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碧霜
論文名稱: 一位小學實習教師於國語科教學歷程之研究
指導教授: 李麗霞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2
中文關鍵詞: 實習教師教學知能國語學科教學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基於國內師資市場開放與教育改革之衝擊,實習教師的學科知識與教學知能,面臨嚴峻的考驗。「實習階段」由大學教授與小學輔導教師協同輔導實習老師面對教學實務的複雜性,使其成為知識的合格的教學者,也是檢驗師資養成品質重要的階段。本研究選擇聚焦於國語學科教學真實情境,乃基於在全科的輔導下,很難看出實習老師在專業領域上,學習歷程與進步的能力。經由實地觀察實習教師在國語科教學專業知能成長之歷程,目的在探討實習教師在國語文教學知能之實踐、反思與其延伸的相關議題。
    研究者以質性研究方式進行。課室觀察與訪談等紮根工作以為質性探討的根基,深入探討一位實習老師在實習歷程中,持續經營國語課有關內容深究、識字與寫作等教學實踐,以及其於語文領域的教學知能之轉變與成長歷程。
    研究者經由訪談錄音、課室教學錄影等方式蒐集資料,研究時間達六個月。資料詮釋過程,審慎處理真實情境所隱藏相當豐富的默知經驗,每月定期與兩位指導教授(語文系和教育系)面談詮釋經過與結果,預期能達到三角檢證之要求。
    本研究結果發現實習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知能成長之歷程與困境,並提供實習教師多元省思之脈絡,以為師資培育機構設計師資養成課程與後續研究之參考。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how mentors can impac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 teacher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It will also explore how the student teacher applies his/her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his helps them to practice and understand the variety of situations that teachers face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gives them opportunities to practice using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acquired. We probe into and review this information so that the beginning teacher’s ability can improve by asking the extended questions. With this experience, the true environment of the department's teaching of Mandarin and the teaching of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is realiz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 must understand the deep foundation and set out to engage in quality discussions, which is the beginning point of the classroom scene. The observation is of a teacher changing from reflective teaching to learning. The face- to- face approach is used when visiting the student teacher in the classroom. In this actual situation, the mentor can silently watch and observe the teaching techniques, materials used, and the approaches of the student teacher and be able to offer varying thoughts from their own experiences with regard to different situations in the classroom. Only when the mentor can observe the student teacher in the classroom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will the program reach its truest and highest level of achievemen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 teachers that we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mentors, whom we used in this study, included: document analysis, and field observations, etc. This research was found synthetically using the student teacher's difficulty in their discipline of learning. This paper intends to help the student teacher find the direction they want to take as a teacher in their own classroom someday and to help them have the experience of exploring all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growth. We would like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Science mentoring education should establish a set of rules.

    第一章 緒論 2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實習教師教學專業知能之成長 8 一、實習教師教學專業成長的意義和現況 8 二、實習教師教學專業發展的內涵及需求 9 三、實習教師教學專業成長的模式與條件 12 四、實習教師的教學專業成長的反思 15 第二節 國語科教學知能探討 18 一、教學專業知能探討 18 二、國語科教學知能專業探討 20 三、教育部頒發國語科教學內容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0 第一節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30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情境 35 第二節 研究者角色 36 第三節 資料的蒐集 38 第五節 資料的分析 40 第六節 研究限制 46 第四章 實習教學歷程的故事 49 第一節 實習教學前階段 49 一、教材運用之問與思 49 二、如何問出好問題 51 三、感官寫作之學習 52 四、學習如何課室觀察 54 第二節 實地教學的故事 56 一、持續教學的故事一:內容深究 59 二、持續教學的故事二:形式深究 66 三、持續教學的故事三:生字教學 72 四、教學故事的插曲 85 第三節 實習教學後期 95 一、公開教學演示 95 二、教學評量與反思 101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109 第一節 實習教師在國語科教學中的成長與困境 109 一、實習教師在國語教學知能之成長 109 二、國語科教學之困境 113 第二節 促成實習教師改變的因素 117 一、實習教師的角色:反思與學習 117 二、輔導教師的角色:以身作則,學習與修正 119 三、國語科教學輔導社群之支持 120 四、教學歷程檔案:系統性反思與修正 12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3 第一節 本研究結果之歸納 123 一、學科教學導向之實習歷程,深化教學意義與價值 123 二、學科教學導向之實習輔導,需要系統性支持 124 三、輔導老師以學習者的角色參與輔導 125 四、實習教師社群支持實習教師成長 126 五、建立教學歷程檔案 126 第二節 本研究結果之運用與建議 127 參考文獻 129 附錄 132

    王文科(民89)。質的研究的問題與趨勢。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1-23。高雄:麗文。
    王萬清(民86)。國語科教學理論與實際。台北:師大書苑。
    王慧勤(民89)。扮演遊戲-國語課的另一扇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左榕 (民89)。一位國小實習教師教學省思之探究- 以國語科教學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宜玲(民82)。初任生物教師專業知能成長之詮釋性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純萍(民87)。實習教師教學內容知識之內涵及其建構歷程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億真(民87)。國中生物實習教師教學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珍琬 (民91)。國小實習教師輔導需求與問題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主編。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0,193-205。
    林佩璇(民89)。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239-262。高雄:麗文。
    林俊宏(民85)。國中生物實習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之探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進材(民86)。教師教學思考-理論、研究與應用。高雄:復文。
    周水珍 (民87)。國小實習輔導教師對實習教師的輔導規劃之探討。國立台東師範:偏遠地區教育實習的困境與展望學術研討會。
    周淑惠(民88)。一位國小教師國語科教學信念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弘昌(民84)。國語科混合教學法的理論與實際。載於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
    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85-799。
    陳淑茹 (民88 ):國小實習教師輔導制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美玉 (民91)。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與專業發展。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美玉 (民8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黃永和 (民84)。國小實習老師數學學科教學知識之個案研究。
    許清練(民92)。實習教師行政實習歷程之研究──以一所國中輔導室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芬芬 (民77)。實習教師社會化之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11,351-384。未出版。
    張雁婷(民87)。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之研究-以國中英語科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惠博和劉宏文(民89)。師資培育與實習教師教學能力研究與問題的評述。台灣教育591,28-40。
    張德瑞、簡賢昌、丁一顧(民95)。中小學優良教師專業發展歷程及教學經驗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68,23-41。
    彭業志 (民92)。基本字帶字教學與重複閱識字教學對國小學童識字成效差異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馮丰儀 (民96)。校長領導如何協助教師專業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53,71-80。
    歐用生(民83)。各國實習教師制度比較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民85)。新教育實習制度的盲點與突破。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新課題。台北:師大書苑,209-240。
    蔡敏玲(民85)。眾聲喧譁中,看誰在說話?--幼稚園及小學教室互動方式的節奏與變奏。教育資料與研究,12,2-20
    劉鴻博(民82)。職前數學教師教學能力發展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盈君(民89)。國小二年級國語科實施全語取向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
    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慶三(民86)。國小職前教師科學教學知識之研究,臺北師院學報,10,455-499。
    謝寶梅(民91)不同專業發展階段的師院生有效教學知識之比較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0,109-121。
    謝建國 (民91)。國小實習教師國語科學科教學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寶梅 (民87)。國民小學輔導實習教師之理論與實務。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師資培育多元化與新制教育實習制度」學術研討會。
    劉鴻博(民82)。職前數學教師教學能力發展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薛梨真 (民89)。從實習指導小組工作會報探討國小實習教師實習輔導的問題。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立師院學報,33,117-115。
    簡紅珠(民81)。教學研究的主要派典及其啟示之探析。高雄:復文。
    蕭速農(民84)。國小專家教師與初任教師的數學學科知識之分析與比較。國
    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明華(民85)。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實務知識的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個案研究。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明華(民85)。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實務知識的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饒見維(民92)。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Brooks, G. J.(2002). Schooling for life: Reclaiming the essence of learning. US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igdem, S. T.(2006) Student teacher in the classroom: their percep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Educational Studies,32(4), 387-398.
    Good, T.(1990). Building the knowledge base of teaching, In D. Dill (Ed.), What teachers need to know: Knowledge, skills, and values essential to good teaching. (pp.17-25)Oxford: Jossey- Bass Publishers.
    Jonson, K.F.(2002). The new elementary teacher’s handbook (2nd edition).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Shulman, L.S.(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7(1), 1-22.
    Shulman, L.S.(1992). Portfolios for teacher education: A component of reflective teacher edu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Snyder, J., Lippincott, A & Bower,D.(1998). The inherent tensions in the multiple uses of portfolios in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 ,25(1), 45-60.
    Stone, B.A.(1998).Problems, pitfalls and benefits of portfolios. 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25(1), 105-114.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