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欣至
Hsin-Chih Hsieh
論文名稱: 點對點網路中的中繼點選擇方法
On the Selection of Relay Peer in P2P Network
指導教授: 林華君
Hwa-Chun Lin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電機資訊學院 - 資訊工程學系
Computer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3
中文關鍵詞: 點對點中繼點網路定位系統
外文關鍵詞: P2P, relay, Network position system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點對點(Peer-to-Peer,簡稱P2P)網路中,由於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機制與防火牆會導致P2P網路中的兩點在某些情況下無法直接進行傳輸,而必須倚賴所謂的中繼點來中繼兩點之間的傳輸。因此,P2P網路系統為了因應NAT機制與防火牆,勢必具備提供relay peer的機制,以在兩點無法直接傳輸的情況下,提供一relay peer,以協助其傳輸。
    relay peer的提供一般來說有兩種模式,即集中式與P2P式。採集中式提供relay peer會有scalability的問題,因此本文將重點放在P2P式的relay peer提供方式。對P2P網路系統來說,採P2P式的relay peer提供方式,會從P2P網路中挑選適合的peer來做為relay peer。
    一個peer是否適合做為relay peer需要考慮多個不同的條件,包括peer本身的CPU運算能力、網路頻寬、等等。除此之外,此relay peer與需要進行傳輸的兩peer之間的距離,更是一個影響深遠的因素,倘若所挑選的relay peer距離兩peer過遠,那麼透過relay peer所進行的傳輸成本勢必大為提昇,因此,如何挑選位置最佳的relay peer便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假設知道P2P系統中任兩個peer之間的距離,那麼當需要為兩個peer挑選一個relay peer時,只要逐一尋找系統中其餘peer與此兩peer之間的距離和,即可挑選出距離最佳的relay peer。但若想知道在P2P系統中任兩個peer之間的距離,形成必須知道整個網路的global topology,這個假設有其現實上的困難,一來是全球網路十分的大,而且網路topology會持續性的動態變化。因此,對於想挑選位置夠好的relay peer來說,必須發展出一個能在不需要global topology資訊的情況下,仍能找到位置夠好的relay peer的方法,而這正是本論文的目標。本論文即在探討如何為P2P網路系統挑選位置最佳的relay peer。


    目錄 摘要 1 目錄 2 1.簡介 5 1.1 P2P(Peer to Peer)網路 5 1.1.1 P2P架構VS.主從架構 5 1.1.2 常見的P2P系統應用 6 1.1.3 P2P系統的特性 7 1.2在P2P架構下NAT/Firewall所造成的問題 7 1.3 P2P應用中的中繼點(Relay Peer) 10 1.3.1集中式中繼點的缺點 11 1.3.2 P2P式的中繼點提供模式 13 1.3.3 依位置選擇P2P relay peer的困難 13 1.3.4選取relay peer時的距離指標 14 2. 相關研究 15 2.1 Landmark-based方法的相關研究 15 3模型 16 3.1 Topology Model 16 3.2 Peer距離的衡量方式 16 4.方法 18 4.1 Landmark選擇法 18 4.1.1基於landmark衡量兩點之間的距離, 18 4.1.2衡量Landmarks 好壞的指標 18 4.1.3 Landmark選擇方法 19 4.2 Relay選擇方法 21 4.2.1衡量Relay選擇方法的優劣 21 5.Relay選擇方法的比較 23 6.系統架構 31 7.結論 32 參考文獻 33

    [1] Raymond Gao. "An Overview Of Peer-to-Peer Technology,Platforms and Key Concerns" on P2P Journal http://p2pjournal.com
    [2] http://www.napster.com/
    [3] http://gnutella.wego.com/
    [4] http://www.kazaa.com
    [5] http://www.edonkey2000.com/
    [6] http://www.bittorrent.com/
    [7] www.jabber.com
    [8] Project JXTA’s official website - http://jxta.org
    [9] Entropia (www.entropia.com)
    [10] Applied MetaComputing (www.appliedmeta.com)
    [11] D. J.Watts “Mean-field solution of the small-world network model”
    [12] http://whatis.techtarget.com/definition/0,,sid9_gci932596,00.html
    [13] "Short Term NAT Requirements for UDP Based Peer-to-Peer Applications", IETF Draft, C.Hitema, Feb. 2001. Work in progress
    [14] Bryan Ford,Pyda Srisuresh, and Dan Kegel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Across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s” USENIX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pril 2005.’
    [15] Ellen W.Zegura, Kenneth L. Calvert,How to Model an Internetwork, INFOCOM'96. Fifteenth Annual Joint Conference of theIEEE Computer Societies. Networking theNext Generation., Proceedings IEEE , Volume:2 , 1996 Page(s): 594 -602 vol.2
    [16] Liying Tang , Mark Crovella ,”Geometric Exploration of the Landmark Selection Problem”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Boston University, Boston, MA 02215
    [17] T. S. Eugene Ng and Hui Zhang, "A Network Positioning System for the Internet", USENIX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2004, Boston, MA, June 2004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