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集彰
Chang Chi-Chang
論文名稱: 城市風景-張集彰攝影創作論述
Urban Landscape-photograph creation discussed by Chang Chi-Chang
指導教授: 葉俊顯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5
中文關鍵詞: 城市建築風景攝影紀實藝術創作
外文關鍵詞: city, architecture, sight, photography, realistic, creativity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城市在某種意義上可說是人類用文化搭建,供人們活動(演出)的人工舞台。一個城市現時的姿態,或許可以說就是當地文明演化進展的最直接證據了。普遍又平凡無奇的城市街景,只要用心去看,就會發現處處訴說著城市的發展脈絡和居住其中的人們生活的樣貌。
    臺灣的幾個主要城市,在政治上經歷了清領、日據殖民和國民政府等不同階段的統治和治理;在文化上歷經傳統、殖民、現代和後現代等外來文化的洗禮;再加上長久以來缺乏宏觀的設計規劃和居民普遍的自主意識的營造,因而形成新舊交融、多元衝激、矛盾又複雜的文化型態,曖昧或直接的顯現於城市的街廓和各式建築之中,構築出極為獨特的臺灣城市的相貌。
    任何一個藝術創作者都有自己獨有的、特殊的表現主題,並且為他們自己的主題所迷戀。研究者自1997年開始,以攝影為媒介,用接近紀實的手法,將城市景觀視為一種“日常生活的風景”,拍攝臺灣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各式建築與平凡的大街小巷,紀錄顯現於街道各角落中的歷史軌跡與當地居民活動的記憶,企圖呈現當下台灣城市的文明的面貌,並嘗試透過系列組照的集成,凝聚出城市居民集體文化意識的浮現。
    希望可以藉由“城市風景”攝影創作影像的呈現,開啟人們觀看自身城市文明的另一扇窗。


    “City” in a certain way can be literally described as a culture that is established by human beings to provide themselves a platform for various activities. The current gesture of a “city” could be the most direct testimony of an evolution to the local civilization. By observing with all your heart, you might realize that a normal and featureless city street view in the meanwhile presents a complexion of a city’s development networks and the actual life of local residents.
    Some of the main cities here in Taiwan have politically gone through several different phases of dominance and governance such as being led by the Ching Dynasty, colonized by Japanese and managed by the KMT administration, and culturally they have been through shocks from exotic cultures from it’s original tradition to colonization, modernization and post-modernization. Besides of above mentioned, the unique faces of Taiwan cities are also resulted from the lack of macroscopic integration all these years and the deep-rooted self conscious of local people and thus bring its life patterns with a mixture of new and old culture, a combination of multiple-impacts and some sort of contradiction and complication.
    Every artist has his/her particular and special ways to present his/her own ideas to certain themes and get fascinated with them. In a realistic manner, the pursuer has been using photography as a media to display the city views as “everyday-life views” ever since 1997. By shooting the existing diversified architectures and quotidian streets and alleys to take down the historical marks left in every corner and to memorize the present-day residential activities and thus to show people a civilized appearance of Taiwan cities and to condense the emersion of collective conscious among city people.
    We are holding our hope that this photographic series of “Urban Landscape” might be another window for people to see through themselves and get the pictures of what city civilization they are existed on.

    謝誌 …………………………………………………………………………Ⅰ 中文摘要 ……………………………………………………………………Ⅱ 英文摘要 ……………………………………………………………………Ⅲ 目錄 …………………………………………………………………………Ⅴ 圖次、表次 …………………………………………………………………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創作動機與目的 ……………………………………………0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0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解釋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城市文明與建築 ……………………………………………14 第二節 臺灣城市的面貌 ……………………………………………18 第三節 攝影藝術的特質 ……………………………………………26 第四節 城市攝影的分析與比較 ……………………………………31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實踐 第一節 城市風景的創作理念 ………………………………………37 第二節 城市風景的拍攝實踐 ………………………………………41 第四章 作品分析與詮釋 第一節 城市風景形式分析 …………………………………………45 第二節 城市風景的影像 ……………………………………………4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79 第二節 建議 …………………………………………………………81 參考文獻 ……………………………………………………………………84 相關作品附錄 1. 台灣攝影藝術新人獎創作論述-「縈繞城市」……………………87 2.「城市風景」作品(一)光影城市系列 ……………………………89 (二)水泥叢林系列 ……………………………99 (三)荒城憶記系列 …………………………102 (四)異殖城誌系列 …………………………104

    參考書目:
    王受之(2003)。有機城市。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王雅倫(1997)。法國珍藏早期臺灣影像 : 攝影與歷史的對話。台北:雄獅美術。
    王雅倫、李文吉(2005)。台灣現代美術大系──現代意識攝影。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石計生(2003)。藝術與社會:閱讀班雅明的美學啟迪。台北:左案文化
    石計生(2007)。閱讀魅影:尋找後班雅明精神。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李乾朗(1998)。台灣近代建築。台北:雄獅美術。
    李文吉譯(1994)。攝影的哲學思考。台北:遠流出版社。V.Flusser﹒Towards a philosophy of photography ﹒
    李文吉譯(2004)。紀實攝影。台北:遠流出版社。Arthur Rothstein﹒Documentary Photography﹒
    李士勛,徐小青譯(2003)。班雅明作品選:單行道、柏林童年。Walter Benjamin﹒Einbahnstra e & Berliner Kindheit um Neunzehnhundert﹒
    阮慶岳(2006)。弱建築從《道德經》看台灣當代建築。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阮慶岳(2006)。城市的甦醒。台北:麥浩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林建華譯(2007)。東京製造Made in Tokyo。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MOMOYO AIJIMAJUNZO KURODA.YOSHIHARU TSUKAMOTO。
    林建華譯(2007)。後泡沫城市的汪公房。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Atelier Bow - Wow(塚本由晴‧貝島桃代)。
    洪月卿(2002)。城市歸零-電影中的台北呈現。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紀國章(2005)。影像探索-歐洲新銳攝影家作品賞析。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姚瑞中(2003)。台灣當代攝影新潮流。台北:遠流出版社。
    章光和(2003)。住在巴特、宋妲、班雅明的照片裡。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章光和(2005)。攝影不是藝術。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許綺玲譯(1998)。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Walter Benjamin﹒Walter Benjamin Essais﹒
    黃翰荻譯(1997)。論攝影。台北:唐山出版社。Susan Sontag﹒On photography﹒
    黃秀政等(2007)。台灣史。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姿穎譯(2005)。視覺工廠:圖像誕生的關鍵故事。Monique Sicard﹒La fabrique regard
    陳信宏譯(2007)。幸福建築。台北:先覺出版社。Alain de Botton﹒ The Architecture of Happiness。
    梁莊愛(2002)。六○年代台灣攝影圖像。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張世倫譯(2007)。另一種影像敘事。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John Berger、Jean Mohr﹒Another way of telling﹒
    游本寬(1996)。論超現實攝影--歷史形構與影像應用。台北:遠流出版社。
    葉朝憲譯(2005)。建築的社會場域-阿姆斯特丹 .東京.紐約。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Arie Graafland﹒The Socius of ArchitectureAmsterdam.Tokyo.New York
    鄭晃二(2005)。城市散步。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鄭玉菁譯(2005)。攝影學批判導讀。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Liz Wells﹒Photography:A Critical Introduction﹒
    謝佩妏譯(2006)。城市的歷史。台北:左岸文化。Joel Kotkin﹒The City:A Global History﹒
    謝宗哲譯(2004)。都市地球學:日本三大建築家的都市論集。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顧錚(2003)。城市表情:20世紀都市影像。大陸:江蘇人民出版社。
    顧錚(2005)。世界攝影史。大陸:浙江攝影出版社。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