小學生家長在「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方案」政策認知的效益認知、內涵認知和憂慮認知三個分量表的得分差異均未達顯著水準。
二、政策態度部分
國小學生家長在整體政策態度平均值為4.22,表示國小學生家長對「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方案」的政策態度偏向正向。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生家長在「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方案」政策態度量表的差異達顯著水準。而不同年齡、游泳習慣和家庭社經地位的國小學生家長在「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方案」政策態度量表的差異均未達顯著水準。
三、政策滿意度部分
國小學生家長在整體政策滿意度平均值為3.75,表示國小學生家長對「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方案」的政策滿意度偏向正向。不同性別、年齡、游泳習慣和家庭社經地位的國小學生家長在「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方案」政策滿意度量表的差異均未達顯著水準。
四、政策認知、政策態度對政策滿意度的預測效果
政策認知、政策態度和政策滿意度之間具有中度相關存在。在政策認知的三個分量表中,僅內涵認知能夠有效的預測政策滿意度。政策態度能夠有效的預測政策滿意度;而內涵認知和政策態度均能夠有效的預測政策滿意度,其中政策內涵認知的影響力是大於政策態度的。
根據上述之研究發現,本研究提供政府、教育行政機關作為今後擬定推動與改進措施之參考;另也依據國小學生家長對「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方案」之意見,統合整理提出重要性之建議。最後,本研究亦針對未來研究可行性方向提出探討與說明。
關鍵詞: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方案、游泳教學、政策認知、政策態度、政策滿意度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policy recognition, policy attitudes and policy satisfaction of “promoting students' swimming capability progr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parents, and probed into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olicy recognition, policy attitudes, and policy satisfaction at the same tim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adopted, choosing parents whose 4-6th grade children are among the 62 elementary schools that participated in the 1998 swimming teaching plan in Miaoli county. Totally, 600 questionnaires were sended, 537 were retrieved, and 487 were valid. Investigating tools were three scales, including policy recognition, policy attitudes and policy satisfact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
I. policy recognition
The average values of each scale were benefit cognition, connotation cognition, and anxious cognition in order, demonstrating the benefit cognition of elementary students’ parents in regard of “promoting students' swimming capability program” was higher than the connotation as well as anxious cognition. Generally speaking, the elementary students’ parents’ policy cognition of “promoting students' swimming capability program” was positive. Only the score of parents of different gender for connotation cognition reach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omoting students' swimming capability program” but those of benefit cognition and anxious cognition were not. And all the scores of parents of different age, swimming habits, as well as socioeconomic status for the benefit cognition, connotation cognition and the anxious cognition in “promoting students' swimming capability program” did not reache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I. policy attitudes
The mean value of elementary students’ parents for the overall policy attitudes was 4.22, indicating that the parents’ policy attitudes were positive on “promoting students' swimming capability program”. The scores of parents of different gender for the policy attitudes in “promoting students' swimming capability program” reache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all the scores of parents of different age, swimming habits, as well as socioeconomic status for the policy attitudes in “promoting students' swimming capability program” did not reache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II. policy satisfaction
The mean value of elementary students’ parents for the overall policy satisfaction was 3.75, indicating that the parents’ policy satisfaction were positive on “promoting students' swimming capability program”. All the scores of parents of different gender, age, swimming habits, as well as socioeconomic status for the policy satisfaction in “promoting students' swimming capability program” did not reache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V. prediction results of satisfaction from policy recognition and policy attitudes
There were modest relationships among policy recognition, policy attitudes, and policy satisfaction. Among the three scales of policy recognition, only the connotation cognition could effectively predict policy satisfaction. Policy attitudes could effectively predict policy satisfaction, and connotation cognition as well as policy attitudes could both predict policy satisfaction effectively, while the influence of the policy connotation cognitive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policy attitudes.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described above, this study proposed the governmen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and improving measures in the future. Also, according to the opinion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arents for “promoting students' swimming capability program”, this study generated some important suggestions. At last, this study also proposed probing and discoursing for likely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e future.
Keyword: promoting students' swimming capability program, swimming teaching, policy recognition, policy attitudes, and policy satisfaction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方(2006)。支持家庭福利政策之影響因素。社區發展季刊,114期,18-29頁。
內政部消防署(2009):內政部消防署防災知識網--戶外水上安全活動。2009年8月12日。資料引自:http://www.nfa.gov.tw/nfa_k/Show.aspx?MID=375&UID=376&PID=372
朱志宏、丘昌泰(1995)。政策規劃。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池文海、王慈穗(2005)。臺北市民眾對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防疫措施認知之探討。顧客滿意學刊,1卷1期,85-116頁。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05)。職業分類資訊查詢系統。資料引自:http://www3.evta.gov.tw/odict/srch.htm。
宋孟文、高俊雄(2009)。學生溺水事件發生場域與活動類型分析。學校體育,112期,25-29頁。
宋晨寧(2007)。社區主事者對推動植樹綠美化政策認知、態度、參與之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嘉義大學農學院林業暨自然資源研究所。
李昱叡、李心信(2010)。教育部「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檢測合格率及 游泳池新改建行動方案」推動策略與預期效益。學校體育,116期,41-46頁。
吳定(2003)。公共政策。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吳怡瑄(2002)。主題統整教學、教室氣氛、年級及父母社經地位與國小學童科技創造力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吳宗駿(2007)。青少年福利政策之再思--以國中生使用網路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縣,玄奘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研究所。
吳錦源(2004)。九二一震災組合屋政策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市,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
吳志鵬、詹志偉、康健煜、鄭紹興、劉俊麟(2002)。機車退出騎樓,人行道政策滿意度研究--以世新大學為例。2002年5月1日。資料引自:http://cc.shu.edu.tw/~ppm/dissertation_a.html
何邦栓(2006)。桃園縣國民小學無游泳池學校推動學生游泳能力阻礙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研究所。
巫昌陽、高俊雄(2009)。學生水域運動風險管理。學校體育,112期,14-24頁。
邱皓政(2007)。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五南圖書。
林水波、張世賢(1991)。公共政策。臺北:五南圖書。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林春鳯、鍾惠卿、蔡佳儒、林靜儀、陳明秀、李伊涵(2004)。高雄市政府合署大樓內公務人員對觀光局實施國民旅遊卡政策認知及使用後滿意度之探討。屏東技術學院學報,7期,317-347頁。
林明吟(2005)。台北縣家長對我國幼兒教育券政策實施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
林玲珠(2003)。教育部提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畫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林欣沛、鄭時宜(2002)。環境倫理與環境政策態度相關之研究--以樹德科技大學為例。樹德科技大學學報,4卷1期,51-62頁。
林慧芳(2000)。民眾對航空噪音補助政策滿意度影響因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
林璟淑、廖彥琦(2003)護理人員對運用個人數位助理(PDA)於護理作業之態度與滿意度調查,新臺北護理期刊,5卷2期,3-12頁。
林俊昇、黃文琪(2004)。糧食安全及環境保育認知對農業政策選擇之整合性分析。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學報,6期,381-402頁。
苗栗縣政府新聞(2004)。苗栗縣政府新聞稿。2004年5月11日。資料引自:http://www.miaoli.gov.tw/files/92%BE%C7%A6~%AB%D7%B0%EA%A4%A4%A4p%B4%E5%AAa%AF%E0%A4O%C0%CB%B4%FA%B7s%BBD%BDZ.doc
苗栗縣政府新聞(2009)。縣長勘查大湖游泳池用地應允協助興建。2009年7月8日。資料引自:http://www.miaoli.gov.tw/index/news/news1_01.asp?
房振昆(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家長、學生對游泳教育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
洪照熙(2007)。臺南市高中職學校教師、學生、家長游泳運動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
侯錦雄、姚靜婉(1997)。市民休閒生活態度與公園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0卷3期,1-17頁。
桑鴻文(2002)。臺北市垃圾專用袋政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翁興利、施能傑、官有垣、鄭麗嬌(1999)。公共政策。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高孔廉(1991)。政策與計畫評估。政策分析與行政計畫研討會論文集,125-148頁。
高俊雄、林禎喬(2008)。94~98年教育部“推動學生游泳能力方案”執行策略與成果評估。運動管理,12期,3-14頁。
許文壽(2005)。公務人員持用國民旅遊卡」政策成效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縣,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研究所。
許旻棋、許富淑(2007)。推動學生游泳能力對水域活動安全影響之研析。大專體育,89期,112-118頁。
陳中信(2006)。游泳教學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以台中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班。
陳良輝(2006)。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家長、學生游泳運動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
陳漢志(2001)。苗栗縣國民小學運動場地設備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陳祖強(2003)。員工對高雄港拖船業務民營化政策認知與承接意願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陳青浩、劉維倫、林承學、黃怡菁、鄭家堯、隋安莉(2007)。台南縣民眾對行動醫院的認知與滿意度之探討。嘉南學報人文類,33期,472-484頁。
陳孟絹(2005)。民眾對健康社區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縣,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
陳振明(2004)。政策科學--公共政策分析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陳冠錦(2002)。從『提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畫』至落實學校游泳教學的具體措施。中華體育季刊,16卷1期,129-136頁。
陳武聰(2003)。屏東縣國民小學實施游泳教學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縣,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陳秀華(2004)。台北市國小學生游泳能力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
陳麗珠、龔玉齡、張瀝分、范晉嘉(2008)。從事高齡產業人員對高齡者福利措施滿意度之研究。嘉南學報,34期,689-697頁。
張少熙(2004)。學校運動團隊及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台北市。
張華葆(1994)。社會心理學。臺北:三民書局。
張春興、楊國樞(1992)。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郭生玉(1991)。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市: 精華書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2009)。學校體育統計年報學生運動參與調查。學校體育,113期,35-40頁。
教育部(2005)。確立海洋臺灣的推動體系-推動學生游泳能力方案。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教育部(2010a)。「泳起來專案計畫」。2010年2月8日。資料引自:http://www.edu.tw/bulletin_list.aspx?pages=2
教育部電子報(2010b):「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檢測合格率及游泳池新改建行動方案」各界關心議題問與答。2010年2月6日。資料引自:http://www.edu.tw/bulletin_list.aspx?pages=2
教育部(2010c)。98年度地方教育事務統合視導報告。2010年4月29日。資料引自: http://www.edu.tw/bulletin.aspx?populace_sn=2&bulletin_sn=6309
曾清芬(2008)。臺北市內湖區國小家長休閒運動認知與休閒運動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
游錫霖(2008)。學校結合校外泳池實施游泳教學--以桃園縣仁善國民小學為例。2008年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報學術研討會,29-33頁。
葉聰信(2006)。學校辦理校外游泳教學活動現況及風險之研究--以臺中縣未設泳池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市,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楊宗文(2001)。體育政策評估的理念。中華體育季刊,15卷1期,9-17頁。
楊靜芳、賴其勛、林靖(2002)。員工對營化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中國石油公司為例。大葉學報,11卷2期,7-15頁。
黃俊英(2000)。多變量分析(第七版)。臺北市: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會(2008)。「教育部97年提升學生游泳能力121計畫」期末報告,未出版。
鄭勵君、林正隆、邱金松(2007)。高雄市國民小學推動游泳政策成效之研究。體育學報,40卷4期,105-114頁。
劉滌昭(1994)。顧客滿意度測量手法。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聯合新聞網(2009a):中小學游泳能力加入自救救生。2009年5月22日。資料引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3&f_SUB_ID=104&f_ART_ID=195513
聯合新聞網(2009b):戲水防溺,消防局設救生站。2009年6月10日。資料引自:http://www.udn.com/2009/6/10/NEWS/DOMESTIC/DOM3/4953420.shtml
賴榮光(2008)。新竹市國民小學家長滿意度評估以游泳教學方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
蘇武龍(2000)。住院服務品質與病患滿意度之探討--以成大、奇美醫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工管研究所。
蕭芳華(1999)。幼兒教育券政策分析之研究。中國行政評論,9卷1期,135-176。
戴仁傑(2003)。原住民對教育政策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投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羅玉鎔(2008)。家長對學校營養午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士林區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
二、英文部份
Brinkerhoff, D.W., & B. L. Crosby. (2002) Managing Policy Reform: Concepts and Tools for Decision-makers in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ing Countries. Kumarian Press, Inc.
Belsley, D. A. (1991). Conditioning diagnostics: Collinearity and weak data in regression. New York: John wiley.
Belsley, D. A., Kuh, E., & Welsch, R. E. (1980). Regression diagnostics: Identifying influential data and sources of collinearity. New York: John wiley.
Coffman, S. P. (1991). Parental education for drowning prevention. Journal of pediatric healthcare. 5, 141-146.
Dunn, W. N. (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Guba, E. G., & Lincoln, Y.S.(1989). 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Hyman, H. H., & Chareles, R. W. (1979). Education’s Lasting Influence on Valu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Kotler, W. J. (2000). Marketing management.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
Kemp, A., & Silbert, J. R. (1992). Drowning and near drowning of children in the United Kingdom: lessons for prevention.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04, 1143-1146.
Mark, M. M., Henry, G. T., & Julnes, G. (2000). Evaluation: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Guiding, and Improving Policies and Programs.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Patetta, M. J., & Biddinger, P. W. (1988). Characteristics of drowning deaths in North Carolina. Public Health Reports, 103(4), 406-411.
Robinson, R.V., & Wendell, B. (1978). Equality, Success, and Social Justice in Eng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3, 125-43.
Reitz, H. J. (1981).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Richard D. Irwin, Inc., Homewood, Illinois.
Rossi, P. & Freeman, H. (1994). Evalu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centice-Hall.
Rossi, P. H. (Ed.). (1982). Standards for Evaluati Practi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Weber, A. L. (1991).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ollege.
Warneke, C. L., & Cooper, S. P. (1994). Child and adolescent drownings in Harris County, Texas, 1983 through 1990.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84, 593-598.
Wintemute, G. J. (1990). Childhood drowning and near-drow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Journal of Diseases of Children, 144, 663-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