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喻善
Hsu Yu-Shan
論文名稱: 獨生子女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以新竹市國小高年級為例
The Study of single-child Learning attitude and Achievement : A case study of high-grade in primary schools in Hsinchu City
指導教授: 陳鸞鳳老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獨生子女學習態度學習成就新竹市
外文關鍵詞: single child, learning attitude, learning achievement, Hsinchu City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性別、家庭社經背景、家庭結構、教養方式、居住地區等對新竹市國小高年級獨生子女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的影響,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國小高年級獨生子女學習態度量表」。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 性別不同對國小高年級獨生子女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上具有顯著之差異,且女性在兩方面均優於男性。
    二、 家庭社經背景高低對國小高年級獨生子女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具有顯著之差異,中、高家庭社經背景之獨生子女在兩方面均優於低社經背景。其中,母親不同原國籍對獨生子女在學習態度與成就之表現同樣具有顯著差異,而以母親為中華民國籍之獨生子女表現最佳。
    三、 家庭結構不同對國小高年級獨生子女在學習態度影響上無顯著差異,然而在學習成就上仍具有顯著的影響,其中以小家庭學習成就表現最佳。
    四、 教養方式不同對國小高年級獨生子女學習態度與成就具有顯著的影響,其中開明威權之教養方式在學習態度與成就表現上均是最佳。
    五、 居住地區不同對國小高年級獨生子女在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均呈現顯著的差異,其中東區與北區之高年級獨生子女在學習態度與成就均高於香山區。
    六、 國小高年級獨生子女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呈現正相關,亦即國小高年級獨生子女學習態度越好,學習成就越佳。


    This research is for the purpose of discussing the sex, the family society after the background, the family structure, the education way, to occupy the area and so on to study the manner and the study achievement influence to the Xinzhu country small higher grades only child, the research technique pick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procedure, studies the tool from to arrange it for the researcher “the country small higher grades only child to study the manner meter”. This research obtain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1. The sex studies in differently the manner and the study
    achievement to the country small higher grades only child has the remarkable difference, and the female surpasses the male in two aspects.
    2. The family society studies the manner and the study achievement after the background height to the country small higher grades only child has the remarkable difference, the medium and high family society surpasses only child of after the background in two aspects lowly society after the background. And, the mother has the remarkable difference similarly from the different nationality to the only child in the study manner and the achievement performance, displays best by the mother only children of from the Chinese people nationality.
    3. Family structure differently to country small higher grades only child in study manner influence not remarkable difference, however still had the remarkable influence in the study achievement, studies the achievement performance by the small family to be best.
    4. The education way studies the manner and the achievement differently to the country small higher grades only child has the remarkable influence, education of way the enlightened authority in the study manner and the achievement performance is best.
    5. Occupies the area differently presents the remarkable difference to the country small higher grades only child in the study manner and the study achievement, east the area is higher than Xiangshan District higher grades of only child with the northern area in the study manner and the achievement.
    6. The country small higher grades only child studies the manner and the study achievement presents is being related, i.e. the country small higher grades only child studies the manner to be better, the study achievement is better.

    目次 中文摘要………………………………………………………………Ι 英文摘要………………………………………………………………II 表次……………………………………………………………………VI 圖次……………………………………………………………………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家庭社經背景對學習態度與成就影響之相關研究……… 10 第二節 家庭結構對學習態度與成就影響之相關研究……………17 第三節 教養行為對學習態度與成就影響之相關研究……………22 第四節 獨生子女之相關研究………………………………………26 第五節 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33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流程……………………………………………37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工具……………………………………………39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51 第一節 獨生子女個人背景、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現況分析……51 第二節 不同背景之獨生子女學習態度差異分析…………………54 第三節 不同背景之獨生子女學習成就差異分析…………………65 第四節 獨生子女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分析………………7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1 參考書目………………………………………………………………83 附錄一 獨生子女學習態度量表預試問卷…………………………95 附錄二 獨生子女學習態度量表正試問卷…………………………100

    一、中文部分
    1.期刊論文
    王鍾和(2001)。獨生子女的教養。學生輔導雙月刊,74,82-87。

    李文益、黃毅志(2004)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學生學業成就的關聯性
    之研究-以台東師院為例。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5,23-58。

    李鴻章(2006)。原住民族群背景、師長教育期望與學童自我教育抱負
    關聯性之研究。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7,35-38。

    邱珍琬(2004)。隔代教養的優勢-個案研究。南大學報,38,33-44。

    吳慧瑛(2007)。家庭背景與教育成就:五個出生世代的比較分析。人
    口學刊,34,109-143。

    秦夢群(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信念與學生學習習慣
    與態度關係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5,129-172。

    張芳全(2006)。社經地位、文化資本與教育期望對學業成就影響之結
    構方程式。測驗學刊,2,261-296。

    張善楠(1997)。社區、族群、家庭因素與國小兒童學業成就的關係—
    台東縣四所國小的比較分析。台東師院學報,8,27-52。

    張家禎(1997)。艱困中的力爭上游—我見低收入戶家庭表現優異學童
    的學習動機與表現。國民教育,47,94-101。

    張耐(2002)。老少配、祖孫情-祖父母家庭親職教育方案。師友月刊,
    8,41-44

    莫藜藜、賴珮玲(2004)。台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問題初
    探。社區發展季刊,105,55-65。

    陳建州、劉正(2001)。重探學校教育功能--家庭背景因素影響力變化
    之研究。台東師院學報,12,115-144。

    黃萬益(1975)。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之研究。新竹師專學報,2,
    184-256。

    彭淑華、張英陣(1998)。單親家庭的問題與社會政策之探討。社區發
    展季刊,84,12-30。

    劉君雅、鄧志松、唐代彪(2009)。台灣低生育率之空間分析。人口學
    刊,39,119-155。

    歐陽曉明(2001)。中國獨生子女特異性問題探索。常熟高專學報,3,
    71-75。

    鍾鳳嬌、王國川、陳永朗(2006)。屏東地區外籍與本國籍配偶子女在
    語文、心智能力發展與學習行為之比較研究-探析家庭背景的影響。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4,411-429。

    譚以敬、吳清山(2010)。臺北市弱勢學生教育政策的現況及其未來因
    應措施之研究。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8,77-94。

    2.專書
    林進材、林香河(2008)。輕鬆教好獨生子女。台北市:書泉。

    林維彬(民2007)。新移民子女的教育。台北市:心理。

    林清江(1988)。進一步的教育機會均等。台北市:東華。

    胡幼慧、周雅容(1996)。婆婆媽媽經。台北市:鼎言。

    郭妙方(譯) (2004)。聆聽孩子的聲音(原作者:Jan Hunt)。台北市:
    阿布拉教育文化。

    張善楠、黃毅志(2009)。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春興(1978)。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黃德祥(2010)。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市:五南圖書。

    劉卫卫、胡青等(譯) (2010)。獨生子女的幸福未來(原作者:Carl
    Pickhardt)。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原著出版年:2009)

    3.研究報告
    林萬億、秦文利(1992)。台北市單親家庭問題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
    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委託研究報告。

    林志忠(2000)。美國隔代教養家庭現況及支持方案之分析。嘉義大學
    「家庭教育課程規劃與方案推展國際研討會」論文。

    蔡典謨(1996)。從資優生需求展望我國資優教育。台東大學特殊教育
    中心特殊教育學術研討會。

    關秉穎(2005)。家庭結構對國中生學習行為與成就之影響。行政院國
    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4.學位論文
    王桂分(2008)。低社經背景不同學業成就學童之學習參與(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王福林(1990)。新制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學習行
    為、學業成就之調查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台北市。

    王春美(2002)。父母知覺與祖輩親職教養行為一致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王曉慧(2000)。高雄市國小學生家庭文化環境、英語學習方法與英語
    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高雄市。

    王依慈(2004)。學生家庭背景因素對學業成就之影響-以基隆市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台北市。

    王鍾和(1993)。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未出版之博
    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王怡又(2000)。祖父母照顧的幼兒如何表達情緒?(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私立靜宜大學,台中市。

    石培欣(2000)。國民中學學生家庭環境、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江秀如(2009)。國中生家庭環境、家庭教育參與、學習態度與學業成
    就之影響-以桃園縣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
    學,新北市。

    吳瑞巧(2006)。比較國小學童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社會化結果之差
    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台北市。

    吳悅如(2009)。文化資本對國小學童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影響-以
    宜蘭地區六年級國小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佛光大
    學,宜蘭縣。

    吳季芳(1993)。男女單親家長生活適應及其相關社會政策之探討(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吳永裕(1996)。單親兒童之親子關係、行為困擾與學習適應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吳婉慧(2000)。三代情—以父母支持離婚女兒為例探究代間協助(未出
    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巫有鎰 (2005)。學校與非學校因素對台東縣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影
    響:結合教育機會均等與學校校能研究的分析模式(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何美瑤(2001)。國中生家庭結構、學業成就與偏差行為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宜芸(2009)。國小低年級學童之家庭背景、課後照顧對其學習行為、
    學業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市。

    李文盛(2007)。新移民子女與非新移民子女的自我概念與學習態度、
    成就動機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台中市。

    呂怡蒨(2010)。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父母教育期望與子女成就動機
    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那昇華(2006)。新移民子女的父母教養方式與學校生活適應相關之研
    究-以基隆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
    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林憶芝(2009)。澎湖縣新移民與本國籍國小學童自我概念與學習態度
    研究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林進材(1992)。城郊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學校適應比較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粲倫(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方式、人格特質與學業成就
    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
    學,台北市。

    官淑如(1997)。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邱靜娟(1993)。國中生教育期望及其影響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邱騰緯(2000)。阿美族父母角色扮演與國小子女智育成績關係之探討-
    以太巴塱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
    北市。

    邵莉淓(民98)。社經地位與教養行為對國小學童表現的影響(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台北市。

    洪晟惠(2010)。家庭結構、家人關係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以中年世代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洪信安(2002)。海峽兩岸小學獨生子女的人格特質與父母管教方式比
    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北市。

    洪希勇(2004)。族群、地區與家庭背景最台東國小學童成績影響之機
    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台東縣。

    金熙善(2005)。中國一胎化政策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
    大學,台北市。

    施玉鵬(2002)。出生序、父母管教方式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
    同儕關係與社會興趣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
    大學,台南市。

    徐淑雲(2004)。地區差異、家庭社經背景與學業成就之關聯性-以台南
    地區之國立高中一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立德管理
    學院,台南市。

    袁麗綺(2002)。獨生學童性別、年級與其依附關係、生活適應之相關
    研究-以台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
    市。

    張孟琪(2009)。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雙親教養態度與人際智能、
    內省智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怡貞(1997)。國小學童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同儕關係及其相關因
    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張文隆(1996)。台中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許殷誠(2005)。從國小教師觀點探討影響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之因
    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許婷媛(2010)。豪門褓母紀實-金字塔頂端家庭教養方式與兒童生活態
    度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郭俊豪(1998)。祖孫家庭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政治大學,台北市。

    郭聰貴(1978)。國小學生對學校態度之調查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秀慧(1985)。高中學生英語學習態度與方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永欽(2003)。家庭背景對子女教育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陳正昌(1994)。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探討家庭、學校與國小學生學業
    成就之關係(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陳智龍(2005)。新竹市國民小學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良好個案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淑玫(2009)。低社經背景學童具高學業成就者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陳思璇(2008)。隔代教養類型與祖孫知覺親密感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陳秀惠(2002)。高職生的單親家庭背景與學習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靜儀(2007)。國小高年級單親兒童的自我概念、依附關係、情緒智
    力與行為困擾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
    台南市。

    陳清花(2004)。澎湖縣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校學習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富美(2005)。親職效能感、教養行為與孩子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陳美惠(2002)。彰化縣東南亞外籍新娘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瑩庭(2008)。台北縣新移民子女父親教養態度與人格特質、學習態
    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如葳(2001)。獨生子女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分享行為相關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黃綺君(2006)。新竹市國民小學新移民子女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琬玲(2004)。東南亞外籍配偶子女的家庭環境與學習適應情形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信誠(2003)。家庭教育資本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居住嘉義偏遠地
    區與一般地區國中生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南華大
    學,嘉義縣。

    黃明煌(2008)。國小外籍配偶子女與本國籍配偶子女先備知識、注音
    符號能力表現、識字量、閱讀流暢與閱讀理解關係之研究-以台南
    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黃毅志(1993)。社經背景與地位取得過程之結構機制:教育、社會資
    源及文化資本(未出版之博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台中市。

    黃朝凱(2003)。國民小學學童知覺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
    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市。

    曾天韻(2000)。台灣地區出身背景對高等教育入學機會(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楊宜芳(2009)。新住民學童家庭因素對其英語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的
    影響—以桃園縣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
    大學,台北市。

    楊華蓉(2010)。跨國婚姻家庭教養與學童學習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私立玄奘大學,新竹縣。
    葉玉玲(2005)。新移民女性子女家庭閱讀環境與學業成就、學習態度
    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廖仁藝(2001)。高學業成就原住民兒童家庭因素之分析-以巴拉腦社區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劉嘉萍(2008)。祖父母的親職壓力與生活品質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劉恆佳(2003)。隔代教養高學業成就兒童之學習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劉英國(2006)。家庭社會場域中文化資本影響外籍配偶家庭學童的學
    習表現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鄭耀嬋(2002)。國小融合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蔣金菊(2005)。新移民女性家長參與及其子女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以
    屏東縣曙光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
    縣。

    蔡筱葳(2007)。不同性別、家庭社經地位的國小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
    女之分離-個體化與生活型態、社會關係之興趣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潘詩婷(2002)。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大台北地區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賴建戎(2009)。高學業成就之新住民子女家庭教養方式與學習適應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賴佳琪(2006)。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雙親教養態度、學業失敗容忍
    力、人際問題解決態度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
    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錢宗忻(2005)。澎湖縣外籍配偶子女學習態度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謝亞恆(2004)。族群、家庭背景與國中學業成就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南華大學,嘉義縣。

    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習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謝品蘭(1992)。單親家庭親子關係與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已離婚分
    居家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吳大學,台北市。

    戴源甫(2008)。家庭背景、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性-結構方程模
    式之分析途徑(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羅怡華(2007)。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分享行為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蘇嘉芸(2008)。跳躍生命的空缺:從孫子女觀點探討隔代教養家庭優
    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5.報章雜誌
    尤子彥(民99年9月)。孩子給我的禮物。商業週刊,1190,102-103。

    李建興(民99年3月)。消失中的台灣人。今周刊,688,72-87。

    6.網頁
    內政部統計處(2011)。內政統計通報。2011年2月13日取自
    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部戶政司(2010)。現住人口出生、死亡、結婚、離婚登記。2011
    年1月10日取自 http://www.ris.gov.tw/

    行政院主計處(2009)。台灣地區家庭收支調查報告。2010年11月3日取
    自 http://win.dgbas.gov.tw/fies/index.asp

    新竹市政府全球資訊網(2011)。新竹市99年重要統計指標。2011年3
    月1日取自 http://www.hccg.gov.tw/

    二、英文部分
    1.期刊
    Ruut, V. & Maykel, V. (1989). The Well-Being of Only Children.
    Adolescence, 24 , 155-166.

    Parish, W. & Willis, R. J. (1993). "Daughters, Education, and
    Family Budgets,Taiwan Experiences."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28, 863-98.

    2.報章雜誌
    Smolowe, J. & Lin, w. (1985). A Rash of “Little Emperors”.
    Newsweek, 18, 16.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