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淑美
Lin, Shu-Mei.
論文名稱: 遊戲式學習應用於臺灣閩南語學習之行動研究 -以國小閩南語社團為例
An Action Research of Applying Game-Based Learning to Taiwan Minnan Language of Minnan Language Club in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 陳美如
Chen, Mei-Ju
口試委員: 詹惠雪
黃素惠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1
中文關鍵詞: 行動研究遊戲式學習臺灣閩南語閩南語認證
外文關鍵詞: action research, game-based learning, Taiwan Minnan, Taiwan Minnan certific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遊戲式學習臺灣閩南語能否提升學生閩南語能力。研究者覺察課堂學生學習動機低靡、閩南語能力不佳,試圖以遊戲式學習活絡課程內容、學習動機,故採行動研究法。研究者運用遊戲式學習策略以新竹市歡喜國小「i臺語」社團實施四循環課程,教學歷程自106年3月至8月,共計15週。研究過程中藉由課室觀察、半結構式訪談、教學省思單、學生作品等質性資料為主,再以閩南語模擬試卷、教育部閩南語認證等量化資料為輔,即時省思及修正研究歷程,並探究教師如何透過遊戲式學習進行臺灣閩南語的實施歷程、學生學習歷程及學習表現與教師之自我省思、專業成長。

    歸納本研究主要發現與結論如下:
    壹、遊戲式學習在國小社團閩南語學習的實踐歷程方面
    一、藉由遊戲式學習課程概念導入臺灣閩南語學習較有趣且可行性高
    二、以社團為主,延伸至國、高中之學習模式適宜做推廣
    三、遊戲式學習階段課程仍需教師主導
    四、學習主題與生活經驗連結較易引學習動機與對話
    五、四階段學習重點與遊戲策略的對應能有效提升學習效能
    貳、學生學習閩南語能力的表現方面
    一、遊戲式學習臺灣閩南語能有效提升學習成效與學習動機
    二、學生透過語言認證能提升學習動力
    三、學生藉由700字紮根學習,在聽說讀寫表現呈漸進式成長
    參、研究者的專業成長及省思方面
    一、教學者對復育本土語需懷使命感及專業、熱情的人格特質
    二、專業社群對話形塑本土語進行跨領域課程統整

    最後,研究者依研究結果彙整提出建議,以作為教學者、未來研究者參考。

    關鍵字:行動研究、遊戲式學習、臺灣閩南語、閩南語認證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whether the use of game-based learning in learning Taiwan Minnan can enhance students' Taiwan Minnan language skills. Researchers observed that in the classroom, student motivation was very low, and students had poor Taiwan Minnan language skills, so the researchers sought to use game-based learning to liven up learning content and increase learning motivation, therefore adopting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he researchers used game-based learning strategies during four course cycles in the "iTaiwanese" club of the Hsinchu City Huanhsi Elementary School. The courses ran from March 2017 to August 2017, lasting a total of 15 weeks. The research process was conducted through the use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eaching feedback forms, student output, and other qualitative methods. These were supplemented by Taiwan Minnan mock exams, Ministry of Education Taiwan Minnan certification, and other such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immediately reflect on and revise the research process. Researchers also explore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game-based teaching by teachers, the student learning process, learning performance, teacher self-evalu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main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Implementation of game-based learn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Taiwan Minnan
    clubs
    1-1The introduction of game-based learning made learning Taiwan Minnan more interesting and viable.
    1-2It is suitable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by first focusing on clubs and then expanding into senior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1-3Game-based learning still needs to be guided by teachers.
    1-4Connections between learning topics and life experiences make it easier to generat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dialogue.
    1-5Four follow-up exercises and game strategies could promote learning efficiency.

    2.Students’ Taiwan Minnan learning performance
    2-1Game-based learning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2-2By passing language certification could enhance students motivations.
    2-3Students learn by taking root in 700 words progressive growth in listening,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performance.

    3.Professional growth and reflection of the researchers
    3-1Teachers need to have a sense of purpose and be enthusiastic about restoring the native language.
    3-2alogue within professional communities shape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on students’ native language.

    Lastly, the researchers made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findings to serve as a source of reference for educato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Keywords: action research, game-based learning, Taiwan Minnan, Taiwan Minnan certification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遊戲的意涵與功能 7 第二節 閩南語教學策略的探討 22 第三節 國內遊戲教學與學習表現相關研究 3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9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人員 41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流程 44 第四節 課程方案設計 48 第五節 資料蒐集處理及分析 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9 第一節遊戲式學習課程方案實施歷程 59 第二節 學生閩南語能力之表現 81 第三節 研究者省思、專業成長與教學困境及因應策略 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1 第一節 結論 101 第二節 建議 105 A級的感動 108 參考文獻 111 壹、中文部分 111 貳、外文部分 115 附錄 116 附錄一 家長同意書 116 附錄二 教學教案-第一階段教案與課後反思紀錄 117 附錄三 教學教案-第二階段教案與課後反思紀錄 121 附錄四 教學教案-第三階段教案與課後反思紀錄 122 附錄五 教學教案-第四階段教案與課後反思紀錄 124 附錄六 學生學習單 126 附錄七 訪談單---學生 127 附錄八 訪談單---家長 128 附錄九 訪談單---行政人員、研究夥伴 129 附錄十 觀課紀錄單 130 附錄十一 學生回饋單 131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方耀乾、張素蓉、黃文俊、蔡淑芬、蘇純瑩、李婉慈(2015)。台語認證練習本。新北市:康軒。
    王心怡(2016)。桌上遊戲搭配分組合作學習融入國小英文教學之分析:以國小三年級學生聽說能力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王金玉(2013)。運用桌上遊戲提升小六學童英文拼字能力之效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術與人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江麗莉(譯)(1997)。兒童遊戲與遊戲環境(原作者:Joe L.Frost)。台北:五南。
    吳木崑(2009)。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第40卷,第一期, 35-54頁。
    吳幸玲、郭靜晃(譯)(2003)。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原作者:James E.Johnson,James F. Christie,Thomas D.Yaw Key)台北市:揚智。
    吳書榆(譯)(2013)。CQ文化智商:全球化的人生、跨文化的職場-在地球村生活與工作的關鍵能力(原作者: David C. Thomas、Kerr Inkson)台北市:經濟新潮社。
    呂秉臻(2015)。桌遊教學融入國小自然科植物單元之研究。亞洲大學數位媒體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周淑惠 (2013)。 遊戲 VS 課程 幼兒遊戲定位與實施。台北 : 心理。
    孟瑛如、范姜雅菁、邱佳寧、簡吟文、楊佩蓁(2017)。句型High客第二版。台北市:心理。
    尚憶薇(2005)。探討幼兒遊戲的類型與價值。學校體育86期,第十五卷,91-96頁。
    林子淳(2014)。運用桌上遊戲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人際互動能力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佳怡(2015,9)。從教育部臺語認證之能力指標談臺語語言能力。何信翰,跨越與創新:新視域下的台灣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第九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邱文錫、陳憲國(2002)。新編華臺語對照典。新北市:樟樹。
    金安文教台語文編輯委員會(2014)。武功祕笈。台南市:開朗。
    金安文教台語文編輯委員會(2014)。武功祕笈模擬試題。台南市:開朗。
    金安文教台語文編輯委員會(2015)。A級真簡單。台南市:開朗。
    金安文教台語文編輯委員會(2015)。A級真簡單模擬試題。台南市:開朗。
    金安文教台語文編輯委員會(2015)。咱來考C。台南市:開朗。
    金安文教台語文編輯委員會(2015)。咱來考C模擬試題。台南市:開朗。
    侯惠澤(2016)。遊戲式學習。台北市:親子天下。
    侯惠澤(2017)。以認知理論設計素養導向迷你教育遊戲:「微翻轉遊戲式學習模式」在教學現場的推廣與研究。教育研究月刊,第282期,26-38頁。
    洪惟仁(2010)。閩南語書寫法的理想與現實。臺灣語文研究,第5卷,第1期,81-105頁。
    紀姵羽(2016)。桌上遊戲應用於英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影響之成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徐柏蓉(2016)。本土語言教學與臺灣母語日活動之實踐與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5卷,第9期,62-65頁。
    桑巴尼斯(2015)。一邊遊戲一邊學習語言。 歌德學院在線編輯部 。
    國家教育研究院(2005)。鄉土語言實施與教學。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1)。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本土語言教學現況之整合型研究子計畫一、二:臺灣閩南語課程實施現況研究 (A、B兩區綜合)期末報告。
    張惠貞(2008)。閩南語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張惠貞(2017,5)。國小領綱研修歷程之我見。方耀乾,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本土語言素養導向教學策略的論述與實務。『雞』發核心教學力-深耕本土心素養研討會,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張麗琴(2016)國小學童閩南語課程學習滿意度語學習成效之研究。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教育部(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國民中小學 語文領域-本土語文(閩南語文) (草案)。
    教育部(2017)。全國語文競賽閩南語國小組朗讀稿。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辭典(2017)。聲韻調索引。【新聞群組】。取自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index.html
    教育部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2017)。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自學資源。【新聞群組】。取自http://blgjts.moe.edu.tw/tmt106/
    郭蓁蓁(2015)。桌上遊戲設計之研究-以環境教育為例。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佳志(2006)。快樂學習。真愛高雄-「認識高雄」為遊戲式的學習創作。國立高雄師範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素卿(2005)。閩南語教學活動設計及評量實務。鄉土語言實施與教學,105-132頁。
    陳陣(譯)(2015)。遊戲,讓學習成癮(原作者:Karl M.Kapp)。北京:機械工業。
    陳偉誠(2010)。設計桌上圖樣介面對兒童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南華大學應用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逸之(2014)。以桌上遊戲課程促進國小智能障礙學生與普通班同儕融合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喬爾(2015)。以桌遊促進ESL英語教學:從教師觀點出發。世新大學說服傳播國際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國禎、付慶科(2017)。遊戲式學習的發展與應用:近20年的文獻探討與趨勢預測。教育研究月刊,第282期,4-21頁。
    黃淑惠(2016)臺灣閩南語童謠融入幼兒園主題教學研究。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新北市國小閩南語輔導團(2017)。逐家做伙來認證。【新聞群組】。取自http://tesag.ntpc.edu.tw/web/1taiwanest/
    楊又馨(2016)。桌上遊戲設計之研究-以英文教學為例。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楊婓雯(2014)。圖卡式桌上遊戲融入五年級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大學視覺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溫美玉、王智琪(2017)。溫美玉備課趴2:閱讀理解與延伸寫作的五卡教學實錄。台北市:親子天下。
    溫美玉、賴馬(2017)。五卡寶盒。台北市:親子天下。
    葉秋美(2015)。客語復興與小學母語教育:準語言巢觀點下的客語生活化班級。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趙芷瑋(2016)整合遺忘曲線式之行動遊戲式複習系統-以國小四年級社會課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劉宣伶(2015)賽考利克原住民族語遊戲式數位教材之設計及其使用成效評估。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潘怡勳(2014)。探討桌上遊戲融入於數學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清田(2011)。行動研究的理論與實踐。T&D飛訊第118期。國家文官學院。
    鄭安住(2012)。閩南語字音字形好撇步。台北:五南。
    鄭安住(2014)。閩南語字音字形好好學。台北:五南。
    黎瓊麗、莊筱玉、傅敏芳(2006)。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量表之編製。高應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報,3,141-167。
    盧斐雯(2008)。閩南語教育融入幼稚園課程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賴麗珍(2008)(譯)重理解課程設計。(原作者:Grant Wuiggins&Jay McTighe)。
    鍾玉玲(2013)。桌上遊戲對國小ADHD學生注意力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元希(2016)遊戲式學習融入社會領域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表現之影響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羅秋昭(1999)。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臺北:五南。
    蘇旻洵(2006)(譯)語言學習策略。(原作者:Oxford, R.L.)臺北市:湯姆生(原著出版年:1990)。

    貳、外文部分
    Anderson﹐J﹒L.﹐& Barnett﹐M﹒(2013)﹒Learning physics with digital game simulations in middle school science﹒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22(6)﹐914-926﹒
    Becker﹐K﹒(2017)﹒Choosing and using digital games in the classroom:A practical guide .Cham﹐Switzerland:Springer International﹒
    Hou﹐H﹒T﹒(2015).Integrating cluster and sequential analysis to explore learners flow and behavioral patterns in a simulation game with situated-learning context for science courses:A video-based process explorat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48﹐424-435﹒
    Oxford, R . (1990).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Boston: Heinle & Hein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