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賴敏珠 |
---|---|
論文名稱: |
《火金姑民間故事繪本》研究 |
指導教授: | 黃雅莉博士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49 |
中文關鍵詞: | 圖畫書 、民間故事 、閩南語民間故事 |
外文關鍵詞: | picture book, folk story, The Taiwanese stories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圖畫書是二十一世紀的兒童寵物和必備的精神食糧。」國外圖畫書的充斥,使得多數兒童對於富含本土文化的民間故事如虎姑婆、白賊七等並不熟悉,但對白雪公主、灰姑娘等,卻津津樂道。
基於圖畫書擔負著兒童語文及心靈教育的責任,因此,筆者以榮獲行政院新聞局第二十二次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的《火金姑民間故事繪本》為研究範圍,探討文人改作的民間故事與百姓口耳相傳的故事內容差異,並分析本套書的文學及插畫藝術,瞭解除了在本土民間故事的傳達外,這套圖畫書對兒童語文的教育及美學素養上,還達到了哪些的功能。
首章緒論,說明研究的動機、研究現況、研究範圍及研究的方法與架構。
第二章探討民間故事的定義、特性、價值及藝術特色,裨使對民間故事有初步認識。其次分析為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在語言運用上應有何特色,並歸納分析《火金姑民間故事繪本》研究的價值。
第三章比較《火金姑民間故事繪本》與縣市文化中心採錄結集的閩南語故事情節之異同。發現文人改作的《火金姑民間故事繪本》除依循民眾口耳相傳的故事情節外,亦有結合相同類型故事的情形,展現作家的創意。
第四章分析《火金姑民間故事繪本》的文學藝術,探討《火金姑民間故事繪本》的主題、敘事觀點、情節結構、人物塑造及語言特色等。發現故事中隱含的「揚善懲惡,因果報應。」等觀念,具有教育儆戒的作用。而就文學價值而言,豐富的內容、多樣的結構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加上淺顯、易懂及富含修辭技巧的「淺語」,對兒童語文教育的提升,實有助益。
第五章介紹《火金姑民間故事繪本》的插畫特色,發現豐富有趣的插畫除具娛樂及美感培養外,藉由插畫家精心設計的插畫,也可以認識本土的民俗文化。
末章總結本文,具體指出《火金姑民間故事繪本》在民俗文化傳承及多元教育上的價值。
民間故事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不但為成年人所熟知,更和孩子們結下了不解之緣。無論何時,它總給我們提供最好的忠告,它是一種活著的、始終保持著新鮮生命力的文化現象;它是人民靈魂的忠實、率真和自然的表現形式。筆者藉
著研究《火金姑民間故事繪本》,以肯定民間故事那永久不衰的教育、文化與文學藝術的價值。
Abstract
“Picture books are the treasured thing and essential intellectual food for the children of 21st century.” With the flooding of foreign picture books, most children are unacquainted with the folk stories that are rich with local culture, such as Aunt Tigress, Liar Seven, but take delight in Snow White, Cinderella and etc.
Because of picture book undertak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children language and spiritual education, author uses《Firefly Folk Story Picture Books》, an excellent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matter for elementary school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at is recommended in the twenty second recommendation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fice of Executive Yuan as study scop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tory conte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ritten version of folk story by literati and the story told among the people, and analyzes the literature and illustration art of the book, and the function that the books achieve in childre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aesthetics accomplishment besides telling local folk story.
The introduction in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study motivation, study current condition, study scope and study method and frame.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of folk story, characteristics, value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to facilitate the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folk story. Secondly,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literary works created for children, discusses the proper characteristics applied on language, generalizes and analyzes the study value of《Firefly Folk Story Picture Books》.
The third chapter compares the《Firefly Folk Story Picture Books》 to the stories plot in Minnan language that are collected and recorded by county and municipal culture centers, and finds that《Firefly Folk Story Picture Books》written by literati depends on the story plot handed down traditionally, and it also integrates the condition of the same type of story to displays the author’s originality.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literature art of《Firefly Folk Story Picture Books》, discussing the subject, narration viewpoint, plot structure, figure representing and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and etc, discovering the idea of “Suggesting Righteousness, Punishing Wickedness, Retribution for Sin” implied by the story, which has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admonishment. As for the literature value, the rich content, multiple structures and figure image modeling, plain and understandable and plentiful “simple language” with rhetoric technique is contributive to promote of childre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
The fifth chapter introduces the illustration characteristic of《Firefly Folk Story Picture Books》, finding that except entertainment and aesthetic perception training, rich and interesting illustration can also let learners understand local folk custom and culture through illustrator’s attentively designed illustrations.
The final chapter summarizes this article, specifically indicating the value of《Firefly Folk Story Picture Books》 in folk custom culture tradition and diverse education.
With its typical art charm, folk stories are known well by adults, as well as form an indissoluble bond with children. Regardless of the time, folk stories always provide the best sincere advice. It is a kind of living culture phenomenon that maintains fresh vitality all along; they are the truthful, forthright, sincere and natural form of expression of people’s soul. Through the study of《Firefly Folk Story Picture Books》, author confirms the eternal value of education, culture and literature art of folk stories.
參考書目
一、文本
(一)主要文本(按原套書編碼排列)
1.文/關關,圖/李漢文,《火金姑民間故事繪本1虎姑婆》,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92年12月25日一版二刷。
2.文/郝廣才,圖/王家珠,《火金姑民間故事繪本2白賊七》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92年7月1日初版一刷。
3.文/陳怡真,圖/楊翠玉,《火金姑民間故事繪本3李田螺》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92年7月1日初版一刷。
4.文/張玲玲,圖/李漢文,《火金姑民間故事繪本4賣香屁》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92年7月1日初版一刷。
5.文/郝廣才,圖/王金泰,《火金姑民間故事繪本5好鼻師》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92年7月1日初版一刷。
6.文/李昂,圖/簫草,《火金姑民間故事繪本6水鬼城隍》,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92年7月1日初版一刷。
(二)次要文本(按照作者姓氏筆劃、書名筆畫、出版年排列)
1.江寶釵,《布袋鎮閩南語故事》,嘉義縣立文化中心,
民87年6月。
2.胡萬川、王正雄,《大安鄉閩南語故事集(一)》,台中縣立
文化中心,民87年6月。
3.胡萬川、王正雄,《大安鄉閩南語故事集(二)》,台中縣立
文化中心,民87年6月。
4.胡萬川、王正雄,《大安鄉閩南語故事集(三)》,台中縣立
文化中心,民88年11月。
5.胡萬川,《石岡鄉閩南語故事集》,台中縣立文化中心,民82
年3月。
6.胡萬川,《台南縣閩南語故事集(二)》,台南縣文化局,
民90年4月。
7.胡萬川,《台南縣閩南語故事集(三)》,台南縣文化局,
民90年4月。
8.胡萬川,《台南縣閩南語故事集(五)》,台南縣文化局,
民91年4月。
9.胡萬川、王正雄,《外埔鄉閩南語故事集》,台中縣立文化
中心,民87年6月。
10.胡萬川,《沙鹿鎮閩南語故事集(二)》,台中縣立文化
中心,民83年5月。
11.胡萬川、王正雄,《東勢鎮閩南語故事集(一)》,台中縣
立文化中心,民89年5月。
12.胡萬川,《苗栗縣閩南語故事集--苑裡鎮、竹南鎮》,苗栗
縣立文化中心,民87年6月。
13.胡萬川,《苗栗縣閩南語故事集(三)》,苗栗縣立文化
局,民91年12月。
14.胡萬川、黃晴文,《梧棲鎮閩南語故事集 (一)》,台中縣
立文化中心,民85年7月。
15.胡萬川、陳益源,《雲林縣閩南語故事集(一)》,雲林縣
文化局,民88年12月。
16.胡萬川、陳益源,《雲林縣閩南語故事集(二)》,雲林縣
文化局,民90年1月。
17.胡萬川、陳益源,《雲林縣閩南語故事集(三)》,雲林縣
文化局,民90年1月。
18.胡萬川、黃晴文,《新社鄉閩南語故事集(一)》,台中縣
立文化中心,民85年6月。
19.胡萬川,《彰化縣民間文學集5--故事篇(三)》,彰化縣立
文化中心,民84年7月。
20.胡萬川,《彰化縣民間文學集7--故事篇(四)》,彰化縣立
文化中心,民84年7月。
21.胡萬川.康原.陳益源,《彰化縣民間文學集17•線西伸港
福興地區》,彰化縣立文化中心,民91年4月。
22.胡萬川,《蘆竹鄉閩南語故事(一)》,桃園縣立文化中
心,民89年9月。
23.楊照陽,《台中市大墩民間文學采錄集》,台中市立文化
中心,民88年4月。
24.楊照陽,《台中市民間文學采錄集□》,台中市政府文化
局,民89年12月。
二、專書(按照作者姓氏筆劃、出版年排列)
1.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民間故事集成•
吉林卷》,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民81年11月。
2.安海姆(Rudolf Arnheim),《視覺與藝術心理學》,雄師圖書
股份有限公司,民74年。
3.杜淑貞,《兒童文學析論(上冊)》,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83
年4月初版一刷。
4.林文寶、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合著,《兒童文學》,五南
圖書,民85年。
5.林良,《淺語的藝術》,國語日報社,民89年7月修訂本一
版。
6.林敏宜,《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心理出版社,民89年。
7.邱冠福,《台灣童謠》,台南縣立文化局,民90年8月。
8.南懷瑾、徐芹庭註譯,《周易今註今譯》,台灣商務印書館股
份有限公司,民65年2月二版。
9.胡菊人,《小說技巧》,遠景出版社,民67年9月初版,民68
年2月再版。
10.施翠峰,《台灣民譚探源》,漢光文化事業公司,民77年2月
三版。
11.胡萬川,《民間文學工作手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民85年4月。
12胡萬川,《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省政府文
化處、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民87年6月10日。
13.高國藩,《中國民間文學》,台灣學生書局,民88年9月二
刷。
14.徐素霞,《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民91年1月。
15.婁子匡、朱介凡,《五十年來的中國俗文學》,正中書局,
民76年10月,臺初版第5次印行。
16.陳慶浩•王秋桂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集》,遠流出版事
業股份有限公司,民82年5月初版二刷。
17.陳正治,《童話寫作研究》,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79年6月
初版一刷,民86年7月初版四刷。
18.馮輝岳,《童謠探討與賞析》,國家出版社,民71年10月初
版。
19.黃慶萱,《修辭學》,三民書局,民64年1月初版,民79年12
月增訂五版。
20.黃武忠,〈小說的敘事觀點——訪楊耐冬先生〉,《小說經
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89年8月第一版第一
刷。
21.曾永義,《俗文學概論》,三民書局,民92年6月。
22.董季棠,《修辭析論》,益智書局,民70年10月初版,民74
年11月三版。
23.葉詠琍,《兒童文學》,東大圖書公司,民75年5月。
24.蔡尚志,〈兒童故事的創作〉,《民俗與兒童文學研究》,
省立嘉義師範學院語文研究發展中心,民80年6月30日。
25.蔡尚志,《探索兒童文學》,嘉義市立文化中心,民88年11
月。
26.鍾修賢,《行政院新聞局第二十次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
物暨第七屆小太陽獎得獎作品》,行政院新聞局,民91年。
27.羅德湛,《小說創作論》,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69
年。
28.譚達先,《中國民間童話研究》,木鐸出版社,民73年9月。
29. Encyciopaedia Britannica, Inc.《簡明大英百科全書》中
文版第七冊,台灣中華書局,民78。
三、學位論文(按照作者姓氏筆劃、出版年排列)
1.王阿勉,《台灣烏來泰雅族口傳文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
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
2.李嘉慧,《臺灣閩南語故事集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
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1。
3.吳姝嬙,《賽夏族民間故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民90。
4.吳餘鎬,《台灣客家李文古故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
學系碩士論文,民91。
5.吳安清,《虎姑婆故事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
文,民93。
6.林培雅,《臺灣地區邱罔舍故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文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民83。
7.林敏宜,《臺灣民間故事中正義的面貌》,國立台東大學兒
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
8.林冠玉,《安東尼•布朗圖畫書中插畫之超現實主義風格研
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
年7月。
9.姜佩君,《澎湖民間故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
所博士論文,
民90。
10.唐惠韻,《金門民間故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民85。
11.陳慧珣,《泰雅族民間故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
12.梁雅惠,《台中縣閩南語民間故事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
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
13.陳莉環,《邵族口傳文學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
碩士論文,民93。
14.曾瓊儀,《蘭嶼雅美族民間故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
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
15.彭衍綸,《臺灣民間故事<白賊七的趣話>及其相關問題研
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85。
16.彭美雲,《蘭嶼口傳故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民93。
17.劉育玲,《台灣賽德克族口傳故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
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
18.蔡月娥,《臺灣閩南語故事之命運觀》,國立台北大學民俗
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
19.戴佳靜,《美濃地區民間故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
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3。
20.簡齊儒,《台灣地區蛇郎君故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
文學系碩士論文,民89。
四、期刊雜誌(按照作者姓氏筆劃、出版年排列)
1.陳勁榛,〈臺灣「白賊七」故事情節單元連繫模式試探〉
《華岡文科學報》第二十一期,中國文化大學,民86年3月。
2.陳兆南,〈「白賊七」故事研究〉,《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台灣省政府文化處、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民87
年6月10日。
3.陳家詡,〈民間故事是兒童文學的根〉,《書香遠傳》第9
期,民93年2月。
4.彭衍綸,〈淺論臺灣民間故事發展概況〉,《國立中央圖書館
臺灣分館館刊》第五卷第二期,民87年12月。
5.彭衍綸,〈臺灣地區所見白賊七故事的搜羅與整理〉,《景文
技術學院學報》第九期第三冊,民88年4月。
6.蘇振明,〈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美育--兒童插
畫特輯》第91期,民87年1月。
五、網路資料
1.中華文化信息網,網址:
http://big5.ccnt.com.cn/culture/gudubeijing/hutongyou/
siheyuan/beijingdesiheyuan10.htm
2.台灣民俗香陣百科--傳統文陣類。網址
http://water.tacocity.com.t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