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呂子豪
Lu, Tzu-Hao
論文名稱: 大學導生生涯輔導課程方案發展與建構初探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areer Guidance Project for College Student Mentoring Course
指導教授: 許育光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大學生大學學生事務大學導師生涯發展團體輔導導生輔導
外文關鍵詞: College student, College student affair, College mentor, Career development, Group guidance, Mentoring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研究者發現現今大學院校之學生普遍會遇到生涯發展上議題,並且,大學院校的導師以及相關心理輔導人員對於學生在生涯上的輔導也未擁有一套系統性的輔導課程方案,因此希望探討建構一可茲大學學生導師以及相關輔導人員進行生涯輔導之課程方案之可能性,期望能促進大學學生的生涯發展。本研究旨在發展一導生生涯輔導課程方案,並探討大學生參與此生涯輔導課程對生涯發展的成效。本研究採取準實驗單一組前後測設計,以九名大學生為對象,運用「生涯自我效能量表」工具測量此課程之成效,另外,根據回饋資料,分析成員個人收穫與反思;在成員參與經驗與方案回饋的部分,根據回饋資料、歷程檔案紀錄、課程反思日誌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在生涯自我效能部份,「目標選擇」、「自我評估」、「解決問題」以及「做出計劃」有達到顯著水準,「蒐集資訊」未達顯著,「全量表」有達到顯著水準;在個人收穫與反思中,對於生涯方面的想法有更多的反思,從一連串的探索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更肯定自己的能力和條件,增加自己在生涯上的實踐度,以及透過分享,成員得到人際上的回饋和共鳴,並使自己的情緒得到紓解,也透過聆聽他人的故事有更多的反思和體悟,另外針對某些課程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評價。在參與經驗與方案回饋的部分發現,成員在生涯上有更多的探索和思考。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建議,以提供實務工作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career development issues were found as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rns of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it was lack of a systematic guidance project of career guidance which could be adopted by the college mentor and counselor.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ed to conduct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areer guidance project and explore how it assisted the college students on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was developed the career guidance project for college student mentoring group, and explored how the career guidance project will help college students in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This study adopted quasi-experimental pretest-posttest design, with nine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subjects. “Career Self-Efficacy Scale” was employed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career guidance project. The members’ participating experience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members’ feedback, progress files, and their reflection journ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career self-efficacy was significanctly improved. In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s, the participants had more reflexive thoughts about themselves, and got feedback through sharing the thoughts with other members, and provided some advice for this career guidance project. The members’ participating experiences showed that they had more exploration for their career.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actice, instruction and supervision were discussed an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es and future studies.

    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v 表次 vi 圖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議題 5 第三節 名詞詮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大學學生的生涯發展 7 第二節 大學院校之導師及其教育訓練之意涵 13 第三節 團體輔導於生涯課程之應用 15 第四節 輔導課程於大學學務生涯輔導工作之應用理念 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1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取向 21 第二節 前導研究團體設計 24 第三節 正式研究課程 28 第四節 研究參與者 33 第五節 研究工具 34 第六節 研究程序 35 第七節 資料分析 3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9 第一節 大學生參與生涯輔導課程之成效 39 第二節 大學生參與生涯輔導課程之參與經驗與方案回饋探討……………..45 第三節 綜合討論 6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7 第一節 結論 67 第二節 研究與實務反思 68 第三節 建議 69 參考文獻 72 中文部分 72 英文部分 74 附錄 75 附錄一:前導研究團體方案大綱 75 附錄二:課程整體回饋表 78 附錄三:課程成員知後同意書 87 附錄四:課程紀錄與反思日誌 88 附錄五:量表同意書 89 附錄六:正式研究課程方案:生涯探索與規劃課程「築夢踏實」 90 (含導師手冊、學生手冊) 9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田秀蘭(2003)。社會認知生涯理論之興趣模式驗證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4(2),247 -266。
    行政院主計處(2011)。臺灣地區歷年教育程度別失業人數。取自http://win.dgbas.gov.tw/ dgbas04/bc4/manpower/year/year_t1-t22.asp?table=19&ym=1&yearb=100&yeare=100
    朱玉葉(2002)。我國大專校院推展導師制度可行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朱慧萍、饒夢霞(2000)。大學轉變科系學生生涯決定歷程。教育心理學報,32(1),41-66。
    宋湘玲、林幸台、鄭熙彥、謝麗紅(2004)。學校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施。彰化市:品高圖書。
    宋曜廷、田秀蘭、鄭育文(2012)。國中與高中職階段生涯測驗使用現況之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3(4),875-898。
    吳芝儀(2000)。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秀碧(2005)。諮商團體領導原理的建構:螺旋式領導方法。中華輔導學報,17,1-32。
    李雅玲、蔡淑芬、沈孟樺、張媚(2006)。大學部護理系學生對導師的期待—導師於護理教育中的角色與功能。醫學教育,10,291-300。
    金樹人(2011)。生涯諮商與輔導(重修版)。台北市:東華書局。
    林家興(2006)。大學諮商輔導工作實務。台北市:心理。
    林清文(2000)。大學生生涯發展與規畫手冊。台北市:心理。
    林鑫琪、陳瑞玲(2005)。中華大學導師制之研究。教育暨外國語文學報,1,19-41。
    紀雅惠(2005)。大學生涯輔導團體的實施。諮商與輔導,299,20-23。
    袁志晃(2002)。生涯未定大學生生涯發展阻力因素之探討。彰化師大輔導學報,23,109-130。
    袁志晃(2005)。制握控傾向大學生的生涯發展阻力因素與個人生涯決策行為之關係探討。智慧科技與應用統計學報,3(1),133-158。
    俢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楊旻鑫、彭瑞祥(譯)(2010)。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第八版)(原作者G. Corey)。台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原著出版年:2009)
    教育部(1998)。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2015)。推動大專校院生涯輔導工作計劃。取自http://www.yda.gov.tw/Content/Messagess/contents.aspx?SiteID=563426067575657313&MmmID=563620306773062301
    許育光(2013)。團體諮商與心理治療:多元場域應用實務。台北市:五南。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陳致中(2012)。大學導師待落實 別再只有吃飯。取自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209180015-1.aspx
    陳聰明(2007)。大專院校導師工作之研究-以明新科技大學為例。明新學報,33,169-194。
    黃慧森、廖鳳池(2008)。高中生共許生涯願景的故事:敘事取向生涯探索團體之研究。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18,55-88。
    黃瑛琪、連廷嘉、鄭承昌(2006)。生涯輔導課程方案對高三學生生涯自我效能及生涯定向之效果研究。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14,36-63。
    黃政昌(2007)。大學導師輔導工作實務。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楊智馨、林世華(1998)。大學生生涯發展狀況與自我認定狀態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30(2),1-16。
    鄭時宜、黃婉雯(2011)。如何利用生涯歷程檔案強化導師輔導效能提升學生就業力與學習成效。評鑑雙月刊,33,33-36。
    歐宗明(2008)。Teaching與Coaching概念內涵比較。臺南大學體育學報,3,1-20。
    鍾思嘉(2008)。大學生的生涯諮商手冊。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蕭景容、徐巧玲(2011)。生涯未確定當事人對敘事取向生涯諮商之經驗內涵分析。教育心理學報,42(3),445-465。
    簡君倫(2010)。大學生性格類型、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關永馨、齊隆鯤(2006)。大學生生涯成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中部某大學為例。教育科學期刊 ,6(2),91-107。
    蘇以青(2004)。大學生班級輔導的課題-護理系的導師經驗。諮商與輔導,217,12-14。

    英文部分
    Bullock-Yowell, E., Peterson, G. W., Reardon, R. C., Leierer, S. J., & Reed, C. A. (2011). Relationships among career and life stress, negative career thoughts, and career decision State: a 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erspective.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59(4), 302-314.
    Borges, N. J., Richard, G. V., & Duffy, R. D. (2007). Career maturity of students in accelerated versus traditional programs.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56(2), 171-176.
    Corey, G. (2009/2010).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7th ed.). Belmont,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Fuqua, D. R., & Hartman, B. W. (1983).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reer indecision.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62, 27-29.
    Grier-Reed, T. L., & Skaar, N. R. (2010). An outcome study of career decision self-efficacy and indecision in an undergraduate constructivist career course.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59(1), 42-53.
    Hazel, E. R. (1976). Group counseling for occupational choic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54(8), 437-438.
    Rehfuss, M. C., Cosio, S., & Corso, J. D. (2011). Counselors' perspectives on using the career style interview with clients.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59(3), 208-218.
    Sangganjanavanich, V. F., & Magnuson, S. (2011). Using sand trays and miniature figures to facilitate career decision making.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59, 264-273.
    Super, D. E. (1980). A life-span, life 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 16, 282-298.
    Turner, S. L., Conkel, J., Starkey, M. T., & Landgraf, R. (2010). Relationships among middle-school adolescents' vocational skills, motivational approaches, and interests.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59(2), 154-168.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