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蕙怡 |
---|---|
論文名稱: |
德布西作品運用在國小低年級音樂欣賞課程設計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蘇凡凌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德布西作品 、音樂欣賞 |
外文關鍵詞: | Debussy’s works, music apprecia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透過行動研究法,探討德布西作品運用在國小低年級音樂欣賞課程設計之可行性與適切性,以及研究中遭遇的困難與解決方法,並對未來的研究提出建議。
論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敘述研究動機、目的、範圍及方法。第二章探討德布西的生平與作曲、音樂欣賞教學理論、與現行課程音樂欣賞教學。第三章敘述教學研究與實施。第四章針對教學實施與學生學習結果做分析與討論。第五章敘述結論並提出建議。
根據研究者之研究,以德布西作品為主題的音樂欣賞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可以學生生活經驗與遊戲方式為教學引導,運用統整課程概念,設計多元性的教學活動,配合多媒體輔助進行課程,並且採取漸進式的教學,深入淺出的引導,使學生對此新奇的音樂型態能自然而然的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能樂於接受,進而喜愛,更進一步能有所創作,因此,本研究之課程有很高的可行性。
「德布西的作品」在音樂欣賞教學中,不但能夠有多方向的發揮,對學生接觸古典時期以外的現代音樂世界,更是一個重要的橋樑,研究者希望以此論文之研究,能給未來在此領域有興趣的的研究者或教師們,提供一個參考的方向,並將之推廣或延伸。
關鍵字:德布西作品、音樂欣賞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suitability of utilizing Debussy’s works in music appreciation curriculum for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grade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Through action research, this research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ers about the difficulties and the solutions of this approach.
This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research purpose, motivation, range and methodology are explained. The second chapter illustrates Debussy’s biography and his works. In addition, th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theories and the present curriculum are introduced in this chapter. The third chapter describ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action research.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and examines the process and results. In the end of this study, the fifth chapter makes conclusion and the suggestions of this topic.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taking Debussy’s works as the topic of music appreciation curriculum, facilitators guide students with authentic articles, games, multimedia and other simple but profound ways in integrated curriculum, students will keep high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moreover, create their own works to express their affection. Theref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approach is respectable.
Utilizing Debussy’s works in music appreciation curriculum could be a key bridge to help students to connect classical music and modern music. Hopefully, the research could provide a direc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ers or educators in the field as a reference to extend this topic.
Key words:Debussy’s works、music appreciation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王秀雄譯,馬場雄二著(1968)。美術`設計的點、線、面。台北:台隆書
局。
申元譯(1998),Ger Storms著。兒童音樂遊戲101。台北:世界文物出版
社。
李茂興譯,呂淑玲校閱, Charles R.Hoffer著(1998)。音樂教育概論。
台北:揚智文化。
何政廣主編(1996)。世界畫家全集—莫內—C.O.Monet,印象派繪畫大
師。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宋瑾(2004)。西方音樂-從現代到後現代。大陸:上海音樂出版社。
邱垂堂(1998)。音樂與欣賞。台北:樂韻出版社。
林勝儀譯(1999)。新訂標準音樂辭典。台北:美樂出版社。
林勝儀譯,葛利菲斯著(1985)。現代音樂史--從德布西到布雷茲。台北:
全音樂譜出版社。
林勝儀譯。西洋音樂史---印象派之後。台北:天同出版社。
邵義強(2000)。現代樂派樂曲賞析。台北:錦繡出版。
姚世澤(2003)。現代音樂教育學新論。台北:師大書苑。
姚世澤(1997)。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及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姚世澤(2003)。現代音樂教育學新論。台北:師大書苑。
馬清(2000)。二十世紀歐美音樂風格。台北:揚智文化。
高惠宗(1998)。二十世紀音樂的理論-從貝多芬到後現代。台北:小雅音樂
有限公司。
高士彥(1996)譯,Kenneth McLeish,Valerie McLeish著。古典音樂小
百科:作曲家及名曲總覽。台北:世界文物。
康謳主編(1974)。大陸音樂辭典。台北市:大陸書店
郭美女(2000)。聲音與音樂教育。台北:五南圖書。
許麗雯編(2004)。你不可不知道的音樂大師及其作品Ⅲ。台北:高談文化。
陳淑文(1992)。以圖畫輔助音樂教學之研究。台北:樂韻出版社。
陳淑文(1995)。音樂與繪畫關聯性之研究。
陳樹熙、林谷芳(1997)。音樂欣賞。台北:三民書局。
國立編譯館主編(1985)。音樂科教學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連憲升編撰(1992)。奧利為亞‧梅湘。台北:中國音樂書房。
梁秀玲、柯瓊瑢、黃富暖(2001)。高中音樂第四冊。台北:華興書局。
黃蘭主編(1994)。西洋音樂百科全書7--二十世紀音樂。台北:台灣麥克股
份有限公司。
黃長發發行(1994)。牛津音樂辭典。台北:台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
游昌發(1989)。1900-1914歐洲音樂。台北:藝友出版社。
楊沛仁(2001)。音樂史與欣賞。台北:美樂出版社。
潘皇龍(1999)。讓我們來欣賞現代音樂。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潘皇龍(1999)。現代音樂的焦點。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鄭方靖(1993)。本世紀四大音樂教育主流及其教學模式。台北:奧福教育
出版社。
鄭方靖(1997)。樂教新盼文集:分享音樂教育的新觀念,新方法及好素材。
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謝苑玫(1994)。音樂教育散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謝苑玫編譯(1994)。節奏與律動。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蘇同右譯,Joseph Machlis著。當代音樂介紹。台北:譯者自行出版。
西文部份
Doug Goodkin(2002).PLAY,SING,&DANCE.Miami:Schott Music
Corporration.
Richard Colwell(1992).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SIC
TEACHING AND LEARNING.NEW YORK:Schirmer Books,Maxwell
Macmillan International.
Paul Holmes(1995).THE ILLUSTRATED LIVES OF THEGREAT
COMPOSERS---DEBUSSY. LONDON:Omnibus Press.
期刊論文
伍鴻沂(1992)印象派的夢幻與魅力。鐸聲,31,33-34。屏東師院。
伍鴻沂(1994b)從國小藝能科教學探溯世界著名音樂教育的理念。高市文教,
51,50-56。
伍鴻沂(1994a)音樂遊戲。國教天地,105,8-16。屏東師院 。
吳舜文(2000)。流動的意象-從音樂欣賞課程談海洋主題相關之教學規劃。
美育No.116。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林純純(1993)。德布西「海」指揮研究。師大碩士論文。
郭木山(1998)。親愛的,我把音樂欣賞變活了—國小音樂欣賞教學探討與實
例。國教輔導,37(6),85-89。
郭美女(2004)。九年一貫生活課程所衍生問題之探究:以「藝術與人文」實
施現況為例。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5(1),97-126。
郭美女(2003)。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的教學設計。國教之聲,35(1),2-
10。
陳淑文(2004)。二十世紀的音樂與奧福教學實務初探。國教世紀,210,
11-24。
鄭方靖(1997)。與小豆芽共舞—從一則實例探討音樂欣賞教學策略。國教之
友,49(3),18-23。
劉燕倫(1997)。國小新音樂欣賞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17,73-84。
劉秀枝(2003)。單元主題中幼兒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
育學系碩士論文。
影音資料來源
音樂部份
布拉姆斯《搖籃曲》:引用自:兒童世界名曲第4集,no.5。台北:光美文化
事業有限公司。
呂泉生《搖嬰仔歌》:引用自:台灣百年歌謠第五集,no.9。台北:偉翔唱片
公司。
貝多芬《月光》:引用自:Gieseking(1957)。Beethoven piano
sonatas,no.13。EMI。
《非洲搖籃曲》:引用自:被遺忘的天使:非洲搖籃曲。台北:向綠音樂。
德布西《兒童天地》:引用自:Klavierwerke Pascal Rogé(1994)。
DeBussy Piano Works CD1 no.5-10。London:The Decca
Record Company。
德布西《月光》:引用自:Klavierwerke Pascal Rogé(1994)。
DeBussy Piano Works CD1 no.3。London:The Decca Record
Company。
德布西《海》:引用自: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1994)。傳世大師
首賞第15集,no.5。台北:寶麗金唱片。
影像部分
圖4-1-1golliwogg左圖:下載自:www.generationmp3.com/generationpsp
圖4-1-1golliwogg右圖:下載自:www.worldhistory.com/wiki/W/Wog.htm
圖4-1-2golliwogg:下載自:www.grovesbears.com/rjw_club_golliwogg.htm
圖4-1-2麥當勞叔叔:下載自:mattias.idv.tw/blog
圖4-1-7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海面的浪谷》:翻攝於:胡金山(1996)。音樂
大師第42期,p.1017。台北:巨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圖4-1-13 莫內「印象‧日出」:翻攝於:Isabella Ascoli(1992)。巨
匠美術週刊第4期,p.3。台北:錦繡出版公司。
圖4-1-14莫內「盧昂主教堂 」晨曦中的白色調:翻攝於:Isabella
Ascoli(1992)。巨匠美術週刊第4期,p.24。台北:錦繡出版公司。
圖4-1-15莫內「盧昂主教堂 」陽光中的棕色調:翻攝於:Isabella
Ascoli(1992)。巨匠美術週刊第4期,p.24。台北:錦繡出版公司。
圖4-1-16莫內「盧昂主教堂 」朝陽下的金黃色調:翻攝於:Isabella
Ascoli(1992)。巨匠美術週刊第4期,p.24。台北:錦繡出版公司。
圖4-1-17 庫爾貝「海浪」:翻攝於:Isabella Ascoli(1992)。巨匠美
術週刊第44期,p.29。台北:錦繡出版公司。
圖4-1-18 透納「海上落日」:翻攝於:Isabella Ascoli(1992)。巨匠
美術週刊第12期,p.24。台北:錦繡出版公司。
圖4-1-19 詹姆斯「天藍和銀色」:翻攝於:Isabella Ascoli
(1992)。巨匠美術週刊第44期,p.28。台北:錦繡出版公司。
圖4-1-20 透納「迪爾海景」:翻攝於:胡金山(1996)。音樂大師第42
期,p.1018-1019。台北:巨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