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何曉薇 Hoe, Sheau-Wei |
---|---|
論文名稱: |
晚清紳商紹興徐友蘭出版事業研究 The Publishing Business of Xu Youlan from Shaoxing: A Study on a Gentry-Merchant in Late Qing Dynasty |
指導教授: |
馬孟晶
Ma, Meng-Ching |
口試委員: |
李卓穎
Li, Cho-Ying 許媛婷 Hsu, Yuan-T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文社會學院 - 歷史研究所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27 |
中文關鍵詞: | 徐友蘭(1842-1905) 、上海機器印書局 、墨潤堂 、《紹興先正遺書》 、紹興出版 |
外文關鍵詞: | Xu Youlan (1842-1905), Shanghai Mechanical Printing House, Moruntang, Shaoxing Xianzheng Yishu, the publishing in Shaoxing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探討接受傳統中式教育的晚清紳商徐友蘭(1842-1905)兼具中西技術與內容之出版事業,以其於出版事業之涉歷、耕耘與成果爲討論中心,而報章資料、方志年譜、傳記日記、文人記述、書目文獻、圖書館館藏著錄和實體庋藏等材料,則爲具體理解此一面向提供了方便之門。
紹興徐友蘭在舊教育底下成長,深受浙江傳統藏書文化熏染,復透過參與慈善事業建立起士紳地位,作爲紹興代表而與外界(特別是滬上)官商有所接觸,應從中獲得不少西方新知。經由梳理創設於光緒二年(1876)的上海機器印書局之發展歷程,可知其變遷與徐友蘭之生命歷程、經營之其他出版機構或有相涉,而其出版書目亦多數見載於徐氏自編刻書目中,職是,本文推測:徐友蘭既負掌家之責,或亦爲求牟利而創辦機器印書局,遂既參與了西式印刷法在華發展歷程,也可能動搖了「光緒七年以後出現的拜石山房和同文書局是光緒初年華商涉足西式出版之代表」的普遍認知。否則,在光緒四年(1878)接手,將上海機器印書局重整爲浙紹機器印書局,亦爲其步入出版界之契機。若果如此,徐友蘭最遲在光緒五年已將西式印刷術帶入紹興,早於一般認爲的王世裕在光緒二十九年(1903)創辦紹興印刷局。
隨後,徐友蘭在「融經館」、「八杉齋」、「鑄學齋」、「述史樓」等藏書樓進行編刊活動,出版傳統中學書籍,其中既有符合市場需求的巾箱本科考用書、小說戲曲,也有彰顯文人思舊情懷的先輩遺著叢書。《融經館叢書》是徐友蘭親自輯刊的巾箱本小學著作合集,宜於擧子閱讀典籍時查詢疑義,其內容與裝幀俱佳,一時風靡。堪稱徐氏出版代表作、匯總紹興文獻的《紹興先正遺書》,則始於徐友蘭,成於鄉賢耆老與嫡子維則之助,映射出是時學術生態與觀點。另外,徐友蘭出版單位中最負盛名、活動時期最久、兼行銷售的「墨潤堂」,自光緒中期開始也由維則掌管,對西學新知顯示出更開放、歡迎的態度。墨潤堂以一綜合融會的商業書坊的姿態,兼採中西印刷方法,既在光緒初年出版了星象命理之書,也在維新運動期間出版了作爲教科書之用的西學書籍,同時更銷售代理西學新書,爲蔡元培、魯迅、周作人、蔣夢麟、陳橋驛等後人,帶來深刻影響。
總之,徐友蘭身處的時局處境,參照、採納的西式出版技術和內容,及其經營態度,綜合促成其出版事業兼有中西並存、新古並蓄的特色。作爲擧子或商人,從事公益或出版,徐友蘭身份、事業的轉換、穿插,其中既有時局、家族的引導因素,也有個人志趣的驅使力量。故而,徐友蘭出版事業之研究,除可作爲晚清士紳各種類型之一的個案研究,對於此際紹興社會面貌亦有所揭櫫,同時更爲變局中的江南出版事業提供了具體可徵的實況訊息。
This thesis is a historical study of the publishing business that involved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techniques and texts by Xu Youlan (1842–1905), a gentry-manager who was brought up in a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newspapers, gazettes, chronicles, biographies, diaries, essays, bibliographies and library collections together contributed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Xu's publishing business.
Chapter one draws out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motif, main issues, literature review, working frame and methodology that are used in this thesis. Chapter two discovers the basis and background that allowed for the founding of Xu's publishing business. The growth of Xu’s family’s power and economic capacity, the managerial strategy practiced within the family, and the family’s social network were each factors that contributed to this background and to the beginning of Xu’s publishing business. Xu’s function as a leader of philanthropy in Shaoxing brought him connections with officer-merchants in Shanghai and might have inspired him to become involved in a Western-style mechanical publishing career in Shanghai by setting up the Shanghai Mechanical Publishing House (SMPH) in 1876.
Chapter three examines the earlier path of Xu’s publishing business, focusing on the techniques that were used in publishing and the texts published. In this examination, SMPH’s development journey is related to Xu’s life journey and that of his other publishing institutions; a significant similarity shown between two publishing sides’ printed title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further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Xu might have founded SMPH for profit and for the purpose of supporting his family. In addition to Western-style mechanical publishing, Xu also published various kinds of books, including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books for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popular literature that met market needs by using a traditional block-printing method.
Furthermore, chapter four presents a picture of Xu’s publishing business through other aspects. First, the investigation of Xu’s commercial bookstore, named ‘Moruntang’, demonstrates that his son, Weiz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stablishing Xu’s publishing career and in the transmission of Western knowledge within Shaoxing, too. Second, 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of Shaoxing Xianzheng Yishu—the collection of remarkable works from the past era by the people of Shaoxing—were the collective achievement of Xu, his son and the knowledgeable peoples of Shaoxing.
Thus, chapter five concludes by focusing on the phases of Xu Youlan’s publishing business, and an analysis of the resulting implications. Doubtless, the social context that Xu was exposed to, the Western mechanical techniques chosen and his flexible business philosophy contributed to his publishing business, which had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elements. From being an Imperial Examinee to a merchant, and from working in philanthropy to publishing, the conversion and interweaving of Xu's social identity and career were influenced by both social and family-induction factors and personal interest. Therefore, this study of Xu Youlan's publishing business provides one of the most exact and reliable pictures of publishing in Jiangnan during that fast-changing era, in addition to an image of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Shaoxing, and it also contributes to studies of the gentlemen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參考文獻暨網路資源
一 史料文獻
徐氏出版品、傳記等史料
《紹興先正遺書》初印本(甲集之一至之八),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
《紹興先正遺書》四集本,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藏。
《融經館叢書》,上海圖書館藏本(部分)、浙江圖書館藏本(部分)、「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ctext.org/zh)掃描本。
《鑄學齋叢書》,上海圖書館藏本(部分)、浙江圖書館藏本(部分)。
(漢)何休注,(唐)陸德明音義,《春秋公羊傳》十一卷,清光緒三十年(1904)浙
紹墨潤堂遵武昌局本石印本,浙江圖書館藏。
(明)倪元璐撰,《兒易內儀以》,清光緒十九年(1892)會稽徐氏鑄學齋待刻寫樣本,上海圖書館藏。
(明)倪元璐撰,《倪文正公說大戴禮》,清光緒十八年(1892)會稽徐氏鈔本,上海
圖書館藏。
(明)蕭良有纂輯,《龍文鞭影》二卷,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墨潤堂石印本,浙江圖書館藏。
(清)八杉齋主人編,《巧搭最新》,清光緒六年(1880)八杉齋刻本,蘇州大學圖書
館藏。
(清)王士雄撰,《四科簡效方》,清光緒十一年(1885)徐樹蘭刻本,浙江圖書館藏。
(清)朱镜江撰,《增廣繪像四香緣傳》,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墨潤堂石印發兌,
浙江圖書館藏。
(清)朱镜江撰,《四香緣》,光緒二十六年(1900)墨潤堂發兌,上海圖書館藏。
(清)吳乘權評注,《增批古文觀止》,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浙紹墨潤堂石印本,
上海圖書館藏。
(清)范寅輯,《新增考正俗言智燈難字》一卷,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墨潤堂石
印,浙江圖書館藏。
(清)胡豫、(清)沈光烈撰,《元代合參》三編,光緒二十七年(1901)墨潤堂石印
本,浙江圖書館藏。
(清)徐錫麟選編,《紹興府學堂癸卯甲辰年課藝》,清光緒二十八至三十年(1902-
1904)石印本,上海圖書館藏。
(清)徐樹蘭撰,《種煙葉法》,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北洋官報局石印本[與(美國)厄斯宅士藏撰,(清)陳壽彭譯,《淡芭菰栽制法》一卷合印爲一冊],浙江圖書館藏。
(清)徐樹蘭編,《古越藏書樓書目》二十卷卷首一卷,收入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古籍影印室輯,《明清以來公藏書目彙刊》(第一輯),第45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據清光緒三十年(1904)崇實書局石印本影印。
《古文觀止》,清光緒六年(1880)墨潤堂刻本,浙江圖書館藏。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清光緒五年(1879)八杉齋校、墨潤堂鉛印本,上海圖書館
藏。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民國八年(1919)上海掃葉山房石印八杉齋校本,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述史樓書目》,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徐道銧編,《東海堂浙江紹興棲鳧徐氏宗譜總譜》,不署出版地,2011;徐道長、徐道鈁等編,《東海堂浙江紹興棲鳧徐氏宗譜》,不署出版地,2008。(以上二譜合印。)
徐維則輯,徐滋霖校,《徐培之年譜》一卷,清末铅印本,浙江圖書館藏。
薛炳,〈徐友蘭傳〉,(民國)紹興縣修志委員會輯,《浙江省紹興縣志資料第一輯•
人物列傳》,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538號,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據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影印,第10冊,頁164a-164b。
薛炳,〈徐仲凡先生傳〉,佚名纂修,《紹興縣志採訪稿•人物列傳稿》,收入董光 和、齊希編,《中國稀見地方史料集成》,北京:學苑出版社,2010,據民國間稿本影印,第34冊,頁251-259。
薛炳,〈徐樹蘭傳〉,(民國)紹興縣修志委員會輯,《浙江省紹興縣志資料第一輯•
人物列傳》,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538號,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據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影印,第10冊,頁163b-164a。
紹興市第一中學110周年校慶籌委會編,《浙江省紹興市第一中學一百十周年校慶校友錄(1897-2007)》,紹興:紹興市第一中學,2007。(附:《浙江省立紹興中學五十週年紀念冊》,1947。)
趙任飛主編,《古越藏書樓研究資料集》,揚州:廣陵書社,2012。
-,〈徐樹蘭科舉家傳〉,收入來新夏主編,《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科舉人物家傳資料彙編》,第30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據清刻硃卷原件影印。
-,〈徐維則科舉家傳〉,收入來新夏主編,《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科舉人物家傳資料彙編》,第87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據清刻硃卷原件影印。
其他史料文獻
(周)管仲撰,黎翔鳳撰,梁運華整理,《管子校注》,收入《新編諸子集成》,北
京:中華書局,2004。
(三國•魏)阮籍撰,陳伯君校注,《阮籍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7。
(晉)范甯集解,(唐)楊士勛疏,《春秋穀梁注疏》,收入(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北京:中華書局,1980,據世界書局縮印阮刻本景印。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
(南朝•宋)劉義慶撰,徐震堮著,《世說新語校箋》,收入《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
書》,北京:中華書局,1984。
(北朝•後魏)酈道元注,(清末)楊守敬、熊會貞疏,段熙仲點校,陳橋驛復校,《水經注疏》,蘇州: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一百三十卷,北京:中華書局,1974。
(北宋)蘇轍撰,陳宏天、高秀芳校點,《蘇轍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
(南宋)文天祥,《文天祥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85年據1936年世界書局版影印。
(南宋)徐鈞,《史詠詩集》二卷,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第13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據宛委別藏清抄本影印。
(明)蕭良榦等修、(明)張元忭等纂,《紹興府志》五十卷,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520號,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據明萬曆十五年刊本景印。
(清)丁立中編,《先考松生府君年譜》四卷,收入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影印室輯,陳祖武先生選,《清人年譜系列》之三《晚清名儒年譜》,第10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據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影印。
(清)丁丙,《松夢寮文集》,收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詩文集彙編》,第72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據抄本影印。
(清)丁丙,《松夢寮詩稿》六卷,收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詩文集彙編》,第72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據清光緖二十五年刻本影印。
(清)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四十卷,收入中華書局編輯部編,《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九•清代卷,第三冊,北京:中華書局,2006,據光緒二十七年(1901)錢塘丁氏刻本影印。
(清)丁丙藏,(清)丁仁編,《八千卷樓書目》二十卷,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
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第9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據錢塘丁氏聚珍仿宋版影印。
(清)允祹等奉敕撰,《欽定大清會典》(乾隆朝)一百卷,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1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據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全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65。
(清)平步青,《安越堂外集》十卷,收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詩文集彙編》,第72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據民國十三年四有書局鉛印本影印。
(清)平步青,《樵隱昔寱》二十卷,收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詩文集彙編》,第72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據民國六年刻香雪醃叢書本影印。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清)沈叔埏,《頤綵堂文集》十六卷,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第145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據清嘉慶二十三年沈維鐈武昌刻本影印。
(清)杜受田等修,(清)英匯等纂,《欽定科場條例》六十卷首一卷,收入續修四
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第82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據南京圖書館藏清咸豐二年(1852)刻本影印。
(清)李慈銘,《越縵堂日記》,收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書》,揚州:廣陵書社,2004。
(清)吳慶坻撰,劉承幹校,張文其、劉德林點校,《蕉廊脞錄》,收入《清代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
(清)昆岡等修、劉啟端等撰,《欽定大清會典圖》二百七十卷,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第79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據清光緒石印本景印。
(清)周星譽、(清)周星詒著,劉薔整理,《鷗堂日記•窳櫎日記》,收入《近世學
人日記叢書》,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清)馬新貽,《馬端敏公奏議》八卷,收入《清末民初史料叢書》第43種,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據清光緒二十年閩浙督署校刊本景印。
(清)馬賡良,《鷗堂遺稿》詩文詞各一卷,收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詩文集彙編》,第72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據清光緒十五年刻本景印。
(清)胡道南,《愧廬文鈔》二卷,《愧廬詩鈔》一卷,附聯稿一卷,收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詩文集彙編》,第78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據民國三年鉛印本影印。
(清)俞樾,《春在堂襍文》四十三卷,收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詩文集彙編》,第685-68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據清光緒刻春在堂全書本景印。
(清)俞樾,《補自述詩》不分卷,收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詩文集彙編》,第68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據清光緒刻春在堂全書本景印。
(清)高宗(乾隆),《清高宗(乾隆)御製詩文全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據光緒五年版影印。
(清)孫慶增,《藏書記要》,收入(明)祁承[火業]等撰,《淡生堂藏書約(外八種)》,編入《中國歷代書目題跋叢書》第一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清)許葭村著、(清)龔未齋著,宋晶如注譯,《秋水軒尺牘•雪鴻軒尺牘》,上
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6。
(清)許葭村著,肖屏東校注,《秋水軒尺牘》,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三百三十二卷,北京:中華書局,1974。
(清)陸世儀,《陸桴亭思辨錄輯要》,收入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第61
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清)陳錦,《補勤詩存•勤餘文牘•補勤詩存續編•勤餘文牘續編》,收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詩文集彙編》,第68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據清光緖三年至十年刻橘蔭軒全集本影印。
(清)陳璚修,(清)王棻纂,(清)屈映光續修,(清)陸懋勳續纂,(清)齊耀珊重修,(清)吳慶坻重纂,《民國杭州府志》一百七十八卷、首八卷,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浙江府縣志輯》,第1-3冊,上海:上海書店,1993,據民國十一年(1922)鉛印本影印。
(清)陶濬宣,《入剡日記》,收入李德龍、俞冰主編,《歷代日記叢鈔》,第89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據清鈔本影印。
(清)馮金伯,《墨香居畫識》,收入徐蜀編,《國家圖書館藏古籍藝術類編》,第
21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清)曾國藩等,〈同治十年七月十九日大學士兩江總督曾國藩等奏〉,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洋務運動》,第2冊,《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
(清)博潤修,(清)姚光發等纂,《光緒松江府續志》四十卷、首一卷、圖一卷,
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上海府縣志輯》,第3冊,上海:上海書店,1991,據清光緒十年(1884)刻本景印。
(清)董金鑑編,《吳太夫人年譜》三卷續一卷,收入《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161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據淸末(光緒間)會稽董氏取斯家塾刊本景印。
(清)經元善,《居易初集》三卷,收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詩文集彙編》,第74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據清光緖二十八年上海同文社鉛印本影印。
(清)潘衍桐輯,《兩浙輶軒續錄》五十四卷補遺六卷,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第1685-168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據清光緒十七年浙江書局刻本景印。
(清)劉錦藻撰,《清朝續文獻通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清)儲家藻修,(清)徐致靖纂,《光緒上虞縣志校續》五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浙江府縣志輯》,第42冊,上海:上海書店,1993,據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刻本景印。
(清)魏源,《海國圖志》一百卷,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第743-74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光緖二年魏光燾平慶涇固道署刻本影印。
(清)鎔經鑄史齋編,《鎔經鑄史齋印行書目》一卷,收入陳建華、曹淳亮主編,廣州大典編纂委員會編,《廣州大典》,第三十八輯,史部目錄類,第350冊,廣州:廣州出版社,2015,據湖南圖書館藏清光緒十七年(1891)鎔經鑄史齋刻本景印。
(清)佚名輯,《晚清洋務運動事類匯鈔》,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史部》,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9。
(民國)牛蔭麐等修,(民國)丁謙等纂,《民國嵊縣志》三十二卷、首一卷,收入
《中國地方志集成•浙江府縣志輯》,第43冊,上海:上海書店,1993,據民國二十四年(1935)鉛印本景印。
(民國)吳馨、(民國)洪錫範修,(民國)姚文枬等纂,《(民國)上海縣續志》三十卷,收入孫學雷主編,《地方志•書目文獻叢刊》,第2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據民國七年(1918)上海文廟南園志局刻本景印。
(民國)紹興縣修志委員會輯,《浙江省紹興縣志資料第一輯》,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538號,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據民國二十六年(1937)鉛印本景印。
上海強學會編,《強學報》,收入《中國文獻珍本叢書•晚清珍稀期刊續編》,第38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10,據原本影印。
上海農學會編,《農學報》,收入《中國文獻珍本叢書•中國早期農學期刊匯編》,第1-15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9,據原本影印。
上海圖書館編,《汪康年師友書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89。
《上海通志》編纂委員會編,《上海通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聯合出版,2005。
方小芬編輯,《知新報》(The Reformer China),北京:澳門基金會、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影印本。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紹興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編,《徐錫麟史料》,收入《紹興文史資料選輯》,第四輯,杭州:浙江紹興魯迅印刷廠,1986。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巿分行編,《上海錢莊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纂修四庫全書檔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中國蔡元培研究會編,《蔡元培全集》十八卷(18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6-1998。
王世儒編,《蔡元培先生年譜》,北京:北京大學,1998。
王利器輯錄,《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王紹曾主編,《清史稿藝文志拾遺》,北京,中華書局,2000。
王漢章,〈刊印總述〉,收入張靜廬輯注,《中國近現代出版史料》,〈中國近代出
版史料二編〉,卷3,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據群聯出版社1954年出版影印,第2冊,頁361-374。
北京大學、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京師大學堂檔案選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原件影印。
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收入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五輯,第48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74,影印本。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編寫,《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匯要》,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
沈知方藏並編,《粹芬閣珍藏善本書目》,收入林夕主編,《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近代卷,第36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據民國二十三年(1934)上海世界書局鉛印本影印。
李文海、夏明方、朱滸主編,《中國荒政書集成》,收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
第6冊:(清)嵇有慶撰,惠清樓點校,《辦荒存牘》,清光緒年間刻本;
第8冊:(清)屠繼善、魏學韓輯,朱滸點校,《上海經募直豫秦晉賑捐徵信錄》,清光緒五年刻本;
第9冊:(清)佚名輯,趙曉華點校,《上海金州局內閩越江浙協賑公所收解直東江浙賑捐徵信錄》不分卷,清光緒年間刻本;
第9冊:(清)佚名輯,趙曉華點校,《鎮江蘇州電報局桃塢同人收解皖賑徵信錄》不分卷,清光緒年間刻本;
第9冊:(清)徐樹蘭編,邵永忠點校,《賑濟山會兩邑沿海水災徵信錄》不分卷,清光緒年間鉛印本;
第10冊:(清)佚名輯,邵永忠點校,《紹郡平糶徵信錄》一卷,清光緒二十四年鉛印本;
第10冊:(清)徐樹蘭編,李文海點校,《紹郡義倉徵信錄》二編,清光緒二十五年鉛印本;
第10冊:(清)佚名輯,邵永忠點校,《晉饑編》二卷,清光緒年間刻本;
第11冊:(清)佚名輯,夏明方點校,《山蕭兩邑沿海築堤工賑徵信錄》不分卷,清光緒間刻本。
李杕主筆,《益聞錄》,收入《中國文獻珍本叢書•晚清珍稀期刊續編》,第1-2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10。
吳友如繪,《申江勝景圖》,收入張智主編,《中國風土志叢刊》,第45冊,揚州:
廣陵書社,2003,據清光緒十年(1884)上海點石齋印本景印。
東亞同文會編纂,《中國省別全誌》(《支那省別全誌》),臺北:南天書局,1988,據大正九年(1920)東亞同文會刊本景印。
阿英著、柯靈主編,《阿英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周生春,《吳越春秋輯校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周作人著,止庵校訂,《知堂回想錄》(上、下),收入《周作人自編文集》,石家
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周作人著,鍾叔河編訂,《周作人散文全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周振鶴編,《晚清營業書目》,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
美華書館編,《甬報》,收入《中國文獻珍本叢書•晚清珍稀期刊續編》,第38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10。
高平叔撰著,《蔡元培年譜長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997。
高平叔編,《蔡元培全集》(全七卷),收入《中國近代人物文集叢書》,北京:中
華書局,1984-1989。
秦溫毅撰,《上海縣竹枝詞》,收入張智主編,《中國風土志叢刊》,第44冊,揚
州:廣陵書社,2003,據民國元年(1911)鉛印本景印。
夏東元編,《鄭觀應年譜長編》(上下卷),收入《晚清人物年譜長編系列》,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徐乃長編,《徐錫麟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3。
徐世昌等編纂,沈芝盈、梁運華點校,《清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2008。
徐蜀、宋安莉編,《中國近代古籍出版發行史料叢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第4冊:《三友堂書目》第一期(1934);
第5冊:《大華書店新舊書目》第五期(1935);
第6冊:《中國書店新舊書目》第一卷、第六卷(不署年份);
第7冊:《中國書店新舊書目》第九卷(1933)、第十七卷(1935);
第8冊:《中國書店廉價書目》第十五期(1935);
第9冊:《文學山房書目》(1935);
第10冊:《西泠印社金石印譜法帖藏書目》(1912、1922);
第11冊:《同文書店書目》第五期(1932);
第12冊:《東來閣書目》第二期(1934)、《述文堂書目》,《抱芳閣書目》;
第13冊:《抱經堂舊書目錄》第三期(1928)、第六期(1931)、第十期(1933),《抱
經堂新書目錄》第一期(1929);
第15冊:《來青閣書目》(1928、1929、1930、1931);
第16冊:(上海)《來青閣廉價書目》第一期(1934)、第三期(1935)、第六期(1936);
第17冊:(蘇州)《來青閣書莊書目》第四期(1935)、第五期(1936)、第七期(1937);
第19冊:《受古書店舊書目錄》第二期(1935);
第20冊:《保文堂書局書目》(1929)、《受古書店廉價書目》(1935);
第21冊:《修綆堂書目》第二期(1933)、第三期(1933);
第22冊:《通學齋書目》第一期(1935)、第二期(1936);
第23冊:《掃葉山房書籍發兌》、《掃葉山房書目》(1924)、《掃葉山房圖書彙報》(1929)、《開明書局書目》(不署年份)、《富晉書社新舊書籍碑帖書畫目錄》(1929);
第24冊:《樹仁書店書目》第三期(1935)、第四期(1937),《復初齋廉價書目錄》
第二期(1934),《稊米樓書目》(下冊)(不署年份);
第25冊:《蟫隱廬書目》(不署年份),《邃雅齋書目》(1929);
第26冊:《蟫隱廬舊本書目》第十四期(1926);
第27冊:《蟫隱廬舊本書目》第十六期(1928)、第二十期(1930)、第二十八期
(1936)、第三十期(1937);
第28冊,《古越徐氏所刻書目》、《江左書林書目》。
徐潤,《徐愚齋自敘年譜》,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洋務運動》,第8冊,編入《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
孫殿起錄,《販書偶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梁啓超、汪康年主筆,《時務報》,收入《中國文獻珍本叢書•晚清珍稀期刊續編》,第3-10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10。
商務印書館編,《涵芬樓燼餘書錄》,收入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古籍影印室輯,《明清以來公藏書目彙刊》(第一輯),第27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據1951年上海商務印書館鉛印本影印。
郭廷以,《太平天國史事日誌》,上海:上海書店,1986,據商務印書館1946年版影印。
郭廷以編著,《近代中國史事日誌》,北京:中華書局,1987,據臺灣1963年3月初版影印。
張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圖書館編,《張謇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
陳橋驛,《八十逆旅》,北京:中華書局,2011。
康有爲,《康南海先生詩集》十五卷,收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詩文集彙編》,第78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據民國二十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鉛印本影印。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編,《古本〈西廂記〉彙集•初集》,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編,《國家圖書館藏〈西廂記〉善本叢刊(古本〈西廂記〉彙集•二集)》,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
紹興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著,任桂全總纂,《紹興市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湖南圖書館編,《湖南圖書館古籍綫裝書目錄》,收入《湖南圖書館古舊文獻目錄叢編》,北京:綫装書局,2007。
葉景葵藏並編,《杭州北教育出葉氏卷盦藏書目錄》五卷,收入林夕主編,《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近代卷,第30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據1953年上海合眾圖書館鉛印本影印。
葉德輝,《書林清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據1920年長沙觀古堂第三次修正本整理。
葛元煦撰,《滬遊雜記》,收入張智主編,《中國風土志叢刊》,第44冊,揚州:廣陵書社,2003,據清光緒二年(1876)刊本景印。
趙爾巽等,《清史稿》五百二十九卷,北京:中華書局,1977。
鄭逸梅,《鄭逸梅選集》,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
鄭觀應,《增訂盛世危言新編》十四卷,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第95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清光緒二十三年成都刻本影印。
蔡元培,《蔡元培自述》,收入《傳記文學叢書》之22,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1967。
魯迅,《魯迅日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6。
魯迅圖書館藏,《周作人日記》(影印本),鄭州:大象出版社,1996。
劉文典撰,馮逸、喬華點校,《淮南鴻烈集解》,收入《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
劉炳照,《留雲借月盦詞》六卷,收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詩文集彙編》,第76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據清光緖十九年陽湖劉氏刻二十一年續刻本影印。
錢培名校,《越絕書》,收入《國學基本叢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
謝國楨編著,《明清筆記談叢•平景孫事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謝開寵總纂,《兩淮鹽法志》(康熙本)二十八卷,收入吳相湘主編,《中國史學叢
書》42,臺北:學生書局,1966,據國立中央圖書館藏康熙癸酉本影印。
謝維揚、房鑫亮主編,《王國維全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
聶寶璋編,《中國近代航運史資料第一輯(1840-1895)》,收入《中國近代經濟史參考資料叢刊》,第8種,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1987,據原寫本景印。
-,《(清)光緒六年庚辰科會試同年齒錄》不分卷,收入姜亞沙、經莉、陳湛綺主編,《中國科舉錄續編》,第14-17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10。
-,《新出繪圖皖案徐錫麟》,收入《中華歷史人物別傳集》,第82冊,北京:線裝書局,2003,據光緒三十三年九月版景印。
光緒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五日浙江巡撫任道鎔奏摺,事由「奏爲請獎捐資紹興府中學堂及藏書樓紳士事片」,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宮中硃批,編號:宮中硃批04-01-38-0029-029。
光緒二十八年十月二十四日浙江巡撫任道鎔奏摺,事由「奏爲直隸試用道徐爾穀不惜鉅資成就後學請旌獎由」,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軍機處檔摺件,編號150882。
光緒三十年三月十七日浙江巡撫聶緝槼奏摺,事由「奏報旌表捐款設學之浙江候補道徐樹蘭」,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軍機處檔摺件,編號159448。
[日]丸山浩明,《中国石印版小說目錄(稿)》,《広島女子大学国際文化学部紀要》,1999:7(広島,1999),頁1-39。
[美]林樂知(Young John Allen)主編,《萬國公報》(Wan Kwoh Kung Pao - A Review of the Times)(40冊),《清末民初報刊叢刊》之四,臺北:華文書局,1968,據華盛頓大學中文圖書館藏原版縮照景印。
二 研究論著
丁宏宣,〈徐樹蘭創辦「古越藏書樓」的進步性〉,《圖書與情報》,1995:4(蘭
州,1995),頁67-68。
上海市黃浦區檔案局編,《福州路文化街》,上海:文匯出版社,2001。
上海圖書館編,《江南製造局翻譯館圖志》,收入《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研究叢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1。
王玉茹,《近代中國物價工資和生活水準研究》,收入《中國經濟史學文苑》,上
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王栻,《維新運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王桂平,《清代江南藏書家刻書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
王建華主編,《浙學、秋瑾、紹興師爺研究》,收入《越風書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王振忠,《紹興師爺》,收入《區域人群文化叢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王清原、牟仁隆、韓錫鐸編纂,《小說書坊錄》(修訂本),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
社,2002。
王爾敏,《明清社會文化生態》,臺北:商務印書館,1997。
王燕,《晚清小說期刊史論》,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包筠雅(Brokaw, Cynthia J.)著,杜正貞、張林譯,趙世瑜校,《功過格:明清社會的道德秩序》(The Ledgers of Merit and Demerit: Social Change and Moral Order in Late Imperial China),收入《外國學者筆下的傳統中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曲彥斌,《中國典當史》,收入《中國社會民俗史叢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3。
朱則傑,〈鐵花吟社的社詩總集與集會唱和〉,《詩書畫》,2013:2(濟南,2013),頁246-253。
朱滸,《地方性流動及其超越:晚清義賑与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北京:中國人
民大學出版社,2006。
朱德明,《浙江醫藥史》,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9。
任繼愈主編,《中國藏書樓》(壹、貳、叁),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
李仁淵,《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以報刊出版爲中心的討論》,收入《史學叢書系列》,第68種,新北:稻鄉出版社,2013。
李尹蒂,〈「農學新法」與晚清農學〉,《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福州,2015),頁132-137。
李孝悌,《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1901-1911》,收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第67種,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二版。
李惠珍,〈知識累積視野下的古越藏書樓與徐樹蘭研究述評〉,《河南圖書館學刊》,23:3(鄭州,2003),頁67-70。
李權時、趙渭人,《上海之錢莊》,臺北:華世出版社,1929初版,1978臺一版。
呂文翠,〈點石飛影•海上寫真——晚清民初「百美圖」敘事的文化轉渡〉,《中國學術年刊》,2015:37(臺北,2015),頁39-72。
何宏玲,〈《申報》與近代上海早期文人群體意識的形成——以「聚星吟社」爲中心〉,《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合肥,2015),頁64-71。
何思瞇,《變革的新取徑:晚清學會運動——江蘇省區域性探究》,收入《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四編,第31冊,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10。
何漢威,《光緒初年(1876-1879)華北的大旱災》,《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所專刊》(二),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0。
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與社會:一項醫療社會史的研究》,收入《新生代學人文叢》,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沈俊平,〈清代坊刻四書舉業用書的生產活動〉,《漢學研究》,30:3(臺北,2012),頁223-259。
沈俊平,〈晚清石印舉業用書的生產與流通:以1880-1905年的上海民營石印書局爲中心的考察〉,《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2013:57(香港,2013),頁245-274。
沈俊平,〈晚清同文書局的興衰起落與經營方略〉,《漢學研究》,33:1(臺北,
2015),頁261-294。
沈欽榮,〈章虛谷學醫心路初探〉,《浙江中醫雜志》,46:5(杭州,2011),頁313-314。
沈新民,《清丁丙及其善本書室藏書志研究》,臺北:漢美出版社,1991。
花宏艷,〈早期《申報》文人唱酬與交際網絡之建構〉,《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廣州,2013),頁136-141。
來新夏等著,《中國近代圖書事業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松年,〈圈點問題的聯想〉,《晨報副鎸》,北京,1923年7月13日,頁4。
尚秉和著,張善文校理,《尚氏易學存稿校理》,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取自《CNKI中國工具書網路出版總庫》(www.gongjushu.cn)。
周作人,〈越中文獻雜錄〉,《越風》,1936:6(杭州,1936),頁3-6。收入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66輯,第658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79年影印本。
周佳榮,《明清小說:歷史與文學之間》,香港:商務印書館,2016。
周膺、吴晶,〈丁丙及杭州丁氏家族家世考述〉,《浙江学刊》,2013:5(杭州:
2013),頁80-91。
范鳳書,《中國私家藏書史》,鄭州:大象出版社,2001。
馬昕,〈范家相《三家詩拾遺》的成書與流傳〉,《版本目錄學研究》,2014:5(北京:2014),頁449-460。
郝平,《丁戊奇荒:光緒初年山西災荒與救濟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俞志生,〈晚清「釐金」起源新探〉,《學術研究》,1992:6(廣州:1992),頁98-100。
祝均宙,《圖鑑百年文獻:晚清民國年間期刊源流特點探究》,新北:華藝學術出版社,2012。
韋力,《魯迅古籍藏書漫談》,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袁逸,〈歷代文稿徵集考析〉,收入周生春、何朝暉編,《印刷與市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浙江大學儒商與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系列叢書》,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
徐明浩,〈古越藏書樓創辦人徐樹蘭先生〉,收入趙任飛主編,《古越藏書樓研究資料集》,揚州:廣陵書社,2012。
徐佳貴,〈維新、經世與士人辦報——以杭州《經世報》(1897-1898)爲個案再論維新報刊史〉,《新史學》,27:2(臺北,2016),頁95-150。
徐雪筠等譯編,張仲禮校訂,《上海近代社會經濟發展概況(1882-1931):〈海關十
年報告〉譯編》,收入《中國近代經濟史資料叢刊》,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5。
翁福清,〈杭州鄉邦文化的功臣——丁丙〉,《東方博物》,2005:1(杭州,2005),頁75 -79。
孫偉良,〈清代紹興人詩文集摭談〉,《紹興文理學院報》,第313期(總第313
期),2010年9月25日,第5版。(http://usx.cuepa.cn/show_more.php?doc_id=348369)
孫善根,《走出象牙塔——蔣夢麟傳》,收入《浙江文化名人傳記叢書》,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郭潤濤,《官府、幕友與書生:「紹興師爺」研究》,收入《東方歷史學術文庫》,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曹之,〈「藏版」釋例〉,《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學刊》(現稱《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1995:4(上海,1995),頁49-50。
戚福康,《中國古代書坊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問書芳,〈江南製造局譯印圖書種數再考——對《江南製造局翻譯書目新考》的補證〉,《大學圖書情報學刊》,33:6(合肥,2015),頁123-125。
張仲民,《出版與文化政治:晚清的「衛生」書籍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
張仲禮,《中國紳士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張秀民著,韓琦增訂,《中國印刷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張忠民,《近代中國的企業、政府與社會》,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
張玲琳、魯先進,〈民國紹興縣志編纂始末〉,《浙江檔案》,2012:12(杭州,
2012),頁44-47。
張能耿,〈魯迅與紹興的刻書鋪、書店和書商〉,《魯迅研究月刊》,1985:1(北
京,1985),頁30-31。
張能耿,〈魯迅與紹興的刻書鋪、書店和書商〉(續),《魯迅研究月刊》,1985:
2(北京,1985),頁39-43。
張增一,〈江南製造局的譯書活動〉,《近代史研究》,1996:3(北京,1996),頁212-223。
張樹棟、龐多益、鄭如斯等著,《中華印刷通史》,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1999。
陳大康,〈報刊文學與商業交換規則——以《瀛寰瑣紀》的出版史爲分析個案〉,《學術月刊》,2006:5(上海,2006),頁124-128。
陳惠美、謝鶯興,〈東海大學館藏善本書簡明目錄——子部.儒家類(二)〉,《東
海大學圖書館館訊》,2008:新86期(臺中,2008年11月15日),頁60-69。
陳橋驛,《紹興地方文獻考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陳樺、劉宗志,《救災與濟貧:中國封建時代的社會救助活動(1750-1911)》,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陳曉波,〈徐樹蘭與「古越藏書樓」〉,《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3:4(銀川,
2003),頁87-88。
陳鴻森,〈清代學術史叢考〉,《大陸雜誌》,87:3(臺北,1993),頁4-15。
梁其姿,《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梁其姿,《面對疾病——傳統中國社會的醫療觀念與組織》,收入《新史學&多元對話系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馮建榮,〈一個特殊的幕僚群體——紹興師爺論〉,《紹興文理學院學報》,33:1
(紹興,2013),頁1-7。
童隆福主編,《浙江航運史(古近代部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
黃裳著,董寧文編,《清刻本》,收入《中國版本文化叢書》,南京:江蘇古籍出
版社,2002。
雁晴,〈書評:《叢書書目彙編》〉,《國立武漢大學文哲季刊》,1:3(武昌:1930),頁676。
焦寶,〈晚清民初詩詞作者群與文學期刊關係研究——以《申報》相關期刊、《新民叢報》與《東方雜志》爲對象〉,《社會科學研究》,2013:3(成都,2013),頁200-204。
鄒華享、施金炎,《中國近現代圖書館事業大事記》,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賀廣如,〈范家相《三家詩拾遺》及其相關問題〉,《漢學研究》,22:1(臺北,
2004),頁219-251。
賀廣如,〈馮登府的三家《詩》輯佚學〉,《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003:23(臺北,2003),頁305-336。
路鵬程,〈私誼網絡:晚清報人聚合途徑研究〉,《國際新聞界》,2010:4(北京,2010),頁105-111、119。
楊樹達,《馬氏文通刊誤》,收入《楊樹達文集》之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楊麗瑩,《掃葉山房史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葉再生,《中國近現代出版通史》,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
葉樹聲、余敏輝,《明清江南私人刻書史略》,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
董楚平,《吳越文化新探》,收入《浙江文化叢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賈士毅,《民國財政史》,收入《民國叢書》第二編,第38-39冊,上海:上海書店,1990。
潘建國,〈沈復粲鳴野山房藏書考略〉,《文獻》,2008:4(北京,2008),頁49-60。
潘建國,〈鉛石印刷術與明清通俗小說的近代傳播——以上海(1874-1911)爲考察中
心〉,《文學遺產》,2006:6(北京,2006),頁96-107。
潘建國,《中國古代小說書目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歐渠甲,《戊戌變法》,上海:神州國光社,1953。
鄧之誠遺作、鄧瑞整理,《五石齋文史札記》(二),《中國典籍與文化》,2001:3(北京,2001),頁75-85。
鄭如斯、肖東發,《中國書史》,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87。
鄭幸,〈同光年間的蘇州書坊小酉山房〉,《歷史檔案》,2015:1(北京,2015),頁131-136。
鄭偉章,〈徐友蘭鑄學齋及其與蔡元培之關係〉,《文獻》,1988:4(北京,1988),頁189-197。
鄭偉章,〈徐友蘭鑄學齋刻書〉,《中國出版》,1990:5(北京,1990),頁107-
116。
魯先進,〈紹興墨潤堂創建人及創建年代考述〉,《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1:
2(浙江,2011),頁33-35。
駱偉,〈古籍「藏板(版)」考略〉,《圖書與情報》,2004:1(蘭州,2004),頁30-32。
蔣夢麟,《西潮》,臺北:世界書局,1974。
鮑永軍,《紹興師爺汪輝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錢斌、宋培基,〈會稽十四經藏書樓主人徐嘏蘭事跡考略〉,《文獻》,2012:2(北京,2012), 頁172-175。
戴鞍鋼,〈近代江浙滬地區鐵路修筑述略〉,《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8:5(徐州,2013),頁24-31。
蘇精,《近代藏書三十家》(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9。
蘇精,《鑄以代刻——傳教士與中文印刷變局》,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4。
顧志興,《杭州藏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顧志興,《浙江藏書史》,杭州:杭州出版社,2008重印本。
-,〈調查會稿:紹興府城書鋪一覽表〉,《浙江潮》,1903:8(東京,1903),頁
181-182。
[日]夫馬進著,伍躍、楊文信、張學鋒譯,《中國善會善堂史研究》,收入《商務印書館海外漢學書系》,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原著:《中國善會善堂史研究》(A Study of Benevolent Societies and Benevolent Halls in China),《東洋史研究叢刊》第53種,京都:同朋舍,1997。)
[日]酒井忠夫著,劉岳兵、孫雪梅、何英鶯譯,《中國善書研究》(增補版)(2冊),收入《鳳凰文庫•海外中國研究系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原著:日本國國書刊行會《增補中國善書の研究》)
[美]史景遷著,朱慶葆等譯,《「天國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洪秀全與太平天國》,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1。
[美]史景遷著,朱慶葆等譯,《太平天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美]史景遷著,朱慶葆等譯,《太平天國》,臺北:時報文化,2016。(原著:Jonathan D. Spence, God's Chinese Son: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of Hong Xiuquan, New York: W.W. Norton, 1996.)
[美]史蒂芬.普拉特著,黃中憲譯,《太平天國之秋》,新北:衛城出版社,2013。(原著:Platt Stephen R., 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2012.)
[義]帕累托等著,劉北成、許虹編譯,張家銘校閱,《菁英的興衰》,收入《桂冠
新知叢書》68,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編譯自:(1)Gaetano Mosca (1939), Ruling Class; (2)Vilfredo Pareto (1901), “Un applicazione di teorie sociologiche”; (3) Harold D. Lasswell, Daniel Lerner & C. Easton Rothwell (1952), “The Elite Concept”.)
潘中道、郭俊賢編譯,《行爲科學統計學》,臺北:新加坡商湯姆生亞洲私人有限
公司臺灣分公司出版,雙葉書廊發行,2005。(原著:Pagano Robert R., Understanding Statistics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CA: Wadsworth,
2005, 7th ed.)
Chang, Chung-li. The Chinese Gentry: Studies on Their Role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ese Societ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55.
Chow, Kai-wing. Publishing, Culture, and Power in Early Modern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Cole, James Hillard. Shaohsing: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Monograph Series no.44, Tucson: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1986.
Culp, Robert Culp(高哲一).“National and Regional Print Markets at the End of the Imperial Era: Technology and Culture in Dynamic Relation.”收入周生春、何朝暉編,《印刷與市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頁261-290。
McElderry, Andrea Lee. Shanghai Old-style Banks (ch’ien chuang), 1800-1935: A Traditional Institution in a Changing Society, (Michigan Papers in Chinese Studies no.25), Ann Arbor: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76.
Meyer-Fong, Tobie. What Remains: Coming to Terms with Civil War in 19th Century China.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Rankin, Mary Backus. Elite Activism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Zhejiang Province, 1865-1911.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Reed, Christopher A. Gutenberg in Shanghai: Chinese Print Capitalism 1876-1937. Vancouver: UBC Press, 2004.
Schoppa, R. Keith. Chinese Elites and Political Change: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Harvard East Asian Series no.96)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Twitchett, Denis. “A Critique of Some Recent Studies of Modern Chinese Social-Economic History.” Transac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Orientalists in Japan 10/國際東方學者會議紀要(Tokyo: Toho Gakkai, 1965): 28-41.
三 學位論文
尹凱,《初創期〈申報〉特點與經營方式探析(1872-1874)》,河北經貿大學,新聞
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李哲仁,《海上「新」選家:蔡爾康編譯事業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4。
徐國智,〈陶方琦及其《淮南許注異同詁》〉,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0。
徐萍,《從晚清至民初:媒介環境中的文學變革》,山東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
郭盈秀,《茹敦和易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6。
張桂麗,《李慈銘年譜》,復旦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
張鳳英,《〈八線備旨〉在清末》,內蒙古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史碩士學位論文,
2014。
趙娜,《晚清順天鄉試研究》,廈門大學,教育史碩士學位論文,2006。
蘇芷儀,《〈切音蒙引〉音系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2012。
Cole, James Hillard, Shaohsing: Studies in Ch'ing Social History. Ann Anbor, Mich.: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h.D. Thesis, 1975.
四 工具圖書
(漢)許慎撰,(宋)徐鉉校定,《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63影印清陳昌
治刻本。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重印。
王榮華主編,《上海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
朱士嘉,《中國地方志綜錄》,臺北:新文豐出版,1975影印本。
沈乾一編,《叢書書目彙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70。
李學勤、呂文郁主編,《四庫大辭典》,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
周振鶴主編,《上海歷史地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施廷鏞編撰,《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系統編,《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中國古籍目錄》,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4。
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增訂版)》,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第2
版。
陳橋驛主編,《浙江古今地名詞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陽海清編撰,蔣孝達校訂,《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1984。
陽海清編撰,陳彰璜參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紹興府城衢路圖》,紹興書畫社朱非三印堂覆刻紹興方俞明藏徐道方續印民國中葉浙紹墨潤堂石印翻摹清光緒癸巳十九年(1893)宗能述題識木刻本,2011。
五 網路資源
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網站(http://202.121.55.6:8080/opac/)
上海博古齋拍賣有限公司(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5055190783/)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目錄(http://libecnu.lib.ecnu.edu.cn/*chx)
上海圖書館網站–古籍書目查詢(http://search.library.sh.cn/guji/)
天津師範大學圖書館古籍庫(http://115.24.177.6:81/dtcgibin/cgi32.exe)
孔夫子拍賣網(http://www.kongfz.cn)
日本京都大學藏書檢索(http://kuline.kulib.kyoto-u.ac.jp/)
日本東北大學附屬圖書館OPAC(http://www.library.tohoku.ac.jp/)
日本東京大學OPAC(http://www3.ioc.u-tokyo.ac.jp/kandb.html)
日本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圖書室(http://ci.nii.ac.jp/ncid/BB19134251)
日本東京東洋文庫(http://124.33.215.236/db_select.html)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書檢索(https://ndlopac.ndl.go.jp/F/)
中央研究院資訊服務處製,「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查詢系統(http://sinocal.sinica.edu.tw/)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館藏查詢(http://lib.ihp.sinica.edu.tw/)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漢籍全文資料庫計畫」
(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
中國近代報刊庫大報編•申報(1872-1949)(《申報數據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2013年製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ctext.org/zh)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
(http://opac.nlc.cn/F)
中華民國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藏文物查詢系統(http://collection.th.gov.tw)
「中華民國外交部保存之前清條約協定」資料庫
(http://npmhost.npm.gov.tw/tts/npmkm2/10010.html)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http://www.polypm.com.cn/index.php?s=Auction/view/ppcd/art5062402378#)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古籍書目資料庫(http://digi2.lib.bnu.edu.cn:8080/digilib/search#)
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2013年春季拍賣會」(古籍善本專場)網站
(http://www.xlysauc.com/results/2013nianchunpai/13cpgjsb/2013-06-17/62356.html)
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基本數據庫(http://202.96.31.78:8585/xlsworkbench/publish)
全國報刊索引–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紹興縣政公報》
首都圖書館網站(http://www.clcn.net.cn/)
美國哈佛圖書館(http://library.harvard.edu/search-find)
南京圖書館網站-書目查詢(古籍文獻庫)(http://opac.jslib.org.cn/F)
浙江圖書館歷史文獻館藏目錄(http://61.175.198.140/dp2opac/searchbiblio.aspx)
祕籍琳琅——北京大學數字圖書館古文獻資源庫
(http://rbdl.calis.edu.cn/aopac/indexold.jsp)
荷蘭萊頓大學圖書館
(http://catalogue.leidenuniv.nl/primo_library/libweb/action/search.do?vid=UBL_V1)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網站 – 館藏查詢(http://www.lib.ntu.edu.tw/)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網站 – 館藏查詢(http://www.lib.ntnu.edu.tw/holding/index.jsp)
紹興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數據庫(http://www.sxlib.com/tsk/zbsmSerch.action?page=1)
紹興圖書館特色數據庫(http://www.sxlib.com/qd/124964.jhtml)
雅昌論壇(http://bbs.artron.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59555)
復旦大學圖書館館藏書刊檢索(http://202.120.227.11/F)
隔離齋藏書(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06eb801019zfa.html)
漢典(http://www.zdic.net)
學苑汲古:高校古文獻資源庫(http://rbsc.calis.edu.cn:8086/aopac/jsp/indexXyjg.jsp)
蘇州大學圖書館書目檢索系統(http://202.195.136.14:8080/opac/search.php)
CADAL數字圖書館(www.cadal.zju.edu.cn)
CALIS聯合目錄公共檢索系統(http://opac.calis.edu.cn/opac/simpleSearch.do)
Wikimedia Commons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Main_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