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秀枝
論文名稱: 運用讀報教育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以寶石國小六年甲班為例
指導教授: 林志成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0
中文關鍵詞: 讀報教育行動研究閱讀理解策略閱讀理解能力
外文關鍵詞: Newspaper in Education(NIE), Action Research,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y,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透過行動研究的歷程,探討寶石國小六年甲班運用閱讀理解策略於讀報教育,對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成效,並從行動中不斷的對話、省思,解決所遭遇的困難。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的方法,以研究者本身任教之寶石國小六年甲班共21位學生為研究對象,運用畫重點、摘要、作筆記和心智圖等閱讀理解策略進行教學,在歷程中不斷「覺↔知↔行↔思」的行動精神,透過對研究主體的覺察、深知、行動、省思等循環的研究歷程,在實施這些方案前、方案中、方案後不斷的省思與回饋,並做為下一階段行動的依據及參考。

    從本研究中,研究者獲得以下的結論:
    一、閱讀理解策略與教學成效方面
    (一)閱讀理解策略教學能普遍引起學生興趣
    (二)大部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進步
    (三)將閱讀理解策略融入語文教材教法之中,以改善面臨的困難
    二、設計之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方案方面
    (一)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持續顯著成長
    (二)學生對閱讀理解更有信心
    (三)學生大都偏好心智圖策略
    (四)學生喜歡心智圖教學活動
    三、閱讀理解策略行動研究方面
    (一)研究者之閱讀理解策略行動研究能力明顯提升
    (二)師生從閱讀理解策略行動研究實踐中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三)良好的師生互動與課程設計是行動研究成功的重要條件


    Through the process of action research, the study aimed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students of class 6A in Bao-shih Primary School enhanced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by apply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to newspaper in education (NIE). Besides, the researcher resolved the difficulties she encountered by continuous dialogues and reflections.
    The study used action research methods. The survey subjects were 21 students of class 6A in Bao-Shih Primary School. The researcher taught reading comprehension by us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such as highlighting, summary, taking notes and mind mapping. Following the recycle of “aware ↔ know↔ act↔ reflect”, the researcher continually reflected and gave feedbacks before the practice of the programs, during the practice of the programs, and after the practice of the programs. On the basis, some knowledge was created for the reference of the next phase of action.
    From the study, the researcher obtain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y instruction could cause widespread student interest
    (B)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progres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C) Integrat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y into language teaching techniques and material design to improve the problem that the researcher faced
    B. The design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y instruction program
    (A)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has significant and continuous growth
    (B) Students have more confidence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C) Most students prefer mind mapping strategies
    (D) Students like the teaching activity of mind mapping.
    C. Action research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 Researcher’s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of action research has been
    greatly enhanced .
    (B)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of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has been enhanced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the action research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y.
    (C)Good student-teacher interaction and curriculum design are the important conditions for success of the action research.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國內外推行讀報教育現況分析 9 第二節 讀報教育相關研究 16 第三節 閱讀理解策略與閱讀理解能力相關研究 2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1 第一節 研究情境與對象 3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38 第三節 教學方案規劃與實施 41 第四節 資料的蒐集和分析 47 第四章 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51 第一節 現況與問題的分析與討論 51 第二節 閱讀理解策略的教學分析與討論 64 第三節 閱讀理解能力之分析與討論 95 第五章 結論、省思與建議 113 第一節 結論 113 第二節 省思 117 第三節 建議 123 參考文獻 127 壹、中文部分 127 貳、英文部分 132 附 錄 135 附錄一 《國語日報》讀報教育推動機制 135 附錄二 「把缺點當作特色」單元活動回饋表 135 附錄三 「心智圖」教學活動回饋表 136 附錄四 閱讀理解策略學習回饋單 137 附錄五 焦點學生畫重點前測作品 139 附錄六 畫重點、摘要、做筆記閱讀策略檢核方式 140 表 次 表2- 1 臺灣國語日報社NIE發展歷程 14 表2- 2 讀報教育相關研究 16 表2- 3 讀報教育閱讀能力指標與課程目標之關係 27 表2- 4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閱讀分段能力指標 28 表3- 1 寶石國小班級數、學生人數 31 表3- 2 寶石國小教職員工年齡統計 32 表3- 3 寶石國小教職員工職務統計 32 表3- 4 讀報教育行動研究之背景SWOTS分析 33 表3- 5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34 表3- 6 國語日報各版面內容與閱讀對象介紹 42 表3- 7 讀報教育教學行動研究方案實施進度表 46 表3- 8 各種原始資料編碼的意義表 50 表4- 1 「國民小學六年級閱讀理解測驗」前測成績 52 表4- 2 「畫重點」策略前測作品評量統計表 54 表4- 3 「摘要」策略前測作品彙整表 55 表4- 4 「摘要」策略前測作品評量統計表 57 表4- 5 「作筆記」策略學生前測作品彙整表 58 表4- 6 「作筆記」策略前測作品評量統計表 60 表4- 7 把缺點當作特色—畫重點作品評量統計表 67 表4- 8 創造自我—畫重點作品評量統計表 68 表4- 9 「把缺點當作特色」焦點學生摘要作品一覽表 72 表4- 10 「把缺點當作特色」焦點學生摘要作品評量統計表 72 表4- 11 「創造自我」焦點學生摘要作品一覽表 73 表4- 12 創造自我焦點學生摘要作品評量統計表 74 表4- 13 把缺點當作特色焦點學生筆記作品一覽表 76 表4- 14 把缺點當作特色焦點學生筆記作品評量統計表 77 表4- 15 創造自我焦點學生筆記作品一覽表 78 表4- 16 「創造自我」焦點學生筆記作品評量統計表 79 表4- 17 小組共作心智圖作品 84 表4- 18 兩人一組繪製心智圖作品 86 表4- 19 「國民小學六年級閱讀理解測驗」後測成績 96 表4- 20 焦點學生閱讀理解測驗前後測成績對照表 97 表4- 21 畫重點策略後測作品評量統計表 98 表4- 22 摘要策略後測作品評量統計表 99 表4- 23 作筆記策略後測作品評量統計表 101 表4- 24 學生對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活動的歡喜程度 103 表4- 25 學生最喜歡的閱讀理解策略 104 表4- 26 學生對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最不喜歡的程度 105 表4- 27 學生對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方式的喜好程度 106 表4- 28 學生認為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活動與一般課程不同處 108 表4- 29 學生上完閱讀理解策略課程後的改變 109 圖 次 圖3- 1 研究流程圖 39 圖3- 2 研究時程甘梯圖 40 圖3- 3 課程架構圖 45 圖3- 4 本研究之三角檢證法 50 圖4- 1 S14心智圖作品〈快樂需自己成全〉 88 圖4- 2 S15心智圖作品〈四種生肖五個人〉 89 圖4- 3 S14心智圖作品〈快樂需自己成全〉 90 圖4- 4 S21心智圖作品〈四種生肖五個人〉 91 圖4- 5 S06心智圖作品〈養貓記〉 92 圖4- 6 S02心智圖作品〈養貓記〉 93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天下雜誌(2007)。教出寫作力—2007親子天下專刊。臺北:天下雜誌。
    王仁癸(2010)。心智圖法提高特殊生學習成效。國語日報,15版。
    江福佑(2008)讀報教育在北。臺北縣閱讀滿天星電子報。2009年11月25日擷取自http://lll.tpc.edu.tw/epaper/?p=416ttp:
    何享憫(2008)。應用繪本實施國民小學「同理心」品格教育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庭耀(2009)。比較不同閱讀理解策略對國小中年級低閱讀能力學童在不同文體之閱讀流暢度與閱讀理解表現之差異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8)。讀報教育。教育研究,175,157。
    呂儀君(2008)。國民小學的讀報教育與媒體識讀之關聯性研究。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楠崇(2009)。國小六年級學童實施媒體素養教育教學成效之研究-以讀報教育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周玉婷(2008)。不同閱讀理解策略應用於網路資源教學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官美媛(2007)。國小學生摘取文章大意策略之教學研究-以五年級說明文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暑期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巧敏(2008)。迎接閱讀新浪潮—閱讀與國家競爭力。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18,4-9。
    林永蒼(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實施讀報教育可行性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志成(2004)。教育行政行動智慧。臺北:師大書苑。
    林志成(2007)。教育行動研究的迷思與省思。元智大學第二屆倫理與身體思維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頁54-70)。
    林秀娥(2007)。心智繪圖在國小五年級記敘文寫作教學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佩嬈(2007)。心智圖法對國小兒童繪畫內涵表現影響之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童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宜利(2003)。「整合繪本與概念構圖之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三年級學童記敘文寫作表現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蕙君(1994)。閱讀能力、說明文結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的閱讀理解及閱讀策略使用之影響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研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寶貴、錡寶香(2006)。中文閱讀理解測驗。臺北: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邱上真(1991)。學習策略教學的理論與實務。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1-49。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臺北:天下雜誌。
    柯華葳(2009)。閱讀的關鍵,在思考,20-25。臺北:親子天下雜誌。
    柯華葳、詹益綾(2006)。國民小學(二至六年級)閱讀理解篩選測驗使用手冊。
    洪裕欣(2009)。國小兒童摘要能力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胡琪敏(2009)。「做筆記」策略教學對提升中年級學童聆聽能力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孫易新(2002)。心智圖法進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2。臺北:耶魯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涂亞鳳(2005)。心智繪圖寫作教學法對國中生語文創造力及寫作表現影響之研究。花蓮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高敏麗(2005)。從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能力指標探討國小國語文閱讀教學。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教育處教師在職進修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語文教學碩士班,未出版,新竹。
    高敏麗(2008)。國小閱讀教學中摘要能力的解析及其教學策略。教師天地,154,49-53。
    國語日報社(2005)。讀報教育指南。臺北:國語日報社。
    國語日報社(2007a)。讀報教育指南—入門篇。臺北:國語日報社。
    國語日報社(2007b)。讀報教育指南—語文篇。臺北:國語日報社。
    國語日報社(2007c)。讀報教育說帖。臺北:國語日報社。
    張庭瑋(2009)。應用讀報教育(NIE)於全球觀議題教學之研究--以北市某國小五年級學生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學位學程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學喜(2007)。臺灣讀報教育的新紀元。臺灣讀報教育資源網。99年11月26日擷取自http://www.mdnkids.com/nie/?url=nie intro/p2.htm
    教育部(2008)。「悅讀101」教育部國民中小學閱讀實施計畫。2009.12.03擷取自http://www.edu.tw/plannews_detail.aspx?sn=33&pages=8
    許素甘(2004)。展出你的創意—曼陀羅與心智繪圖的運用與教學。臺北:心理。
    許舜青譯(Wycoff, J. & Richardson, T)(1997)。轉型思考~組織再造的良方。臺北:遠流。
    陳文安(2006)。國小學生摘要策略之教學研究---以六年級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世杰(2004)。閱讀理解策略與數學文字題閱讀理解、數學文字題解題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世敏(2006)。把報紙當課本。北縣教育,58,37-40。
    陳玉娟(2009)。心智圖教學法對國中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繪圖學習與閱讀理解之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怡軒(2008)。國民小學讀報教育與世界觀教育之教師行動研究。南華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亞太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玫吟(2009)。國民小學二年級實施讀報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國語日報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盈達(2003)。心智繪圖法課程之學習成效研究--以南投縣政府社區大學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陳秋秀(2008)。在閱讀與寫作間搭一座橋~用讀報教育精進五年級學生閱讀力與寫作力之行動研究。新竹縣精進教學學期型專題研究,未出版,新竹。
    陳虹彣(1999)。從日本看臺灣:NIE教學法的內涵及啟示。高市文教,66,88-91。
    曾志朗、洪蘭(2006)。見人見智。臺北:天下文化。
    程于玲(2008)。心智圖法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理解及記憶力之影響—以進步國小為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辜玉旻(2007)。提升學童科學文章的閱讀理解:運用附加問題與做筆記策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報告編號:NSC95-2511-S-008-001-),未出版。
    黃玉佳(2003)。概念構圖與摘要策略對不同性別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馮季眉(2004)。讀報教育—推廣閱讀的另一種選擇。教師天地,129,42–44。
    馮季眉(2007)。活用報紙豐富教學與生活。臺灣讀報教育資源網。99年11月26日擷取自http://www.mdnkids.com/nie/
    馮季眉(2008)。推動讀報教育之比較研究—以臺灣日本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未出版,臺北。
    楊子嫻(2009)。運用分享式閱讀教學於讀報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楊育民(2009)。桃園縣一所國小實施讀報教育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楊芷芳(1994)。國小不同後設認知能力兒童的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理解策略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楊雅萍(2000)。摘要策略對網路化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葉義淦譯(2009)。投資讀報 學習新知收益大。臺灣讀報教育資源網。99年11月26日擷取自http://www.mdnkids.com/nie/nie_indicate/Unit8/M-981026D14/M-981026D14.htm
    葉聖陶(1980)。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教育科學。
    葉興華(2008)。讀報教育問卷調查實施結果。臺灣讀報教育資源網。99年12月05日擷取自http://www.mdnkids.com/nie/
    葉瓊華、詹文宏(2000)。概念構圖、自問自答及畫重點策略對國小閱讀障礙兒童閱讀理解能力及後設認知能力教學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4,189-231。
    詹文宏(1993)。畫重點策略對高職學障學生增進學業成績之個案研究。特殊教育論文集, 83-110。99年12月01日擷取自http://www.ntcu.edu.tw/spc/aspc/6_ebook/pdf/9202/5.pdf
    劉兆文(1999)。從閱讀的認知歷程談有效教學策略。教師天地,102,78-85。
    劉容枝(2009)。讀報教育營造班級閱讀環境之行動研究--以國語日報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劉惠卿(2006)。概念構圖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國語文摘取大意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劉雅筑(1999)。國中學生批判思考、創造思考、閱讀理解策略與閱讀理解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蔡清田(2000)。行動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發表於「質的研究方法」研討會。教育部指導。國立中正大學主辦。2000年1月24-26日。
    蔡雅泰(2006)。概念構圖融入國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理解、大意摘要能力與語文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鍾欣宇(2009)。運用國語日報讀報教學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童中文寫作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鍾張涵(2008)。提升兒童識讀能力與媒體近用研究-以《國語日報》實施NIE為例。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顏湘婷(2007)。應用媒體識讀教育於國小學童之教師行動研究---以報紙新聞實施讀報教育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
    魏靜雯(2004)。心智繪圖與摘要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與摘要能力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羅淑英(2009)。讀報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成效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羅智華、周慧珠(2009.3.9)。學子閱報 思考獨立 培養國際觀。人間福報。2009年12月24日擷取自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116823
    蘇國榮(1985)。如何實施閱讀指導。國教月刊,32( 4),21-27。
    貳、英文部分

    Baker, L. &Brown, A. L. (1984). Metacognitive skills and reading. In P. D. Pearson(Eds), 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pp. 353-394). New York: Longman.
    Brown, A. L. , Day, J. D. , & Jones, R. S. (1983). The development of plans for summarizing text. Chidl Development, 54, 968-979.
    Daines, D. (1982). Reading in the content areas. Illinois: Scott, Foresman & Company. Englert, C. S. (1988). The reading process. In D. k. Reid(Ed). Teaching learning disabilities: A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appeoach (pp. 162-188). Boston: Allyn & Bacon.
    Duke, N. K. , Pearson, P. D. (2002). Effective practice for development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A. E. Farstrup, & S. J. Samuels(Eds), What research Development, 54, 968-979.
    Hare, V. C. , & Borchardt, K. M. (1984). Direct instruction of summarization skills.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20(1), 62-78.
    Hidi, S. , & Anderson, V. (1986). Producing written summaries: Task demands, cognitive opera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instruc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6(4), 473-493.
    Nist, S. L. (1987). Teaching student to annotate text effectively: Guidelines and procedures(College Readung and Learnung Assistance Technical Report No. 87-102). Atlantn: Georgiast University .
    Palincsar, A. S. , & Brown, A. L. (1984)Reciprocal teaching of comprehension fostering and comprehension-monitoring activities.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1(2), 117-175.
    Piolat, A. , Olive, T. , & Kellogg, R. T. (2005)Cognitive effort during note taking.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19(3), 291-312.
    Reading in the content areas. Illinois: Scott, Foresman & Company. Englert, C. S. (1988). The reading process. In D. k. Reid(Ed). Teaching learning disabilities: A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approach (pp. 162-188). Boston: Allyn and Bacon.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