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賴玲伶 |
---|---|
論文名稱: |
音樂戲劇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 |
指導教授: | 陳淑文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6 |
中文關鍵詞: | 音樂戲劇 、藝術與人文 |
外文關鍵詞: | Music Drama, Arts and Humanities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音樂戲劇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統整音樂與表演藝術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效益。本研究以國小四年級學童共三十名,進行十二週以圖畫書為主軸的音樂戲劇活動,透過教師教學日誌、活動學習單、學習心得表與學生戲劇成果評鑑之研究結果,獲致以下結論:
一、「音樂戲劇」能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
二、「音樂戲劇」教學設計為統合音樂、律動、語言與戲劇的教學活動。
三、「音樂戲劇」教學透過精心規劃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的運用,能使相同的時間成本產生更豐富的學習成果。
四、以學習者為主體的「音樂戲劇」能激發學童學習興趣與自信心。
五、學童在「音樂戲劇」中能表現出音樂、律動、語言與戲劇表達的創作能力。
六、「音樂戲劇」能有效達到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的三大目標。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針對教師、學校、教育行政單位與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一、本著行動研究的精神,積極參與研習活動,落實藝術與人文的統整教學。
二、教育行政單位應加強開辦藝術與人文的研習課程。
三、結合不同領域的學習課程,擴大研究對象和範圍,探討其教學成效。
關鍵字:音樂戲劇、藝術與人文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instruction model and teaching benefit that music drama is applied to“Arts and Humanities”combined with music and performing arts.
I implemented music drama activities that picture books were used as the main materials to the four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N=30) for 12 weeks. Based on my research diary, activity learning slips, reflection forms and the evaluation of children’s drama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Music drama can be applied to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teaching.
(2) Music drama instruction design is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combined with music, rhythm, language and drama.
(3) Music drama teaching bring greater benefit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exquisite instruction design and tactic during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4) Learner-centered Music Drama inspires children’s learning interest and confidence.
(5) Children show the creativity of music, rhythm, language and drama expression over music drama.
(6) The three main goals of Arts and Humanities can be efficiently achieved by means of music drama.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that I make for teachers, school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 and follow-up research.
(1) With the spirit of “action research,” teachers should enthuse in various research and
Studies and carry out the synthesis of Arts and Humanities.
(2) There should be more programs of Arts and Humanities held by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
(3) Expand researchful objects and ranges, combine different fields of learning curriculums
and explore the teaching result.
Key words: Music Drama, Arts and Humanities.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王宏豪(2004)。創造性舞蹈。奧福教育年刊,6,91-100。
朱仲謀(譯)(2004)。Jean McNiff,&Jack Whitehead 著。行動研究原理與實作(第 二版)。台北市:五南。
朱光潛(1982)。西方美學史(下卷)。台北:漢經文化,36。
李宗芹(1991)。創造性舞蹈—透過身體動作探索成長的自我。台北市:遠流。
李宗芹(1994)。創造性舞蹈。台北市:遠流。
李雪禎(2006)。運用「兒童音樂短劇」及「創造性戲劇」於國小學童音樂創作
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國立台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音樂
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Michael Quinn Patton著,質的評鑑與研究(頁9-150),
台北市:桂冠。
呂宜靜(2006)。音樂介入創造性舞蹈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童語文與圖形創造力影
響之研究。台南大學體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呂燕卿(1999)。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綱要與統整性互融式課程設計之觀念。美育,106,29-38。
林玫君(2000a)。從創造性戲劇談課程的統整方式。台北:國際兒童教育協會,
中華民國分會。
林玫君(2000b)。九年一貫專輯:創造性戲劇融入教學之理論與實務。台南市:翰
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玫君(2001)。創造性戲劇融入教學之理念與實務。輯於洪碧霞(主編),九
年一貫課程新思維(頁 213-236)。臺南:翰林。
林玫君(2003)。創造性戲劇之理論探討與實務研究。台南市:供學出版社。
林玫君(2005)。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出版社,5,78-79。
林炎旦(2001)。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教師領域共同能力指標分析。國民教育,
42(2),31-36。
林麗嬈(2006)。視覺藝術結合戲劇活動在藝術與人文領域應用之研究~以三年級
學童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邱秀春(2007)。創造性舞蹈輔助國小四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
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姚世澤(2002)。因應「藝術與人文」課程領域的教學策略。美育雙月刊,128期,13-21。
袁汝儀(2001)。國民教育階段「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思考。國教天地,143,32-40。
徐季筠(2003)。圖畫書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上的應用---以康樂國小四年級學童為
例。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夏淑琴(2004)。 創作舞課程設計探討。台北市:冠學。
秦麗花(2000)。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台南市: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大武(譯)李漱村、林芳瑾(審定)(2004)。Manuela Widmer著(2004)。基
礎音樂戲劇-運用基礎音樂與肢體動作教育之特殊表演型態。中華奧福教育協
會2004年 11 月會訊,取自http://www.orff.org.tw/periodica.htm
陳郁秀(2001)。國民教育「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設計手冊。台北:藝術館,15。
陳盈菁(2007)。基礎音樂戲劇融入音樂與表演藝術教學創造力之研究。國立新
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淑文(2003)。進入「音樂與律動」的世界。奧福教育年刊,5,71-81。
陳淑文(2004)。二十世紀音樂與奧福教學實務初探。國教世紀,210,11-24。
陳淑文(2005a)。深深的期許 輕叩潛在的創造力-拉邦勁力應用在「基礎音樂
戲劇」教學之研究。美育,148,18-33。
陳淑文(2005b)。談卡爾‧奧福「原始自然型」的教育理念。奧福教育年刊,7,
75-90。
陳淑文(2006)。基礎音樂戲劇運用在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的研究。台北市:樂韻。
陳淑鈴(1997) 。談創造性舞蹈教學法 - 以「即興」活動為例。屏東體育, 1 , 91-97 。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惠齡(1990)。小豆芽的成長,台北:奧福教學推廣中心。
陳碧涵(1994)。舞蹈課程設計初探。國立台灣體專學報,5 ,1-16。
陳碧涵(1997)。談創造性舞蹈。舞蹈教育,1,27-29。
張中煖 (1996)。創造性舞蹈教學與拉邦動作分析要素之運用。學校體育雙月刊,
34(4),45-51。
張中煖(2001)。舞蹈在九年一貫新課程中的發展。藝術教育研究,1,23-42。
張蕙慧(1994)。從教育觀點探討奧福的教學理念。奧福教育年刊,1,29-33。
張蕙慧 (2002)。以音樂為核心之課程統整教學設計。國教世紀,200,5-14。
張蕙慧(2003)。奧福教學法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中的運用。奧福教育年刊,
5,1-5。
張蕙慧(2005)。詩舞樂合一論。奧福教育年刊,7,67-74。
張曉華(1999)。創作性戲劇原理與實作。台北市:成長基金會。
張曉華(2000)。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表演藝術的戲劇教育發展。
翰林文教雜誌,15,38-51。
張曉華(2003)。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台北市:財團法人成長基金會。
郭瑜婷(2004)。透過創造性舞蹈教學探討習舞兒童創造力之提升---以台中市三采藝術園區舞蹈班為例。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黃文英(2007)。圖畫書運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教學研究以~中年級為例。國
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秀英(2003)。創作性戲劇教學」應用於「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課程設計
與教學實務~以國北師附小四年級藝術與人文課之行動研究為例。國立台北
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彭宇薰(2005)。德國現代舞者魏格曼表現性舞蹈。奧福教育年刊,7,91-10。
曾照薰(1999)。舞蹈教學設計之理論基礎。教育實習輔導,17,19-23。
楊兆禎(1972)。音樂創作指導(頁 5),台北市:大陸。
楊智強(2002)。創造性舞蹈教學探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10,197-209。
楊綺儷(1999)。兒童舞蹈課程設計模式之建構原則。台灣體育,103,31-35。
廖幼茹(1994)。國小舞蹈教學設計。國民體育季刊,23(3),152-159 。
蔡欣裕(2006)。創造性律動教學方案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管淑華(2002)。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
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淑英(1999)。重建幼兒的肢體觀-談創造性舞蹈教學。國教世紀,187,44-49。
劉淑英譯(2000)。幼兒動作探索。MollySullivanm,原著出版年:1998。台北市:
華騰。
鄭麗媛(1998)。國小低年級舞蹈教學要領。國教世紀,181,15-18。
歐用生(1999)。行動研究與學校教育革新。載於臺東師院(主編),1999
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主題論文集(頁 1-16)。台東: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蕭奕燦(1996)。中國音樂教育的新里程:奧福教學、中國語言與音樂創作教學,(頁26),台北市:樂苑。
謝朝鐘譯 (1991)。Wilhem Keller 著。奧福教學法。台北市:九宮。
二、外文部分
Aronowitz, S., H. Giroux(1993). Teaching and the role of the transformative intellectual.
In Aronowitz, Giroux(2nd ed.). Education still under siege : Second edition (pp.33-54), RKP.
Beane, J. A.(1997/2000). Curriculum integration-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單文經、林佩璇、陳美如、周珮儀、蔡清田、游進年、游家政、 王秀玲(譯)。課程統整。臺北:學富文化。
Brigitte Warner, B.(1991). Orff-Schulwerk: Applications for the
classroom.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Choksy, L., Abramson,R. M. ,Gillespie, A. E. &Woods,D.(2001). Teaching music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2n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Keetman, G.(1974). Elementaria: First acquaintance with Orff-Schulerk(M. Murray,
trans.)London: Schott.(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70)
Manuela Widmer(2004).Sping ins spiel. Boppard am Rhein:Fidula-Verlag.
Orff, C.(1978). The Schulwerk Margaret Murray Trans. New York: Schott .
Polly Erion(1998).Drama in the classroom : Creative activities for teachers, parents & friends. California : Lost Coast Press.
Rubin, J.(1995). Drama and music: Creative activities for young children. Atlanta, GA: Humanics Learning.
Shamrock, M. E.(1988). Application and Adaptation of Orff-Schulwerk in Japan and
Thailand. Ph.D, Dissertation, UC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