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苑伶 Wan-Lin Chang |
---|---|
論文名稱: |
日治時期歌仔戲樂師蘇桐、陳秋霖、陳冠華台語流行歌曲之探討 The Exploration of Taiwanese opera musicians', Tong Su, Chiu-Lin Chen and Guan-Hua Chen,Taiwanese Popular Songs in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
指導教授: | 簡上仁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6 |
中文關鍵詞: | 蘇桐 、陳秋霖 、陳冠華 、歌仔戲樂師 、台語流行歌曲 |
外文關鍵詞: | Tong Su, Chiu-Lin Chen, Guan-Hua Chen, Taiwanese opera musicians, Taiwan popular song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蘇桐、陳秋霖、陳冠華三位歌仔戲樂師及其作品為研究對象,除了探討三人的生平、創作歌曲、作品風格之外,也進一步探討三人與歌仔戲和台語流行歌曲之間的關係。
論文共分為六章論述:第一章為緒論,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及對象、文獻探討、研究方法與限制、預期之成果等。第二章透過蘇桐、陳秋霖、陳冠華三位樂師生平概述勾勒出三位樂師所處的時代背景及文化脈絡。第三章探討蘇桐、陳秋霖、陳冠華與歌仔戲的關係並述及三人在歌仔戲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第四章為蘇桐、陳秋霖、陳冠華與台語流行歌曲的關係。第五章則為蘇桐、陳秋霖、陳冠華的歌曲作品分析,在這一章中,筆者選出三位在坊間廣為傳唱的歌曲進行詞曲分析。最後,第六章對三人之創作、風格及影響做一總結性評述。
筆者希冀透過對三人生平及創作的收集,豐富研究史料,以供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include the three Taiwanese opera musicians, Tong Su, Chiu-Lin Chen and Guan-Hua Chen, and their work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ir life history, creative songs and composing style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three musicians and between the Taiwanese opera and Taiwanese popular songs.
There are six chapters in this study, and the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including motivation, purposes, research scope and subjects,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method and limitation and expected outcomes. Chapter 2 depicts the era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three musicians by introducing their life history. In chapter 3,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three musicians and Taiwanese opera, and describes the role they have played in Taiwanese opera. It i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musicians and Taiwan Popular Songs in chapter 4. Chapter 5 is the analysis of their songs, and the author chooses the most well-known songs of each musician to analyze. Chapter 6 summarizes the works, style and influence of the three musicians.
Furthermore, the author trie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study by collecting the three musicians’ life history and creative works.
一、專書
王詩琅,《日本殖民地體制下的台灣》,台北:眾文出版社,1997。
王士儀,《歌仔戲的興起:對田野調查的幾點看法》,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1996。
王友蘭,《陳冠華吹拉彈唱-台灣本土說唱音樂保存計畫》,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1。
呂訴上,《臺灣電影戲劇史》,台北:銀華出版社,1961。
杜學知等篡修、廖漢臣整修,《宜蘭省通誌》,宜蘭:宜蘭文獻委員會,1971。
李春池,《宜蘭縣志》,宜蘭:宜蘭文獻委員會,1963。
李筱峰,《台灣史100件大事(上)》,台北:玉山出版社,1999。
李筱峰,《快讀台灣史》,台北:玉山出版社,2002。
李雲騰,《最早期(日據時代)台語創作歌謠集101首》,台北:李雲騰編著,1994。
林二、簡上仁編著,《台灣民俗歌謠》,台北:眾文出版社,1978。
林茂賢,《歌仔戲表演型態研究》,台北:前衛出版社,2006。
林茂賢,《台灣傳統戲曲》,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2001。
林淇瀁,《作詞家陳達儒與台灣歌謠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2009。
徐麗紗,《臺灣歌仔戲唱曲來源的分類研究》,台北:學藝圖書出版社,1991。
莊永明編著,《台灣歌謠鄉土情》,台北:台灣的店,1994。
莊永明,《台灣歌謠追想曲》,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
莊永明,《台灣歌謠交響詩》,台北:偉翔出版社,1994。
郭長楊,《音樂美的尋求》,台北:中國音樂書房,1991。
許常惠,《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1。
陳耕、曾學文,《百年坎坷歌仔戲》,台北:幼獅文化,1995。
陳郁秀,《台灣音樂閱覽》,台北:玉山社,1997。
陳郁秀,《音樂台灣一百年論文集》,台北:白鷺鷥文教基金會,1997。
陳郁秀,《百年台灣音樂圖像巡禮》,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9。
陳碧娟,《台灣新音樂史-西式新音樂在日據時代的產生與發展》,台北:樂韻出版社,1995。
曾慧佳,《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台北:桂冠書局,1998。
曾永義,《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台北:聯經出版社,1988。
曾永義,《臺灣傳統戲曲》,台北:東華書局,1997。
黃春明編著,《鄉土組曲》,台北:遠流出版社,1976。
黃國隆等編著,《台灣鄉土歌謠選集》,台北:眾文出版社,1979。
黃國隆、吳艾菁編著,《台灣歌謠101》,台北:天同出版社,1985。
黃裕元,《台灣阿歌歌》,台北:向日葵出版社,2005。
黃昭堂,《台灣總督府》,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
張炫文,《歌仔調之美》,台北:漢光文化出版社,1988。
張炫文,《台灣歌仔戲音樂》,台北:百科文化公司,1982。
張炎憲、戴寶村、李曉峰編著,《台灣史論文精選(下冊)》,台北:玉山出版社,1996。
葉龍彥,《台灣唱片思想起》,台北:博揚出版社,2001。
蔡欣欣,《臺灣歌仔戲史論與演出評述》,台北:里仁書局,2005。
楊馥菱,《台灣歌仔戲史》,台中:晨星出版社,2002。
楊馥菱,《臺灣歌仔戲》,台北:漢光出版社,1999。
楊馥菱,《台閩歌仔戲之比較研究》,台北:學海出版社,2002。
楊麗仙,《台灣西洋音樂史綱》,台北:橄欖基金會,1984。
楊麗祝,《歌謠與生活:日治時期台灣的歌謠采集及其時代意義》,台北:稻鄉出版社,2000。
劉美菁,《歌仔戲概論》,台北:學海出版社,1999。
鄭恆隆編著,《台灣民間歌謠》,台北:南海出版社,1989。
鄭恆隆、郭麗娟,《台灣歌謠臉譜》,台北:玉山社,2002。
簡上仁,《台灣民謠》,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83。
簡上仁,《台灣音樂之旅》,台北:自立晚報社,1988。
簡上仁,《台灣福佬系民歌的淵源及發展》,台北:自立晚報社,1991。
簡上仁,《台灣福佬系民謠:老祖先的台灣歌》,台北:漢光文化,1998。
簡上仁,《陳冠華的台灣福佬民間音樂》,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2。
謝易霖,《唱鄉土的歌-台灣民謠》,台北:偉文出版社,1980。
二、學位論文
王家元,〈二、三十年台灣與大陸通俗歌曲研究〉,台北:私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方漵溱,〈日據時代台語創作歌曲之研究:一九三二~一九三九〉,台南: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杜文靖,〈台灣歌謠歌詞呈現的台灣意識〉,台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余蕙慈,〈呂泉生的音樂創作與其本土性與流傳性探討〉,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周于甄,〈國樂樂師對當代歌仔戲音樂發展之影響〉,嘉義:私立南華大學藝術研究所,2006。
林良哲,〈日治時期臺語流行歌詞之研究〉,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施如方,〈歌仔戲電影研究〉,台北: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徐麗紗,〈臺灣歌仔戲唱曲來源的分類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1986。
黃詩茜,〈三O年代臺語流行歌曲研究〉,台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2005。
張純琳,〈台灣城市歌曲之探討與研究—民國二十~七十年〉,台北: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黃裕元,〈戰後台語流行歌曲的發展1945-1971〉,台北: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黃曉君,〈1930至1960年代臺語流行歌曲語臺語電影之互動探討〉,台北:私立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2008。
楊克隆,〈台灣流行歌曲與文化環境變遷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
楊麗仙,〈西洋音樂在台灣之沿革(1624~1945)年〉,台北: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臧汀生,〈台灣閩南語民間歌謠新探〉,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9。
劉安琪,〈歌仔戲唱腔曲調的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
盧佳慧,〈由許再添的樂師生涯探傳播媒介對歌仔戲曲調運用之影響〉,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蕭恬媛,〈鄧雨賢作品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三、報紙與期刊
呂訴上,〈台灣流行歌〉,《聯合報》第6版,1954。
史白靈,〈為台語歌曲開採新資源〉,《聯合報》第8版,1965。
陳雅芬〈我的外公陳秋霖〉《自立早報》第15版,1993。
許常惠〈臺灣漢族民歌---民歌手陳冠華、賴碧霞〉《民俗曲藝》第31期,1984。
呂訴上〈台灣流行歌的發祥地〉,《台北文物》第2卷第4期,1953。
陳君玉〈日據時期台語歌概略〉,《台北文物》第4卷第2期,1953。
陳君玉〈日據時期台語流行歌曲概略〉《臺北文物》,第2卷第4期,1955。
王雲峰〈電影.唱片.民間音樂〉,《台北文物》第4卷第2期,1955。
杜文靖〈心糟糟的白牡丹,懷念陳秋霖先生〉,《自立早報》第11版,1992。
蔡懋堂〈近三十五年來的台灣流行歌曲〉,《台灣風物》第11卷第5期,1960。
陳艷秋〈譜出台灣女性堅貞純情嬌媚的旋律:訪作曲家陳秋霖〉《台灣文藝》第85期,1983。
徐麗紗、林良哲〈台語流行歌曲與歌仔戲發展的相關性〉,《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第4期,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