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西遊記》的內容是以唐朝玄奘法師去天竺取經的史實故事為主題,但是書中所創造的各式神、魔鬥法情節卻早已大異於真實的人、事、物。本篇論文與前人研究最大的不同之處,乃在於從「神魔小說」的視角去探析《西遊記》中的女性形象所隱含的意義。以下是本篇論文的重點摘要:
第一章緒論部份,除了將《西遊記》故事的演變做了梳理,依照時間先後順序做了重點的探述,同時也對前人的研究資料依照研究主題分類作了探析。
第二章則從魯迅對神魔小說的界說中,釐清「神魔小說」的定義與書寫特點。並從《西遊記》成書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際遇,去論述作者的創作動機和寓意主題,並且將《西遊記》中的女性作了分類。
第三章持續針對《西遊記》女性形象塑造加以分析,歸納出四項創作特點;同時將《西遊記》中女性形象的來源歸成三類;並依據「神魔小說」的「修道」和「濟世」兩大主題,從「正與邪」、「超脫與執著」、「獨立與柔弱」三個面向,去論述文本中的女性形象意涵。
第四章則從儒、釋、道三教典籍中的相關女性文字記載內容,去了解三教的女性觀,再比較《西遊記》中的女性形象和三教女性觀之間的關聯。並從「修道」的歷程和「得道」的標準中,比較男女兩性隱含的位階差異;進一步分析《西遊記》文本中男女相處的關係,還從女性神佛、凡間女子、女妖的言行舉止差異上,解讀《西遊記》作者的女性觀。
第五章結論部份,除了對全篇論文做了回溯與整理外,還將本篇論文的研究心得,綜合成以下三點:一、承受磨難的凡間女子。二、完美的女神—觀世音菩薩。三、意外的火花—多樣貌的女妖
綜觀整部《西遊記》中的女性形象塑造,雖然整體上還是難脫「男尊女卑」的基調,但是文本中的女妖所展現出來堅強、多采的生命力以及深具人性化、個性化的形象,卻讓人驚艷、印象鮮明。
參考書目
﹙除與《西遊記》相關之古籍外,餘皆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一、專書
吳承恩原著;徐少知校;周中明、朱彤注:《西遊記校注》﹙台北:里仁,1996﹚。
﹝唐﹞劉肅:《大唐新語》﹙台北:新宇,1985﹚。
﹝晉﹞劉昫撰:《舊唐書》﹙藝文印書館﹚。
﹝晉﹞郭璞:《山海經箋疏》﹙台北:漢京,1983﹚。
﹙作者資料不詳﹚。《增補搜神記》﹙臺北:聯經,1980﹚。
尹飛舟等著:《中國古代鬼神文化大觀》﹙南昌:百花洲文藝,1992﹚。
作家出版社編:《西遊記研究論文集》﹙北京:作家,1957﹚。
何錫章:《幻象世界中的文化與人生—西遊記》﹙雲南:雲南人民,1999﹚。
李悔吾:《中國小說史》﹙台北:.紅葉,1995﹚。
余國藩著/李奭學譯:《余國藩西遊記論集》﹙台北:聯經,2003﹚。
林辰:《神怪小說史》﹙浙江:古籍,1998﹚。
周先慎:《明清小說》﹙北京:北京大學,2003﹚。
胡適:《胡適文存》(台北:遠流,1986)。
胡光舟:《吳承恩與西遊記》,﹙台北:木鐸,1983﹚。
胡經之、王岳川主編:《文藝學美學方法論》﹙北京:北京大學,1994﹚。
苟波:《道教與神魔小說》﹙成都:巴蜀,1999﹚。
張錦池:《西遊記考論》﹙哈爾濱:黑龍江教育,2003﹚。
張靜二:《西遊記人物研究》﹙台北:台灣學生,1984﹚。
陸欽選編:《名家解讀西遊記》﹙濟南:山東人民,1998﹚。
《新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1985﹚。
陳文新、閻東平著:《佛門俗影-西遊記與民俗文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2003﹚。
黃清泉、蔣松源、譚邦和合著:《明清小說的藝術世界》﹙台北:紅葉,1995﹚。
楊家駱編:《吳承恩集》中國文學名著第六集,﹙台北:世界,1984﹚。
楊義:《中國敍事學》﹙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
趙天池:《西遊記探微》﹙台北:巨流,1983﹚。
趙聰:《中國五大小說之研究》﹙台北:時報文化,1983﹚。
鄭明娳:《西遊記探源》﹙台北:里仁,2003﹚。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台北:里仁,2000﹚。
劉勇強:《西遊記論要》﹙臺北:文津,1991﹚。
劉蔭柏:《西遊記研究資料》﹙上海:古籍,1990﹚。
鄭樹森編:《現象學與文學批評》﹙台北:東大,1984﹚。
劉仲宇:《中國精怪文化》﹙上海:人民,1997﹚。
劉詠聰:《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1998﹚。
劉勇強:《奇特的精神漫遊一西遊記新說》﹙台北:錦繡,1992年﹚。
蕭君和主編:《文學引論》﹙哈爾濱:黑龍江教育,1999﹚。
嚴明、樊琪合著:《中國女性文學》﹙台北:洪葉,1999﹚。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1997﹚。
西蒙.波娃/楊美惠譯:《第二性,第二卷,處境》﹙台北:志文,1999﹚。
David D.Gilmore著/何雯琪譯:《厭女現象─跨文化的男性病態》﹙台北:
書林,2005﹚。
Joseph Campbell/朱侃如譯:《千面英雄》﹙台北:立緒文化,1998﹚。
Virginua Woolf著/張秀亞譯:《自己的房間》﹙台北:天培文化,2000﹚。
二、學位論文
王艷:《西遊記女性形象研究》﹙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
王姵棻:《西遊記宙建構及人物探源》﹙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002﹚。
孔蘭貞《西遊記的童話性研究》﹙國立台南師院碩士論文,2003﹚。
朱可鑫:《西遊記修辭研究現象》﹙南華大學碩士論文,2005﹚。
吳璧壅:《西遊記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79﹚。
沈淑芳:《封神演義研究》﹙東吳大學碩士論文,1979﹚。
孟斌斌:《西遊記與聊齋誌異精變的比較研究》﹙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年﹚。
林雅玲:《清三家西遊記平點寓意詮釋研究》﹙東海大學博士論文,2002﹚。
林琳:《六朝志怪小說的女性世界》﹙黑龍江大學碩士論文,2001﹚。
林榮淑:《西遊記與兒童文學》﹙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竺洪波:《四百年西遊記學術史》﹙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5﹚。
周芬伶:《西遊記與鏡花緣之比研究》﹙東海大學碩士論文,1981﹚。
周正娟:《西遊記婦女形像研究》﹙東海大學碩士論文,1995﹚。
侯興群:《搜神記女性形象研究》﹙寧夏大學碩士論文,2004﹚。
胡玉珍:《西遊記的精怪神仙研究》﹙南華大學碩士論文,2002﹚。
孫燕:《女性形象的誕生》﹙鄭州大學碩士論文,2003﹚。
徐貞姬:《西遊記八十一難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80﹚。
許麗芳:《西遊記中韻文的運用》﹙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1999﹚。
陳俊宏:《西遊記主題接受史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2﹚。
張慧驊:《西遊記中的唐三藏形象》﹙玄奘人文社會學院碩士論文,2001﹚。
張嘉惠:《聊齋誌異女妖故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01﹚。
曾國瑩:《西遊記接受史研究》﹙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004﹚。
黃宇玲:《西遊記女妖形象論稿》﹙四川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
程燕青:《中國文學中美女描寫模式及其文化考源》﹙山西大學碩士論文,2003﹚。
馮汝常:《中國神魔小說文體研究》﹙福建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
2004﹚。
楊憶慈:《西遊記詞彙研究─論擬聲詞、重疊詞和派生詞》﹙國立成功大學
碩士論文,1999﹚。
趙國慶:《西遊記與神仙文化》﹙西北大學碩士論文,2001﹚。
三、期刊論文
王前程:〈《西遊記》的情慾觀及其文化價值〉《水滸爭鳴》﹙中國水滸學會聯會暨全國明清小說研討會論文集﹚第七輯,2002年。
王國偉:〈反叛、反諷、反襯─簡析《西遊記》中的女妖形象〉《理論學刊》,2004年第3期。
王銳、張曉梅:〈人性、個性、悲劇─《西遊記》中鐵扇公主形象新解〉《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6年第25卷第1期。
王海梅:〈《西遊記》與觀音信仰〉《山東濰方學院學報》,2003年9月第3卷第5期。
石櫻櫻:(《西遊記》政治諷刺的時代考察)《僑光技術學院通觀洞識學報》,民國2006年5月。
呂素端:〈《西遊記》之敍事空間研究〉《淡江中文學報》,民國2007年6月。
呂素端:〈《西遊記》敍事時間研究〉《靜宜語文論叢》,2005年5月。
李豐楙:〈出身與修行:明代小說謫凡敘述模式的形成及其宗教意識─以《水滸傳》《西遊記》為主〉《明道文藝》,2004年1月。
李黃臏:〈《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析探〉《育達學報》,2001年12月。
李赴軍:〈佛光幻影中世俗女性的映像─《西遊記》女性形象解讀〉《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邱思璇:〈《西遊記》中的謫凡結構─兼論二種常與非常的現象〉《世新中文研究集刊》,2006年6月。
林偉玲:〈試論《西遊記》的婦女觀〉《五邑大學學報》1999年第1卷第2期。
周亮:〈論《西遊記》中的性別歧視〉《貴州文史叢刊》,1999年第6期。
胡義成:〈論元代全真道士史志經編創的小說《西遊記》初稿〉《東南大學學報》,2006年9月第8卷第5期。
胡勝:〈明清神魔小說創作思想試論〉《遼寧大學學報》,第28卷,第5期,2000年9月。
許麗芳:〈命定與超越:《西遊記》與《紅樓夢》中歷劫意識之異同〉《漢學研究》,2005年12月。
陳純祺:〈觀音菩薩在《西遊記》中的地位之探討〉《光武學報》,2003年3月。
陳衛華:〈關于《西遊記》中遭厄女性的貞操問題〉《昌吉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張淑華:〈從《西遊記》看男權文化中的女性形象〉《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24卷第3期。
張紅霞:〈女性“缺席”的判決 論《西遊記》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河南大學文學院學報》﹙明清小說研究﹚,2004年第2期。
張紅霞:〈試論《西遊記》凡人女性情節的意涵─以明代婦女貞操為基礎〉《江蘇社會科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郭翠萍:〈試論《西遊記》中的女性自主婚姻意識〉《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5年第25卷第5期。
黃培青:〈樹妖一定得死?論《西遊記》之「荊棘嶺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談詩」〉《國文學報》,2005年6月。
曾馨慧:〈《西遊記》眾女妖--論英雄之女戒〉《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2002年9月。
劉麗珈:〈苦難現實中的輝煌理想─別論《西遊記》中的“女兒國”〉《明清小說研究》,1997年第1期。
謝明勳:〈百回本《西遊記》之唐僧「十世修行」說考論〉《東華人文學報》,1999年7月。
謝明勳:〈百回本《西遊記》之「敘事矛盾」–孫悟空到底贏了誰的「瞌睡蟲」〉《東華人文學報》,200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